第158章
“有劳李掌柜和师傅们。这陶罐的形状、大小,以及罐壁的厚薄等,正合适。”
“那太好了!”那陶罐师傅一拍大腿,笑得脸上的皱纹都舒展不少,“这么大个罐子,还是个尖肚,最难的一步是塑形。这些时日可把老头子我给愁坏了。好在庄公子说合适,那就好,那就好!”
到时那李掌柜看出庄聿白脸上表情优异:“庄公子,可是哪里有不完善的地方?您尽管说,正好师傅也在这,我们回去调整。”
庄聿白轻轻吸口气,手指停在罐口:“陶罐外面这层透明釉,是师傅上的?”
“是。是我。”师傅笑着走上前,擦了把汗,“我想着这是装酒用的,特意多上了一层,这样密闭性好,不渗水。”
庄聿白叹口气:“唉,怪我,当时忘记提醒一句,因为酿制葡萄酒需要用陶罐,而非陶瓷罐。”
一字之差,天壤之差。
选用陶罐,是看中其表面多孔,透气性佳,与橡木桶有异曲同工之妙,从而使葡萄天然品性和风土特色的表达,酿制出来的酒也更为纯粹。若用上这层釉,便是将这至关重要的优势给抹掉了。
众人的表情全僵在脸上,一时不知该如何。
庄聿白想了想,笑着宽慰众人:“好在时间还来得及。这个陶罐便留下,银子照付。半月之内再做一个不上釉的即可。下次若再出差池,银子可就不付了。”
那李掌柜等忙应承:“请庄公子放心。时间我们会盯着,如此前约定,夏收之后,这批陶罐会全部到位。”
*
转眼芒种。
葡萄园中修剪、定枝、疏果工作告一段落,又追了一遍水肥。只等时间将甜蜜与果香,慢慢倾注到一颗颗日渐浑圆膨胀的果粒中。
山中炭窑和庄上金玉满堂,也提前多赶出半月份额交给薛家。
因为接下来半月时间,对每一个农人来说是最为忙碌也最为重要的时间。
开始夏收了。
今年不同以往,此前祝槐新将“琥珀堆肥术”可以将田地产量提高五成之事,在府衙当着东盛府一众名流士绅的面说了出来,还扬言此事比灭虫之事功劳更甚,更应被写进在地方史志中。
此事,在府城很快传了个遍。
毕竟是圣上嘉奖过之人,大家面上皆不敢妄议,私下却小话满天飞。
当然了,无非什么一朝得了赏赐,尾巴便翘到天上之类的。说庄聿白不过一个哥儿,在家中骑到自己老公头上倒还罢了,在外人面前竟也飘起来!多少贤人能匠想给土地增产而不得其法,他庄聿白一来,这法子就有了?还能登时丰产五成。
府城众人虽不信这什么新型堆肥术,但夏收在即,大家那颗好奇的心还是按捺不住。
镰刀锋利,日头一打,发着清冽耀目的光。
各庄田地中第一把麦穗被齐根割下时,不少府城或临近村镇中人,便开始时不时“路过”各庄。
等各庄夏收之粮从打谷场整理起来,准备称重归仓时,各庄已然热闹得像个大集市。不少大户人家还专门派了管家小厮来定着,一有消息出来,好及时报回去。
意料之中。这种场面,去岁孟家村就上演过一场,只是当时仅限一族之人。眼下看热闹之人,可比干活之人多得多。
庄聿白没想到的是,知府荀誉和山长祝槐新竟然也出现在人群中。
第132章 夏收
各庄临山傍水, 自然环境优渥,田地相对有力。
当下田地的平均亩产上等田2石,中等田1.8石, 各庄的50亩上等田和30亩中等田收, 往年夏收入仓粮食差不多有120石左右。算是个人均较为富足的小庄子。
庄聿白接手以来,庄上田地全部使用了新型肥料。有孟家村去岁秋收的经历,这位新庄主预估今年夏收粮食总产达到180石应该不成问题。
晒干的麦粒圆滚金黄,日头一打,空气中飘荡着几缕甜丝丝的麦香。
“书院学田几时收仓?”
稻谷场上临时搭建了个遮阴棚, 知府荀誉端坐其内, 笑问三省书院山长祝槐新。
祝槐新明白其意, 笑答:“今日一同观摩各庄收仓, 大人若明日也得闲, 可来书院坐坐。”
“我看你是想作弊,先看了别人的答卷,后面再掂量要不要展示自己的。”
两人正说笑, 衣衫周正的两个小厮进来上茶,通透清润的两个汝瓷盏, 盏内是当季的团茶,清幽扑鼻, 将暑夏的燥热尽数驱散。
荀誉眸心顿了顿,想起上次来各庄正是飞虫猖獗时, 庄子议事堂的门窗都是旧的, 椅子也没几个。怎么短短几月,各庄竟能用上这汝窑茶盏?
“大人不会是担心他们想蒙混过关,特意给您下了瞌睡药?”祝槐新先喝了一口,“好茶, 虽不是龙团胜雪,胜似龙团胜雪。今日薛家派了不少人,担心庄聿白二人忙不过来。这茶具点心等皆是薛家准备的。”
荀誉循着祝槐新视线看去。确实。忙碌的稻谷场多了些衣衫相对考究的年轻小厮,想来都是薛家家丁。
“薛家提前押对了宝啊。”
到底是经商世家,对机遇和人脉的敏感度,远远超乎常人。去岁秋天孟知彰夫夫刚到府城,薛家兄弟便迎了上来。
“大人觉得孟知彰和庄聿白,谁是宝?”
“私下说,老夫觉得二人将来都会前途无量。”
薛家今日带队的是薛启辰,除了帮工小厮,还带了一名账房先生帮着记账。
稻谷场上的粮食一堆挨一堆,按照门户逐一过秤。
场外人群越聚越多,不觉围成圈,议论声不止。
“这小各庄的粮食看着不少,我估摸有上百亩田地吧。单这粮堆的数量绝对破百了。”有懂行的,一看这满地金黄的粮食堆,便觉不简单。
“我看得有一百五十亩。隔壁小刘庄是昨日称重收仓的,我在场。他们庄子上130亩田,也没这么多粮。”
“可我听说这小各庄只有八九十亩田……”
“不可能!绝对不可能!你也是种了一辈子地的人,多少田打多少粮你心中还没数么?最少一百亩田才能将粮食堆成眼前这个样子。”
“我大舅子就是这庄子上的,田亩数还能不清楚?或者说他们知道今日这么多人等着看收成,连知府大人也来了,担心此前说出去的大话,收不回来,怕丢人,偷偷多放了去岁的旧粮食来充数?”
有人悄悄上前随即抓了几把过来,又是搓又看是,还塞进嘴里咬了几口,半日挤出一句:“……确实是新粮。”
“马瘦毛长,说不定这粮食个头大显得多,但内里空,上秤就直愣不起来了。马上过秤了,等着看吧。”
人多口杂,各种好听的不好听的都出来了。
庄聿白倒不以为意,薛启原却有些着急:“琥珀,我有些紧张怎么办?”
“紧张什么,你担心今年收成不好被他们嗤笑了去?”庄聿白搂住薛启辰肩膀,轻轻摇了摇,“有我在,放心好了。今日收工后,我给你做葡萄叶肉卷。”
薛启辰勉强挤出些笑模样。
“我自然是相信你的。但还是有一点点担心……没事!退一万步,即便最后收成不好,今日谁若敢说出半句不顺耳的话来,我定打得他找不到北!反正我薛启辰府城纨绔的声名在外,不怕再多这一件出格的事。”
“两位公子,先从哪一户人家开始秤起?”薛家账房前来请示。
公示出来的第一组数字,相当于给今天定调。
这么多双眼睛看着,这么多人都在等这一刻,不管眼神下藏着的是好奇,是期待,还是看幸灾乐祸。所以上秤的第一家,很重要。
众人将目光投向庄聿白。知府大人都来看热闹,若今日这收成拖了后腿,不知东盛府这位新晋名人又将如何。
庄聿白视线扫向四周。万众瞩目不过如此,周围汇聚过来的目光似乎比天上的日头还灼目。
人群中,庄聿白将视线锁定管庄人周老汉,点下头。
铁钩穿过粗重麻袋,将圆滚滚沉甸甸一袋夏粮勾起。秤杆高高停在一个平衡点上时,全场呼吸也跟着停了,像是唯恐气息重了,扰了这秤杆上的星码。
“2亩中田,产粮……石5斗。”薛家账房先生报出了第一个数字。
“多少,多少?”离得远的没听真切,急得向周围人打听:“2亩中田,3石5斗?,那这亩产1石8斗,不是正常收成么!”
“可我怎么听着是4石5斗?”旁边人挠挠头。
“怎么可能!这样算下来亩产有2石2斗,比上等田还多。”那人频频摆手,“不可能,绝对不可能!”
有人冲场地中央大喊一声:“那老头!是几石几斗?再报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