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两娘子 第416节
“是。”
“凝碧, 你跟我去窅然楼看看明天的生辰宴准备得怎样了。”
“是。”
府衙的官署并不宽敞,平时一家三口住着还好,要大肆宴请确有些局促了。
这还是他们是知府家,住的最宽。
其他的属官, 家里有妻有妾, 儿女成群的根本都不够住。
有银子的便在外赁屋甚至是买屋居住,没银子的便只有挤一挤了。
而官员的俸禄明面上是不高的,所以即便扬州的属官富得很, 也不会富在表面上。
所以, 除了家里原本就有钱的, 基本还是住在提供的官署里在。
而小芝麻的生辰宴, 必定会成为各方人马讨好知府的机会, 来的人必定不少。
所以, 沈寄就把宴请的场所定在了窅然楼了。
当日二楼便辟出来。
除了雅间, 还另有二十张桌子,够了。
至于一楼, 照常营业。反正二楼另开了一道门进去。
皇帝已经走了一个月,窅然楼的《十二金钗曲》也演了一个月。
人人都知道这是连皇帝都听得入耳,坐着从头听到尾的。
于是,便不停有人蜂拥而来,要听这些曲子。
来了之后发现,窅然楼的酒菜的确是不俗,下了大工夫的。
这生意自然就越来越好了。
有些好的席位甚至需要预定才能坐到。
而想在这里办席,目前却只有知府家自己能办到了。
也不是没人学了那些曲子去弹唱,可是人人都想听皇帝听过的原版。
翻版的就不那么受欢迎了。
除非是窅然楼已经客满了,才会去别处。
沈寄不由庆幸那些琴师艺人都是她从供人院的罪仆里买的。
卖身契在她手上,不能被别家高价挖走。
当然,她也在重金寻觅其他新曲子,间隙的推出。
这股热潮总是要退去的,只是现在看来还是火得很。
至于去哪求曲子,也有讲究。
扬州府多的是眠花宿柳的才子,只是其间要找一个柳永那样专好给歌女写词的却不大容易。
平日里沈寄是很少到窅然楼来的。
来也是走后门,不会从前门而入。
不然,就有抛头露面之嫌了。
流朱已经出阁嫁给了凌仕昀,目前就在窅然楼做账。
听说沈寄来了,便赶紧亲自泡了茶送来。
“还是奶奶有远见,让其他琴师舞女也都暗地里学了《十二金钗曲》,谁练得好谁上。之前有个琴师那个耍、耍大牌,差点搞得晚上生意都砸了,幸好有替补。”
耍大牌这词是流朱从沈寄这里听去的。
沈寄说如今窅然楼最大的噱头,便是皇帝都喜欢的《十二金钗曲》。
那些原本表演的人也都长了月例。
但是怕人心不足,到时候反过来拿捏主家。
更怕被人买通,砸了他们的招牌。
便让凌仕昀生意再忙也得把替补安排好。
于是便有了在院子里苦练的另一拨人。
至于之前的一众人等,如今都换到更好的地方住了。自然不知道这回事。
于是,在一个琴师收了人二百两银子,‘不小心’烫伤之后,便有了替补露面的机会。
至于‘烫伤’的人也就自然是不用登台,揭露被收买的事实后被转手卖出。
如今都知道还有人虎视眈眈等着自己出错。
甚至东家还说了,谁的技艺更娴熟就谁上台,众人都练得无比上心。
这其中也不乏一心想在技艺上更进一步的人。
他们本是罪奴,能有如今的生活全靠了窅然楼。酒楼生意好他们自然也好。
而且东家有手段,有其他心思的人便也都收敛了。
沈寄轻道:“别什么功劳都推到我身上,你家凌仕昀忙里忙外也出了大力气的。”
她一心要把生意做大,当然方方面面都得考虑周全。
之前这家店可就是被不良竞争挤垮的。
而且,琴师烫伤,十数日不能演奏,生意跑了,这可什么人都怪不得啊。
她是知府夫人也没法子仗势欺人。
流朱想起凌仕昀在赶紧换人后说的,之前只觉得夫人比一般闺阁女子不同,没想到看事情还这么深远。
流朱笑着道:“已经告诉了客人,戌初(晚七点)二楼就不待客了,要布置场地。夫人吩咐的十二生肖灯笼,纵横三十六盏已经都做好。回头会有妥当的人一一挂上。每个下头都有个童趣的灯谜。还有厨房的十二生肖小点心也都做好了,明日上蒸笼一蒸就好。”
沈寄看了灯笼点心等,又看了屋里剪好的各色童趣窗花。
明天那些人要来巴结魏楹她管不着。
可是她要办的是小芝麻的生辰宴,不能让主角被忽略了。
这些小细节都能表明明儿的主角是小芝麻。
当然,这些都是用来招待明日来做客的各家小朋友的,招待大人的另有安排。
末了,沈寄又在厨房门口看了看,厨房里正热火朝天的忙碌着。
随着生意节节提升,从主厨到帮佣,每个人的月例都有提高。
自然是人人都有干劲。
一楼六十桌,二楼四十桌。
每天这样客如流水,收益还是很喜人的。
真是谢主隆恩,也算是皇帝给自己压惊了。
谁让他险些乱点鸳鸯谱破坏自己的美好家庭。
“凌大管事,我嘱咐你找人给酒楼写曲子的事,一定得当成头等大事来办。这《十二金钗曲》的热潮总是要过的。一个多月,想听的都来听过了,想学的也都学去了。你找来的那些新曲子,如果不能和《十二金钗曲》比肩,是要让人说我们的曲子良莠不齐的。记得,千万不能有一丝一毫的风尘气,不然就把格调降低了。”要走高雅路线,不然岂不是让人误会成秦楼楚馆了。
“是,小的一定上心。”
沈寄也想过把自己记得的柳永词这些都搬了出来。
想想还是作罢,还是得本土化。
一开始靠穿越带来的好处撑撑场子也就罢了。
如果一直这样下去,她能记得的毕竟有限。
还是要发掘本土人才。
“瞧这个生意,三个月后我打算着手准备开分店。这事你也放在心上。让你调|教二掌柜可不要藏私,否则日后撑不起场子我全找你。”
凌仕昀躬身道:“是,小的不敢阳奉阴违。”
之前沈寄让他好好培养二掌柜。
他心头还有些疑虑,难道也要给他找个替补?
因此便是猫教老虎,还留了上树这一手。
如今既然知道了缘由,自然会尽心竭力。
“嗯,你好好做。日后我总是要跟着大人回京的。这扬州的生意也需要有人来统管。就像是宝月斋,如今都是崔大掌柜的在把总一样。”
凌仕昀喜出望外,“小的知道了。”
果然如流朱所说,跟着夫人只要实心任事。就一定会有好结果。
窅然楼八月的账册交来。
沈寄让凝碧拨拉算盘一算,摊掉成本五百两(分一年摊掉),净盈利还有五百两。
托皇帝陛下的福,开业才三个月就扭亏为盈了。
不过,只靠《十二金钗曲》显然是不够的了。
还有菜色,想做大做强也得下功夫。
凌仕昀高薪挖来了两个大厨。
又碰巧收了一个落地举人用来抵酒钱的三首曲子,正在排演中,练熟了就可以登台。
曲子抵酒钱,或者是二十两纹银一曲。
这是沈寄让贴出去的告示。
当然有要求,第一要原创的,第二要能和《十二金钗曲》比肩的。
这样一来,就不必到处去找人,而是在送上门的里头来择选了。
而且三个月一到,开业时在魏楹库房借出去的、几样做点缀提升档次的古董和书画便送回来了。
沈寄又亲自去挑了几样让凌仕昀带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