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搬文阁>书库>综合其它>二两娘子> 二两娘子 第522节

二两娘子 第522节

  沈寄心头也满是苦水,当着孩子的面却不能露。
  小包子跟沈寄学了,便过来两只小胖手合拢给魏楹作揖,“见过爹爹!”
  倒也像模像样,魏楹便从袖袋里拿了一对儿的玉佩出来,“嗯,今儿真乖,都乖!”
  小包子和小芝麻接了道了声‘谢谢爹爹——’。
  转手给了乳母和采蓝又朝魏楹身后张望,瞧那样子还不如一个铜板受看重。
  着实是物以稀为贵!
  魏楹腹诽了一句‘俩不识货的’。
  小芝麻眼尖见到跟到二门处就要走开的管孟。
  想了想一时忘了他叫什么,却记得他是小冬瓜的爹。
  于是喊道:“小冬瓜的爹——”
  沈寄虽是心头愁苦,也不由得噗嗤声笑了出来,把铜子儿给了小芝麻。
  小包子学了一句‘小冬瓜’也伸出手来。
  沈寄在他掌心点了点,“你没叫对人,这次不给。”
  小包子急了,瞪着听到小芝麻叫又走了回来的管孟,又叫了一声‘小冬瓜——’。
  管孟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不知道大姑娘叫他做什么,二少爷又叫他家小子要做什么。
  魏楹想起这个‘小冬瓜的爹’的称呼也不由好笑。
  而且,小包子学不全乎,愣是老子、儿子不分的更是好笑。
  于是笑着对小包子说:“这是管孟,你就叫声‘管孟叔’得了。”
  管孟是最早跟着他的,这些年风里雨里的也不容易。
  小包子叫他声叔还是受得起的。
  小包子高兴了,这回是三个字的。
  而且小芝麻听了也乖觉的叫了‘管孟叔’,他听了两遍便记住了。也大声叫了声‘管孟叔’。
  管孟一惊,两手一摆,“大姑娘,二少爷,这如何使得。”
  沈寄笑道:“有什么使不得的。”给了小包子一个铜板。
  管孟这才闹明白为啥大姑娘方才要叫他‘小冬瓜的爹’,笑着去了。
  回去讲给阿玲听,还觉倍有面子的。
  这是爷跟奶奶没拿他当奴才看呢。
  小芝麻和小包子认人得了好处有积极性,又被沈寄忽悠着认物。
  “茶杯、茶壶、毛笔……”小包子跟着小芝麻一样一样认着、说着。
  都省了沈寄的事儿了,她就托着腮在一旁笑看。
  魏楹又在一旁看着她。
  夫妻已月余不曾亲近,看着她一身素淡,眉眼精致笑看儿女的样子,心头着实有些痒痒。
  只一想到有人巴不得他出错,到时候捉住了把柄把他往大牢里一送。
  那沈寄不就落入别人掌心了么。这便什么心都得歇了。
  他如今好歹有个功臣的身份在。
  那位虽是登基了,却也不能就对他下毒手。
  毕竟,还有安王等人虎视眈眈呢。
  而且,一当了皇帝就对先帝心腹臣子动手,而且还没有什么大的缘故,说出去也忒难听了。
  沈寄侧头看魏楹一眼,这会儿只有两个年幼的儿女在跟前,他的目光又露骨。
  哪有不明白的?
  只是,这个世道,讲什么存天理灭人欲。
  那些皇家人这会儿指不定怎么明铺暗盖呢,却还拘着旁人不能行周公之礼。
  而他们偏还得守着。
  因为虽然自信内宅被掌控着,可此刻哪里敢任性而为呢?
  而且,这青天白日的!
  沈寄直接捡了颗果子朝魏楹砸去。
  魏楹伸手接了,叹口长气负手出去。
  小芝麻、小包子把屋里的东西大到床铺、小到戒指都认了一遍,又得了不少的铜板。
  两人兴致来了,又拉着沈寄屋外认东西去。
  认来认去走到了后院关动物的地方。
  因沈寄嫌有味儿,这里离正房着实有些远。
  这样一来,小包子更欢实了。
  指着摇摇摆摆的鹅就显摆:“白鸡!”他一向是这么叫鹅的。
  沈寄好笑的想,白鸡,我还白切鸡呢。
  小芝麻笑着说:“是鹅,傻弟弟。”
  于是自然是小芝麻又得了铜板,小包子只能看着。
  学了回舌学成了‘我’,沈寄硬是不通融。
  再来是孔雀,小包子指着叫‘大鸟’,又被小芝麻得了铜板去、他看着。
  小包子嘴巴一瘪,不乐意了。
  乳母赶紧抱在怀里哄,陪着笑脸道:“奶奶,您看是不是也给二少爷一枚铜板?”
  铜板她倒是有不少,可二少爷就认奶奶手里发出来的。
  沈寄便看了小包子一眼,伸手把他接了过来,“是你自己要跟姐姐一起上课的。”
  “嗯。”小包子点头。
  “如果你不闹着要上课,娘给你多少铜板都没问题。可既然你是要上课,就得守规矩。你自己给这些动物起的名儿,自己叫可以,但是要让大家跟着你改口却不行。”
  小包子吸吸鼻子,“呜呜,我改。”
  “这就对了。小包子改口叫对了,才可以得铜板的。”
  “嗯。”
  沈寄放了小包子下地,眼见他又跟着小芝麻去重新认各种动物,便微微的笑了。
  那些枯燥的启蒙文章,还不如实地来认识事物。
  魏楹负手远远儿的看着,这是他的家,他的妻儿。
  管他是谁,敢来抢夺他都会奋起反抗的。
  如今是国丧,沈寄足不出户,内宅看得针插不进水泼不入,暂时不用担心。
  可是,他不能辞官。
  那沈寄就是外命妇三品诰命夫人。
  如果太后或者皇后相召,她就得入宫去。
  而且外人也不会丝毫觉得有异。
  如果发生了什么,他想把事情闹大也是无凭无据。
  可是,即便无凭无据,这种事闹开新帝也吃不消。
  按说孝子守孝二十七个月,只不过为了不耽误国事才以日代月的。
  他们夫妻都不是任人拿捏的软柿子。
  还有沈寄送上去的砸碎的玉佩,皇帝也要掂量一下才是。
  下人来报,前院来了客人,是两拨人,在门口撞上的。
  正是十一叔和魏柏叔侄俩。
  他们得知魏楹升为了鸿胪寺卿,一则高兴他年纪轻轻就做到了三品高官,二则大家都是官场中人当然是清楚什么位置是掌实权的,什么位置是坐冷板凳的,疑惑之余直接便上门来问个究竟。
  从他升了扬州知府,魏氏一族对他的期望值就水涨船高了。
  后来见到他在关键时刻升到京兆尹,三叔祖父私下里更是说当年那个算命的算得准,魏家这一辈终于又要出个位极人臣的了。
  第369章
  现在消息还没有传回去, 可是淮阳肯定是要来信问的。
  而且他们二人也着实好奇。
  下衙后过来在门口撞上,只对视一眼便知道来意相同。
  魏楹叹口气,一边让人告诉沈寄十一叔和六弟来了, 一边自己往前院去应付。
  这是让沈寄安排晚上的席面好招待客人的意思。
  沈寄收到消息, 自然是要过问一下大厨房今天的菜色。
  这是她作为当家主母的责任。
  本来派个人过去问一声也就是了,想了想她索性带小芝麻和小包子过去, 让他们在那里认各色菜肴。
  小包子只会说两个, ‘肉肉’和‘菜菜’。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