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适时,街道司的官爷过来了。
看了眼众人,目光停在林桃身上。
“敢在坊市打架?想入狱是吗?”
林桃连连摆手:“我一个老婆子,和他们打什么架,官爷也太看得起老婆子这身骨头了。官爷,是他们骗大伙钱!大伙说是不是?”
她一问,之前花钱买过凤凰蛋的人,都围到了官爷身边。
七嘴八舌的说着,大徐拿鸡蛋骗他们钱。
嚷着要官爷主持公道,要大徐两口子退钱。
两位官爷应付不了那些人,干脆把倒在地上的大徐两口子给拘了。
人喊不醒,只能跟拖个死狗似的,拖着出了坊市。
要告官的,跟在后头,叽叽喳喳的吵个不停。
“走吧。”
林桃出声,两个傻儿子,才回过神来。
老二扛米,老四主动背了背篓跟着。
路上,老四不满抱怨道:“娘,您咋越来越不听劝呢?那小娃咱又不认识,您还帮他出头!差点把自己弄进县衙大牢里去!”
林桃放慢了脚步,走在两人中间。
“四啊!娘不是强出头,而是牛娃子那句不少得不多拿,打动了娘。娘想借这事,告诉你,一个诚实的人有底线的人,在需要时,终是会有善良的人给以帮助。”
看到李四眼神有些涣散,林桃知道,今天这架算是没白打。
看了眼西斜的太阳,这个点官道上已经没法搭牛车了。
背了几十斤的东西,硬拿一双脚走,得走到啥时候去。
索性在镇子呆上一晚。
在原主的记忆里,小西街尾有处荒了的宅子,每次要在镇上过夜,原主都会去那。
出了坊市,林桃领着往小西街走。
李四追上来问:“娘这是要去小西街?今晚不赶着回家了?”
“嗯。娘想带你去个地方。”
***
到了小西街荒宅,林桃寻着记忆里,绕到侧门旁的一个矮墙下,借着夹脚翻上墙。
把米和背篓送进墙下,林桃才稳稳落地。
两儿子有样学样的跳下来。
三人跟进自家宅子似的,东捌西绕的,进了一处角落里的柴房。
藏好东西,林桃让老二留下守着,领着老四又出去了。
还是翻墙出来,李四一脸兴奋,不停的问:“娘,咱要去哪啊?”
“带你开开眼界。”
李四楞在原地。
不知咋滴,他好慌。
走在前头的林桃,见旁边人没了,才发现李四脸色煞白,一动不动的站在后头。
“走啊!站着干嘛?”
李四回神,跟了上来。
没走几步,李四一把抱着她的手,哭兮兮说:“娘,您、您走的这边,是去象姑馆的路!您给儿子句实话,您是不是想把儿子卖进象姑馆?”
林桃正要解释,没想李四抹着泪,跟个娘儿们似的哭唧唧说:“娘,儿子知道错了!儿子这些年,不仅没有为娘分忧,还谎话连篇的总添乱。儿子今儿是真的知道,自己做错了呀。您好歹,给儿子改过自新的机会吧!”
林桃眼角直抽抽,李四是不是误会了什么?
算了,反正她也懒得解释。拧着李四的耳朵,继续往前走。
到了目的地,林桃才松手。
看着哭肿了眼的李四,林桃一脸嫌弃。
“一个大男人,跟个娘儿们唧唧的,哭啥哭?老娘带你来,是想让你开开眼界,免得你眼里,只有龚巧儿那种货色!”
“啊?”
挂着两条鼻涕的李四,傻眼了。
“看看,快看。”林桃兴高采烈的指着说:“你小子,睁开你的狗眼,好好看看。那才叫女人!看到没?”
李四看得两眼发直。
一处酒楼门前,马车上下来个妇人,跟画本上的神仙姐姐似的!
“你再想想龚巧儿,能比?”
李四摇头。
瞳孔里倒印出妇人的样子,修长的身姿,举手抬足间,尽显贵气。白皙的皮肤,哪是龚巧儿那又糙又黑的能比的!
那手指头,一根根跟玉脂雕琢的一样。
美!美极了!
第三十二章 林桃有种被穷追不舍的感觉。
林桃领着李四,坐在不刻意,完全看不到的角落里。
每每有马车停下,两人就会探头出去看。
“这个更漂亮对不对?”
“嗯嗯嗯。”
“所以说嘛!你见识广了,看得多了,才会有分辨好坏的能力。这会儿,你还觉着龚巧儿好看吗?”
别看李四以前常来镇上,这小子心里只有赌坊。压根就没见过这些。
李四嘟囔:“知好坏又能咋样。这些可都是有钱有势的老爷家里的,看了也是白看。倒是龚巧儿那样的,才算是伸手能够得着的。”
啪一下,林桃一鞋底抽在李四后脑门上。
“你tm……”气急了,脏话都飙出来了。
“老娘咋觉着,白费劲领你过来了呢?”
李四摸着后脑门:“不然呢?儿子也没说错啊!漂亮女人不都是有钱人家的老爷,才娶得起的嘛!”
“没错!可你咋不想想,你咋不是有钱人家的老爷呢?”
“嘿嘿,呵呵,哈哈哈。别逗了娘!人家有财主爹,我连爹都没有!人家有家业可承,咱家能承的,就那几间破房!人家有良田千倾,咱家连块贫地都没有。还做有钱人家的老爷呢?儿子做梦都没敢,往那想。”
啪!
李四抹着脸上的鞋底子印。
老太太最近咋一言不合就动手呢!
“四儿啊,你才二十岁啊!大好的人生,一半都没过,就颓废成这样了?”
“哪里是颓废,儿子这是认清现实罢了。”
投胎是门学问,偏偏自己太随意了。
这些话,他可没敢说,这要说出来,搞不好就不是脸上有土这么简单了。
“行了,别看了!回去歇息一晚,明早咱早些回家。”林桃穿上草鞋起身,就算画饼那也得先有笔。
回到荒宅的时候,李二已经睡得跟死人一样。
啃了一把鸡腿草后,老四也睡下了。
林桃睡不着,心里算了算今天的账。
那十一个活珠子,给鱼大姐吃了两,九个卖了钱,共四十五文。
敲了大徐,得八两银子。
买下牛娃子的蛋,花了二十六文。
买米花了一两银子。
买肥肉花了六十文。
进账八两又十九文,花销一两又八十六文,加上家里的三文,还剩下六两又九百三十六文。
林桃有种被穷追不舍的感觉。
没错!穷追不舍:贫穷一直追着我,不舍得走。
眼下,要想挣更多的钱,那就得先把这一整日的脚程省下来。
不然,走一天,做一天买卖,那不相当于忙活一天,浪费一天。
到头来,钱没挣着,倒让熬夜把她干死喽!
当真的应了那句:要想富,先修路!
林桃当下做了个决定:路修不了,买牛车!
天不亮,三人就起了。
出了荒宅,林桃转头又进坊市。
一进坊市大门,就听到摊贩们,在说大徐两口子的事。
“哎呦,真没想到,那两口子看起来和和善善的,竟还做了那么多坏事。”
“这人啊!真是知人知面不知心喽!”
听了好半会,才知道,原来是牛娃子,说动了一直没能从大徐两口子这里,拿到货钱的村人们,一块上官府告状去了。
这一下,才把那两口不可告人的真面目揭露出来。
那二人,专挑那些老实的,不会做买卖的,或者没钱交地供进坊市做买卖的穷人下手,答应帮人家卖东西。
一而再,再而三的拿了货去,卖了钱,又不给人家!
欠得越多,村人们就更不敢得罪那两口子,就怕他们以前的货钱,一个子拿不回来。
以至于这两口子,拿捏到这些人的想法后,丧心病狂到挑那种孤儿寡母的,上人家家里,连拿带抢!
小到人家种出来的菽和稷、养的鸡鸭下的蛋,大到人家老母牛下的小崽儿。
清源镇南城门外的几处村子,都被那两口子祸害得不轻!
这不,一听有人告他们,更多的人站出来,罪状更是多得列了好几页。
今天一早,布告就出来了。
说是大徐两口子被抄了家,用来赔偿受祸的百姓。
至于人,直接发配到盐湖做苦力,下半辈子都只能呆那儿了。
说起来,我也真是个巧合。
林桃走在人群里,总有人看她。
不时的,还有人和她错身时,会打个招呼。
林桃都不记得,自己和他们认识。只能礼貌性的点头作罢。
转到卖牲口的地方。
眼前的景象把林桃惊呆了。
说是卖牲口,不少摊子上,捆的却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