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章

  年息百分之八,郭孝友诧异地挑眉,这就是纯纯的引诱吧,“确实是个可行的办法。只需要有一小部分的汴京富人相信这个债券,所能募集到的资金恐怕就足以覆盖一次弓马贸易所需的成本。而低价从西夏交易回的马匹,则可以给财政大大减负,计算下来,付出的利息反而只是小头。
  但需要留心其中风险是由大宋朝廷进行的信誉担保,若有不当,朝廷的货币信誉崩坏,会引发极大的社会动荡。”
  “嗯,所以朕说必须限额,控制住额度,”赵芫慢慢摸着下巴,心里在盘算着,大宋那群有钱人手里的钱多到没处花销,她先搞点类似国债的东西出来引他们上钩,等口碑做出来之后,慢慢的再把股票、虚拟货币等概念抛出,以后勋贵和士绅们再也不用发愁把金银铜钱埋在哪里安全,多好。
  若是可以,还能增设彩票业务,控制好中奖率,也是个捞钱的好项目。
  既然官家对债券的风险心中有数,郭孝友便不再细纠,对实施时可能产生的问题推理起来,与赵官家进行了深刻细致的研究探讨。
  ...........................................................
  大宋官家赵芫在主导国家竭尽全力蜕下沉疴的时候,完颜金同样没有闲着吃干饭。自从夺取了河套地区,完颜兀术就琢磨着怎样能将这一战果转化出更多的实际利益。
  在完颜兀术和金帝的带领下,金国政治体制的儒化汉化的速度极快,在治国方略上大量引用汉家典籍,逐步的学习如何治理国家。这点上,可以说从小侍从汉人老师的完颜兀术优势很大,上手起来不像其他女真勋贵一样摸不着头脑无从下手。
  金国大朝会上,各部臣子汇报完政务后,坐在少帝完颜亶身侧的完颜兀术沉声对底下所有人道:“大金国在西夏所得财帛已尽数分润完毕,如今竟手持偌大河套无所事事,诸位可有办法将其利用起来?”
  闻言,左侧的女真勋贵们露出满头问号的表情,只有完颜亶另一侧坐着的完颜宗干搭上话,他的身体状态已经不是很好,说话有些勉强,“河套专营马政,不如让我们的人在那里继续养马吧。”
  “是是,只要有良马,我大金的铁骑就所向披靡,足以杀穿全世界!”女真勋贵里有人热血沸腾地喊出声。
  “打下西夏,再去打高丽,高丽虽贫瘠,却有女人和奴隶值得摄取。我就很喜欢高丽女奴,哈哈哈!”
  “抢完高丽,还能回头抢南朝嘛。”
  蠢货,没等杀完全世界,女真各部不事生产,所有的钱分完了,到哪继续弄钱出来分给勋贵和各部勇士们驱使他们继续打仗?一点可持续发展的脑子都没有。
  “韩大人可有其他提议?”完颜兀术连眼神都懒得分给对方,直接扭头看向这边的汉臣。
  年迈的韩企先缓缓走出来拱手,“臣以为,河套不止可以养马。它还有一个重要的作用。”
  “讲!”完颜兀术催促他。
  “河西走廊连接西域,向来是南朝的重要贸易路线,如今落在我们手里,只要严苛对待,就能切断南朝一大经济来源。”
  一侧的礼部尚书郑买道:“南朝虽富有天下,但经过金宋之战,北地资源被我们摄取大半,想必正处于恢复当中,切断他们对西域的贸易路线也是一条足以痛击南朝的好计谋。”
  完颜兀术终于听见他想听的东西,脑子隐隐约约的想法终于浮出水面,神色大好,胸有成竹地道:“南朝可以通过河西走廊进行贸易,我大金也可效仿之,现在这条线路掌控在我军手中,理应利用其与西域展开贸易,赚取利益。另一方面就如大哥所说,继续在河套设置马政,饲养良马充实军备。一石三鸟,一地三吃,很好很好!”
  完颜宗干一边咳嗽一边点头赞成,“正是,双管齐下,既使南朝陷入困局,又能帮助我朝长久经营。就按你说的办好了。”
  “可是南朝以茶酒丝绸瓷器与西域贸易,我们好像没有这些。”还是女真勋贵出插话,憨憨地指出问题所在。
  没错,上京的达官贵人们自己穿用的皆是从大宋贸易来的产品,女真特产就是羊肉和战马,这些是南边宋国最喜欢的东西,羊肉和马匹西域并不热衷。
  “我们有北珠,南朝人对北珠趋之若鹜,想必西域更甚之。可以强征高丽人帮我们采珠,以作贸易所用。”兀术抚摸着腰间悬挂的金刀刀柄上镶嵌的宝石珍珠,沉声说道,“至于酒,本王记得天祚帝耶律延禧十分喜爱葡萄酒、梅花酒,燕京迁移过来的那些百姓当中一定有酿酒的匠人,耶律禹。”
  臣子里走出和梳着两只麻花辫的中年人,“臣在。”
  “你负责招集酿酒的匠人,开设酒厂,务必酿制出一批不逊色于南朝名酒的美酒。”
  “吕子浩。”
  “臣在。”汉臣中走出一人恭敬俯首。
  “你去找一找,我们大军南下掳掠回来的汉人奴隶里还有没有可以使用的工匠,会烧制瓷器的可以给予免除奴籍的恩德。”
  汉臣们纷纷俯首高呼摄政王英明神武。
  完颜兀术淡然接受群臣的马屁,脑海中念头纷转,汉人说得对,兵戈可夺天下,而不可治天下,天下的土地总有被占完的一天,天下人的财富也总有被劫掠光的一天。幸运的是他早早看到了大金未来的绝路,从现在开始,他会用尽手段把这条绝路变成生路,不,变成一条女真人的康庄大道。
  群臣俯首则各自思索,摄政王熟悉治世之道,朝廷又设置了科举取士,女真贵族的孩子们皆开始学习儒术治国,待大金人人都学会了汉人的学说,摄取了汉人的优势,结合女真骑兵的威能,届时一举吞并中原,啊不,那时候便该叫统一中原了。到时候,世上只有一个大金,没有什么宋国,他们这些侍奉女真人的汉臣们也就成了侍奉正统王朝的忠良。
  第141章 风声鹤唳
  赵官家的恩师郭次仲回京,中枢当中不论什么心思什么党派的官员们皆情不自禁揣测了番接下来的朝廷风向。官家原为帝姬,没有继承大统的机会,这般苛刻的过往,必然导致当初唯一教导的官家的郭次仲在官家心中的地位非同凡响。
  别看当今登基之后任命的三省重臣都是道君皇帝时的人,而和她关系最亲近的郭次仲反而始终呆在五品知府的位置上。但得看他呆的是什么地方,燕云十六州,当今官家年少时兴兵抗金的发家之地,相当于大本营的性质。把这个地方全权交给郭次仲,而没有派去相应的节制他的人,可想而知,他在官家那里受到宠信的程度。
  现在人终于完成使命了,回到中枢,一飞冲天近在眼前,乃至整个遂川郭氏怕也能重回一流世家的位置。其中所涉及到的世家利益纠葛,众人不得不慎重对待。有眼光的家族,早在一年前,便找寻机会和遂川的郭本家进行了联姻。所以,小郭老师看似一个人回朝,其背后的力量却不容小觑,没有和郭家拉上关系的人或观望,或警惕,皆等着赵官家和小郭老师接下来的动作。
  垂拱殿,大朝会上,已换上一身紫袍的郭孝友在押班们的诵旨中缓步走到殿中谢恩,即日起,郭孝友便从五品知燕山府事一跃晋升任尚书左仆射加带同中书门下平章知事兼门下侍郎,成为新任三省宰执。
  随后同样身着紫袍的韩世忠,红袍的梁红玉、宗泽上前来接受任免,韩世忠为中枢侍郎,相当于副相职位,梁红玉为御营指挥使,宗泽为兵书员外郎,几人一一谢恩。
  紧接着赵官家询问朝中诸公可有事禀奏,各省各部官员纷纷上奏相关事宜,待全部处理完毕,便终于到了今日的重头戏。
  郭孝友和说好的一样,取出实现准备的奏折当堂呈上,内容其实就是两人私底下商量过的对外、对内的诸多政策。现在拿出来在朝堂上详细议论,分派执行下去。
  本来就是赵芫拟定的计划,装模作样看了一遍后,满意地说:“在如何对待西夏的问题上,小郭相公说的就是朕心里想的,朕打算制定一份大宋五年发展计划,想要顺利施行这个计划就必须使敌人金国配合我们。”
  “朕知道有些人对国朝的外交政策始终持有保守的观点,认为只要付出少许财政上的代价就能长久安稳地发展,但朕要告诉你们,时代变了。咱们打退了金人,是因为金人短时间内无法进行长期作战,这是他们的缺陷。可金人不会永远原地踏步,他们在学习我们的优势,而在这个时间段里,我们不趁机改革曾经导致失败的劣势点,未来面对卷土重来的金人,便既无优势,且劣势仍在。”
  “并且,朕所言改革,不是一时兴起,只表面做做样子,稍有成效就满足了。而*是彻彻底底的刮骨疗伤。”
  善于察言观色的大臣们立刻意识到官家又要搞大动作了,当年登基时改国策、毁三戒、设新闻报纸和中科院,看来仍觉得不够狠,现在要对军队制度大刀阔斧动手。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