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搬文阁>书库>综合其它>梦魇回响> 第29章

第29章

  一声“李司净啊”,把所有关注陈莱森刑事案件的网友,都给抓了过来。
  “哥们,李司净是谁?什么来路?细说。”
  “李司净怎么了?我网上搜了,陈莱森在拍的电影导演,以前只有两个短视频和社会新闻啊?他有什么特殊的?”
  提问层出不穷,大约都吃过《箱子》邪门的花边小新闻,却根本不知道这个名不经传、临时顶替了无数导演的李司净是什么来历。
  问得多了,自然就有了回答。
  “首先,你们先把李司净的视频作品看了,然后,再去读一读那篇社会新闻。你们就知道了。”
  指路明确,还帮忙安排了顺序,不可谓不贴心。
  但是网络上急于求成的人太多,根本不吃他们故弄玄虚这套,仍是戾气极重、怒火中烧:
  “你不能直接说?非要在这儿藏着掖着,懂的都懂,不懂的也不多说,当懂王啊?”
  眼见着都要莫名其妙的吵起来了。
  终于有知情人士瞥了一眼,回了一句:
  “不是,因为李司净就是邪门啊。”
  “他暑假和同学进山玩儿,遇到泥石流,硬生生把同学给挖出来了,还不忘拍视频。然后大学时候拍了一个短片,无声的,看过的人晚上都会做噩梦,很可怕。”
  “他的事情,三言两语说不清楚,也最好别说,你要好奇你自己看了就知道了。”
  支支吾吾,最后还是得靠网友自己去找。
  等他们看了才发现,可怕的并不是李司净遭遇泥石流,也不是他在泥石流里挖出了同学,而是他在整个过程里,保持着拍摄。
  社会新闻如实报道《十年一遇泥石流!幸存者直击灾难现场》,用的就是李司净拍摄的画面。
  而这段泥石流的现场视频,至今保存着最为完整的自然灾难第一视角。
  山里的天空,从风轻云淡、到乌云密布,前后不过二十分钟。
  最终在小小的方块屏幕里,上演了一出暴雨塌方、污泥灌涌,可以说没有剧情、没有故事,全都是事故。
  前几秒还听到少年嘻嘻哈哈的闲聊,下一刻便是倾盆暴雨,连绵寂静。
  连遭遇灾难的尖叫,都会被狂风骇浪给吞没。
  不少网友第一次打开这个泥石流视频,心里却挥之不去的眼熟:
  这视频,我看过。
  里面的场景,出现在灾难片解说剪辑里、出现在演示泥石流可怕的视频里。
  网上一搜,到处都是。
  每个人都看过。
  他们曾经以为是从知名灾难电影中截取的片段,竟然源头是一个高中毕业生手持录像机的拍摄。
  看过这个视频的人,稍稍想想,就觉得李司净冷静得可怕。
  他面对暴雨、面对塌方、面对同学被泥沙卷入半截,也能抗住暴雨与污泥,拍摄出完美灾难场景,掌控力实在是令人印象深刻。
  观看者强忍着对大自然的恐惧,心有余悸的感叹:
  “这孩子,也许能拯救纪录片。”
  “大心脏,大定力,面对泥石流都能处变不惊,一定是天生的导演。”
  “人在大自然面前实在是太渺小了,可是敢在大自然面前如实记录一切的人,也太可怕太绝情了。”
  可怕、绝情、难以置信,成为了李司净视频的关键词。
  然而,这并不是李司净给他们带去震撼的唯一痕迹。
  真正让李司净三个字令人后怕的,还得是他大三时候拍摄的无声短片。
  大部分导演系学生,第一部片子,都喜欢从文艺片入手。
  李司净也不例外。
  但他拍摄的不是什么光鲜亮丽、抒发自我的文艺片,而是早就不再流行的黑白默片。
  这部作品,名为《村落》,以摄像机的第一视角,展现了一座古怪的村庄。
  镜头之中满是破落的房子,衣着老旧的村民。
  所有人都没说话,画面却显得无比吵闹。
  他们沉默的聚在一起,神情凝重的抽烟,不少人交头接耳,甚至会引得周围的人一起投去视线,却没有任何声音。
  画面里只有男人。
  年幼的孩童、麻木的青年,再到数量众多、皮肤黝黑、满脸褶皱的老人,无一例外,全是男人。
  李司净的镜头,仿佛一双眼睛,如同闯入陌生村落的外乡人一般,领着观众走入了沉默落后的黑白世界。
  镜头从平静观望,到惊慌失措的逃窜,很快上演了一场对外乡人的全村围捕。
  悄寂无声之中,手持木棍、铁锹甚至猎枪的男人,像有许多个男人,又视线一致表情兴奋得像同一个男人。
  他们不断搜寻着村落,仿佛真的有这么一个外乡人,惊魂未定的恐惧等待被他们抓住。
  外乡人应当是女人。
  因为男人大可不必如此惊慌,坦荡直白的加入男人们的队列,就能与他们融为一体。
  只有女人才会让这座村子里无声的男人们,露出久违的狂喜神色,本能的捕捉猎物一般,全村出动。
  村子里没有一个女人,却好像已经死去了许多女人。
  晃动慌乱的外乡人为了逃命,跑遍了整座村子,唯一存在的女性,竟然只是土地庙里烟熏火燎,落下灰黑泪痕的送子观音。
  围捕终有结束,故事终会结局。
  画面最后定格在苍老喜悦的男人脸上,在挣扎晃动的镜头前,打出了结束的字幕:
  你回来了。
  《村落》荒谬、怪诞又现实,是一部很可怕的短片。
  里面的男人,没有说出一句话,仍可以吓得观众惊魂未定,纷纷沉默。
  意识流的文艺片永远没有唯一的正确答案,又隐隐约约告诉所有人答案。
  更可怕的,还得是他们往下刷新评论。
  一天前、三天前、一个月前无数不同ip的评论说道:
  “我也做了类似的梦,误入了这个拐卖女人、杀死女人的村落,怎么都逃不出去,差点以为自己要死在梦里,再也醒不过来了。”
  跟之前爆料的人说的一样!
  不少来看热闹的网友,成为了更新的热闹,止不住心里咯噔咯噔。
  坏了,我们晚上不会也要做这种噩梦吧?!
  李司净只不过用两个作品,就将吃瓜看热闹的观众带离了《箱子》,推入了更可怕的境地。
  网友都以为自己充分了解了李司净的邪门之处。
  没想到,还有人出来幸灾乐祸,火上浇油。
  “这些算什么啊?其实李司净最厉害的作品,叫做《月光》。但是很可惜,我们根本没机会看到……”
  “因为,《月光》的主角,是个杀人犯。”
  第20章
  一句话激起千层浪。
  特别是陈莱森抓捕入狱的节点。
  杀人犯?主角?
  这太小众了,引得围观群众焦急大叫:
  “这主角是先杀人,再拍的片,还是先拍片,再杀的人?”
  先后顺序很重要,重要到能影响所有人对李司净的评判。
  然而,没人回答。
  毕竟是涉及杀人犯的作品,网络再神通广大,也通不到局子里去。
  吃瓜群众急得到处挖消息,找人脉。
  陈莱森的关注度越高,李司净的讨论度就越高。
  幸好,这么邪门的一个人,从小在学校就是名人。
  网络发达了,大数据推送了,名人的室友同学、学长学弟、学妹学姐拔刀相助,直接把当年的学校人尽皆知的内幕,发了出来。
  “《月光》是我们学院房老师布置的结课作业,叫李司净那一届学生,以《月光》为主题,拍摄一段不短于十五分钟的纪录片。”
  “李司净的《月光》拿了满分,也是房老师在学院授课以来,唯一的满分。”
  “但是这片子除了房老师,没人看过。因为记录了杀人犯的抛尸过程,据说还有杀人犯的自白,所以就作为犯罪证据,上交警察,禁止公开了。”
  前因后果是说清楚了,却炸得网络友满头问号。
  “啊?杀人抛尸?大学生为了完成作业还得杀人抛尸?”
  “不是,没人看过那你们老师怎么就给满分了?奖励他成为战地记者,还没被杀人犯杀死的运气吗?”
  震惊、质疑层出不穷。
  《月光》已经取代了《村落》带来的后劲,变成了更高维度的骇人听闻。
  热度越来越高,知道当年事情的人也越来越多,甚至有李司净的同学,发出了珍藏的照片,让大家看看眼界。
  “房老师不是奖励性评分,他真的进去亲眼看过,还公开了自己对《月光》的评语[图]。”
  带图消息,立刻成为各大讨论帖和评论区的热门,点进去能清楚看到房老师龙飞凤舞的字迹:
  “李司净记录的月光,具有独特的意义。人性的善与恶,黑与白,并不是想象的那么简单,但月亮还是那个月亮,月光平等的照耀在每一个人的身上。——房青川”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