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晏敦听不懂却大为震撼,无意看到不远处的魏璋,像看到了什么救星,大声招呼:“魏璋!!!”可怜见的,住院这么多天,也只记得魏璋的名字和发音。
  赵鸿一夜未归,出诊组要去地坑院例行复查,按照“医护安全第一”的原则,魏璋和王强必须同行。这个点,其实是魏璋骑马回来送血样,听晏敦这么激动地叫人以为出了什么大事。
  魏璋赶紧走过来问:“何事惊慌?”
  晏敦指着导医机器人,既紧张又不安地问:“这,这,这是飞来医馆的精怪么?为何能口吐人言?还是女子之音?”
  魏璋这从晏敦身后看到同样困惑的导医机器人,回答:“这是飞来医馆的看诊助手,会提问,会带路,飞来医馆这么大,有它能方便许多。”
  此时,机器人正在问第五遍:“请问有什么可以帮助您?”
  机器人等了五秒,通过自带的处理器,变换了问题:“前面障碍,请避让。”
  晏敦眼睁睁地看着机器人的蓝眼睛变了图案,忽然就紧张起来:“魏璋,她在说什么?”
  “有何贵干,请让路。”魏璋不由地想起遇到自动送货机器人时的反应,就……行吧,晏敦还算比较冷静的,他差点和送货机器人打起来。
  “原来如此,”晏敦只觉得无比新奇,“飞来医馆怎么如此奇巧?”
  魏璋从口袋里拿出一张药品清单,摁了机器人的按键,说道:“我要取药。”
  机器人的蓝眼睛转了转,忽然转身:“取药,请跟我来。”说完,就把魏璋往中心药房领。
  晏敦惊得嘴巴都合不拢,只觉得见多识广的自己,在飞来医馆只能算孤陋寡闻,果然天下之大无奇不有。但是,飞来医馆里特别多。
  魏璋是赶回来送血样、同时也是来取特效药的。
  地坑院例行检查很顺利,孩子们恢复得很好,就在他们要离开的时候,一位玩得特别开心的男孩忽然大喊肚子疼,疼得脸色发白还一脑门的汗。
  张主任和丁娇立刻仔细检查,奇怪的是,男孩的身体检查结果和症状不符,完全没道理这么疼。
  正在这时,男孩开始剧烈呕吐,不仅吐出了大量的早食,还吐出了令人头皮发麻的东西——蛔虫。
  张主任结合男孩子的化验报告和血相,决定给他开驱虫药,所以把药方交给魏璋,送完血样等结果的时候,顺便把驱虫药取了。
  所以,魏璋才会出现在门诊。
  魏璋在晏敦的注视下取了药,向导医机器人道谢。
  一路尾随的晏敦,还听到机器人回答:“不用谢,能帮到您是我的荣幸,祝您早日康复。”
  晏敦只觉得今天把这辈子的惊讶都用完了。
  第67章
  “魏璋,它又说了什么?”晏敦楔而不舍地追问。
  “祝您早日康复,”魏璋翻译完,又抬头看了一下时间, “告辞。”
  “最后一问。”晏敦可喜欢自己现在想怎么动就怎么动的状态,“除了米面粮油,飞来医馆真的不收其他?”
  “你想送什么?”
  “古玩字画, 金银珠玉,笔墨纸砚……”晏敦的眼角余光瞥到大厅的巨幅琉璃就忽然闭嘴了, 飞来医馆应该瞧不上这些, “敬请赐教……”
  “赐教什么?”梅敬竹不知道从哪儿冒出来的,把魏璋和晏敦吓一跳。
  “没什么, ”晏敦恶狠狠地瞪了梅敬竹,“你个老不羞还听壁角?”
  两个老人家像两头互看不顺眼的牛, 边走边互瞪一眼, 就这样一路从门诊大厅一直到方沙城, 完全不在意旁人诧异的眼神。
  魏璋翻身上马一路急驰,心中暗暗好笑,他在大郢时什么样的老臣没见过?但好斗成这样的……确实第一次见,正想着,忽然意识到后面一辆马车飞快靠近。
  马车追快马?
  自己竟然还被追上了?
  魏璋勒住马缰回头看,一定是现代生活太惬意,骑马退步了。
  晏敦从帷裳里探出头来:“魏璋,敬请赐教。”
  赐教?
  魏璋想了想才反应过来:“医馆只收米面粮油, 但也没限制生还是熟。”
  是的,据他观察下来,医护人员面对病人时个个苦口婆心,戒糖戒零食多运动不要久坐……诸如此类, 要多健康就有多健康,偏偏轮到自己的时候那是相当放飞自我。
  另外,高强度的工作压力也让身体更容易有饥饿感,所以医护们是奶茶烤串油炸食品的忠实客户。
  金银珠宝、古玩字画这些送到医院来,除了充库存以外真没多大用处;远不如各种吃食来得实在。
  魏璋心想,已经提醒到这种地步,晏敦总该明白了吧?
  晏敦稍一琢磨便恍然大悟:“多谢。”
  “客气。”魏璋双手抱拳。
  没多久,晏家车队和魏璋奔上各自的路。
  魏璋带着血生化报告和驱虫药到达地坑院入口时,发现不远处的林地阴影里有个不大不小的箱笼,附近还有护卫在巡视,箱笼上的编织纹理和当初赵鸿藏身的那个大箱子有些相像。
  最近雨多太阳少,除了干燥得像风箱的方沙城,这里的空气都带着湿气,根本不适合晒东西,也不知道护卫们、哦不对、也不知道哪位主君指使的。
  正事要紧,魏璋三两下跃到地坑院门口,熟练地敲门,等门打开走了进去,就听到孩子们在做打扫、整理等事务。
  在出诊组和地坑院全员的努力下,所有发热的孩音都已经恢复健康。
  在夜袭时受伤的孩子们也都妥善处理,脖子上挂着三角巾的、脑袋缠着纱布的、脸上贴着创可贴的……只要不疼得厉害,就不影响他们在一起嬉闹玩笑。
  有烧伤的看妇们同样因为处理及时遵医嘱,没有发生伤口感染,都在稳定恢复中。
  在地坑院长大的孩子都早熟,面对受伤的看妇们,孩子们都做着力所能及的事情,包括收拾床铺、整理房间、收整衣服……
  随着出诊次数的增加,地坑院全员对“出诊组”从好奇、尊敬和期待,到现在近乎盲目的信任,尤其是孩子们,起初还有些怕“全副武装”的模样,现在……一言不合就抱大腿。
  每个人都被孩子们粘得走不了路,身上至少有四个“人形挂件”。
  这些日子的“出诊”这么顺利,一是组员选得好;二是病人发自内心地信任;三,是妙音和潘婶能严格遵守医嘱给孩子们喂药。
  就像张主任说的,儿科可以看到形形色色的家长,包括粗心大意、丢三落四的,他们已经见怪不怪了。妙音读过书认识字,一点不出错是胆大心细。
  最让人想不到的是“潘婶”,一位目不识丁、专心照顾小胖墩、相貌极为普通的寡妇,在妙音重伤后接过了给孩童们喂药、给看妇们换药的重任,完成得非常好,一点差错都没出。
  儿科张主任曾经问过潘婶,怎么记住这么多孩子的吃药时间和方式方法?
  潘婶笑成一朵花:“我知道这里所有孩子的名字,也记得他们吃什么药、什么时候吃、怎么喂……医仙要问为什么,我也说不上来。”
  “医仙每天坐马车走路赶来赶去,救了月儿、妙音和大长公主她们,还送礼物给小胖墩祝福……我从没见过这样好的医者,当然每句话都要记得牢牢的。”
  这么朴实的回答,让“出诊组”无言以对,但自己的辛苦和努力被人看到并记住,不管是谁的心情都会变得很好。
  经过最后一次集体大体检,除了送到飞来医馆等待手术的孩子们,地坑院的所有人都可以转移到更安全的地方去。
  换句话说,明天就不用出诊了。
  又一次搬家对地坑院的孩子们来说并不算新鲜事,也谈不上难过或开心,但对他们来说,难过的是“出诊组”以后就不会再来了,也许再也见不到。
  离别在即,凡是能走路的都送到了地坑院外。
  魏璋灵机一动,拿出自拍杆架上手机,指挥所有人排队站好,用每个人都能听懂的话:“来,一二三,茄子!”
  一张阳光下的大合照就这样拍好了,地坑院所有人看到手机的照片时都惊呆了,除了神仙还有谁能做出这样的事? !可是,他们坚称自己不是神仙。
  嗯,神仙们都谦虚。
  为了安全考虑,他们不能出地坑院。
  于是,“出诊组”一步三回头地向他们挥手,孩子们、看妇们尤其是潘婶都努力挥着手,直到双方再也看不到。
  走进林地时,儿科张主任鼻子有点酸:“好久没遇到这么听话的孩子们了。”
  丁娇也很感慨:“是的,他们害怕但是一动不动,一个个可萌了。”
  杜远猛的举起右手显摆:“看,他们用野花给我编了个手环。”
  虽然很粗糙但满满的心意有没有?
  魏璋似笑非笑地戳破:“有没有一种可能,你们一直戴着口罩帽子……你被当成了女医生?”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