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主君说,少则七日,多则十日,必定能铺好。”
魏璋点头示意,目送女使离开后,转身就抢了王强的望远镜从移动梯爬上去,一直跑到医院东门,从望远镜里看,果然!
“还给我!”王强跑到魏璋身旁,作势要抢。
魏璋把望远镜还给王强:“好说。”
王强立刻用望远镜眺望,不由倒吸一口凉气:“草,基建狂魔这是刻在骨子里的吧?”
望远镜里,四台人力夯土机正结结实实地轧着地面,每隔一段时间,人力会轮换;而在夯到结实后,就有另一组工匠从马车牛车上抬石板,平整地放在夯平的泥土路上。
所有的车和人都是滚动又高效的,只一个晚上就已经铺完三分之一的路程,不愧是基建狂魔的老祖。
“买菜团”还没出发就原地解散,每位团员还都挺开心,毕竟之前去大郢国都城都憋得厉害,想来大郸国都城应该也差不多。
……
正午时分,郑国公夫人的马车牛车队满载着米面粮油、山珍海味和各种肉类,终于穿过方沙城破败不堪的城门,转而直奔城西南。
当郑国公夫人一行浩浩荡荡到达医院西门下方的方沙城时,已经下午一点。
保科长的液压叉车、志愿者们的液压转运车等都已经就位,而连接上下的传送带也已经安装调试完毕,邵院长和金老在医院西门,魏璋和王强在下方的方沙城。
豪华的、带有国公府徽记的马车停得非常稳当,马夫放好马凳,女使伸手撩起挡帘,护着郑国公夫人下了马车,排在后面的十六辆马车上都有人下车。
下车动作整齐划一,每位女子都带着帷帽,风沙吹过,帷帽纱轻轻浮动,似乎都带着仙气。
下过人的马车都纷纷驶离,排在后面、格外宽敞的大牛车上堆得满满当当。
魏璋粗略一扫眼,只觉得来信上写的可太保守了,立刻上前:“郑国公夫人请。”也就是低头意思一下,跪是绝对不可能跪的。
郑国公夫人从宽袖里取出一份清单,立刻有女使双手接过,呈到魏璋手中。
魏璋接过清单,用清晰的大郸语介绍:“烦请把米面粮油都搬到传送带上,每隔装一份,等全部清单完毕,邵馆长会给详细的收礼单并盖飞来医馆的戳记。”
女使离开传话,很快国公府的仆从们开始往传送带上搬大小不等的麻袋。
说来也怪,太多大郸人被移动梯和传送带惊讶感慨,偏郑国公夫人连嗓音平稳,只是极有礼貌地问:“不知能否见吾长子赵潜?”
邵馆长凡事有预案,家属想见病人天经地义,前提是病人病情允许。
于是,魏璋取出手机点开微信发出视频邀请:“喂?郑国公夫人带了很多米面粮油和各种食材,现在只要见一下赵潜。”
“嗯,是的,病人家属情绪稳定,理智有分寸。”
魏璋说完,又提醒夫人:“赵潜脸上的伤挺重,需要尽快择期手术,现在颜面部肿胀,您可能认不出来。”说完,就把手机放到她面前。
郑国公夫人被手机里的影像惊得倒吸一口凉气,掀起帷帽的双层纱,声音颤抖起来,似乎瞬间失去了相见的勇气:“潜儿?”
“阿娘?”赵潜喜出望外,可惜两只眼睛都肿成一条缝,整个颜面部都不太能动,尤其是整形科医生再三嘱咐别动。
郑国公夫人的指尖轻轻拂过赵潜在手机上的脸,眼神温柔,指尖都在微微颤动,一次又一次哽咽,最后才招呼大儿媳:“来,快来看一眼潜儿。”
大儿媳立刻走上前,看到手机里努力活着的赵潜,泪水像决了堤:“夫君?”
三个人努力沟通,直到麻醉科护士长过来夺走了手机,同时嘱咐:“魏璋,赵潜的病情还不稳定,刚才心电监护报警,关掉。”
魏璋的手机忽然就显示“视频断开”,变成黑漆漆的一片,原以为他们这样聊一下天,能给赵潜打点勇气,这下……明显是气打过了。
可意想不到的事情还在后面,魏璋觉得非常冷静自制的她们,忽然就相拥而泣,此前一直悬着的心落了一半,七上八下的,根本不得安宁。
魏璋清了清嗓子,安慰:
“赵潜目前处于易感染期,所以你们今天来到方沙城但不能见他,一旦发生严重感染,就可能诱发出血、伤口肿胀等等问题。”
“所有的治疗方案和照料方式都与郑国公沟通时完全相同,现在他颅内出血已经止血,之后还有两次大手术要做,请放心,医护们一定竭尽全力。”
“多谢。”郑国公夫人出发前听了郑国公警告,所以她们和一群女眷整齐行礼,言行举止都像经过精心培训,太优雅端庄了。
这时,魏清才注意到这群女眷们个个红了眼圈,一时间劝也不是,不劝又好像不太行,只能硬着头皮解释:“赵潜的病情有反复,还请你们回国都城去。”
“等他颜面部手术完成以后,慢慢就能恢复以前的样貌。”
郑国公夫人有些犹豫,片刻后又问:“潜儿能好好活着的吧?”
魏璋笑得很抱歉:“对不起,我不是医师。但能以人品和项上人头担保,哪怕你们不在他身旁,在麻醉科复苏室里,赵潜也被照顾得很好。”
“如果赵潜的病情忽然恶化,我们会想办法及时通知您。”
不知是不是魏璋诚恳的语气和眼神,或者还有其他,郑国公夫人犹豫再三,最后仿佛下了毕生最大的决定:“叨扰许久,告辞。清单交给女使迎夏就行。”
郑国公夫人率先走向马车,其他女眷们轮流上车仍有忍不住频频回头的。
医院不说再见,魏璋微笑又诚恳地向她们挥手告别,望着她们离去时悲伤的背影,只能在心里暗暗对自己说:“赵潜福大命大,大难不死必有后服。”
尽管有传送带,但架不住米面粮油这些实在太多,还有那么多肉类、蔬菜等等,等所有的物品都送到医院西门时,保科长已经开着液压叉车往返了三趟。
志愿者们搬得双肩发酸,好不容易搬到传送带上终于出现了空格,心里一块巨石落地,啊……总算搬完了。
最开心的就是樊主任,乐得合不拢嘴:“太好了,食材暂时不缺了,又可以松口气。”
樊主任和志愿者们整理好清单,交到邵馆长手里,与魏璋手里的那份完全相同。
邵馆长签单以后,交给魏璋,魏璋又转交到女使手中。
万万没想到,第六项任务公布的第二天,食堂库房就被塞了不少食材,虽然都来自大郸,但确实是精挑细选的优质食材。
大家都很开心,但有人开心,必定就有人不开心,比如儿科已经完全康复的小病人和家属们。
如果小病人们放开嗓子大喊大叫,整个儿科能成为全院最吵的病区。
原因也很简单,家属们先找护士长再找儿科主任,说明他们希望孩子在飞来医馆也能好好学习的心愿。
儿科主任听完又找到邵院长,如此这般地说了一下。
邵院长刚好在院长办公室,赶紧拿出《飞来医馆人才统计表4.0》,果然,找出好几位病人是c市各学校的老师,还在老年病房找出了三位退休老教授,再算上教历史的金老。
因为上次穿越的关系,医院也有自己的图书馆。
邵院长决定把图书馆开放给孩子们上课,并拿着人才统计表亲自去病区邀请,一位,两位,三位……教语数化政史生等课程的老师都有,再加上四位老教授。
这个“教师天团”阵容可以称得上非常华丽。
老师们敲定完,邵院长拿出手机,通知儿科主任:“老师的事情已经解决,授课地点在图书馆,你们可以自己排个课表。”
“好嘞!”儿科主任可开心了,这群孩子们去上课,病房就能安静许多,炸了好些日子的耳朵就能得到解放。
于是,儿科主任和护士长一起,只用了一小时就排出了课程表。
儿科病房的孩子们却有种不祥的预感。
第97章
邵院长挨个儿说服老师们上课,再三保证不追求教学质量、不用布置作业、愿意怎么教都行,遇到熊家长和熊孩子不用客气,直接踢出图书馆……
画大饼的领导见多了, 老师们生病或者陪家属本来就心情不好,较真起来连邵院长都不信。
没办法,邵院长还草拟了一份“飞来学校须知” ,针对熊孩子和熊家长的三条规定:
1、管不住自家孩子的,别进图书馆;
2、逼孩子进图书馆的, 在里面大吵大闹影响他人的, 立刻出去;
3 、蛮不讲理、胡搅蛮缠和脏话不断的熊家长,干扰图书馆教学轶序的,连人带孩子去方沙城。
负责监督和执行的是方沙城的神卫。
老师们看完“飞来学校须知”,又从望远镜里看到了在方沙城内骑马巡逻的威武神卫们, 终于同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