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邵院长通知儿科以后, 如释重负地坐回办公室椅子上, 不容易啊。
可惜刚坐三分钟,手机又响了,传出儿科主任的声音:“邵院长,现在全院禁止随意活动,医院里病原体很多,还需要给他们开体育课,缺体育老师。”
“……”邵院长一时楞住,“老师们不都可以兼课的吗?”
“邵院长, 我刚才了解过了,他们大多是康复后需要静养的病人,病人家属只有一位,平时身体也不好。”
“行, 我会想办法。”邵院长牢记郑院长说的,人生如戏全靠演技。
邵院长把手机扔桌子上,就看到刚好路过的魏璋:“哎,进来一下。”
魏璋立刻举手申辩:“邵院长,我很忙,我才不要当那群小屁孩的体育老师!”
“王强呢?”邵院长盘算人选。
“强哥保安任务很重,只对两个儿子有耐心。”魏璋不能让王强踩坑里。
“你推荐一个?”邵院长的眼神里充满期待。
魏璋想了想,随手一指:“神卫长,体力精力都很不是人,不怒自威,可以在马背上玩转体一百八,十八般兵器样样精通……会说简单的普通话。”
“生性耿直,不知道儿科病房的利害关系,对孩子们肯定一视同仁。”
邵院长趴在窗台上,看着黑衣黑马的神卫长,愉快地点了点头。远远的,马背上悠闲自得的神卫长莫名其妙连打了三个喷嚏。
十分钟后,魏璋到方沙城拦住神卫长,递出一张特别官方的聘书,顺便翻译:“那群需要上体育课的孩子,最小的8岁,最大的17岁,你只要每天带他们运动就行。”
“哦,对了,不白教,飞来医馆会付钱,你用钱换飞来医馆的物品,吃的喝的,衣服也可以。”
神卫长听完都傻了,捧着聘书连话都不知道怎么说了:“这,这……可是……飞来语不熟……”
魏璋用力一拍肩膀,开始忽悠大法:“人出生时连饭都不会吃,不会就学嘛,你这么聪明对不对?这是课表,你收好,今晚我们来讨论一下体育课的具体安排。
“谢……”神卫长忽然就有了信心,但也只是这么一点。
魏璋走远,一直探头探脑的神卫们立刻围住神卫长:“什么事?”
“这是什么?”
“神卫长,你的手怎么在抖?”
“……”神卫长打断他们无数问题,“某要给飞来医馆的孩子们当武师,这是聘书。”
全体神卫发出前所未有的惊呼,天爷啊!
……
魏璋完成了邵院长交的差使,轻松愉快地经过急诊大厅,再到门诊大厅,就看到巨幅电子屏红字已更新:“飞来医馆系统第六项任务,已完成136/512,完成进度26.5%。”
嗯?完成这么快?
魏璋立刻反应过来,是大前天来的三百多病患,绝大多数都没进飞来医馆,直接在第二座移动医院外诊治,因为各种感染很多,使用抗生素的治愈率非常高,开始一批接一批得出院。
每一笔诊费药费全都记录得清清楚楚,只等齐王来结帐。
国都城的病患和家属,愁云惨雾走进方沙城,惊慌失措地接受飞来医仙们的检查,甚至来不及惊讶他们的服饰天差地别,就被抽血、吃药等等治疗方法惊呆了。
与大郸医师完全不同的诊治方法,却有着话本子里“灵丹妙药”的奇效。
被治愈的病患们回到国都城,第一件事就是大肆宣扬飞来医馆的神奇医术,并鼓动当初犹豫不决的左邻右舍赶紧去。
整日“哎哟喊疼”或者“卧床不起”的,就这么自己走回家,对左邻右舍和亲朋的冲力是巨大的。
如果说一人是个例,但接二连三痊愈回家的病人可不止一两个,而是有许多,再加上“一传百”的光速传播。
飞来医馆的神仙医术,已经是国都城内,除了“飞记米粮铺”的第二大热闹话题。
想去飞来医馆治病的人越来越多,打听诊费药费的也有不少,问飞来医馆什么样儿的更多。
痊愈的病人们说起飞来医馆那是滔滔不绝,虽然没能进,但是在方沙城仰望时,飞来医馆分明就是一座建在空中的花园,郁郁葱葱的树木花草都能看见。
方沙城确实缺水,风一吹就扬尘土,但飞来医馆却不是,所以必定是神仙使了什么法术。
打探的人听了更加想去,结果却让他们吃惊,分文未付,还吃了飞来医馆大厨做的杂粮粥,那个香甜啊……都记在齐王殿下的帐上。
? ? ?
! ! !
齐王殿下是哪位?
国都城不是只有秦王和晋王两位殿下吗?齐王殿下又是打哪儿来的?
但无论如何,齐王竟然这样体恤百姓,好风评以极快的速度传遍国都城。
一直在长信宫的齐王,还没经过正式的封王庆典,就以这样不可思议的方式被百姓知晓。
贫苦百姓能指望的不多,忽然有这样一位仁善的齐王殿下,谁都想指望。
怎么也没想到,当初骑马喊遍国都城的人,竟然没诓骗人,真的是齐王殿下付帐? !
那现在呢?是不是只有那晚跟去飞来医馆的病人,齐王殿下才会付帐?
痊愈的病人眨了眨眼睛,不知道啊,要不要去飞来医馆问一下?
那晚骑马传话的人是谁?能不能找他问问?
毕竟百姓在购买了“飞记米粮铺”好米以后,手里荷包里都空了。
就在满城都议论“怎样才能去飞来医馆看病”,各街坊里长纷纷敲锣聚集辖区里的百姓,“快来听,赶紧听一听,某讲完还有很重要的事……”
百姓们听到里长敲锣声就头皮发麻,每次敲锣都是抽税,今天有这个税,明天又有什么税,名目多得怎么都记不过来,现在家里所有的钱都买了米,好不容易喝了一天香喷喷的粥,哪还有钱抽税?
本来兴高采烈的脸立刻变成苦瓜,不情不愿地循着锣声走去。
里长们一改平日的严厉,手里都拿着很长的纸卷,大嗓门喊:“听到名字的走过来。”
“里正,又怎么了?!还抽税就是把我们往死路上逼!”一个中年汉子连鞋都没有,衣服全是补丁,被逼急了。
里正倒是难得温和:“传齐王殿下口谕,去年税赋过重、百姓潦倒难以度日,现删掉二十八名目的税额。”
“按照去年缴税目录,听到名字的,走过来领多缴的税钱!”
什么? !领多缴的税钱? !
百姓们瞪大眼睛,太阳从西边出来都没这样震惊,以前总是一抽再抽,完全不顾人死活,现在……天爷啊,梦里都不会发生这种事!
里正望着呆若木鸡的百姓,嘴角一抽再抽,谁说不是呢,当里正大半辈子从没遇到过:“快,老陈家,五百三十四钱。”
老陈家当家的是陈老头儿,因为腿受伤溃烂躺家里小半年了,去飞来医馆两天就好了一大半,带药出院刚到家,因为一文不花,刚感慨过齐王殿下的仁善。
现在又是齐王殿下,不仅不加税,反而要把去年多缴的退回来,这是,这是……苍天终于开眼了吗?贫苦百姓们终于有盼头了吗?
“陈老头儿,快点!”里正催促,“点清楚了收好,在这儿摁个手印,回家再说错了我可不认。”
“哎哎,”陈老头儿一五一十地点清楚,小心翼翼地收好,喜滋滋地回家去了,走时蹦哒得像个孩子,“对的,对的,领走了。”
“来下一个,老李家,四百五十三钱。”
“来了,来了,”李老头儿先拧了自己的大腿,然后兴奋地直搓手,“我来点,一五一十……里正,对的,没错!”
里正扯着嗓子喊:“王家大娘子,六百七十五钱。”
“来了!”王家大娘子一路小跑着出来,苍老的脸笑成一朵花,嘴里念念有词,“感谢齐王殿下,好人有好报,嗯嗯,有好报的……”
只是短短的一天,齐王殿下在国都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威望就这样立了起来,成为百姓敬重的殿下。
百姓不敢想谁当皇帝,但又暗暗希望,齐王殿下成为大郸新君该多好?
……
大长公主府正在重修中,大长公主和妙音都窝在小道观里,魏国公和郑国公也在,讨论齐王突发奇想退税的事情。
郑国公本来忙着调度铺路和重建方沙城的各种方案,临时被拉到这里来,人都麻了。
魏国公也一脸不理解,但也没言语。
大长公主倒是全盘接受:“分发给百姓,总比被贪了好。”
郑国公和魏国公异口同声:“分发时想贪也能贪!”
大长公主浅浅笑:“齐王不知从哪儿找的亲卫,每一道都盯着。”
两位国公不着痕迹地叹了一口气,一国之君的人选极为重要,遇上昏君,有再多能臣贤士都是摆设,反之则不然。
大长公主很是欣慰:“新任户部尚书是晏敦,刑部尚书是梅敬竹,吏部尚书是戚修明,再加上我们仨,新任兵部尚书也是忠直老臣,戚修明举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