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最大的像绿豆,最小的芝麻粒儿,但都有小小的锐边,也不知道她是怎么受得了的?大家站在x片前面数了一遍,共有七片。
  办公室里静悄悄,大长公主怎么这么能忍? !
  所以,大家围在一起的讨论重点是,这些金属片取还是不取?手术取出时,怎么才能不伤到周围神经?
  这可太伤脑筋了。
  邵院长和金老悄无声息地离开,去了麻醉科和骨科。
  与穿越大郢不同,拜丧心病狂的晋王秦王之争所赐,外伤病人特别多,又因为病人基本状况都很差,只能先保命再手术,这无疑增加了手术的难度并提高了并发症的概率。
  所以麻醉科和骨科出乎意料地忙,每天都有紧急手术和择期手术。
  而麻醉科复苏室天天满员,比在大郢的时候忙多了。
  邵院长和金老巡完整座楼,嘀咕:“让食堂给医护们加个餐,加点什么呢?”
  正在这时,金老的手机响,传出王强的声音:“金老,国都城有一个规模很大的车队正往方沙城来,和以前的完全不同。”
  按这个行进速度,到达方沙城最快也要一小时。
  邵院长诧异地看向金老,以前有什么事,王强都是直接找自己的,今天怎么回事?
  “你怎么不打给邵院长?”金老没回答,看向邵院长才问:“怎么说?”
  手机里传出王强喊冤:“金老,邵院长的手机无人接听,魏璋的手机占线,我就只能找您了。”
  “哎?”邵院长摸遍全身口袋也没拿出手机,“啊,昨晚放办公室抽屉里了。”
  “王强,你等着,我们马上过去。”
  十分钟后,邵院长拿着手机站在医院东门边,从王强的望远镜里向远处看,这个车队的阵仗和规制实在太大了,怎么回事?
  偏偏这时,金老的手机又响了,传出魏璋的声音:“老爸,邵院长的手机没人接听,今天赵鸿登基,赏赐了一大堆东西给飞来医馆,按外交礼,我们要准备份量很足的回礼才是。”
  新帝登基? !这么快? !
  金老暗暗吃惊。
  邵院长立刻点开手机一看,人都麻了,未接电话34通,未读消息21条,示读群消息更多,听魏璋这么一说,立刻有点慌:“魏璋,新帝登基要送什么?”
  金老略加思索:“邵院长,你先别慌。大郢太子府设宴相邀,我们没去,送了一个果篮当回礼,赴宴宾客和主人家都很高兴。”
  “物以稀为贵,飞来医馆的物品送到国都城去,每一件都价值连城,没事。”
  邵院长深吸一口气,收礼时心惊胆颤的,回什么礼也很伤脑筋啊。
  金老淡定得很:“邵院长,我们去食堂库房看看?”
  ……
  食堂里,樊主任、大厨、二厨和志愿者们,在准备午饭和晚饭的食材,冷不丁看到邵院长来,立刻起身迎接:“院长,有什么事打个电话就行了,何必亲自走一趟?”
  金老想了想:“江山社稷,新帝登基,把库房里不管粗粮细粮都装一份,包得好看一些,就算一份礼物。”
  “小花园里凡是开着花的,都剪一枝,找心灵手巧的插个花篮;嗯,再准备一个果篮。”
  “我那儿还有一支礼盒装钢笔和配套的本子,有礼袋,也算一份。”
  “再把飞来医馆的各种零食装一盒。”
  邵院长不假思索地接话:“金老,您再写一幅字?”
  金老很爽快:“行啊,好歹六份礼物。”
  樊主任听了立刻带人去准备。
  ……
  事实上,这列车队的行进路线和王强预估的不同,直接停在了医院东门下方的方沙城内。
  啊这……王强和魏璋看着下面的车队,谁教他们抄近路的?
  好在,为了争分夺秒抢救病患,医院西门和东门都安装了悬吊系统,所以,车队停在下面也不影响什么,直到他们看着马车车轿里搬出一堆又一堆盖着纱笼的圆柱形。
  杨功翻身下马,向王强和魏璋打招呼,示意把这些圆柱形运上去,并努力表示尽量轻拿轻放。
  咦,这是什么?
  于是,魏璋又摇来了保科长和志愿者们。
  忙活了好一阵,当第一个盖了纱笼的圆柱形放在推车上时,魏璋立刻伸手:“慢,先看一下里面到底是什么?”
  “挺沉的,”帮忙搬运的志愿者说出心里话,“像搬实心圆木。”
  “以防万一,”魏璋掀开纱笼才发现是又高又深的大蒸笼,“还是热乎的,但是送蒸笼上来干嘛?”
  王强掀起蒸笼盖傻在当场:“太……好看了……”
  “金银珠宝?”魏璋随便乱猜,“但也不用蒸笼装吧?”
  “是吃的!”王强立刻把蒸笼盖好,告诉保科长,“赶紧的,送食堂去,今天中午有大餐。”
  “真是吃的?”保科长用湿巾把手擦干净,掀开笼盖倒吸一口凉气,“哎哟娘哎,这么精致?这,这是,这,传说中的失传名菜?!”
  志愿者们个个伸长脖子,像好奇的一群大鹅,都想掀盖却被保科长阻止。
  “快,下面还有很多,赶紧的,送食堂,小心,别碰坏了!”
  两名志愿者一组,把圆柱形向食堂送。
  保科长在等第二格的间隙,打电话给食堂樊主任:“老樊啊,中午的食材用量减半,国都城送吃的来了,很多,啊……我还是第一次见到!”
  “老樊,你还记得上次太子妃送食单和吃食那次吗?”
  “记得!那天可真是大开眼界!”樊主任激动的心,颤抖的手。
  “你们和上次一样,把食堂布局改成自助餐厅那样的,东西特别多,而且很占地方!”
  “真的?行,马上!”樊主任正把六件回礼往推车上摆,这时间刚刚好。
  就这样,一份又一份圆柱形源源不断地送入食堂。
  中午,白班的医护们交班后,陆续走进食堂,每个进去的人无一例外:“哇,这也太好看了吧?!”
  “好精致啊?!”
  “为什么有一种吃博物馆的感觉?!”
  食堂面对面摆的四人桌全都排成长龙,桌上摆着大郸的宴会常用吃食——插山。
  每张四人桌都放着一个大圆形山水风格的木雕,走近看才知道,只有木雕底座是真木头,上面的山水树木等等都是食材搭建而成。
  青、红、橘、翠绿等颜色的各种蔬菜和烹饪方法各不相同的肉类,摆成多彩的山川河流、瀑布、溪水、湖泊……精美得让人舍不得动筷子。
  每座木雕由近及远,层次分明,立体感很强,散发着食物的香气。
  “谁说我们没有美食奢侈品的?”有位终于从震惊中回神的医生高呼,“不是没有,是我们平常都看不到,这摆盘、这卖相、这些食材,哪个不是顶尖的?”
  “别动筷子!先拍照啊喂!”这话提醒了医护们。
  一时间,手机的咔嚓拍照声此起彼伏,这绝对不是“手机先吃”,而是“物以稀为贵”,如果没有穿越,谁能想到还有此等美食? !
  好不容易照片拍够了,医护们这才拿起筷子和碗碟,边走边从“插山”上挟取自己喜欢的菜色,伴随着各式各样的问题:
  “这是牛肉吗?哇,牛肉片做成梯田的地基,真是太有才了!”
  “哎,这瀑布流水是白萝卜丝?!哇,这也太像了吧?!”
  “这雕工可真好!”
  把贺礼安全送出的金老坐着电动轮椅回来,没错过每位医护眼中的惊喜,正式介绍:
  “今天是赵鸿登基的日子,他送了插山到飞来医馆表示感谢。”
  “什么山?”好多人没听明白。
  “还是叉烧?”还有人听岔了。
  金老笑着摇头,正色道:
  “我这是大郸隆重宴会上才有的插山,本来插山食屏是一起的,考虑到我们的吃饭习惯,只送了插山。”
  “大家还楞着干嘛?赶紧吃,凉了就不好吃了!”
  一时间,热闹得像菜场的食堂忽然就安静下来,大家都专心品尝美食,不再说话。
  第105章
  如果说食堂里大家都在拿手机拍照, 那食堂大厨和二厨们就是拿手机当摄像机,把“一年四季”“二十四节气”“山水风景”等主题的插山,全方面360度无死角地拍摄, 生怕哪个角度有遗漏。
  厨师们怎么也没想到,在见识过大郢的宫宴菜以后,还能见识到大郸的“插山”菜,太荣幸了有没有? !
  去食堂吃午饭的每个人都眉开眼笑。
  医院医护是三班倒,中午值班的医护十一点前就吃完午饭上班了, 好不容易忙完一阵拿出手机回复群消息, 就看到刷爆朋友圈的大郸“插山”。
  医护们内心山呼海啸, 啊啊啊……我与失传古菜的距离只隔了一个上班, 啊……屏蔽朋友圈可以让上班社畜内心平静。
  下午三点,中午值班医护们交完班, 垂头丧气地离开时, 就被护士长或主任叫住:“去食堂。”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