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 ? ?
  医护们洗手换衣服,匆匆走去食堂,只看到排列得很整齐、清洗干净的大圆木墩子,什么山水,什么花草树木都没有,眼神瞬间黯了,连片菜渣渣都没留啊? !
  食堂大厨和志愿者们把四人桌位恢复原样,招呼着:“快坐呀。”
  大家不明所以地坐下,大厨还点了一下人头:“人齐了!”
  座位上的医护们, 你看我,我看他,他看她……看了一大圈都是懵的,还有菜?
  正在这时,志愿者们推着小车,给每个人都发了正经八百的大郸食盒,食盒有红有黑还有带花纹的,统一都是圆形。
  胡图图医生小心翼翼地捧起餐盒,忍不住小声说话:“你们说,博物馆里的古老,还是这个更古老?哪个更值钱?”
  大家都努力压住各自的嘴角,直到食堂大厨分发完餐具,问:“快打开啊,趁热吃。”
  一个接一个餐盒打开,每个人都发出了惊叹声:“哇……”
  胡医生简直不敢相信:“这就是真正的秀色可餐吗?我这是湖景哎!这让人怎么下筷子?”
  “我的是秋景……”
  “我这盒是春景……”
  “哇……”赞叹声中混杂着手机嘁哩咔嚓的拍照声,“太好看了!”
  “舍不得吃怎么办?”
  大厨听到了,一本正经瞎说大实话:“天热啊,舍不得吃会馊,馊了就只能倒掉。”
  那是暴殄天物!
  大家立刻开动,边吃边感叹,这才是真正的“色香味意形”俱佳。
  胡图图医生问食堂大厨:“你们做这样的菜要多久?”
  食堂大厨直挠头:“真没做过,要试了才知道。”
  医护们吃完,食堂志愿者们收拾餐具,小心清洗擦干,与大实木墩子一起,用推车送到医院东门,通过悬吊系统还给等候多时的车队。
  ……
  与此同时,国都城长信宫文德殿,走完登基简礼流程的赵鸿端坐在龙椅上,接受百官朝贺。
  其实今天说是登基,但因为政局动荡未稳,六部官员不断更叠,但国不可一日无君,所以赵鸿选用了简礼。
  百官朝贺完毕,十九岁的赵鸿改年号为“景佑”。
  因为年轻,赵鸿行动力满分,立刻宣布:“待国都城时局稳定以后,再举办符合礼部要求的登基仪式,到那时再大赦天下!”
  朝贺的官员们心里都咯噔一下,某些对“大赦天下”心存幻想的官员个个面如土色,景佑帝根本不打算放过之前抓进去的官员。
  最可怕的是,郑国公和魏国公,阁老们,甚至包括戚修明、晏敦和梅敬竹这一大群重臣,无一人提醒应有“大赦天下”这件事。
  连平日里处处较真的礼部官员和御史们都一言不发。
  原因嘛也很简单,因为新任官员都是老狐狸戚修明层层筛选提拔出来的,深知民间疾苦,怀才不遇多年,但又因为内心坚定并未丢失本心。
  最关键也是最重要的是,他们足够年轻,学习能力极强,做事高效,甩脑满肠肥、声色犬马的老臣们十条街。
  虽然陛下暂时不会“大赦天下”,但今日简礼结束,群臣就可以回家,是的,终于可以回家了!
  不论年轻或年迈,不论文官还是武将,只要想到最近持续高压的工作状态,都恨不得哭一鼻子。所以这时候,谁敢逆陛下的意,谁跳出来高呼“大赦天下”,谁就是文德殿公敌!
  终于,所有程序结束,群臣默默长舒一口气,坚持住!
  正在这时,文德殿外的通传声越来越近:“启禀陛下,飞来医馆魏璋携贺礼求见!”
  飞来医馆派人来了? !
  还送来了贺礼? ! ~
  “宣!”景佑帝异常平静地吩咐。
  很快,魏璋在新任内侍官的带领下,气宇轩昂大步走入文德殿,先向景佑帝微笑点头,然后看向郑国公和魏国公,随后伸手半转身,六名内侍捧着礼物鱼贯而入。
  魏璋朗声开口:“鄙人代表飞来医馆全体,祝贺陛下登基,特送来贺礼。”
  “第一份贺礼,是飞来医馆所有的谷物,大米、小米、玉米、乌米、芸豆、黄豆、赤豆……各一瓶,祝大郸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群臣们个个伸长颈项赛大鹅,只见各种谷物都装在全透明带瓶塞的琉璃瓶中,呈彩虹色顺序排列,煞是好看。
  “第二份贺礼,是飞来医馆所有的水果,苹果、橙子、柚子、石榴、桔子、香蕉、火龙果、人参果、美人指葡萄、阳光玫瑰、西瓜、樱桃……祝大郸国泰民安。”
  没去过的群臣忍不住发出唏嘘声,飞来医馆实在是神仙之所,水果种类繁多、色彩绚丽,盛装的果篮造型简约又精致。
  去过的大臣们就格外想念飞来医馆的食堂。
  “第三份贺礼,是飞来医馆内所有盛开的鲜花凑做花篮……祝大郸繁荣昌盛。”
  “第四份贺礼,是飞来医馆内所有的点心各一,祝大郸百姓丰衣足食,安居乐业。”
  “第五份贺礼,是飞来医馆特有的钢笔套装,有笔有墨,书写流利。这份贺礼是飞来医馆邵馆长赠送陛下,愿陛下笔力强劲,入木三分,不枉不纵。”
  “第六份贺礼,是飞来医馆金老亲笔字画,水可载舟亦可覆舟。”
  六份贺礼逐一展示后,内侍们将礼物端正地搁在景佑帝的桌案旁,之后悄悄退下。
  景佑帝起身吩咐:“众卿辛苦,可回家矣。”
  “谢陛下!”刚才还急着走的群臣,见过飞来医馆贺礼以后,又眼巴巴地希望景佑帝再说些什么,或者再做些什么。
  事实就是,景佑帝言出必行,让回就回,别耽搁!
  群臣潮水般退出文德殿,内侍官也带着内侍和女使退出,转眼间,文德殿内只剩一帝二国公和魏璋。
  魏璋拿出手机,先放到郑国公面前,点开小视频,是在做二次手术准备的赵潜,虽然头发都剃光了,颜面部仍然变形严重,但精神和气色明显好转。
  即使赵潜不说话,郑国公也能感觉到他的变化。
  “阿爷,别担心,医仙们对儿极好。”赵潜说完努力挤出一个变形的笑容。
  郑国公先是舒心地笑,紧接着就是心疼,之后就是悲愤,右手控制不住地反复点开这个只有十五秒的视频,直到魏璋把手机拿走。
  魏璋乐呵呵地回答:“郑国公,回个视频啊,赵潜也很惦记。”
  “啊?”郑国公结结实实地怔住。
  魏璋这般那般地细说一遍,开启摄影模式:“来吧,对赵潜说些什么。”
  其实有网就能直接视频,但赵潜太容易激动,所以才用录视频的方式传达。
  郑国公年轻时曾在文德殿辩倒群臣,面对小小的摄像头颇有些手足无措,一刻钟后终于录了五分钟的问候。
  魏璋又把手机给景佑帝:“金老让你有空的时候打个语音。”
  景佑帝一直想体验“千里传音”,虽然自己身上有手机,但实在忙得没时间,总是错过。
  魏璋向金老发出视频请求,接通后就说:“老爸,礼物已经送上,您有什么话就直接对陛下说。”
  景佑帝接过手机,就听到金老不紧不慢的开口:
  “陛下,《荀子·王制》中有一句,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平民百姓是水,水可以送船只顺流而下,也可以逆少而上,也可以一个巨浪打翻它,治理国家也是如此。”
  “陛下,这句话被一名君王反复提及,他不仅经常提,并坚定作为自己处理政务和纷争时的第一原则。他开创了繁荣与稳定的统治时期,百姓安居乐业,录进史书里。”
  “谨记于心。”景佑帝命人将金老的字画送去装裱,决定以后挂在书房里,时刻提醒自己。
  魏璋送礼、送贺词等事务都已经完成:“陛下,请留步,您打算去哪儿?”
  “去看赵洑,”景佑帝神色严肃,走出几步又折回,“你要一起去么?”
  魏璋平时就好奇心爆棚,虽然见过大郢的监狱,可大郸的没见过,那还等什么?
  两人大步离开文德殿,一路被簇拥到宫门外,上了黑骑护卫的马车,向大宗正司狱驶去。
  第106章
  大郸新帝登基虽然只行简礼, 但消息传遍国都城,并在大郸范围内迅速传播。
  国都城各监狱内的囚犯们热切盼望着“大赦天下”的圣旨,偏偏苦等了一天,只等到了稍加改善的两餐吃食,就没了下文。
  尤其是此前犯下重罪的官员和待行刑的死囚,都不错眼珠地盯着牢门,从早到晚都没等到狱卒来传消息,黄昏时分,残阳照进大牢的小窗里,把他们照得像一群餐肉饮血的浴火饿鬼。
  不仅是囚犯, 连狱卒们都很纳闷, 也在等传说里的“有薪假期”,同样等到晚上, 一样的心中空落落。
  大宗正司狱却完全不同, 门外不仅有浩荡车马和君主仪仗, 下马车的还是景佑帝本人。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