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接下来的时间里,赵凝向卢芳借了纸笔,窝在角落罚站的同时,体会医护们穿防护服的闷热、口罩的勒脸,以及呼吸的憋闷。
即使这样,赵凝还是拿着纸笔,记录下病患的情况、大郸医师们的勇敢和坚持、飞来医馆医生的诊断和医嘱、护士们校对并执行医嘱的情况……
事无巨细,方方面面,当安静的人形记录仪,观察并记录城西病区的方方面面。
天武军按卢芳的要求到城外竹林砍合适的竹子当输液支架,一车又一车地运往城西病区。
廖医生和同事们初步看完所有病人后,先按他们不同的脱水程度补液、补电解质、止血药,然后根据北狄使团的抗生素用量,再结合滑州伤寒病人的体重给药。
医生们下完所有医嘱就能稍微喘口气。
护士们的忙碌开始第二轮,核对并执行医嘱,给这么多病人配药、换水、观察药物反应……
李知州面对前所未见的一切,即使又累又困也舍不得眨眼,生怕所见所闻都是累极时的幻觉。
虽然听郑院使说过飞来医馆的神奇,也在府衙吃过飞来医馆的速食,但面对如此高效的医治,还是忍不住再三倒吸气。
只有话本子上的“药到病除”,就这样发生在眼前。
一个下午的时间,病人们因为便血腹痛而严重萎靡的精神很快改善,腹痛减轻、腹泻便血基本消除……
李知州暗想着,这飞来医馆就是医仙聚集之所,一定是!
下完所有医嘱的医生们,开始诊治此前染病的滑州医师,染上风寒咳嗽不止的都送去滑州城府衙,高热不退的先给退热药。
疲惫的太医们像负重前行的驮夫,忽然就卸下所有沉重的背负,这么多天第一次感到前所未有的轻松,终于可以喘口气了。
哦,虽然飞来医馆的口罩戴着有些憋闷,但还是太好了!
傍晚时分,所有输液都已经结束,医护们用垃圾袋收好所有的输液器、一次性输液针头等等,准备吃晚饭。
医护们婉拒李知州一起回府衙吃晚饭的邀请,带着赵凝离开城西病区,径直出城回到临时停车区。
赵凝跟着结束治疗的医护们脱掉防护装备,塞进超大垃圾袋,洗手消毒,回到车上补充水份。
每个人渴得五分钟喝完两瓶饮料,然后努力深呼吸。
正在这时,远远看到一辆马车驶来,越来越近才发现,车夫旁边坐的是小葛警官,特别热情地招呼:
“廖医生,肖护师,大家吃晚饭啦!”
每个人都累得不想动,挥手意思一下。
很快,小葛警官和车夫抬着一个大竹筐走过来,给每个人发特供盒饭。
廖医生这人吧,长得很有特色,像某动画电影里的人物,平时说话走路都慢吞吞,特别符合内科医生的刻板印象,但工作时处理事情的速度飞快。
高强度工作这么久,整个人处理余电状态,慢慢伸手接过盒饭,慢慢打开,慢慢拿筷子,慢慢吃……
卢芳也没好到哪里去,但疑问还是要提的:“食堂大厨在哪儿做的饭啊?总不能在城外搭土灶台吧?”
小葛警官咧嘴一笑,露出洁白的牙齿:“你们不知道吧,食堂大厨报名,在食堂进修的大郸厨子也跟来了。”
? ? ?
大家一脸懵,不是,滑州城是什么好地方吗?连大郸厨子也跟过来? !
“李知州知道大厨们也来,派人把他们安排在滑州城内最大的羊饭店,给我们准备一日三餐,幸亏大郸厨子们,一个下午就理顺了,才能按时出晚餐。”
小葛警官光顾着显摆,冷不丁看到离自己最远的一名医护,吓得直接弹了起来:“不,不对,她不是那什么郡主还是公主来着?”
魏璋一记眼刀biu过去。
小葛警官立刻闭嘴,默默过去递了一份盒饭。
魏璋吃完自己的,往大竹筐里瞥了一眼:“怎么还剩这么多?天气这么热容易坏啊。”
“大厨说大家太辛苦了,按每人两份盒饭准备的。”小葛警官自己也要吃两份。
医护们吃完一份发现,再吃一份嫌多,吃一份半刚好,在滑州城这样的地方浪费粮食太可耻了。
卢芳提议:“这样,我们两人吃一份,剩下没动的送到城西病区,给那里的太医和医师们当宵夜。”
本来是要留人值夜班的,但太医和医师们坚决不同意,所以大家才能一起离开。
“也行,”魏璋吃饱后,把大竹筐抬上车,从车夫手里接过马鞭,戴上口罩,“我去去就来。”
于是,城西病区的太医再次听到马车声,出去察看时,意外见到魏璋赶马车,瞬间又惊到了,他这也太熟练了吧?
魏璋搬下大竹筐,招呼道:“飞来医馆的盒饭,你们尝尝?”
太医才三个人,盒饭倒有十份。
魏璋向里面招呼:“滑州城的医师们,都来尝尝飞来医馆的盒饭。”
呼啦啦一下,医师们都出来了,望着从未见过的浅黄色饭盒,既期待又无措地搓搓手:“这……怎么好意思?”
魏璋给每个人都分了一份,然后拿出垃圾袋:“趁热吃着才香,吃完把筷子盒子都扔进来。”
饭盒一打开,食物的香气就直扑鼻尖,太医也好,医师们也好,接过筷子就大吃起来。
飞来医馆的物品真是件件神奇,明明累得好几天都没胃口,也刚吃过晚食,闻到食物的香气瞬间就饿了,一筷子入口,立刻感叹怎么能这么好吃?
十分钟后,吃得特别干净的饭盒和筷子都扔进垃圾袋里。
魏璋一点都不奇怪,听大厨说,高强度工作压力、出汗多的人,就是更喜欢重口味的饭菜,这是生理性需求。
魏璋带上马车向他们挥了挥手:“辛苦了。”
“有劳!”太医和医师感动得热泪盈眶,觉得又能再撑三日。
魏璋赶着马车回到城外,把马车和竹筐还给车夫。
就在大家讨论该怎么洗漱时,李知州骑马赶来,郑重其事地邀请大家去滑州城内最大的旅店滑州驿休息。
如果是平时,大家肯定拒绝,但天气热又出了不知道多少汗,不洗澡实在不能忍。
于是,魏璋带领医护们道谢,入住滑州驿,发现呼吸科的医护们已经入住,大家热情地打扫呼,进入厢房后发现大浴桶时,每个人都喜出望外,太好了!
……
李知州安排医护们入住后,又赶回府衙,府衙后面的大校场,已经临时辟为风寒治疗区。
染上风寒高热、咳嗽不止的滑州医师、保护太医们的捧日军以及其他冒雨奔波的府衙差役,全都住在这里。
呼吸科的医护们中午到达后,同样是编号牌条,检查病人情况,听肺部呼吸音、判断是否有上呼吸道感染……
全都排查一遍后才下医嘱,给退热药,给抗生素治疗。
感染风寒的病患数量远低于城西的伤寒病区,所以,一下午的时间,所有治疗全都结束。
退热药使用后一身大汗,立刻退热。
第一次使用抗生素的病患们,效果出人意料地好。
傍晚时分,咳得几晚睡不着的病人们,吃过晚食,喝过水,又按要求吃了止咳药水,只觉得咽喉清凉呼吸畅快,一个个倒头就睡。
李知州回到府衙去校场时,就听到此起彼伏的呼噜声。
正在这时,管事匆匆来报:“李知州,国都城的稳婆,太医院孟太医又领了一批人过来援助,还带了许多草药。”
“他们说是因为马车比不上大铁马,所以来迟了。”
李知州痛快地长舒一口气,早晨还觉得自己这个知州要到头了,只是短短的一天时间,因为飞来医馆觉得自己又可以了!
“走,把他们都领入城,同住旅店,看飞来医馆如何安排?”
“是!”管事带人出去。
李知州走回书房,毫无形象可言地摊开在地榻上,激动地大喊:“太好了!太好了!太好了!”
今晚可以睡个好觉了。
……
滑州驿是大郸的官方馆驿,平日招待来往的各级官员,设施和服务都是滑州地界最好的。
夜幕降临,医护们舒服地沐浴过后,虽然累但睡不着,于是三三两两窝在厢房内闲聊。
没多久,滑州府衙管事又送来了国都城的稳婆,太医孟鸿才和学生们。
稳婆们入住后,就急着找老师,谭主任和裴莹干脆给她们排好了接下来七天的悲田坊值班表。
既可以让悲田坊的稳婆们休息几日,又能让接生这项大事高效地进行。
相形之下,太医孟鸿才和学生们就有些尴尬,他们主学外科,但很明显的,滑州城的病患们主要是内科,不怎么需要用刀针。
所以他们一时不知道找呼吸科还是消化科。
刚好两科的医护们聚在一起聊天,讲到支撑到现在的滑州医师和太医们,干脆给他们也排了工作表,明天开始给滑州城百姓们义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