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据医护们的观察,滑州城连续大雨和抗洪,随行的捧日军也好,共同守城的百姓也好,身上的外伤都不少,现在天气炎热不及时处理伤口,后果会很严重。
  孟太医的眼睛忽然就亮了,刚好带学生们动手,毕竟实践积累是成长最快的路径。
  未来几天的安排结束,医护们放心地回房休息,明天只会更加忙碌。
  ……
  景佑元年四月初八这天对滑州城百姓而言,宛如话本子里的天降神明拯救苍生。
  先是飞来医馆的大铁马一辆又一辆,停在城西门外,走出一身白衣的飞来医馆医仙们,他们分头去了城南悲田坊,城西伤寒病区和府衙大校场。
  百姓们知道这三个地方有什么人,这些人是自己的父亲、母亲、妻子和孩子,这些日子的担惊受怕,惴惴不安,到傍晚时分都成为过去。
  飞来医馆的医仙们,用堪称鬼神之技的医术,和前所未见的法器。
  只是一个下午的时间,先是悲田坊传出二十位“母子/女平安”的好消息,震惊了整个滑州城的百姓。
  以往是一脚踩进鬼门关的临盆,怎么能如此顺利和平安?
  紧接着,在城西负责清扫的杂役又传出消息,伤寒病区的病患们都用了飞来医馆特有的药物,便血的人少多了,高热的也在退了,虽然很多人浑身疹子但精神变好了。
  最后是府衙大校场外,频繁的咳嗽声少了许多。
  一时间,百姓们提到嗓子眼的心默默落回胸膛,这还只是第一天,还有明天和后天,虽然此前根本不敢这么想,连梦都不敢做,可眼下怎么就成真了?
  更让他们没想到的是,第二天,城东关闭多日的医馆就开了,挂出义诊的旗幡,是擅长刀针的孟太医和学生们,给这些日子受伤的百姓们处理伤口。
  这让多日没有医师开诊,有病痛全靠忍的百姓们惊喜连连。
  没多久,百姓们就在医馆外大排长队,同时看孟太医的手段,判断自己要不要继续等。
  事实是,擅长刀针绝不是乱吹的,孟太医和学生们出手就知有没有。
  于是,等看病的百姓越聚越多。
  没关系,孟太医又请人在医馆外摆了许多矮几,增设看病位,毕竟学生多,摆得开。
  百姓们一看更高兴了,滑州城的生活忽然就有了盼头。
  第143章
  滑州城东的医馆外十个诊位, 按病情严重程度给百姓拿号牌排队;隔壁的药铺按孟鸿才的药方给百姓抓药,或者给外伤用药,都免费。
  而城南的悲田坊, 留守值夜的稳婆们不仅盼来了飞来医馆的医师们,还意外看到了一大群从国都城来的稳婆。
  详细的交接班以后, 忙碌了整整十六个日夜的滑州城稳婆们, 意外得到了三日假、额外的食物和干净的水,以及李知州特别下拨的接生费。
  但她们看着分发给自己的物资时,第一反应不是道谢,而是怀疑这一切都是累极了的美梦。
  国都城稳婆沈氏, 与滑州城的几名稳婆相识, 见她们都站得一动不动、满脸茫然的样子,赶紧小声提醒:“道谢啊……”
  稳婆们如梦初醒:“多谢!”行礼后领着各自的吃食和水,走出悲田坊却看到更加意外的惊喜,有马车可以载她们回家。
  天爷啊!如果这是一场梦就别醒了!
  而滑州府衙后面的大校场, 一大早的惊喜也不少,都说“病来如山倒, 病去如抽丝”, 尤其是战力很强的捧日军们。
  最近几日发热的、咽喉肿痛的、咳嗽咳痰的……抗洪时有多勇猛,病倒时就有多惨烈。
  此前,李知州望着爬不起来的捧日军们,心里很不是滋味,他们是陛下的近卫,倘若折损在滑州可如何是好?
  幸好有飞来医馆!
  一大早,呼吸科医护们到达滑州府衙,与李知州、管事和主簿们打过招呼,直奔校场的呼吸病区查房。
  首次使用抗生素的效果确实非常惊人,捧日军也好,滑州感染风寒的医师们也好,不到20小时,精神状态截然不同,只要继续治疗,就能很快康复。
  但有个人例外,捧日军指挥使杨功高热不退,呼吸音弱,咳痰铁锈色,整个人像煮熟的螃蟹一样红,皮肤上还有出血点。
  不仅如此,杨功的扁桃体和悬雍垂肿胀得厉害,几乎要把咽部都堵死了,扁桃体表面有分泌物。
  呼吸科大耳朵“胡图图”医生收了听诊器,盯着杨功发绀的嘴唇和指四颜色,从背包里拿出血氧仪夹在杨功的食指上,显示血氧89 。
  胡图图医生拿出手机:“黄工,麻烦你到滑州府衙后面的校场设临时医院,带上发电机、氧气瓶和心电监护仪。”
  手机传出黄工的回答:“好嘞,可是从城西门到府衙怎么走?车能不能开进去?”不然搬那么多仪器够呛。
  胡图图找到李知州,忽然意识到不知怎么称呼地方官,憋出一段话:“呃……这位大人,杨功病得严重,我们需要在这里建临时医院,有大型设备要搬过来。”
  “不知您能不能让人把城中的主路清出来,我们的车要开进来。”
  李知州只听懂了“病得很重”,完全不明白“”临时医院、大型设备和车开进来”是怎么回事。
  呼吸科医护的大郸话学得都不错,但架不住李知州对飞来医馆的事物毫无概念,沟通得非常费力。
  最后胡医生只能打电话摇来魏璋。
  可惜魏璋的解释也没好多少,无奈之下,直接拉着李知州上马直奔城西门外,指着实物解释。
  李知州先是被发电机等一众设备惊得维持不住仪态,好不容易明白后,立刻吩咐城中护卫开道。
  半小时后,黄工和保科长开着厢式车进了府衙后门,停在大校场飞快地搭好临时医院,再卸下一台又一台设备。
  发电机的声音响起,设备安装调试完毕,大家一起把杨功搬进去,吸氧、打留置针……可惜检验科和放射科没法跟到滑州。
  胡医生下医嘱,再给退热药并加大抗生素用量,监测生命体征。
  一时间,不论是大郸的什么人,连李知州都想走进超大帐篷里看个究竟。
  中午十一点杨功终于退热,但到十二点半,体温又冲到39.8度,几乎同时,心电监护报警,心律异常每分钟182次,呼吸困难更加明显。
  胡医生找了一名捧日军详细询问杨功生病前的经历以后,果断拿出手机向心内科傅秋华主任发出视频邀请:
  “傅主任,捧日军指挥使杨功肺炎体征,扁桃体肿胀三度,高热不退,心律异常,经抗生素、补液补电解质治疗,效果不明显。”
  “怀疑合并心肌炎或感染性休克前期。您觉得呢?”
  傅主任从视频看心电监护数据,又看了24小时特别护理记录单,忽然意识到一件事:“他以前是不是住过医院?”
  胡图图医生立刻找到其他捧日军询问,五分钟后回来:
  “傅主任,上巳节出游的时候,他和其他几个人先有外伤然后溺水,被送到医院抢救过,住了一星期才出院,回家休息了三周刚上岗就奉命赶到滑州。”
  “到滑州城以后就冒雨赶路以后,又挖泥土填麻袋,踩在泥水里连续好几天没睡……”
  两边医生同时短暂地沉默,这是buff叠满了呀,他不危重谁危重? !而且这些大概率只是刚开始,之后发生什么都不奇怪。
  傅主任难得皱眉,望着手机屏幕里的胡医生:“你们这次带了哪些心血管药物?”
  “稍等,我去找。”胡医生从折叠桌抽屉里翻出药品清单,给傅主任看。
  傅主任从视频里下医嘱,增加心血管系统的药,两人商议后改换广谱抗生素,无论如何先稳定病人的生命体征。
  医嘱下得快,护士校对执行得也快,半小时后,杨功的心率减慢、血氧渐渐上升,体温也下降了。
  可意料之中,又意料之外,一小时后,杨功床前的心电监护忽然长鸣,心跳骤停,血压消失,病人失去意识。
  胡医生随手拿来除颤器:“除颤准备!”
  肖护士立刻准备。
  第二次除颤后杨功才恢复自主心跳,睁开眼睛有些茫然地望着胡医生,以及周遭陌生又熟悉的一切,想说些什么,却什么都没说。
  一番忙碌后,大家暗暗松了一口气,终于救回来了。
  以防万一,傅主任联系120穆医生:“趁杨功相对稳定,用救护车把他送回医院,把各种药物带上,保持联系,越快越好。”
  胡医生再次找李知州进行协调,半小时后,救护车载着杨功驶离滑州城西门,在天武军的开道下,向方沙城驶去。
  ……
  傍晚时分,杨功被救护车送走,黄工和保科长望着空空的临时医院,没有危重病人发电机还开着,要不还是拆了吧?
  然而,滑州城处处有意外,他们还没来得及动手,就听到保科长的手机铃声响,接通后传出妇产科谭主任的声音: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