汴京市井发家日常 第45节
这不,那边那花树下立着一对壁人,郎君俊秀,娘子玉貌,人皆有爱美之心,使得路人频频回顾。
忽的,那年轻小娘子面上羞涩全然不见,惊讶轻呼:“你是齐世叔之子?你……早识出了我?!”
那郎君眉眼间亦悲亦喜,小心翼翼觑着面前娘子神色。
久别重逢,他乡遇故知……当真是一桩幸事。路人会心一笑,又继续往前逛。
越逼近城南临御街一带,人越多。
人头攒攒,其中不乏严妆打扮的年轻小娘子,三两成群走过,罗裙翩跹,留下香风阵阵。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乞儿也都从阴仄巷角涌了出来,专盯着那些个穿着打扮富贵的娘子,人群熙攘,挤掉个荷包簪钗什么的都是寻常,只等这时候,他们便跟上去捡漏,据为己有。
昨天十四,没有今日热闹,街上挤得仿佛整个汴京城的人都出来了,一个不慎就踩着前人的鞋跟。
卞九娘穿行在人流中,被周遭商贩此起彼伏的叫卖声给吸引了去,抬脚就往一个卖澄沙团子的小摊走去,被裴五娘给拎了回来:“方才不是还说好了,今日去虞记,你这会子吃了旁的,还如何吃得下赢得的乳糖圆子?”
前头一个小娘子听了,转头笑问:“你们也是去玩那‘对对碰’的?方才人可太多了,我才挤出来呢。”
卞九娘高兴问她:“姊姊赢了几个?”
“我手气不好,才赢了六个,有一位郎君着实厉害,赢得二三十枚,那乳糖圆子煮出来,得拿海碗装。”
那小娘子提起方才的热闹,意犹未尽,又隐隐担忧她们,“不过你们这会子才去,怕是不知要排到什么时辰了。”
卞九娘听了担心地扯扯裴五娘袖子:“那怎么办?”
裴五娘略扬下巴,脸上这才带了点笑意:“怕什么,咱们又不和那些人挤。”
她可是虞蘅的坐上宾,还会没有她位置?
待走到枣花巷子,见乌泱泱一群脑袋围在虞记门口排队玩“对对碰”,得知她会来,门口树下还有人专门等着她,小姑娘面上笑意更甚。
“五娘来了,先坐会吧。”虞蘅百忙之中,抽空出来招呼裴五娘。
裴五娘回味着这一声比待旁人更亲切的招呼,虚荣心更得到了满足,格外地善解人意:“不急,我随处看看,你自去先忙便是!”
虞蘅没空与她客套,是真忙,转头又端了百来个生汤圆进去。
卞九娘见外边热闹,好奇探头去看。
门外,那些围挤着的人群中间,摆着一张方桌,桌上有个沙漏,当中还堆了好些木头模子,瞧着无甚区别,翻过一面,刻着不同口味的乳糖圆子。
阿柳充当解说官,凭着清晰明快的口齿吸引来源源不断的客流。
“这是怎么个玩法?”队伍轮到几个士子,一脸新鲜。
阿柳眉眼弯弯一笑,拍拍手:“诸位请听好,碰多少对模子,得多少圆子,花二十个钱便能玩上一局,赢的圆子都归你。”
只看那案上模子,光口味准备了便有十数种,经典的绿豆、赤豆、芝麻、糖馅儿,猎奇的各种水果,甚至还有茶馅,琳琅满目。
“赢得的圆子,随君处置,小店也能帮忙代煮。”
士子跃跃欲试交了钱,阿柳便往方桌上刻的“九宫格”内摆模子。那些模子起初都是背板朝上,看不出正面花样,待填进九宫格再翻过来。
“芝麻的有,芝麻有两碰!”
“赤豆一碰!”
不等阿柳宣布,围观了许久,摸清规则的观众便都叫嚷了起来。
阿柳微微笑,将相同的筹码一收:“统共三碰,便给郎君再补上三个。”
又麻利地新填了三个模子进去。
这回,“碰”成了一对糖馅的,旁人都叫好。
……
最后这位士子统共赢得十四个圆子,就在虞记煮了吃。
他的同伴一个二个看着手痒,也都下场玩了一局,即便阿柳中途提醒:“眼下赢的,尽够几位郎君吃饱了。”仍然挡不住客人们的热情。
玩这个,有人手气好,赢得二三十个,有人手气般般,只得数个,却也不生气,图一乐呵嘛。
裴五娘当然不会跟那些人一样大呼小叫地挤在一起,虞蘅得空了,专门拿一副模子来与她玩,裴五娘赢得十二个,加上卞九娘赢的八个,一起煮来。
不大会儿功夫,虞蘅便煮好了送来。
一碗甜软汤圆,汤底清澈,给裴五娘她们这一碗还加了些桂花蜜,里面飘着零散桂花。
汤圆皮薄而滑,白如羊脂,泛着淡淡玉泽,随着羹匙搅动在汤水中浮浮沉沉。
裴五娘轻轻咬开一个,雪白的皮子破了口,沙软浓黑的芝麻馅儿立刻流出来,来油香四溢,糯而不黏。
再咬下一个,是油润绵软枣泥馅,吃着着实好,很香甜。
许是这汤圆包得秀气,馅儿口味又多,倒不那么容易腻,两个人分食,卞九娘吃得略多一点,竟然吃光了。
卞九娘这会子又庆幸:“幸好方才五娘拦着我,没叫我在市井摊子上吃饱了。”
卞九娘是个活泼开朗的小姑娘,没什么贵女架子,虞蘅也很喜欢与她打交道。见她喜欢,虞蘅便包了些生汤圆,让她带回去当宵夜点心。
提到宵夜,裴五娘心中一动,也向她讨了些,虞蘅这两晚光卖汤圆与屋外对对碰游戏的进项就不少,自无不肯。
送走两尊大神,虞蘅终于可以歇一口气,而后便招呼新客人。
一个熟客自外走进来,与她打招呼:“虞娘子怎么不去看灯?”
虞蘅苦笑侧开身子:“您看看。”
那熟客笑笑:“虞记买卖红火,虞娘子更开心才是。只是可惜了,城楼处好热闹!”
店里其余人连忙打听:“有甚么热闹看不成?”
熟客讲起八卦来,眉飞色舞:“方才官府在那发买市钱,有人假模作样混在队伍里,领了好几回,被人给捉个正着!”
众人扬眉:“嚯!”
“好在裴府尹不计较,后来才知道,原来官家便站在城楼上,后面还给大伙分酒喝哩!”
众人拍大腿:“嗬!”
那可是御酒!
有人饭也不吃了,匆匆忙忙起身赶去凑热闹,分一杯酒。
今夜灯市通宵达旦,待店里人少了些,没那么忙了,虞蘅便让几个小的也出去看灯猜谜,不到半时辰,竟然拎回来一串七八盏灯,有绢的、有羊皮的、还有藤编的滚灯。
阿柳惊讶:“铁公鸡舍得拔毛了,买回来这么多灯笼?”
阿盼嗤道:“你少鼻孔里瞧人,我这是猜谜赢来的!”
随即将最漂亮一盏下缀流苏的珠灯捧到虞蘅面前,献宝似的:“蘅娘子瞧,这是我专程留给你的。”
阿柳、阿玲、兰娘也都各得了一盏,就连阿桃跟苏静云的都有。
虞蘅摸摸那灯上珠饰,不便宜呢!
“竟不知,你还有猜灯谜的本事?”拿人手短,阿柳得了好处,语气也客气许多。
阿盼得意:“那些话本子凡是上元节,佳人娘子必得逛灯会、猜灯谜、遇情郎,我一看,与咱们这市井里头灯谜大差不差,连猜带蒙便也出来了。”
虞蘅也笑起来,阿盼看的那些个话本子竟然能在这种场合发挥作用,果然只要存了肯学习的心,一切皆为我师。
因那盏无色妆染的羊皮小灯球儿着实精致漂亮,阿柳对阿盼破天荒地和颜悦色起来:“今日剩的乳糖圆子,给你炸了吃。”
阿盼强调:“我要裹豆粉,多多地裹。”
裴五娘回了家,叫人将汤圆都给煮了,两碗给裴府尹跟裴夫人送去,一碗给便宜兄长,还有一碗,则叫了个腿脚麻利的小厮,送去王家给王二郎。
春闱在即,便是平日再吊儿郎当的士子,也认真起来。去岁通过胄试的裴垣、王献等人,过年期间被长辈们抓着考六论与策论,大节下的也没能休息。
裴五娘志得意满地躺进软和被窝里,想着对方一定感动,还做了个美梦。
那边王献,瞧着眼生的小厮自报家门说是裴五娘专程送来夜点心与他,的确是很感动的,嘴角不受控制翘起:“这么晚了,你家娘子还没歇息?”
只不过当他揭开食盒盖子看清后,那笑容就僵在了脸上。
这一碗黑糊糊乌糟糟的汤水……确定能入口?
真没下毒???
王献“啪”地盖回盖子,惊疑不定:“你回去替我赔罪,就说……是我不对,待殿试后,一定、一定给她补生辰!”
第47章 剪坏的刘海蓼茸蒿笋野菜盘
早春乍暖还寒时节,草尖仍有积雪未化,底下嫩芽却已冒新,堤岸边垂柳枝上也露头几颗嫩黄柳眼,山间有鲜笋,溪涧有鳜鱼,丛中有野菜,一片春鲜盎然。
汴河边、金池畔,少不了三三两两成群踏青游春的百姓,士子们留下一首首咏春词文,俏丽的娘子们则为郊野景色添一抹春意。
虞蘅则将“春鲜”都买回家,卖与那些爱春赏春的人。
还记得中元节,在那间道观中瞧见不少蕨菜,今时上街去,竟碰见那小道童一人下山来卖菜,大背篓几乎与他人一样高。
小道童菜摊上卖的无非是苜蓿、野荠、蕨菜一类,想吃的人家自己就能去山野郊外挖,何必花钱买,生意想当然的清淡。
虞蘅看他脸蛋红红,还拖着一条清涕,脚丫子几乎顶破旧棉鞋,一时心软便都包圆了。
小道童没认出她,却坚持要帮她“送货上门”,虞蘅便将人带回来,让他喝盏热热的牛乳茶再走。
吃了虞记点心饮子,许是想起来那块豌豆糕,终于认出来:“你们是中元那日的女施主。”
小道童跳下长凳,一板一眼施了个拱手礼。
逗得兰娘、阿玲几人忍俊不禁。
喝过饮子,小道童却是急着回去找师父,不愿意留下来吃饭,揣着虞蘅给的铜板,丁零当啷地蹦跳着走了。
兰娘看着一大堆根部还沾泥的野菜问:“这些怎么做?”
虞蘅很有经验地指挥她们:“拿来剁馅,包饺子!”
头茬苜蓿怎么吃不好!
这些个春天抽新芽的野菜,离不开一个“鲜”字,新鲜、鲜嫩,带着一股野心勃勃的鲜味。
刚摘下来的新芽,用来包饺子、打蛋花汤、或跟麦饭一起蒸,都鲜嫩嫩的,最重要最重要的,就是“嫩”。
再过会时候,可以拿酒、清酱和糖拌匀了,起锅烧热油,快速翻炒出锅,清爽简单,又清淡又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