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1章

  并且他还融会贯通,提前准备教研,自己早就练习好了怎么给学生讲课。
  他在讲台上的台风,专业人士都挑不出太大毛病。
  “余老师真的和老师一模一样。”——这是那群真老师的原话。
  接下来潘泽永没再问了,当他明确的知道余寻光对表演的热情,其他的一切疑问将不复存在。
  潘泽永解决完自己内心的疑问,余寻光反而又有了问题。
  他啃着一根肉串,幸福地眯起眼睛,“我最近发现了,我有某方面的进步。”
  “嗯,具体是指……”
  “我会开始判断对手演员演的戏。”
  “像傅文光这种水平的,不在你的判断内吧?”
  余寻光笑了笑,他发现这群导演在背后都挺毒舌,“我最近在琢磨甘琼老师演的戏。”
  他跟潘泽永说自己的间离法,说《大树下的儿女》,说韩雅清,说郑云开。
  “我以前很少有把我自己代入他人角色的角度去思考,也不是说很少……是时有遗漏。最近我会把[韩雅清]这个角色翻出来私下自己演,然后跟甘老师的演法进行对比。”
  潘泽永说:“这很了不得啊,”他笑了起来,又说:“等你能够站在所有角色的角度把剧本演一遍,你就能做导演了。”
  从演一个角色,到很多角色吗?
  余寻光想,他是不知足的。他突然在心里期待起那一天。
  他们两个向来是想到什么聊什么。才说起演员,又说到导演。
  “你觉得导演和演员的区别在哪里?”
  回答这个问题,余寻光细想了一会儿,才给出准确的回答,“演员只需要对自己的戏有了解,导演需要对所有场景有画面。”
  这句话说出来容易,但要做好真的很难。
  导演都是一群喜欢思考的人。他们的想法越多,想要的就太多。带着那样的脑子到了现场,拍着拍着就会不知道自己究竟想要的是什么,从而造成大量废片的产生。
  潘泽永说:“工业电影时代讲究的是速度,是快。「十年磨一剑」现在已经不吃香了。现在技术这么发达,干什么不成?再拿以前的那套当噱头表真心,观众只会认为你能力不行。”
  就像《天才算法》,潘泽永就拍得很快。
  “现代电影对导演的素质要求确实会更高。”
  余寻光还戴着沈竞先的眼镜,在灰暗的灯光下,他的眼睛仿若明珠蒙尘。
  潘泽永望着他,并不在意。
  “余寻光,你对工业电影怎么看?”
  余寻光不假思索,快速回答,“那是现代选择下应运而生的产物。”
  潘泽永掐着酒杯抿了口酒,“找你演这样的戏你会抗拒吗?”
  “我接戏只看剧本。”余寻光笑了笑,“你要是想找我拍电影,提前把本子递给我就行。”
  潘泽永多问了一句,“功能性的角色你也会接?”
  余寻光说:“我一直认为,只要有完整的事件线,就不存在不能深挖的角色。”
  潘泽永微微喟叹,眼睛都柔和下来,“你真的很棒。”
  余寻光忍俊不禁,被他的模样差点呛到,连忙抽了张纸擦了擦嘴,“你有时候说话像在给我灌迷魂汤。”
  潘泽永正经起来,“你不喜欢别人夸奖你?”
  余寻光浅压了了口酒,“倒不如说,我知道自己很好,所以不需要通过别人的夸奖来满足自己。”
  潘泽永眯眼,“小伙子,这样很危险,会容易自大哦。”
  余寻光当然知道,自信与自大本来就在一念之间。
  “不过你不是那种听不进劝的人。”潘泽永帮他补充。
  余寻光固执的点很玄学,他认定的事很难更改,有时他又会很容易听进别人的意见。
  反倒是潘泽永会更加“冥顽不灵”。
  潘泽永是一个有明确目标的人,他又是一个停止不了思考的人。知道道理是一回事,实际操作时要不要这么做是另一回事。潘泽永知道导演在现场不能有太多想法,可是有时灵感来了,他根本压不住内心的兴奋。对比在《贞观长安》中的工作情况,大约是在《天才算法》中他能拥有更多的权利,他每天都会爆发很多的奇思妙想。
  好在李恕坤会在旁边盯着,在他觉得不对时,就提醒一句。
  “你这样拍,太乱了。”
  潘泽永有时会听,有时会说:“老师,我想试试。”
  于是李恕坤就会点头,让他去试个一两次。
  试完发现效果不好,潘泽永就老实了。
  潘泽永在实拍的方面经验有限,他又太年轻,自制力不够。越到后期,拍嗨了的他经常刻意放纵自己的欲望。
  这就导致整个4月里,片场里都是李恕坤骂他的声音。
  “你想试试,什么都想试试,你是导演,一段戏在开机之前,不能够先在你的脑海中有画面吗?你的分镜头是画着玩的?”
  “你为什么不能够对自己的想法有一个确切的肯定,非得去试!你考虑过其他人,考虑过资金,考虑过演员的情绪吗?一段戏来来回回拍那么多遍,演员的状态全没了,到了你这里还要再来一次,演不出来你还要怪人家,黄世仁都没你这么会压榨人!”
  李恕坤是老导演了,名声在外,颇有积威;潘泽永虽然年轻,但这段日子里大家在他手底下做事,也知道他是有真本事。这样的一对师徒,一个开骂一个挨骂,别说小演员们,女主角管诗语都时常不敢抬头。
  更不要说看着剧组停在那儿,干着急的制片人。
  每到这个时候,余寻光都会被拉出来。帮潘泽永说话也好,顺着李恕坤的气劝他也罢,总归,剧组的矛盾都靠他来调解。
  担起这个担子,余寻光私底下有几分无奈。
  他无比的清楚李恕坤骂潘泽永不是真的生气,而是出于一种“我骂了,你们就不能骂”的护短心理。
  因为有段时间,想法太多的潘泽永折腾出了很多不能用的废片,制片人有意见了。
  其实潘泽永的出片率很高,他的效率也很快,对比其他导演,已经算很好了。可制片人来来回回想的就是节约成本,又用自己对李恕坤的要求来看待他,才生出了不满意。
  毕竟是在拿人家的钱教徒弟,李恕坤也理亏,没办法硬气,只能把潘泽永骂得更凶。
  潘泽永和李恕坤之间是那种传统的师徒情,挨两句骂在小潘导演这里根本不算大事。他当然也知道自己的行为不太对,后来看着制片人愁眉苦脸,看着演员们焉了吧唧,又怕师父骂他的时候心跳加速,坏了身体,便歇了心思。
  挺无聊的,这群人都不耐造。
  在片场收敛,不代表他会放弃创作。潘泽永在这之后,晚上经常端着手机去余寻光的房间找他玩。两个人窝在房间里拍独角戏,排舞台剧,用最传统的一镜到底流。
  余寻光会在这个时候听取潘泽永的想法,学习他的镜头语言,剖析他的创作思维。
  他也一直把潘泽永犯过的“错”记在心里。
  余寻光有时会想,照这样下去,他都快要成为潘泽永的徒弟了。
  “演而优则导”——一条不同以往的路,在他这时的心里有了概念。
  5月4号,在余寻光生日这天,《天才算法》剧组提前了10天杀青。
  李恕坤为余寻光送上杀青鲜花,潘泽永在后面推出了他的生日蛋糕。
  27岁,余寻光结束了又一场戏,同时看到了自己可以尝试的,全新的未来。
  第135章 喧嚣里的小宁静
  “恭喜宿主与角色达到[良师益友]状态, 属性点获得相应提升。”
  姓名:余寻光
  年龄:27
  智力:8.6(数学的逻辑,逻辑令人开智)
  情感:8.0(更高维度的情感,你已能够领会)
  外貌:9.0(刘海太长了, 会更加影响视力, 快去剪)
  演技:8.8(润物细无声,初步领略人戏合一的状态)
  台词:8.4(台词以后对你来说再也不算短板)
  体态:8.6(做好一个普通人)
  体力:8.3(你已初具成熟男人的魅力)
  气质:8.5(会有很多人喊你妈妈)
  参演作品:14(更多的粉丝希望你能演更多有趣的作品)
  责任感:8.8(伟大藏在日常生活中的普通事件里)
  可体验角色:13/14
  看着系统调出的全新的列表,余寻光发现他的情感值在这回终于突破了[8],与之相对应的,是他的台词一下从7.9涨到了8.4。
  他记起来系统曾经提示过, 就是因为之前情感值太低, 导致台词一直上不来。
  现在他突破了情感方面的障碍,系统也认为他有全新的可能吗?
  余寻光的未来, 又会是怎样的多姿多彩?
  与沈老师的见面是在一个温暖午后的商场。
  以往的会面私密性更强。余寻光这回还是第一次在和朋友见面时,以他们世界的公共场合作为落点, 一时之间不禁有些好奇,看什么都新鲜。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