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宋知南看着发愣的胡记者,不耐烦地说:“我让你记你就记,一点眼力架都没有,这么愣头愣脑怎么当上的记者。”
  胡记者:“我还就不记了,我也不听了。”说完,他就要走。
  宋知南厉声道:“你敢,给我回来,我是过来传达命令的,你也别问是谁的命令,以你的资格还不配知道。我说你记:你不准采访红星纺织厂的谈林谈书记,也不准采访他的助理小朱,更不能当着他的面采访我,这三条,你胆敢违反一条,就等着挨处分吧。”
  胡记者一头雾水:“为什么呀?这个谈林是谁啊,我也没接到采访他的任务呀。”
  宋知南再次强调:“你们这群记者狡猾得很,我才不信你们的话,你就给我记住了,不准采访,尤其是不要拍照。”
  说完,她扬长而去。
  胡记者看着宋知南的背影一直在琢磨,不准采访谈林?为什么?这里面有一定有什么事情他不知道,你不让采访我就不采访了?我就要去探个究竟。
  宋知南迈着轻快的步伐往回走,此时此刻,胡记者的内心活动一定很丰富。
  逢人只说三分话,留得七分打天下。她这么虚虚实实,神神秘秘,胡记者反而起了好奇心。
  爱抬杠的人都知道,杠头主打的就是一个叛逆,你说东他必说西,他越不让他干某事,他越想干。
  宋知南就是利用了胡记者的这一特点,至于管不管用,全凭对方配合,她有枣没枣打一杆子,反正闲着也是闲着,逗记者玩也不失为一种娱乐。
  宋知南再回到小朱那里的时候,小朱说:“宋同志,你跟胡记者聊了那么久啊?”
  宋知南一脸不屑:“别提他了,这个家伙就是个大杠头,见到我就杠。我跟他杠得舌头疼,翻白眼翻得眼珠子疼。”
  小朱噗嗤一声笑了出来,这个宋知南太有意思了。
  宋知南突然问道:“你说记者要是采访谈书记是好还是不好?”
  小朱不假思索:“那当然好啊,问题是现在咱们纺织厂没啥值得采访的。”
  宋知南跟小朱聊了几句就去找周宴清。
  胡记者的目光远远地追随着宋知南,见他跟小朱聊了会天,又见她进了政府大院。
  宋知南走到市政府门口,气定神闲地对门卫说:“同志你好,我叫宋知南,我跟周宴清周老同志约好今天下午见面,请问她来了吗?”
  门卫看了一眼宋知南:“周老同志今天有事来不了,她让你把信交给我,我会帮你转交。”
  宋知南指指信封上的收信人,郑重其事地说道:“同志,你一定要帮我转交,这封信非常重要。”
  门卫的神色也变得郑重起来:“你放心,我一定会交到周老同志手里。”
  办完事,宋知南出去溜达了一大圈,还顺便去新华书店看了一眼。
  她算着时间差不多了,又回到市政府门前的广场上。
  她刚跟小朱说上几句话,谈林就夹着公文包出来了。
  等在门口的记者们也开始出动了,分别走向各自的目标人物准备采访。
  胡记者频频看向宋知南这边。
  宋知南用目光警告他不要过来。
  胡记者的杠瘾犯了,你不让我过来我偏过来,你能奈我何?
  胡记者想到这里,大步向他们走了过来。
  宋知南对谈林说道:“谈书记,你看到那个向咱们走来的记者没有?他是个杠头,还是我的熟人,你进去开会的时候,他跟我说想采访你,我说,我不太相信他的水平,看看他以后的表现再说,他就生气了,说他不靠我引荐,自己来找你采访。”
  谈林不解地问:“可是我有什么好采访的?”
  他刚来纺织厂,什么成绩也没做出来。
  宋知南:“这些当记者的阅人无数,眼睛毒得很,他肯定一眼就看出了你的与众不同,就想提前跟你认识,好方便以后采访。”
  谈林:“……”真的是这样吗?
  宋知南又问:“谈书记,你从小到大是不是一直是人群中的焦点?哪怕你什么也不做也会引起别人的注意?”
  谈林:“好像是有这么回事。”
  宋知南:“这就对了,为什么我这么懂你?因为我跟你有点像,咱们这种人就是没办法低调。”
  小朱:“……”他像悟到了点什么,但又没悟透。
  两人说着话,胡记者已经到了他们面前。
  他伸出手跟谈林握手:“谈书记你好,我是《青阳日报》的记者胡为先,我想采访一下你,可以吗?”
  谈林矜持地点了下头,表示同意。
  胡记者拿起相机先给谈林拍了一张正面照,接着开始采访:“谈书记,俗话说,新官上任三把火,请问你打算怎么烧这三把火?”
  谈林:“……”他都没想好,怎么回答别人?
  宋知南在旁边说道:“胡记者,这是纺织厂的机密,无可奉告。再说了,我们是纺织厂,什么火不火的,不吉利。”
  胡记者接着追问谈林:“谈书记,你对宋知南这种职工怎么看?请问她在单位杠过你吗?”
  这个问题,谈林能回答,他打起了官腔:“小宋同志怎么说呢?她工作认真负责,很尊重领导,非常靠谱。我们当领导的都喜欢这种有自己想法并敢于表达的职工。”
  胡记者一脸问号:“谈书记,别的领导也是这么认为吗?”
  谈林:“我认为他们应该也会这么认为。”
  胡记者还想接着再问。
  宋知南拦着他说道:“胡记者,我们谈书记一向低调,今天已经算是破例了。”
  说完,她转过脸吩咐小朱:“快让书记上车,呆会儿那帮记者蜂拥而至就麻烦了。”
  小朱迟钝地啊了一声,赶紧拉开车门让谈林上车。
  对面的记者们都在疑惑:那人是谁啊?怎么生怕我们采访到他似的?
  不行,得去看看。于是,他们真的蜂拥而至了。
  谈林一直都在疑惑:他真的那么引人注目吗?
  宋知南也上了车,小朱迅迅速把车调头往回开,胡记者吸了一嘴的汽车尾气。
  第二天,谈林的正面照就出现在了《青阳日报》上,虽然他没说什么有用的话,但记者嘛,总有办法写出很多似是而非的话。
  谈林看了一下,对他倒是有益无害。
  接着,他也看到了其他报纸上关于三八节的很多报道,有照片有文字,宋知南在最显眼的地方。
  文中还提到了她的快板和演讲,说她给妇联带来一股清新的风。
  谈林想起昨天宋知南的那番话:他们都是一类人,注定无法低调,这不,都同时上了报纸。
  他又不由自主地又想起了宋知南上次问他的那千金买马骨的故事。、
  千里马,伯乐,打开被动的局面,孙副主席,吴厂长,孙主任,都是一帮老油条。
  他,空降的,年轻的书记,如果能有宋知南这么一个年轻的、人缘不太好的手下应该也不错。最关键的是她办事能力强,敢说敢上,还很靠谱,事事都向他报备汇报。
  周一的例会上,大家说完正事,杨主席再次正式提起,联妇办公室应该有一个妇联主任,她认为宋知南完全可以胜认,并且向大家说了宋知南在在三八文艺汇演上的突出表现。
  孙主任道:“三八节汇演的事我也听说了,小宋的表现确实很抢眼,但也只能说明她在文艺表演和演讲方面有才能,并不能证明她有当妇联主任的能力。”
  贺主任有点怒了,这要是换成一个男职工,这些领导还不把她夸成花儿?
  杨主席给了贺胜男一个安抚的眼神,她心平气和地说道:“老孙,我明白你的意见了。现在我们来听一听吴厂长孙厂长和谈书记的意见。”
  孙主任无奈又不甘心地闭上了嘴。
  吴厂长慢条斯理地说:“我没什么意见。你们觉得呢?”
  谈林接着说道:“宋知南口才好,文笔好,工作认真负责,为人靠谱,她当妇联主任完全没问题。唯一的短板是年龄太小,但年轻有年轻的好处,有干劲有冲劲,我们应该多多提拔年轻人。毕竟领袖说,年轻人是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嘛。”
  孙副厂长眉头一皱,果然,他的直觉没错,谈林想拉拢宋知南。
  宋知南这人是一把锐利的刀,若是被对方阵营用来刺他们,那可就不好办了。
  想到这里,他不再犹豫迟疑,便用坚定的语气说道:“其实我早就想提拔小宋了,只不过是看她年纪小,想多锻炼她一段时间,现在看来,时机已到,我同意她来当妇联主任,接管小贺那一摊子。”
  厂里的一二三把手都没意见,妇联的杨贺二人又鼎力支持推荐,其他人不同意也没办法。
  宋知南终于升了一级,从宋干事变成了宋主任。
  贺主任和杨主席都不约而同地松了一口气。
  消息传到妇联办公室,何黛十分高兴,她还担心宋知南升上不去,厂里会再派一个主任来。至于她自己,她觉得她还不行,当领导可是要担责任的,她现在没信心担起那一摊子。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