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而陆离那边,就这种事吧,这真的是就处于一个有也说不清的情况。
  而应对方式其实也简单,只要陆离站出来当众赌咒发誓表明完全没有这种东西,甚至对着何进那边滑跪道歉、表明心迹,这事也就过去了。
  毕竟都这么搞了,真有也得变成没有,便是后面再拿出来也不会被信服半分。
  可就陆侍中那个性格,左看右看都不像是能够对着别人认怂的那种人。
  再者说,按照先帝当初对他的厚待,谁知道有没有留下什么后手,这也让何进那边不敢轻举妄动。
  况且这种事情何进其实也不好特别主动的立刻去做什么,毕竟目前有关的证据完全就是宦官们的一家之言,你要是急哄哄的去动手,是生怕别人不怀疑刘辩继位的合法性存在问题吗。
  双方你不动,我也不动,倒是各路劝客动的那叫一个勤快,而且被劝说的更多的那一方显然是陆离。
  来劝的人一个个看起来都可为他着想了,口中说着什么大家都知道陆侍中你深受先帝喜爱,但一朝天子一朝臣,你非要跟如今陛下的亲舅舅甚至是陛下本人别苗头,这能是什么必胜之战吗。
  都不需要你多卑微,就上门主动说一下,这难道很为难吗?
  陆离对此的反应是闭门谢客。
  坐在自己的房间之中,他摩挲着那块先帝临终前送给自己的玉佩,眼中情绪复杂难辨。
  对方送给他这块大汉的美玉,又说君子如玉,合该配卿,好似是收尾呼应,善始善终,可实际上又何尝没有提醒之意呢。
  这玉是大汉的美玉,你是如玉般的君子,自然也该是大汉的君子才对。
  这就好像是《西游记》中,唐太宗送行玄奘时在素酒中弹了尘土,意在告诉他宁恋本乡一捻土,莫爱他乡万两金。
  可在如此告诫他的同时,刘宏又确实给了他一定的权力。
  他没有得到所谓的立储圣旨,却得到了来到洛阳后不曾沾染分毫的兵权。
  虽然能有多少全看自己的本事,甚至这玩意长久不用还会过期,毕竟刘宏实在不是什么哪怕死了也让人不敢违逆的君王。
  陆离摩挲着玉佩上的纹路,心中不由长叹了一口气。
  陛下,你到底希望我做什么呢,我又该做什么呢?
  通过造谣所谓的立储圣旨,宦官们倒是成功让自己暂时在大众视野中得以隐身。
  而非常黑色幽默的一点在于,陆离一直以来千防万防的董卓,先帝在时他没少尝试使用各种手段阻挠董卓掌握更多的兵权。
  可如今因为董卓对何进朝令夕改、先让他来洛阳又让他原路返回命令的不遵从,倒是帮助陆离转移了一部分视线。
  虽然只转移了一小部分,但这不妨碍陆离觉得这个世界真的是越来越离谱,也越来越幽默了。
  陆离都要被这个幽默的世界跟自己奇怪的运气逗笑了。
  不会吧不会吧,自己这一次不会是要因为董卓过关吧。
  这事要是成真,那可真是要幽默死了。
  董卓这事毕竟还稍微遥远一点,甚至这种可能完全是陆离基于自己运气进行的猜测,现在近在眼前的是何进的问题。
  陆离是真心觉得对方很离谱。
  你跟宦官之间什么关系你不清楚吗,我跟宦官之间关系有多差有谁不知道吗,怎么对方还能一挑拨一个成呢,你有没有脑子啊?!
  大汉虽然是以孝治国,但注意,是皇帝以孝治国家,而不是国家以孝治皇帝。
  别说先帝压根没有旨意,就算有,只要如今的陛下坐稳了位置,这有也可以变成没有。
  先帝要是那么有能耐,那谥号还能是灵?
  都不用陆离帮忙辩论,早自己从棺材里面爬出来吓死这群人了。
  其实陆离也清楚,何进他们或许存在些许忌惮圣旨的想法,但又何尝不是在借此让陆离表态,将这件事情彻底盖棺定论而已,甚至是借着此事逼陆离对他低头。
  哪怕何进想不到这一点,他手下那群人也不全是没脑子的。
  陆离对此给出的反应是不为所动,毕竟那边现在还没有什么大动作呢,只是被人似是而非的看了几眼,被几个连名字都叫不出来的劝客上门说了几句,就迫不及待的站出来表态求放过。
  我的天,这是什么没骨气的软骨头啊,再好看的脸都救不了一点点。
  再者说了,先帝在时你都几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了,结果先帝一不在,你立刻就落到了一个需要对人摇尾乞怜的状态中。
  你这个人的水分是不是太大了点,之前完全就是一个靠着先帝宠爱扬名的佞幸是吧,啥逼格名声都立刻掉光了。
  陆离就算是为了后世传唱度,都不能让自己落得这么个名声。
  而且他不要脸的吗,真这么干了,以后还怎么在大汉混啊,就算大汉亡了也混不了一点点。
  何大将军那边各种手段示意,就是不自己站出来明着来,而陆侍中这边沉默不语、显然拒绝合作,挑起事端的宦官倒是暂时脱离争斗旋涡了。
  可能正在赶来洛阳路上的董卓都看不惯他们这么不干正事,一封针对宦官的上书发过来,终于再次将节奏带回到了大家更为熟悉的戚宦对峙中。
  至少在此刻,陆离是愿意暂且说句谢谢董卓的,如果你能调个头往远离洛阳的方向走就更好了。
  陆离被官宦摆了一道后,没有因为争端的暂时转移将这件事情放过去,挨了欺负不反击,以后你会面对无尽的欺负。
  而且这件事情真的过去了吗,但凡陆离不找个合适的机会不失格调的对此事进行表态,这件事情绝对是过去不了半点的。
  因为现在暂时没有一个好机会,陆离选择先对宦官们报复一波。
  在政治场上,善于原谅或许是一种美德,睚眦必报同样如此。
  陆离的报复也很简单,他直接某日廷议时面对国家财政问题给出了先帝遗留的好办法:昔日先帝在时,曾与我言诸位中常侍于国实忠,常尽家资以助国事,此时岂非正是用尔等之时。
  他看向随侍陛下身侧的几位中常侍:几位中常侍如何不说话呢,莫不是口上声声诉忠诚,实际上却是不愿意为陛下出力的?
  他们可以无中生旨,陆离却是有有据的说实话,只是学着他们小小偷换了一下概念而已。
  虽然以前他们资助的不是国事,而是陛下的小金库。
  但陛下的金库跟国事挂钩,这等式的成立程度,可比跟陛下说句话就是被交托后事还有旨意更符合常一些。
  陆离看向他们,脸依旧是那张好看的脸,人也是一如既往的让宦官们咬牙切齿的那个人。
  这一波明显是破财也未必能够免灾,完全就是要破他们的财成就陆离的痛快。
  说完这个,对方还状似不经意的提起了某些建筑规格问题,家里府邸地基建的比皇宫地基都稍微高了一点的张让已经开始流汗了。
  虽然这件事情当初在刘宏那里已经糊弄过去了,但这不是一朝天子一朝臣吗,君不见陆侍中都坐上冷板凳了,你还能拿着先帝的话来管新君吗。
  考虑到这正是争夺帝宠的关键时刻,大家一咬牙一跺脚这钱也就献了。
  别问,问就是我爱陛下,我爱大汉,我要为陛下、大汉捐钱。
  大家聚在一起商量好后,明面上献出去的钱财数量差不多,但暗地里给太后与陛下的心意,那就各显神通了。
  反正就从太后几次与自家兄长不欢而散来看,他们显然是挺成功的。
  董卓在距离洛阳还有二十多里的地方停驻下来,又或者说是被拦了下来,其他被何进招来的军队也在陆续赶至洛阳。
  而随着他们一并到来的,是一封封携带着对宦官积累已久的怨恨的请诛上表。
  支持宦官们的何太后随着这一封封上表,立场明显发生了动摇,而中常侍们也真的坐不住了。
  朝中众人都在等,等那几个霍乱王朝十几年的宦官的死期。
  然而那些最可恨的宦官们的死还没有等到,倒是何进大将军先拉了一坨大的。
  一个上能够发生什么呢?
  本该只是让人睡一觉的时间,却发生了足以影响未来百年的大乱子。
  先是何进大将军被逼急了眼的宦官以太后名义骗进宫噶了,是的,他就那么轻易被骗进去噶了,手下那是劝都劝不住。
  要说这也不是宦官们第一次用这种手段了。曾经蹇硕就对何进用了一次,然后因为手下对何进透露消息,被何进给躲过去了。
  后来张让等人对陆离也用了一次类似手段,不仅没有成功还险些被陆离反将一军。
  结果何进真的半点不长记性,生动形象的向人们展示了,何为人类从前事之中吸取的最大教训,就是他们永远学不会吸取教训。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