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裴家两个邻居,左边是胡欢喜夫妻,右边是贺夫子。他们与贺夫子的院子中间还有一道小门,想找贺夫子时,都不用走大门。
  贺夫子很满意裴清策这个弟子,他都不用多费心点拨,裴清策就能明白他话中之意。
  偶尔,沈宝惜也会跟着一起去,顺便给贺夫子带好吃的点心。
  值得一提的是,贺夫子出远门,身边带的人不多,夫妻俩没带厨子。沈大海知道后,让自家的厨子给二人也准备饭菜,他们都来自淮安府,口味差不多。
  贺夫子一开始还拒绝,到京城用了三个厨子都不合口味后,便依了沈大海。
  这日,裴清策先去找了贺夫子,沈宝惜闲着无事,拎了食盒过去……她有想做生意,京城的外地客商也多,只是许多原料不齐,得从外地运来。
  沈宝惜到时,刚好看到贺夫人在院子里煮茶。
  贺夫人看沈宝惜,就像是看自家晚辈,笑眯眯道:“都在书房说话,你去吧。”
  沈宝惜拿着食盒到门口,就听到贺夫子的声音:“你的文章火候是够了,但科举之事,越往上考就越难。这到了京城,你若是想顺利踏入仕途,还是得有个领路人。”
  贺夫子叹口气:“近几次的殿试一甲,不光文章写得好,还有皇上信任的臣子举荐,二者缺一不可。”
  言下之意,光会写文章,即便能中,也绝对不会是前排。
  “什么寒门贵子,不存在的。”贺夫子直言,“出身普通的进士想要出头,必须得有贵人扶持,否则,就是挤进去了,也只能看着身边的人越爬越高。清策啊,世道如此,你得认!”
  裴清策刚要开口,察觉到门口有影子:“谁?”
  沈宝惜敲敲门:“是我!”
  裴清策急忙去开门:“惜儿?”他看见了她手里的食盒,伸手接过,“外头冷,快进来。”
  沈宝惜缓步踏入。
  接下来,贺夫子开始说古,说的都是些名人传记,还全都是那种出身不好后来身居高位的,意在激励裴清策。
  裴清策和沈宝惜一起往回走时,沈宝惜低声到:“我知道赵尚书的人来找你的事。”
  赵氏的
  父亲多年前就是户部尚书,如今还是尚书,但身兼多职,是皇上的肱股之臣,不说一手遮天,绝对算得上是皇上信任的臣子之一。
  人家先抛出了橄榄枝,裴清策若是不接着,那是不识好歹。但裴清策为了母亲,并不打算接受赵尚书的扶持。
  有舍才有得。
  当年赵尚书扶持顾胜,顾胜得了名利和权势,可从此以后就成了赵尚书的人。这么多年了,顾胜但凡一回京,都知道他是赵尚书一系。
  裴清策摇头:“我不考虑。无欲就无求,大不了落到尾巴上,只要能榜上有名,到时咱们不留在京城,找个山清水秀的小县,京城是繁华,但小县也有小地方的好处。你不嫌弃我就行。”
  “怎会?”沈宝惜笑了,“你已经很厉害了。”
  她是真的这么想。
  谢承志年纪轻轻走到今日,是因为他有一些别人看不见的积累,蒋三公子和吴家兄弟那是家族底蕴深,只有裴清策是真正靠自己。
  裴清策被她夸得耳朵通红:“比我厉害的人多多了。”
  “但我嫁给了你啊。”沈宝惜微微仰着下巴,“许多人都说我眼光好。你觉得呢?”
  裴清策煞有介事点头:“眼光是不错!”
  二人对视,都愉悦地笑出声来。
  *
  转眼就要过年,沈大海的动作很快,真的在南门外买下了一个庄子。
  这庄子上有一半的地方用来种各种瓜果蔬菜,另一半就是雅致的院落和赏景的园子。
  这种庄子一般有价无市,一出来就会被人抢走。沈大海是运气好,刚好有人要卖庄子,又刚好他一副财大气粗的模样镇住了中人。
  因此,庄子一到中人手中,中人就想到了他。
  “年前搬家,我们去庄子上过年吧。”沈大海提议,“到时候带上贺夫子一起。”
  第73章 苗头贺夫子年纪大了,自然也……
  贺夫子年纪大了,自然也希望住得宽敞点。得了沈大海的提议,立刻就答应了下来。
  那是自家买下的庄子,沈大海找人看了日子,得知翌日宜搬家,于是,回来后就让人收拾行李。
  搬家得快!
  把贺夫子抢到家里,回头女婿请教学问就不用跑远了。不然,住在庄子上,回城一趟得花费一天时间。
  城里有许多有名的大儒,举子们是拿着文章到处求问。
  贺夫子在淮安府名声很大,可到了京城,他只是一个外地人,有点名声也仅限于淮安府的学子之中流传,他来京城的日子不久,又没去红山书院做夫子,请教他的人不多。
  但淮安府几位学子还是常常来找他,很快,众人就发现贺夫子搬家了。
  一问才知,搬去了郊外的庄子上过年。至于归期,过完年可能会回,也可能不回。
  沈大海买的那个庄子在红山书院的山脚,里面有好多个小院子。他特意给贺夫子留了一个,日后贺夫子在红山书院教书,也可以回来住。
  庄子上地方宽敞,临近过年,裴清策也不如先前那么紧绷了,特意抽出时间带着沈宝惜出门看雪。
  下雪了,远处白雪皑皑,景致真的很好。
  胡欢喜夫妻俩厚着脸皮凑上来一起过年,主要也是方便吴明行请教学问。
  吴明知三天两头就会找贺夫子,听说人搬去了郊外,他只觉得天都塌了。
  他还可以追去郊外租宅子,可靠近红山书院的地方租金很高,手头的积蓄不允许他如此任性。
  吴夫人看到儿子垂头丧气回来,道:“你倒是精神一点啊,看着就蔫兮兮的,像什么样子?你是二十岁不到的举人,日后前途无量。”
  她想到自己刚刚打听到的事,神秘兮兮靠近儿子,“我都听说了,一甲进士和二甲的头几名,除了本身要会写文章,还要有皇上信任的官员倾力举荐。”
  事关前程,吴明知这次没有皱眉:“我们刚到京城,上哪儿认识官员去?往官员家中投文章行不行?其他人都是怎么得到举荐的?”
  他对此次会试抱有很大的期待,很想一举考中。不想再回淮安府了……手头的银子不够多,若是落榜,又找不到人资助自己,他只能回淮安府,三年以后再来。
  赶路真的很辛苦,还随时提着一颗心,吴明知不想再受一遍罪。
  “不行!”吴夫人一口否决,“这京城的举子何其多?外头街上随便抓一个都是,那些人也是削尖了脑袋往官员府邸里钻,投文章的比比皆是,你即便是投了,文章能不能被大人看见都难说。”
  她眼睛亮亮,“最好是做那些官员的女婿,就像是当初的顾胜……顾胜在京城可是个名人,他当年就是靠娶了赵尚书的女儿以后才一路青云之上。”
  吴明知哑然:“您让我想一想。”
  吴夫人听到这话,顿时不高兴了:“你是不是还惦记着那个姓沈的?她根本就帮不上你太多的忙,最多就是让你不过苦日子,仕途上拿银子开路,不被查出来还好,但凡被查,送银子的和收银子的都逃不掉,全部都要被清算!”
  吴明知烦透了母亲所谓的为他好:“照你这么说,我爹只是七品小官,缺的是顾夫人那样的妻子?”
  这话简直诛心。
  吴夫人就是因为夫妻关系不睦才跑了出来,偶尔想起吴大人身边那些美人她还要哭一场,外人笑话她,都会让她很难受。如今连儿子都来扎她的心。
  “明知!”
  吴明知揉了揉眉心:“娘,对不住,我出去走。”
  他飞快逃了。
  吴夫人难受归难受,却不会怨恨儿子,这是她此生骄傲。她绝对不允许儿子自暴自弃。于是,她拿着手头仅剩不多的积蓄去了城里那些官家女眷经常转悠的茶楼酒楼和铺子。
  *
  庄子上的日子很是悠哉。
  贺夫子的客人比沈家的客人要多,沈大海怕贺夫子不自在,给他们换了一个院子。
  院子不大,一道门通庄子里,一道门通往庄子的院墙。
  若有人来拜访,可以不用入沈家庄子,直接就能进贺夫子的院落。
  读书人很是懂礼,若是入贺家庄子,不管想拜访谁,按规矩都得见过庄子的主人才不算失礼。
  沈大海是个商人,虽说大多数读书人谦虚有礼,却也有小部分自视甚高地看不起商人,他们言语之间客气,但神情和语气会下意识流露出不屑和轻视之意。
  世道如此,沈大海不会怪他们无理,商户人家本来就该被人看不起嘛!只不过他也没有兴致让一堆客人到家里来嫌弃自己。
  这日,谢承志到了。
  何萍儿跟着他一起来,谢承志去贺夫子的院落,何萍儿则是找到庄子里来探望沈宝惜。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