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搬文阁>书库>惊悚推理>春日以北> 第125章

第125章

  关尧眯了眯眼睛,低声念道:“‘小梨花’,那个女孩居然是李英的女儿。”
  李小田坐在一旁,略有疑惑:“咋了,你小时候认识李胜男吗?”
  “不算认识,”关尧摸了摸鼻尖,回忆道,“就是见过几面,我四岁那会儿,江婶儿经常领着一个十来岁的女孩上家里吃饭,她具体长啥样儿,我已经记不清了,就知道每回她走的时候,我奶奶都会给她装上一盒饺子,让她送去学校,给她哥吃。”
  “她哥?李且?”李小田问道。
  “应该就是了。”关尧皱起眉,“李英的儿子貌似学习很好,我记得我奶奶每次说的都是,‘把这盒饺子送去学校,给你那要上大学的哥哥吃’。小田啊,李且在三十多年前,是个能上大学的学生,他是咋沦落成了一个四处打工,最后死在冶炼炉里的工人呢?而且,冶金厂的工头说,李且技术一般,话也很少,除了一些低级的体力劳动,其他的啥也不会干。这听起来和李胜男的哥哥,咋不像一个人儿呢?”
  “不像一个人儿?”李小田没心没肺道,“这多正常?我老婆他们厂,二十年前进了一个大学生,工大毕业,干了没两年,厂子倒了。人家学历高、有水平的人要么南下做生意发财了,要么转去政府部门当领导了,结果我老婆他们厂子的大学生,下岗之后啥也不会,混吃等死,前些年还因为盗窃进局子了。”
  “那是个例。”关尧摆了摆手,低头发动了车子,“回所吧,韩副组长要求今晚留俩人,在李英家对面值岗,把他盯紧点。”
  说完,两人赶着夜路,回了扎木儿。
  这一夜平安无事,以至于谁都没有想到,就在第二天天还没亮,专案组组长王臻还没踏进市分局的时候,千金坪传来了一个令人大惊失色的消息。
  ——李英自杀了。
  第84章
  王臻到时,李英的家门口已经拉起了长长的警戒线,好几个好事的村民堆在一起,争相想看屋里的情形。
  王臻沉着脸,钻进警戒线,快步走到了偏房外面的卫生间。
  关尧、韩忱以及李小田等人都立在那里,等待法医的初步验尸结果。
  “咋回事?”王臻凛声问道。
  韩忱看了一眼关尧,不说话。
  关尧只好上去开口:“昨天,我在……”
  “我问的是你,少给我捅咕别人!”王臻训斥韩忱道。
  韩忱只好灰溜溜地走出来,低着头回答:“昨天,关警官在千金坪例行巡逻,发现李英家的地窖有问题,我们派人下去勘查,在地窖的底部以及通风口处找到了大量血渍,于是把李英带回局里,进行审问。”
  “然后呢?”王臻不耐烦道,“别给我磨磨唧唧的,有啥说啥!”
  “然后……”韩忱深吸了一口气,“然后,关警官在审讯李英的过程中,问了一些有关他女儿的事,可能是刺激着李英了,导致人的情绪比较失控。在检测结果出来,认定血渍不属于孟长青,而属于嫌疑人之后,为了不打草惊蛇,也为了保护失踪的警员孟长青,再加上他一个劲儿地闹,专案组最后讨论决定把李英送回千金坪。当晚,这里有两位民警在周边值岗,并每隔一个小时巡逻一次。按理说,不应该出事……”
  “按理,你按谁的理?”王臻提声质问。
  韩忱又不说话了。
  这人推诿责任是把好手,自己同意的事全部推到关尧身上,自己干的事,则全部说成是大家共同行动。就好像,韩忱韩警官不是王臻不在时的一把手,而是个任人驱使的实习警员。
  关尧闷了口气,也懒得解释,他说道:“把李英送回千金坪也没错,现在我们确定了李英和嫌疑人李光来有着脱不开的关系,如果一味地留下李英,审讯他、逼问他,很可能激怒如今正躲在暗处的嫌疑人。我们也预料到了李英要出状况,所以留了两个人在千金坪守着,只是没想到,他居然会自杀。”
  王臻听完,摇了摇头,他越过专案组,走向了已经被盖上一层白布的尸体。
  尸体面容扭曲,双眼结膜灼烧严重,嘴角还残留着大量的呕吐物和血迹。
  被随手丢在水池底下的百草枯淌了一地,散发出阵阵刺鼻的尿素味。
  发现李英自杀的两位民警站在一边,垂头耷脑。他们是今早看到李英走进卫生间,结果三十分钟了还没走出来时发现不对劲的。如果李英不采取这么“彻底”的方式自杀,而选择上吊、割腕,或许他们二人还能一救。
  只可惜,李英喝的是百草枯,就算神仙来了也没办法。
  “现场勘查结果咋样?”王臻问道。
  法医起身回答:“初步鉴定,死者生前喝了大量的农药,现场很干净,除了死者自己的脚印,没有其他可疑痕迹,应该就是自杀。”
  “操!”王臻骂道。
  关尧在此时接了句话:“现场有找到通讯设备吗?”
  “通讯设备?”一个刑技回答,“没有,屋里也只有一台座机,在东屋,而且那台座机没连电话线。”
  关尧奇怪:“李英的手机呢?”
  “李英有手机吗?他会使那玩意儿?”王臻皱眉。
  “我见过他的手机,”关尧回答,“就在他误解秦天偷钱那次,他是带着手机上的派出所,我们还留存了他的电话号码。”
  “找去。”王臻听完,一指韩忱。
  韩忱立即带着人,往李英的屋里去。
  十五分钟,他匆匆回来:“师父,我们没有找到手机,但是在李英的枕头底下发现了一张纸条。”
  “啥纸条?”王臻戴好手套,上前接过了韩忱递来的东西。
  关尧也凑去看,只见纸条上写了一行字:12月2日,丹枫关往北13公里,725界碑外,金钩山1号巡护站。
  “这是啥地方?”几人不解。
  “嫌疑人关押孟长青的位置?”韩忱猜测道。
  “不对,如果是嫌疑人关押孟长青的位置,那前面的日期代表了啥?”关尧否认了韩忱的猜想。
  李小田没头没脑地叫道:“嫌疑人要在这一天撕票!”
  “别胡扯,”王臻无语,“你有收到过任何嫌疑人提出的要求吗?他是要钱,还是要人,或者是要我们放他离开?这张纸条上啥也没有,他撕票撕给谁看?”
  李小田讪讪地闭上了嘴。
  关尧说道:“12月2日,距离今天还有两周的时间,如果咱们在这两周的时间里,真的收到了来自嫌疑人的要求,或许小田猜得没错。”
  韩忱有些沉不住气了,他问道:“师父,咱们要派人去金钩山1号巡护站看看吗?”
  “先别去,”王臻简直是抓耳挠腮,“谁知道那地方有啥?金钩山1号巡护站临近国界碑,真出啥事儿了,咱们跑得及吗?现在黑水河几乎完全上冻,万一嫌疑人一个大跨步,跨到对岸去了,上升成外交问题,部里问责,咱们谁上去担责?而且,你们是咋确定,这张纸条与案子有关的?难道就不能是李英自己原本在那天有约吗?”
  “那现在呢?就这么等着?”韩忱气短道。
  王臻斟酌着说:“我记得,金钩山1号巡护站附近还有几个村落,回去查查村民的信息,选几个可靠的,让他们在外边遛遛……”
  “不行,”关尧却否了王臻的提议,他说,“万一巡护站附近的村民里有蛇头呢?”
  这话一下子点醒了王臻,他若有所思道:“这个纸条……写的该不会是嫌疑人准备流窜出境的具体信息吧?”
  到底是不是,目前谁都不敢下定论,他们能做的,也只有拉着李英的尸体,冒着大雪,赶回扎木儿做进一步鉴定。
  关尧身心俱疲,他坐在车上,看着白布下的尸体,嗅着隐隐传来的臭气,忽然想起了三十三年前,大火烧起的那天。
  “跟弟弟在家待着,哪儿也不要去,知道了吗?”关尧奶奶临走前,把姐弟二人领到装满了三桶水的卫生间里,然后说道。
  天已经黑了,但远处木业二厂的上空却渲染出了一片诡异的深红,关尧和关娜扒在窗户口,努力地向外看去。
  “他们咋还不回来?”关尧才四岁,他缩在姐姐的身边,小声问道。
  关娜抿着嘴,拉着弟弟的手,一句话也没说。
  大火烧断了电缆,本就经常停电的家里连丝光亮都看不到,关尧忽然啜泣了起来,他说:“姐姐,我怕黑。”
  “别怕!”只有十岁的关娜挺起了胸脯,“他们很快就要回来了,你闭上眼睛,默念十个数,门就会打开。”
  “好……”关尧抹掉眼泪,断断续续地数道,“一,二,三……”
  四,五,六……
  关娜接着往下念:“十,十一,十二……”
  一百,一百一,一百二……
  整整一夜,谁都没有回来,关尧和姐姐关娜缩在黑得伸手不见五指的卫生间里,听着大火中的嘶喊声,泪流满面。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