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按例,宫中有饮宴。徐妙容本来没对宴席上的菜色抱太大希望,毕竟她已经提前被剧透了。元宵节的菜品,比较简单,不过四盘下酒菜,三盅酒,一碗圆子,几个馒头,并几样果子,茶食,粉汤和四盘菜。
  事实也的确如此,文武百官和各命妇按品级高低分别落座,而后,菜就上来了。
  众人在来之前就已经垫过肚子了,因此并不觉得饿。徐妙容环顾四周,目光却不经意与淇国公夫人许氏的对上。
  二人心照不宣地移开了眼。
  徐妙容心中呵呵,她知道,这位老太太,看她有那么一点不顺眼。
  上次徐妙云的封后大典上,许氏被她抢了风头,之后待她,就有些微妙。她已经忘了这位老太太的存在,这会被老太太看了一眼,才想起来,老太太的孙子,好像也排队去买《三国演义》,结果被丘家下人提溜了回去。
  “待会还有爆竹呢。放完爆竹,还有灯谜,杂耍。我看那演货郎的货郎也准备好了,一会你们要买什么?”
  回过神来,众人已经七嘴八舌地说起了今晚的游乐项目。
  徐妙容没接话,低头,她夹了一筷子粉汤。那粉汤是用鸡汤做的汤底,里头加了木耳、笋丝、豆腐和菠菜。
  她吃着,只觉鲜美,暗道这宫宴上的菜,其实也并不是一无是处。
  “除了杂耍,还有戏呢,待会要演《三英战吕布》。”
  “《三英战吕布》,这不是《三国演义》里头的吗?”
  提到《三国演义》,众人的目光忽然朝着徐妙容看过来。
  在心中吐槽了一句吃顿饭都不能清净,徐妙容慢条斯理放下筷子,而后迎着众人的目光,笑了笑,接口:“可见《三国演义》红火。”
  “是啊。”
  许氏突然悠悠地接了一句,话音落,又道:“罗贯中若泉下有知,只怕脸都要笑烂了。”
  这话……徐妙容感觉,好像有点别的意思。正要细想,耳畔忽然传来一阵喧哗。
  她忙转过头,想看看是哪个大胆狂徒不要命,胆敢在御前喧哗。
  “阳春白雪,下里巴人,雅俗共赏。官刻、坊刻、私刻,并无高低贵贱之分。既无高低贵贱之分,又何来配与不配?”
  她:……
  原来是朱楹这个大胆狂徒。
  细细琢磨大胆狂徒的话,她大概猜到了,这是在质疑来财书坊配不配刊印《三国演义》呢。
  一时间不知道是该笑还是该气。
  《三国演义》质量过硬,得到了这帮居庙堂之高的老封建的认可,可老封建们以官刻为傲,鄙夷坊刻。偏偏来财书坊,属于民间刊刻团体。
  她心中无语,真想大呼一句,谁说坊刻不能刻《三国演义》?再说了,把书交给来财书坊来刊印,还是朱棣默许的呢。
  忙看了朱棣一眼。
  哪知道,这位位高权重的话事人正在和大孙子说话呢。朱瞻基不知道说了些什么,他的表情有些难言。
  “安王爷,莫要矫饰了,矫饰就是掩饰。来财书坊与安王妃关系匪浅,安王妃把书交给它们家刊印,是为了什么,你们心里清楚。”
  一个巨响亮的声音响起,盖住了所有人的声音。
  徐妙容正要朝那人看去,却见朱棣抬起了头。
  朱棣好似被那突然响起的大嗓门吓了一跳,脸上微微有些不满。待看清大嗓门是谁,他开口:“永春侯,你有什么疑问,不妨当着本人的面直接问。”
  然后,他就点了本人,“安王妃,你同他面对面的说吧。”
  徐妙容眼睫毛一颤。
  虽然朱棣说的是“面对面的说吧”,但不知为何,她听着却像,面对面的撕逼吧。
  心平气和上前,她停在了永春侯面前。
  永春侯王宁,怀庆公主的驸马,朱楹的姐夫,名义上,她应该喊一声姐夫。
  “怎么了?”
  她问老姐夫。
  老姐夫面色一顿,他感觉,眼前这位年幼的弟妹嘴上说着怎么了,那样子却像是在说,你有什么问题吗?
  他当然有问题,他还有很多的问题。
  “安王妃,你摸着良心问问自己,你放着官刻不用,却选择坊刻,是为了什么?”
  “为了大明文坛的发展啊。”
  王宁:?!
  “一派胡言,你明明是为了自己的私心!”
  “这话说的。”
  徐妙容很想呵呵,她问:“来财书坊是找到了我不假,可官刻还是坊刻,是我说了算的吗?”
  边说着,她还拿眼睛看朱棣。
  王宁有被暗示到,他也觉得,自己这一问,颇有些没道理,便改口:“你敢说,你鼓动陛下弃官刻而选坊刻,不是为了名和利?”
  这口改的,徐妙容撇嘴。不敢质疑朱棣,所以甩锅给自己,是她按着朱棣的脑袋,让他选来财书坊吗?
  明明是朱棣自己放弃官刻改成坊刻的,说起来,她心中还疑惑呢。
  但此时显然不是疑惑的时机,她冷笑一声,看向王宁,问:“你说我求名,那我问你,《三国演义》的封面上,写我的名字了吗?”
  “这个……”
  王宁的眼神有些微妙。
  他差点忘了,《三国演义》的封面上只写了罗贯中和佚名几个字。方才他骂顺嘴了,骂忘了。都怪徐妙容,还是怪她,怪她近来在应天府太出名,所以他才骂偏了。
  但,求名没证据,求利,难道是假的吗?
  “无利不起早,你不会以为,没人知道来财书坊私下里许了你什么吧?”
  他丢出一个重磅消息。
  徐妙容面色果然微微一变,“你知道的,还挺多。”
  “果然如……”
  “可我已经把他们承诺我的好处捐出去了。”
  王宁:?
  什么?什么叫捐出去了?
  他看着徐妙容,徐妙容却看着朱棣,说:“不信,你问陛下。”
  王宁更懵了。
  为什么要问陛下?难道,陛下已经默许了?这里头有他不知道的事?
  后脖劲莫名有些凉,他连忙看向朱棣,却发现,朱棣看他的眼神怪怪的,那里头,好像还带着一丝丝怜悯?
  “朕还没顾得上同你们说,既然话赶话,说到了这里,那朕就不妨告诉你们吧。《三国演义》付梓之初,来财书坊便提出要给安王妃分红。安王妃不仅拒绝了,还主动提出,要把那分红一分为二,大头给罗贯中的后人,小头给翰林院。”
  朱棣的声音如春风一般温暖,他的心情,也像春风一样。
  可王宁,脸和心却像是被西北风抽了。
  他震惊的看着同样震惊的看着他的翰林院诸人,心中只有一个声音:疯球了,这人世,疯球了。
  安王妃,她竟然如此大公无私冰清玉洁?
  现在,她是饮水思源走了很远也不忘来时路,同时还一心记挂着大明文坛发展的大善人,而他,成了构陷大善人的大混球?
  他,是个混球?
  是的吧?
  翰林院那帮人看他的眼神,明明白白写着:你这个混球,闭嘴吧你。
  翰林院诸人的确震惊了,他们不敢相信,天上掉钱的好事,竟然轮到了他们翰林院。所以他们果然没有看错安王妃,安王妃,她是个大大的好人!
  “安王妃高义,我翰林院诸人,愿为大明文坛竭尽全力,至死方休!”
  杨荣的情感最丰富,他已经反应过来了,看着徐妙容,很走心地高呼了一声。
  随后,解缙、胡广、金幼孜……所有翰林院属官,都发声了。
  徐妙容纹丝不动。
  手指却在掌心抠出了三室一厅。
  她想告诉杨荣,差不多得了吧。
  其实,她没那么高风亮节,她不是不想要那笔钱,真的。只是那笔钱拿着,太棘手。
  一来,罗贯中才是一作,版权费给罗家后人,天经地义又理所应当。
  二来,匹夫无罪,怀璧其罪。她知道应天府里盯着她的人多着呢,虽然朱棣表示,对她拿不拿钱,不予置评,可她乖觉,用钱买全身而退,她愿意。
  不过她没想通,王宁这厮怎么就跳出来了?
  用眼神询问跟他最先吵起来的朱楹。
  朱楹却看了朱棣一眼。
  朱棣?
  徐妙容没明白,是朱棣指使王宁跳出来的?可,不像啊。王宁这么蠢,刚才他吧啦吧啦的时候,朱棣好像还挺嫌弃的。
  正要再用眼神追问,王宁却又巴拉巴拉了。他好像没觉得自己的脸很肿,讪讪地说了一句“安王妃的格局果然不一般”,而后话锋一转,又道:“可,一码事归一码事,安王妃高义,却不代表,把书交给民间刊刻,是对的。”
  抛出了自己的论点,王宁又麻溜地丢出论据:“商人逐利,这是他们的本性。江山易改,本性难移。重营收不重质量,带来的结果就是粗制滥造。我朝一向官私分明,把本该交由官刻的书交由坊刻,这个头,不能开。”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