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见状,卫青上前:“陛下,臣认为平宁君说得极是,长安城中勋贵子弟众多,到底有没有才干,拉出来比试比试也就知道了。”
  刘彻看了一眼息禾,见她说完话后,便老老实实的站回到了队列里,心里甚为满意。
  不过,他并未发表意见,问道:“众爱卿认为如何?可有异议?”
  即便是朝堂上其他的大臣,此时也不得不承认,这个平宁君的脑子果然好使。
  毕竟只是在勋贵子弟中选拔,并没有动权贵的蛋糕,众人对此并没有异议。
  加上众人站在朝堂上已经有几个时辰,哪怕是武将也有些吃不消,就算想杀杀这位平宁君的锐气,此时已经没有什么精神,也都作罢。
  “臣认为此事可行。”
  “臣附议。”
  这件事便就这样定了下来。
  时间已经到了申时中,息禾站了大半天,感觉到腰酸脚疼。
  她看了看外面的天色,再偷瞄了一眼上首的刘彻,只见他并没有因为此事商议结束便打算退朝。
  莫非是今日便要将科举制拿到朝堂上商议?
  想到这,她便又打起了精神。
  而坐在上首的刘彻,在上面将百官的表情看得清清楚楚。
  此时,经过几个时辰的朝会,哪怕他坐着,都觉得有些累,更何况是下面站着的朝臣。
  他勾了勾唇角,声音听不出喜怒:“还有一事,前些日子,平宁给孤提出了科举制,倒是颇有新意,今日便将此拿到朝堂上进行讨论。”
  申时,人在这个时间段最疲倦的时候。
  众人本以为朝会将要结束,没想到刘彻会猝不及防的将科举制提出来。
  一时间,朝堂上无人反应。
  常寺人将科举制具体的概念上前讲明,之后,他就退回到原来站着的位置上。
  息禾听完,心中甚是惊讶。
  因为刘彻只是将科举制其中的一部分框架在朝堂上提出来,其中并没有任何操作的细节,留出了相当大的空间供朝臣在朝会上讨论。
  息禾见状只觉得自己一开始还是太单纯了,以为他会直接拿成熟的科举制到朝堂上进行讨论。
  若是她能按照刘彻这样的处理,一开始世家的人想必也不会暗杀她。
  啧,姜还是老的辣。
  难怪人家是帝王呢,将人心玩得明明白白。
  她佩服。
  刘彻淡淡道:“我认为科举制有可取之处,众爱卿以为应该将如何将此制度运用好,不如大方直言?”
  朝臣闻言,相互对看。
  这科举制并非是他们得到内部消息所说的那样,绝对的公平,似乎还有操作空间?
  此事,还需要在打听打听清楚才行。
  众人一时间没有不知道什么反应。
  桑弘羊上前道:“陛下,如今朝野上下推行的便是举荐制,若是直接换成科举制,而这个新的制度也不知道效果如果,贸然将其作为选定人才的标准,似乎不妥。”
  这话说得其实在理,朝臣会有此担心也不无道理。
  见桑弘羊质疑,息禾本想上前解释,霍去病先一步走了出来。
  他对着陛下稽首,又与桑弘羊稽首,才道:“臣认为,举荐制与科举制都是选拔人才的方式,二者并不冲突,可在朝堂上一同沿用。如今在朝堂上需要商议的是,如何才能将科举制运用,为朝堂上选拔出能用之才。”
  哪怕朝会已经开了几个时辰,众人皆有疲惫,而霍去病依旧身如青松般挺直,面容也无一丝倦怠。
  加上他长得俊美,此时出列,目光聚集,他熠熠生辉。
  第84章
  桑弘羊闻言点了点头:“若是举荐制与科举制一起运用,两者都能为朝廷选拔有用之才,倒是极好。”
  霍去病见桑弘羊说话后,便退回了原本的位置上。
  朝臣一时间不知道该如何反应。
  作为臣子,为了更好的拿准帝王的心思,每个派系都会在未央宫安插各自的眼线。
  他们之前得到的消息是这位平宁君将此计献给陛下的时候,制度已经被她弄得相当完善,甚至挑不错任何错误。
  如今,陛下并没有将完善的科举制直接拿出来商议,而是只是提出科举制的框架,莫不是陛下其实也认为这样的制度在选拔人才的过程中过于死板?
  当然,也有可能是为了让他们心里先接受这个科举制的存在,让朝臣放下防备……
  帝心难测,众人纷纷琢磨起刘彻心中所想。
  这时候,东方朔道:“陛下,臣认为科举制极好,能让真正有才学却名声不显的人才挑选出来,为朝廷做事,积极的刺激学子的学习欲望。”
  顿时,不少人开始附和。
  不过,依旧还有人反驳,却被息禾三言两语给怼了回去。
  朝会已经开了很长的时间,众人都有些心情浮躁,语气也逐渐激动。
  “好了。”最后,刘彻发话,“选拔人才乃朝中重中之中,平宁献上的科举制,孤心中甚觉满意,只是其中之细节,还需众爱卿回去拿个章程来,莫要让孤失望。”
  朝臣见刘彻决心将科举制运用到朝堂上,他是一个手腕强硬的帝王,未免与刘彻硬碰硬,只好暂时退让:“诺。”
  时间已经不早了,刘彻道:“若无其他事情启奏,今日的朝会到此结束。”
  退朝前,众人看了一眼息禾。
  看来这朝堂上注定要多上这么一个女娇娥。
  其实众人也知道,像息禾这样的人才,若不是女子,仕途定然走得极为顺畅。
  她一个极为有才学的女子,如果不是政敌,仅是她拿出来的技术,也值得他们欣赏。
  更可况此女还拿出了完善的科举制,没有哪个帝王会愿意放弃这样完善且能够加强中央集权的制度。
  可惜,道不同不相为谋,他们只恨当初没能早点将她除掉,让她有机会成长了起来。
  息禾假装看不见众人打量的目光,她走出正殿时,腿脚麻得很是厉害。
  这时,东方朔上前与息禾打了一个招呼:“女君,没想到你也精通星象之说。”
  息禾没想到东方朔会上前找她搭话,寒暄道:“在您面前,我哪敢说精通星象,不过是会些皮毛罢了。”
  东方朔扯了扯嘴角:“女君谦虚了。”
  息禾腼腆一笑。
  “其实,女君既然通晓星象,想必也能看清未来大汉王朝的命运。”东方朔扭头,眯着眼睛看向天上的孤雁,心中尽是对百姓的担忧。
  息禾并不否认,只道:“事在人为,人定胜天。”
  东方朔闻言,看着她一笑:“女君倒是着实有趣。”
  两人又寒暄了几句,息禾见霍去病已经在一旁等着她,便与东方朔告辞。
  酉时未,太阳已经落山,只在天边留下了一抹残阳,让天上的云镶上一层金色的光晕。
  见到她,霍去病走上前道:“今日是大朝,商议事情众多,上朝时间难免会长一点,可觉得幸苦。”
  息禾笑着摇摇头:“侯爷,我才没有这么娇气。”
  霍去病忍不住摸了摸她圆圆的脑袋:“我送你回去。”
  息禾:“好。”
  从正殿走到未央宫的门口,两三刻钟的时间,残阳消失,天空渐暗。
  息禾偷瞄了霍去病一眼,只见他也看着她。
  她似乎只要和霍去病待在一起,哪怕什么也不说,也觉得她的心是安定的。
  而这样安定的时间,总是过得很快。
  两人回到了平宁府府邸,霍去病道:“今日,你表现得出乎意料的好。”
  息禾道:“难道侯爷担心我对付不了反对我进入朝堂的大臣?”
  霍去病坦然道:“的确。”
  见息禾眉眼弯弯的看着他,霍去病继续道:“我一开始确实很担心你在朝臣面前露怯,没想到你在众人面前镇定自如,说话从容自得,倒是显得我的担心是多余了。”
  息禾歪头看着霍去病,问道:“那现在,侯爷可以放心了吧。”
  “嗯,是。”霍去病摸心情颇好,“你很厉害,我想,如果就算今日陛下拿到朝堂上的是完整的制度体系,你也有办法让朝臣同意在朝野试行科举制。你手里还有底牌没用,对吗?”
  息禾点头:“侯爷,我真是什么都瞒不过你。”
  她撇了撇嘴:“今日朝会,他们想用星象之说除掉我,而我,亦准备了用舆论逼迫朝臣,以此达到科举制能够顺利试行的目的。本是要出其不意,没想到陛下三言两语便解决了这其中的冲突。看来,我要学的东西还有很多。”
  霍去病分析道,“今日朝会结束后,科举制便会传遍大江南北,你能想到用舆论施压,他们必然也会想到。接下来,打的便是舆论战,只要民间舆论占了上风,科举制实施便无人能够阻拦。”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