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司妙真原本是不打算参与,只是旁观喝彩的,季铃兰和张副将都开口挑起了她的兴趣,借着三分酒劲,她也没拿武器,赤手空拳就站在了张副将对面。
  而还端着酒碗的季铃兰一开始不明白司妙真所说的是什么意思,但直到挑战司妙真的人屡战屡败,而作为擂主的司妙真一站到底,她就明白了。
  但在季铃兰看来,不是没有看头,相反,太有看头了。
  *
  晨曦微露,金色的光辉小心翼翼地渗透进那绵延无际的宫墙,给整个皇宫蒙上了一层如梦似幻的光晕。
  这座宏伟壮丽的皇宫,宛如一只巨兽,静卧在帝国的中心,它是权力的象征。
  大殿的正前方,龙椅端坐在高高的台阶之上,那是一把用珍贵的紫檀木制成的椅子,椅背上精心雕刻着栩栩如生的九条飞龙,张牙舞爪,气势磅礴。
  龙袍加身的老皇帝高坐于龙椅之中,他头戴冕旒,十二串玉珠垂在面前,每一串都像是隔开尘世与天威的珠帘。
  他的面容严肃没有丝毫表情,眼神中透着无上的威严,双眸犹如深不见底的幽潭,平静之下暗潮涌动。
  阶下不远处,两位西且弥国来使恭敬地站着。
  为首的来使乃是西且弥国一位位高权重的使者,袍上绣着精美的异域图案,每一针每一线似乎都在诉说着他们国家的独特风情。
  使臣头戴高高的冠冕,冠冕上的珠宝在龙椅上方透下的光线照耀下闪烁着五彩的光芒。
  他的表情带着西且弥国特有的高傲,但也难掩一丝不易察觉的紧张。身后的副使亦步亦趋,同样是穿着精致得体的服饰,眼睛不时地左顾右盼,似乎想从这朝堂的布置中窥探出更多关于青国的信息。
  此时,大殿内鸦雀无声,只有偶尔传来的衣袂摩擦声和龙涎香燃烧时散发出的袅袅轻烟声。
  老皇帝微微向前倾身,目光直直地落在两位来使身上,声音沉稳而庄重,如同洪钟大吕一般在殿内回荡:“远方来使,一路辛苦。”
  那来使听后,立刻恭敬地弯腰行礼,身体几乎弯曲成九十度,声音洪亮而略带谦卑:“陛下圣明,能得陛下设朝堂召见,实乃我之荣幸。”
  说罢,他抬起头,目光与皇帝对视了一下,又迅速地移开,不敢有丝毫的怠慢。
  皇帝冷哼一声,似是对这看似恭敬实则有几分敷衍的话语并未全然信服,他抬手示意道:“平身吧。”
  来使躬身退后一步后,缓缓站直身子。
  皇帝接着说道:“贵国千里迢迢来访,所为何事?”
  距离上一次赫连逸来访才半年有余,又一次使臣来访,那必然是有所目的的吧。
  “此次前来,是有重要事项商讨。”
  皇帝微微颔首,示意使臣继续说下去。使臣清了清嗓子,开始陈述来意:“陛下,今日我等不远万里前来,实是为两国和平共处、友好往来之大事。我西且弥国太子,英明神武、才德兼备,与贵国长公主甚是匹配。前闻长公主和离之事,我太子念及长公主风华绝代、宽厚贤淑,实心生爱慕。愿不计前尘,求娶公主,与贵国结为秦晋之好,从此两国互通有无、携手并进,保得周边太平。”
  此言一出,整个宫殿内安静得只能听到众人轻微的呼吸声。
  老皇帝和群臣们面面相觑,他们没想到西且弥国会突然愿意娶和离之后的长公主,明显不匹配啊。
  很快,一位大臣站了出来,抱拳拱手道:“陛下,此事还需从长计议。长公主历经和离之苦,身心俱疲,不知她是否愿意联姻。”
  使臣连忙说道:“这是我家太子与长公主之间的事,自有他们彼此考量。我西且弥国定会用心对待长公主,她定能在青国与西且弥国之间架起一座坚固的桥梁。”
  皇帝微微皱眉,思索片刻后说道:“两国联姻,本是促进邦交的好事。但此事关乎长公主的终身幸福,朕还需尊重她的意愿。不知贵使可曾问过太子的心意?”
  使臣赶忙答道:“禀陛下,我太子心意已决。他对长公主倾慕已久,愿为长公主做任何事。只盼陛下恩准,早日促成这桩婚事。”
  皇帝微微点头,对使臣说道:“朕明白贵使的诚意,但此事还需商议后再做决定。请贵使暂居驿馆,三日后朕给贵使答复。”
  使臣微微行礼,道:“多谢陛下恩准。我等定会耐心等候陛下的消息。”
  等使臣退下后,老皇帝才开口对群臣道:“爱卿们以为如何?”
  大殿内顿时响起一片轻微的议论声。随后,一位位大臣纷纷上前,神情恭敬而恳切。
  吏部尚书率先躬身行礼,开口道:“陛下,此乃一举两得之妙事啊!长公主殿下历经和离之苦,若能得良人相伴,亦是幸事一桩。西且弥国实力雄厚,与我青国联姻,必可使两国边境更趋安宁,贸易往来更加繁荣。对我青国而言,实乃天赐良机,还请陛下应允。”
  礼部侍郎也连忙接过话头:“陛下,联姻之事自古以来便是邦交的重要纽带。西且弥国太子能如此看重公主,可见其心意之诚。若陛下应允此婚事,不仅能增进两国情谊,还能让天下看到陛下对公主的体恤之情,如此善举,定能赢得万民称颂啊。”
  户部侍郎上前一步,也说道:“陛下,西且弥国土地肥沃,物产丰富。与他们联姻,必能在贸易和经济上为我国带来诸多好处。而且,长公主聪慧过人,若能在西且弥国也展现我国长公主的风采,对两国的文化交流也大有裨益。”
  其他大臣们也纷纷附和,你一言我一语,大多皆是支持此次联姻之意。
  “陛下,此事于国于民皆有大益,还请答应西且弥国使臣的请求。”一位武将站在群臣之中,中气十足地说道,他的目光坚定而炽热,仿佛已经看到了两国联姻后繁荣昌盛的景象。
  青国皇帝微微皱眉,沉思良久。他深知联姻之事关乎国家大局,必须慎之又慎。但看着群臣们这般恳切的模样,心中也不禁有所动摇。
  第36章 信
  三皇子就在此时站出来替季铃兰说话,他虽然音量不大,但也情真意切道:“长公主她本就不喜婚姻束缚,更何况是去完全陌生、孤立无援的西且弥国。她从小在青国长大,不曾吃过半点苦头,陛下怎舍得呢?还望陛下三思。”
  他虽然还有些稚嫩,但能不随大流,维护季铃兰就已经是很需要勇气的了。
  偏偏太子季石斛嗤笑出声,同样也往前一步高声道:“正因为陛下对长公主呵护有加,那她不更应该回馈青国吗?”
  两人还欲争论,皇帝却站起身拂袖离开,“朕自有考量,三日后再谈此事。”
  等百官散尽,刚才还热闹嘈杂的朝堂变得一片死寂。
  静安城外。
  几匹快马驮着人来到了司家军中,其中信使下马时还在喘气,显然一路赶来辛苦极了。
  他掏出背上背着的黄色卷轴,对围着他的士兵喝道:“还不速速请长公主殿下前来接旨!”
  圣旨驾到,哪里敢怠慢,连忙有人跑着去请季铃兰。
  皇帝给季铃兰下圣旨这种情况是第一次出现,知晓此事的司妙真便也同季铃兰一起去接旨,看看是发生了何事。
  等人到了,信使站得笔挺,其余人见圣旨如见龙颜,按照礼节跪下听旨。信使打开卷轴,声音洪亮,吐字清晰地念了出来:“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朕之胞妹,长公主殿下,扬大耀之风于军营,展皇家之威于疆场。今朕承太后慈爱之深恩,太后圣寿将至,四海同欢,举国共贺。
  太后圣德昭彰,育我等子女,其慈爱如日月经天,照临朕心。值此良辰,朕念公主在外奔波已久,未得近太后膝下尽孝。朕心忧之,且太后亦时萦公主于梦魂,常念公主之机敏,盼公主归宫相伴。
  朕特下此旨,命长公主即刻回朝。公主回宫之后,当与朕及诸亲眷同聚慈宁宫,为太后贺寿,共享天伦,使太后凤颜大悦,享无尽之阖家欢情。
  朕深知公主不舍军民,然太后寿辰乃国之盛典、家之喜事,望公主权衡轻重,速回宫闱。朕亦令兵部提前做好准备,恭迎公主返京。皇兄之所念,皆为公主之荣归,为太后之悦怀。
  钦此。”
  季铃兰越听一颗心越沉,她怎么也没想到这么快就要被召回皇宫,她还以为会和司家军以及司妙真待在一起的日子还长。
  她与司妙真对视一眼,在对方眼中同样看见了惊讶,明显这突如其来的旨意也让司妙真意外。
  可既然是母后想念她,加上是皇兄亲自颁布的圣旨,季铃兰又怎么违抗旨意?
  只能起身双手接过圣旨道:“臣妹领旨。”
  将圣旨妥善交给季铃兰后,信使等人并没有*立刻离开,而是笑容带着几分讨好意味道:“既然长公主殿下知晓了,那便收拾贴身细软随我等出发吧。”
  “现在?”季铃兰握着圣旨的手一紧,要这么急的吗?她还以为会留给她几日时间准备。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