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9章

  皇帝想要离开圣京,但不能带走中枢,走可以,必须把中枢的权力留下。
  以后皇帝是否在江宁重新成立一个中枢班子那不重要,至少目前不重要,一时半会儿也成立不起来,况且要不了多久,圣元帝就死了。
  那圣京就是永远的国都。
  迟晚想了想问,“殿下,你觉得他会立归一做皇太孙吗?”
  “会。”
  虞九舟很肯定,“因为他觉得自己还能活十年,那个时候归一也长大了。”
  归一是皇太孙,监国长公主跟皇太孙留在了圣京,皇帝是放弃了帝王的权力到江宁休养。
  但他是皇帝,随时都可以重组中枢,可他命不久矣,走就走了,她们在京都也省得有个人在头顶看着,无法放开手脚去做。
  “那宝安王呢?”对宝安王的去留,迟晚有些猜不准。
  跟皇帝一起走的话,万一有个什么,可以挟天子以令诸侯,可他是重生的,自然知道皇帝命不久矣。
  他蛊惑皇帝迁都,重点是在“迁都”两个字,江宁成为新的国都,近乎等于刷新重来了,这个过程中,他可以从中获得很多利益。
  而且,虞九舟了解他,他同样了解虞九舟,知道虞九舟不会跟皇帝离开京都,何况她正在月子期间,孩子还太小了,根本不适合长久赶路。
  要是虞九舟也要一起去江宁,孩子在路上出现个什么意外,那皇太孙就不成立了。
  路途遥远,宝安王再做些什么手脚,有太多情况让孩子没有了。
  虞九舟肯定能想到这点,所以宝安王无论怎么想,她们都不会跟着圣元帝迁都的。
  这样一来.......
  虞九舟肯定了她的想法,“皇帝驾崩的时候,身边只有宝安王,只要他篡改圣旨,那他就是新的皇帝,江宁是新的国都,我们同样没有势力,他占据了大义的情况下,想收拾我们只是时间问题。”
  “所以他一定会去江宁,为了皇位,他已经无所不用了。”
  但他的计划想要成功,前提是迁都跟不立储君,两个条件都达到才行。
  就算两个条件都没有达到,宝安王也是有好处的,在圣元帝死之前,把人骗到江宁去,他能操作的空间,总比京都多的。
  有圣元帝在手里,再想办法弄一道圣旨,无论如何都比在圣京好。
  宝安王跟信国公具体要做什么,虞九舟还猜不出来,大概方向也不过是这些。
  迟晚坐直了身体,“那我们还要放宝安王离开吗?”
  虞九舟摇头,“皇帝想要离开京都是铁了心的,宝安王提出了这件事,肯定早有准备,强留 是留不住的。”
  “要不我派出绣衣去试探一下?”
  毕竟很早之前,她就脱离了小说剧情,宝安王也不是傻子,他身边还有信国公,发展别的势力很正常。
  “不必了。”虞九舟的心里闪烁着一个疯狂的想法。
  迟晚想了想,也是,宝安王的身边有高手,除非派出更厉害的高手,不然跟送死没有区别。
  要是从圣元帝那里阻止宝安王呢,用圣旨阻止宝安王的离开。
  不管怎么样,先试试再说,总不能让宝安王真的达到目的吧。
  迟晚的想法,虞九舟能理解,可她跟宝安王是多年对手了,互相了解,她知道宝安王不会打无准备的仗,他一切都做好了准备。
  但迟晚想得也对,不试试怎么知道呢,总不能看着宝安王离开。
  其实宝安王离开,未必不是一件好事,但也有可能是一件坏事。
  虞九舟暂时没有想明白,便拉了拉迟晚的手,“你想怎么做?”
  “算了。”
  迟晚最终还是放弃了自己的想法,“目前最好不要节外生枝。”
  她刚打消皇帝迁都的想法,皇帝还想立皇太孙,这个关头,什么都不做才是最好的。
  以她对宝安王的了解,对方没有万全的准备,不会去做这些事情的。
  为了不让圣元帝迁都,为了立皇太孙的过程平稳,有些事情必须忍。
  圣元帝决定要去江宁了,她说的那些话并不是只为了吓唬皇帝,前半部分她都是认真的,毕竟迁都就是置前线将士于死地,让北方百姓乱起来。
  在皇帝决心要离开京都的情况下,绝不能以迁都的名义,而且必须立储君,这是稳定军心民心的最佳办法。
  于公于私,在这个时候,她都不能轻举妄动。
  虞九舟的手在迟晚的脑袋上抚摸着,“别担心,有孤在呢。”
  如果有些事情注定避免不了,反抗就是唯一的道路。
  虞九舟可不是任人宰割的人,不会让迟晚,让自己的孩子陷入险地,她更要保护大周的千万子民。
  迟晚的头在她的掌心蹭了蹭,“我也会保护好你的殿下。”
  长公主殿下保护千万子民,而她就保护长公主殿下。
  第115章
  圣元帝之孙虞承昭, 诞于盛世,生于龙兴之地,盖得天地钟灵毓秀之厚赐……特立为皇太孙。
  圣旨上有很多内容, 重点就是,长公主之女虞承昭被立为了皇太孙, 日后的皇帝。
  不声不响地就立了皇太孙,朝堂上一半人沉默, 四分之一的人反对,四分之一的人支持。
  这就叫沉默的大多数,这样正好不会引起圣元帝的怀疑。
  要真是支持起来, 虞九舟可以让朝堂上大半人都支持, 但没必要,保持沉默就好了。
  沉默是为了更好地达成目的。
  归一立为皇太孙后,宝安王很生气,他只觉得凭什么,一个没有满月的小儿。
  他不停得诅咒着归一,什么恶毒的话都说出来了。
  归一的年龄是硬伤,特别是在古代,一个孩子养大可不容易。
  比起宝安王的诅咒, 还有更多人质疑归一的年龄。
  未满月的皇太孙,这不是在搞笑的嘛。
  可有长公主在, 这些声音就小了许多。
  长公主监国的这么长时间, 所有人都看在眼里,她做得比圣元帝好。
  这是很多人的共识, 长公主监国,大周肯定会变得更好。
  只要有长公主在,皇太孙小点儿就小点儿吧, 只要不出什么意外,皇太孙早晚会长大的。
  不过,首先得圣元帝好好的,不然总不能一个未满月的小儿上位吧?
  不少人都觉得,圣元帝撑着不死,长公主监国,皇太孙好好的,大周未来可期。
  但这三人都不能出现意外,否则好不容易迎来的平衡,恐怕又要被打破了。
  就在大周上下以为能维持一段时间的平和时,圣元帝决定要去江宁。
  宝安王生气的是,圣元帝居然说自己要去休养,而不是迁都。
  不是迁都,那他要做的事情就大打折扣了。
  但皇帝肯去江宁,事情也算做成了一半。
  正在宝安王发火时,他的身边出现一道阴沉的声音,“圣元帝多疑,做皇帝这么多年了,你见他全心信任过谁?哪怕是长公主,也被他安排的人看着呢。”
  “你少说风凉话,不如说说现在该怎么办。”
  “哼,我早就跟你说过,你太着急了,现在迁都不成,成休养,江宁没有了正统地位,你现在又来问我。”
  “你懂什么,你看陛下还能活几天。”
  “你说圣元帝快死了?”阴沉的声音变得急促起来。
  他继续说道:“要是圣元帝死了,你留在京都也没有机会,而跟他一起去江宁是你唯一的机会。”
  宝安王冷哼一声,“你不是都安排好了吗?”
  对身边这个人,他谈不上信任,但是相信对方的能力,除了没有先知能力,每一步都算得很尽。
  只是他们的对手太强大,导致他们的计划没有全部完成。
  宝安王很气愤,“长公主府铁通一般,说那小崽子满月只请陛下一人,陛下不去,那就在家简办,还以前线打仗,不宜铺张浪费为由,她们在防谁?”
  防你啊,防谁。
  ……
  如果说立皇太孙是一个重磅消息,那圣元帝选择去江宁休养,对满朝文武同样是一个冲击。
  而且准备得特别着急,看起来不像是休养,更像是逃难。
  一月中旬做的决定,三日后圣元帝一行人就出发了,还带走了三万禁军,两万金吾卫,以及两千锦衣。
  再加上宫女内监,还有后妃什么的,加起来有十万人。
  这些人的吃穿用度,比普通将士可好太多了,他们这一路上的花费,恐怕能养三十万大军一个月。
  户部没钱,圣元帝自己不肯出钱,最终由路过的地方出钱。
  这是宝安王出了主意,他觉得地方上的官员肯定有钱,为皇帝花点儿,讨好讨好皇帝总没问题吧。
  但地方上的官员是守财奴,进入口袋里的钱,他们怎么肯吐出去,就只会征税,苦的还是地方百姓。
  哪知迟晚直接开口,“若地方上不出钱,反倒是找百姓出钱,那又如何?”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