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的小青梅不争了(重生) 第28节
言曹应声出去,多一个字都不敢说。
萧芫与钟平邑你来我往地道了几句客套的话,便告辞去了偏殿,优哉游哉用了些御前的点心,毫不客气地点了另几样想吃的让下回送来。
言曹这才来请。
只是瞧着那面色颇有些奇怪,姿态也过于小心翼翼。萧芫只以为是李晁确实因赈灾监察之事烦忧生恼了。
路过殿前时,臣工人数不见减少,却多了些生面孔,想是有些面圣后离开,又有新的人到此待召。
萧芫在众目之下转入了殿内。
李晁依旧是制式的龙袍常服,高大威严,负手立于窗前,光看背影,便仿佛蓄了风雷之势。
萧芫想起了昨日,昨日他尚有闲情领了姑母寻她的差事,一路上聒噪得也与往常没什么不同,怎么今日就如同一下住进了阴云,恨不得掌风雨雷霆劈向人间。
想想她揍人的事,再思及殿外那么多人,自觉他的气恼与她无关,便也不顾他转不转身,寻了个地儿施施然坐下了。
刚想问监察赈灾之事,便听他冷不丁冒出一句:“你与钟平邑相识?”
这个语气。
萧芫望过去,他依旧立在窗前,逆着天光,只给她一个极亮的轮廓。
斑驳的光晕里,她似是看到他手上用了些力,指尖有些发白,仿佛在克制什么。
萧芫不明所以,只当他恰巧看见了她与人交谈有些疑惑,便答:“并不相识。”
仅仅四个字,再多,她可懒得说。
客套两句罢了,有何好说的。
殊不知这四个字,一下将李晁欲脱口的话堵在了咽喉,不上不下地生生哽着。
她都已说了不相识,他若再问,便活生生就像个妒……
左右是再也问不出口了。
回身,阴沉沉地坐于案前,面色有些发青。
萧芫颇为稀奇。
李晁作为帝王喜怒不形于色的涵养极为到位,甚少因为朝事这般着恼,难不成,监察之事的波折当真已经到了棘手的地步?
她也不由忧心起来,关切道:“陛下,可是监察之事生了什么难办的波澜,我瞧外头那么些臣工,听说都是为了此事而来。”
此话一出,更是让李晁连后槽牙都咬住了,一股郁气直冲天灵盖。
难办?
还波澜?
在她眼中,他便连这么点儿小事都安排不妥吗?
只是一个小小黔方的赈灾之事罢了,他自十岁起,便在重重阻挠中办了不知多少事,哪一件不比此事更重大,更棘手?
就那些,在他眼中还算不上难办呢!
勉强安慰自己,她只是个女娘,不曾接触过朝务政事,见了这般阵仗难免忧心,难免……
什么难免!
女娘又如何?
她与一般女娘能等同吗,她可是他的未来皇后!
自小让她看了那许多书,不就是为了防止出现这样的误会吗?
提起看书,想到上回与她争执,李晁深吸一口气,按捺住奔腾的思绪。
萧芫看他面色变换不停,还有越演越烈的趋势,回想起昨日清湘所言,眉心蹙起:“难道当真……”
“并无,”李晁迅速打断,“今日局面是朕特意如此。”
着重强调特意二字。
他真是怕了,可莫要再有什么难啊波折的字眼从她口中说出。
再来一次,他可受不住,也不想受。
萧芫松了口气,原是引君入彀之计,“我就说嘛,你所应之事向来手到擒来,定是那清湘郡主只见表象,揪住一点便上来与我胡说。”
李晁思绪一瞬顿住,她说的话,在他耳中只剩下手到擒来四字。
不断回荡。
一下背也直了,气儿也顺了,从容端肃的风度也回来了。
清咳一声,掩饰什么般端起茶盏润了一口。
不知因心绪起伏过大,或是其它什么,耳郭晕了一层浅浅的胭脂。
艳阳撒入,一缕金芒将其照得有些透明,竟带上了几分秀色可餐之意。
放下,顿了几息,又执起润了一口,方反应过来她所说其余内容。
皱眉:“清湘郡主?”
萧芫目光随他手中茶盏起落两回,不由往门口看了眼。
他有茶吃,怎的不见人进来送一盏给她,也让她解解渴呢?御前的人何时这般没眼色了。
她又哪里知道,言曹倒是想送,但不敢呐。
上回的教训可太深刻了,到今日都还心有余悸,又哪里敢再进来打扰。
不过在萧芫看来,这些都是小事,想想便也过去了。
刚在偏殿饮了好几盏,现下还不渴。
听得他问,便将昨日景霁亭中情形大致描述了一番。
李晁指节敲了两下桌案,若有所思。
萧芫:“怎么?”
李晁抬眼,“你可还记得,二公主落水那日,大长公主李岑熙也在。”
第25章 缱绻
萧芫点头。
她当然记得。
“当日母后便使人查探, 才知大长公主入宫,乃是好心帮端王向淑太妃带话。”
李晁语气冷极,带了几分嘲讽。
萧芫缓缓蹙眉。
姑母曾说, 先帝时朝中曾欲举端王为太子。
后来端王亲生祖父乾阳老王爷事发身亡,端王也受牵连入了山中道观,一直不曾有过什么动作。
淑太妃虽是端王养母,可已经多年不曾与其有过往来, 怎的突然托大长公主带话?
尤其她前世从未听说过此事。
“带的什么话?”
“问候之类表孝心,拉进母子关系的一些。”
萧芫呵了一声, “当真是孝心?若真有孝心,便该再不往来才是。”
端王虽非先帝亲子,可亦在皇家玉牒,与淑太妃表孝心,不等同就是在说,他还念着自己是先帝之子, 也想向先帝表孝心吗。
现下李晁尚未亲政,也不曾大婚生子, 若有个万一, 他就是唯一能登上皇位的那个人。
身份这般敏感,还敢行这样的事,这怕不是自己活腻了, 也想拉着淑太妃一同下地狱吧。
这么一想,忽觉不对,“端王这么些年都好端端的, 怎么突然如此行事, 会不会是大长公主……”
大长公主这个中间人,或撺掇或捏造, 皆十分方便。
李晁颔首:“虽未有实证,但母后与我都是这般揣测。”
萧芫顺着想到,“所以清湘知晓这么多,可能就是来源于大长公主。”
寻常一个金尊玉贵的郡主,可不会对朝堂之事如此敏感。
她在宫中不曾刻意打探尚还没有得到消息,更何况一个宫外的郡主。
李晁投以赞赏的目光,她所说,正是他适才所想。
萧芫接着想到了更多,“大长公主掺和端王之事,清湘对监察赈灾如此关注,监察御史又是淑太妃兄长……”
与李晁对视一眼,一瞬领会了彼此心中所想。
可萧芫比李晁所料的更加笃定。
“那大长公主所谋,定是要将这批赈灾钱粮套入自己手中,之后再让端王……”
目光投向李晁所坐的这把椅子,面上冷得能凝出冰来。
再想办法让端王登上皇位,当她手中把持朝政的傀儡。
真是好一个大长公主。
李晁挑眉:“你……”
监察御史欲贪污钱粮,可能是背后之人单纯地想充实自个儿腰包。大长公主替人传话,也可能只是一时善心。
二者未必一定有什么关联。
尤其传话之举,十分符合大长公主爱管闲事,到处发善心的性子。
她不曾亲身经历过,也不曾亲眼见识过那些为了权势你死我活的黑暗斗争,怎能一下将所有事情都往最坏处想?
比他,甚至比母后还要坚定与痛恨。
萧芫对上他的目光,怔了一瞬,察觉到了他的疑惑。
可她扮不出轻松的模样,也说不出掩饰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