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吴秀云瘫痪以后,一直是姜海棠伺候,什么活儿都没干过。
  到了城里,她依然维持这种废物人设,什么都不干。
  李秋兰要负责家里家外的一切事情,但李秋兰以前也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人,何曾干过这么多的活儿,少不得天天闹腾。
  李胜利每天忙完工作,接受完教育之后,回家连一口热汤热饭都没有。
  每每这时候,他就后悔,如果自己转业之后,直接回家,将姜海棠接到城里,现在的一切是不是都会不一样?
  尤其是看到姜海棠在厂里越来越受重视,工资那么高,还得了那么多表彰和荣誉的时候,他后悔的心肝脾胃都疼。
  同样一地鸡毛的还有康家。
  康小夏坚决不同意嫁给王厂长家的傻儿子,大闹一场之后,这个消息不知道怎么就传出去了。
  王厂长没有娶到心仪的儿媳妇也就罢了,自己还成了别人笑话的对象,他一辈子要强,何曾吃过这样的亏。
  一怒之下,他寻了错处,让罪魁祸首皮素芬每天去打扫厕所。
  皮素芬的丰功伟绩在厂里传开之后,被所有人嫌弃,明里暗里都有人指责她。
  皮素芬在外面没什么本事,但是会在家里闹。
  一哭二闹三上吊的把戏,皮素芬隔一天就要上演一次。
  康大春倒是想给媳妇解决问题,可上次被保卫科教育过,在小黑屋里待了二十四小时之后,他怂了。
  就连康母,似乎也放弃了用女儿为儿子儿媳妇谋福利的想法,就算儿媳妇把家里闹翻天,也不曾去找康小夏。
  康小夏住在宿舍没有回家,除了上班,闲暇时间跟着姜海棠学习外语,她聪明好学,进步速度很快,短短时间外语水平已经很不错了。
  日子过得很快,转眼到了腊月初八。
  这一天是机械厂生产的第一批提花编织机在纺织厂安装调试成功,正式开工的日子。
  清晨七点半,厂区锅炉房的第一声汽笛刚响过,姜海棠就听见康小夏清亮的嗓音:“海棠姐!再不走来不及了。”
  姜海棠忙开门,招呼康小夏先进来。
  可康小夏坚决不肯进门,只是裹着红围巾在雪地里跺脚蹦哒。
  “我不进去,你快点,海棠姐。”
  “就来!”姜海棠只能麻利地套上厚实的棉衣锁门出发。
  厂区主干道上,宣传科的小伙子们正踩着梯子挂横幅。
  “超额完成七五计划第一季”横幅被风吹得哗哗响。
  姜海棠和康小夏两个人在路上说说笑笑地快步走着,听见两个女工在嘀咕:“听说这批机器用的咱们姜工提供的图纸?”
  “可不,姜工是真厉害,不光能研究纺织技术,还能研究机械,我要是有姜工这么厉害就好了。”
  “我可没有这么高的志向,我只想着姜工能带着咱们厂蒸蒸日上。”
  “倒也是,姜工那本事,不是一般人能有的,我也不做梦了。”
  “你说,李胜利后悔了没?这么好的媳妇,就这么没了。”
  “亏得他不要姜工了,要不姜工现在还在老家给他伺候瘫痪的老娘呢,我们厂里哪能有这样的大发展?”
  “听说,梁素雅也要跟李胜利划清界限呢。”
  “梁素雅这人虽然小家子气,但她嫁给李胜利,也算倒霉。好好的姑娘,一辈子就被李胜利这么个玩意儿给毁了。”
  “她也是个拎不清的,前前后后找了多少次姜工的麻烦。”
  二人嘀嘀咕咕的,一回头,正好看到了姜海棠,说人闲话被本人听到,两个姑娘面上都有一瞬间的尴尬。
  姜海棠不以为意的笑笑,左右说的不是她的坏话。
  她和康小夏继续快步朝着羊毛衫车间的方向走。
  等她们到的时候,车间门口已经围得水泄不通,陆良辰正在工人的拥簇下和机械厂的代表核对交接单。
  他呼出的白气在栽绒帽檐上结出冰晶,手中的钢笔冻得不下水,只得蘸着口水签字。
  车间里,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两个厂的技术工人们正在紧张有序地对提花编织机进行最后的检查和调试。
  机械厂技术员仔细检查着每一个零部件。
  这批编织机凝聚了机械厂众多技术人员的心血和智慧,也承载了纺织厂未来发展的重任,是两个厂共同的希望。
  “这批提花机可是大宝贝啊,不仅编织效率提高,编织出来的花纹更加精美、复杂,好些个纺织厂都等着要。”朱厂长乐呵呵地说着,面上的骄傲都掩饰不住了。
  “那是我媳妇能干!”陆良辰看不得朱厂长这样嘚瑟,立即丢出一句。
  朱厂长:……
  真小气,这么小气的人,怎么当得副厂长,他老朱就不这样小心眼。
  “让让!让让!不要拥挤,不要拥挤!”赵凯带着保卫科的人大声喊着。
  第129章 没出息,比他差多了
  随着新机器试车的消息传开,工厂车间里人越来越多,许多这会儿不上班的工人和家属们都围过来了,现场嘈杂得不得了。
  大家为了能更加近距离地感受新机器,一个个都朝前挤,现场气氛热烈又有些混乱。
  工人们里三层外三层地围着,呼出的白气在冰冷的空气中凝结,却挡不住他们眼中的热切。
  赵凯作为保卫科长,看到这混乱的场面,心里一紧。
  他深知人群拥挤可能会引发安全事故,立刻带着保卫科的同志们在人群中不停地来回维持秩序。
  大冷的天,寒风呼呼地吹着,可他和保卫科的其他同志们脑门子上竟然冒汗了。
  他经过康小夏身边时,不经意间抬起头,康小夏似乎感应到了什么,转头望过来。
  两人的目光在空中短暂相接,又同时像受惊的鸟儿般迅速飞开。
  赵凯的脸不受控制地红了起来,红晕从脸颊一直蔓延到耳根。
  他有些慌乱,脚步都不自觉地顿了一下,平日里流利的指挥话语也变得有些结巴。
  康小夏低下头,一缕黑发从她扎得一丝不苟的辫子里逃出来,垂在泛红的脸颊边。
  “啧啧。“姜海棠把这一切尽收眼底,嘴角忍不住上扬。
  这个平日雷厉风行、在工作中说一不二的保卫科长,在看到康小夏的时候,表现很不一般啊,竟有一点笨拙的可爱。
  姜海棠心道:这两个人,看起来好像蛮不错的!
  这时,胡厂长那声音洪亮的一声喊打破了这微妙的氛围,姜海棠立即朝着车间看去。
  二十台崭新的提花机整齐排列,像等待检阅的士兵。
  “准备试车!”
  随着这一声令下,人群呼啦一下又围得更紧了,大家都迫不及待地想见证新机器的运行。
  姜海棠被这股拥挤的人流挤得连续退了好几步,她连忙扶住旁边的墙壁才站稳脚跟,眼神中满是对新机器启动的期待。
  “通电!”技术员老周用力扳下闸刀。
  闸刀推上的瞬间,整个车间仿佛时间静止了一般,所有人都屏息凝神,眼睛死死地盯着那一排崭新的提花机。
  就连外面嘈杂的喧哗声都小了不少,仿佛都在等待着一个历史性的时刻。
  二十台提花机齐声轰鸣,纱锭飞转的呼啸声如同春雷滚过大地。
  白色的纱线在机器间穿梭交织,宛如一场精心编排的舞蹈,又似一幅美丽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看着机器顺利运转,人群中不知道从谁开始,忽然喊出这样一声欢呼:“成功了!成功了!”
  这欢呼声仿佛有魔力一般,瞬间点燃了所有人的热情,在场的人都跟着欢呼起来,车间里外充满了喜悦与激动的情绪。
  康小夏激动得眼眶都红了,她突然抓住姜海棠的手,两个姑娘的手都冰凉,却沁着汗。
  高音喇叭里正在播报:“第四届全国人大胜利召开!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要加快建设完整的工业体系……”
  激昂的声音在车间里回荡,与人们的欢呼声交织在一起,更添了几分振奋人心的力量。
  “海棠,快过来,给我们介绍介绍这个机器。”胡厂长和朱厂长对着姜海棠招手。
  姜海棠快步上前,脸上洋溢着自信的笑容,给几位领导介绍新的提花机:“……加装自制的计数器和张力调节器后,转速提到35转,断纱率反而降了12%……”
  她条理清晰地讲解着,不时用手指着某个部件,“这个位置我们经过改良,把齿轮比例调整……“
  领导们不时点头,眼中满是赞赏。
  姜海棠介绍完之后,车间主任给领导们汇报。
  “我们参考鞍钢宪法经验,把三班倒改成交叉作业。早班带中班学设备调试,中班帮夜班做质检记录,就像……就像羊毛衫的提花组织,经纬线互相支撑。”
  领导们认真倾听,对车间的创新举措表示肯定。
  “好!好啊!你们做得很好。”胡厂长拍板,“过年之前必须上市一批新羊毛衫,让金城人民穿咱们厂的新产品过春节!”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