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5章
赵大山在一旁听着,有点着急,自家这老婆子,不是来照顾海棠身体的,咋还打算搞副业了?
但蔡婶子和姜海棠两个人都没有搭理他,只让他喝水,两个人就紧张地忙碌起来了。
姜海棠的铅笔在纸上沙沙作响,勾勒出一个又一个想法。
“婶子,您看这样行不行?”姜海棠指着纸上画的流程图,“厂里把绣标的原材料送到大队,您组织人按件计酬,绣好了再统一送回厂里。”
“这法子好!就跟以前合作社领活计一样,不耽误种地,还能赚外快!不过,这事儿我干不了。”
姜海棠一听,还有些惊讶。
“婶子,您为啥干不了?我觉得您干就挺好的。”
蔡婶子继续摇头:“现在,你的身体是最重要的,接下来这些天,我什么都不干,就专心照顾你!”
姜海棠忙要反对,蔡婶子又说:“这事儿,和大队长商量一下,要是找个人管事儿,就找王五家的,你别看她大大咧咧的,是个有些真本事的,而且绣工也好。”
姜海棠其实更加愿意相信蔡婶子,但蔡婶子既然提到了王五家的,姜海棠也没打算驳蔡婶子的面子。
两个人继续说下去:“不止绣标,如果手艺真的好,以后还可以接绣花边的活,甚至整件衣服的刺绣。我们的手工绣品,在国际上都很受欢迎呢!”
“国际?你说的是外国?”蔡婶子手一抖,刚端起来的搪瓷缸子差点儿掉了。
姜海棠郑重点头。
“海棠,你这心也太大了!我们这些乡下婆娘的手艺,还能卖到外国去?”蔡婶子连连摇头,她是真的觉得她们不行。
“怎么不能?”姜海棠握住蔡婶子的手,指着她拿来的小衣服上一朵栩栩如生的牡丹说,“您绣的这朵牡丹,比我在百货公司看到的出口绣品也不差什么!”
不等蔡婶子在说什么,姜海棠翻出一本厂里的样品册,指着上面的图案:“您看这种简单的商标,一个人一天能绣多少个?”
蔡婶子仔细端详:“要是熟手,二三十个不成问题。生手嘛……十几个总有的。”
姜海棠迅速计算着:“按一个五分钱算,熟手一天能挣一块多,一个月就是三十多块!”
“三、三十多?”蔡婶子瞪大眼睛,“比城里工人工资还高?我家大柱现在一个月也就是三十块钱。”
“这只是保守估计。”姜海棠笑道,“要是绣复杂的花样,工钱还能更高。”
蔡婶子激动得不行,在屋里来回踱步,那样子好像已经看到眼前放了许多钱一样。
“海棠,这事儿要真成了,你可就是咱们大队妇女们的大恩人了!你知道现在一个壮劳力一天才挣几个工分?年底算下来,能有十块钱就不错了!”
姜海棠点点头。
她太清楚了,农业合作社,能吃饱就是万幸,赚钱什么的,简直不敢想。
“婶子,晚上我和良辰商量一下,这事儿要是能成,就让大队长来一趟,这事儿,他不点头肯定不行。”
蔡婶子连连点头:“我省得,省得!海棠你放心,这事儿没成之前,我一个字都不往外说!”
第291章 定下
清晨的阳光透过薄雾洒进院落,姜海棠醒来时闻到一股熟悉的小米粥香气。
她披衣起身,只见蔡婶子已经在厨房里忙活开了。
“哎哟,我的小祖宗,怎么这么早就起来了?上班还有一段时间呢,再躺会儿。”
蔡婶子一转头看见姜海棠,急忙擦擦手过来扶她。
“睡醒了。”姜海棠笑着说。
“你现在是双身子的人,可得仔细些。”
姜海棠拉住蔡婶子的手:“婶子,我没那么娇气。倒是您,昨天累了一天,怎么起这么早?”
“嗨,我们乡下人起惯了早。”蔡婶子利落地盛了一碗金黄的小米粥,又端出一碟腌黄瓜和两个煮鸡蛋,“快尝尝,这是我从家里带来的新小米,熬粥最养人。”
粥香浓郁,姜海棠尝了一口,味道确实非常不错。
她看着蔡婶子忙碌的背影,想起昨天商议的事:“婶子,大山叔今天啥时候回去?”
“一早就去机械厂了,打算看看大柱就回去。”
“说起来,也有些日子没见大柱了,婶子您也该去看看大柱。”
姜海棠想着,让蔡婶子去看看大柱吧,两个厂也不远。
“照顾你是第一位的,大柱要是闲下来,来看我就行。”
蔡婶子利索地忙着,随口回答着姜海棠的话。
“咱们昨天计划的事情得操心起来了,良辰这两天开会没回来,等他回来了,给他说一下我们的计划。”姜海棠心里还想着这件事呢。
“海棠,你的身体是最要紧的,可别仗着年轻就不当一回事,那些绣活的事,得等你身子稳妥了再说。”
“我真的好着呢,您没看,我现在的身体可比以前好多了。”姜海棠扶着额头,她觉得自己身体还算不错,怎么一个个就是担心自己。
正说着,门外传来喊声:“海棠阿姨,有你的信!”
原来是邻居家的小孩子捎带了一封信给姜海棠。
蔡婶子忙去取了来。
姜海棠拆开一看,是从香江那边辗转寄过来的信,吴慧婷写的,信上写了一些羊毛衫的要求,其中提到了商标的问题,问有没有解决办法。
“这可真是巧了。”姜海棠把信收拾起来放在一旁:“蔡婶子,商标这事儿只怕是不能耽误了。”
蔡婶子问:“咋回事啊?咋就这么着急?”
姜海棠将吴慧婷的要求说了一遍。
“这可真是巧儿他妈给巧儿开门,巧到家了。”
蔡婶子原本还想着,这事儿姜海棠可能是想提携一下清水沟大队才想出来的,还觉得不着急。
现在看,商标这个问题还真是个重要的问题。
“要不,就让大山叔再住上一个晚上?等晚上良辰开完会,把这事儿定下来之后,让大山叔回去给大队长说?”
“哎呀,也不知道这老头子等会儿知道不知道回来的。”
“我给机械厂打个电话,让机械厂那边给大柱说一声。”
蔡婶子听了这才算放心,笑着说道:“还是城里方便,我还想着呢,这也不是咱们山上,大山喊也听不见。”
姜海棠吃完饭去上班了,蔡婶子觉得,自己也不能闲着,她开始在屋里里里外外的忙起来,小小的屋子,在蔡婶子的打理之下,更加干净清爽了许多。
赵大山回来之后,也没闲着,知道让他等着陆良辰回来商量事儿之后,就开始主动在院子里找活儿干了,试了试,菜地里已经解冻了,赵大山索性帮着把前院和后院的地都翻了一遍。
还给他们劈了不少柴,实在没事干之后,就蹲在院子里抽旱烟。
傍晚,陆良辰下班回来,一进门就闻到饭菜香,又看到屋里的赵大山和蔡婶子两个人,忙笑着打招呼。
“蔡婶子,赵叔,你们来了?”
“哎呀,您是厂长,我们咋能当得起你这一声叔和婶。”
“你们是海棠的叔和婶,那就是我的叔和婶。”陆良辰十分客气的说道:“海棠还没有回来吗?”
“没回来呢。”
“蔡婶子,大山叔,你们一路辛苦了吧?”陆良辰连忙放下公文包,热情地招呼。
“不辛苦不辛苦,我们是昨天到的,已经休息了一个晚上了。”赵大山磕磕烟袋锅,站起身,憨厚地笑着。
这边正说着话,就听到大门响了,原来是姜海棠回来了。
蔡婶子系着围裙笑呵呵地说,“海棠回来了,快洗手吃饭,我炖了只老母鸡,给你补补身子。”
姜海棠立即明白了,说道:“蔡婶子,是您昨天带来的老母鸡?我怎么没看到,您是不是藏起来了?”
“哎呀,你这孩子,有肉吃就行了,管哪里来的干啥!”蔡婶子忙打岔说道。
饭桌上,气氛温馨而热闹。
蔡婶子不停地给姜海棠夹菜,念叨着孕妇要注意的事,说着一些经验之谈。
陆良辰也仔细问了问大队里的情况,聊了聊大柱在城里的工作表现,少不得要夸奖上几句。
饭后,蔡婶子很快洗了碗。
这边,姜海棠已经把自己的想法和吴慧婷的来信给陆良辰说了一遍。
陆良辰听得十分认真,手指无意识地轻敲着桌面。
等姜海棠说完,他沉思了片刻。
“这个想法很好!正好吴总那边也有这个需要,算是既能解决厂里可能的需求,又能给乡亲们增加收入,是件大好事。不过……”
陆良辰首先肯定了后,才话锋一转,看向姜海棠,“海棠,你现在最重要的是养好身体,这事儿牵扯精力太大,你不能太操心。”
“我知道,我也就是建议一下,没打算自己干这事儿。”姜海棠点点头,“具体跑腿协调的事,肯定不能让我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