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6章
“那你就是说说你的想法,我看看谁更合适做这件事。”
“我的想法是,先确定咱们的手工绣标式样,把它作为一个外包项目。由厂里出面,和清水沟大队签订一个简单的加工协议。由大队长或者他们大队推选出来的人负责管理、分发原料、验收和收集成品,厂里按合格的数量结算费用。这样,我们厂里省了人工和场地,乡亲们得了实惠,两全其美。”
“你这个思路很清晰,这样操作也确实更规范,避免了后续可能有的麻烦。厂里这边,我明天开会商量一下,问问他们的意见。要是大家都同意,就和清水沟大队那边沟通。最好我们能和大队长具体商量一下,必须得到大队长和清水沟族老们的的全力支持,这事儿才能顺利推行。”
赵大山一直坐在旁边默默地抽烟,听到这里,才说道:“陆厂长说得对嘞,是得让他们同意,不过,他们肯定也能同意,这可是对清水沟大有好处的事儿。”
这活儿要是成了,可比挖高岭土要赚钱得多,大队长不可能不同意。
“那就这么定了。”陆良辰拍板。“就拜托大山叔辛苦跑一趟了。”
“这有啥辛苦的,我明天下午就回去,为了大伙儿的事,别说坐车,就是走路也得回去。”赵大山憨厚地笑着说。
事情初步商定,大家心里都有了着落。
蔡婶子又陪着姜海棠说了会儿闲话,就催着她早点休息。
第二天,赵大山等到陆良辰的商量结果之后,立即返回到了清水沟大队。
他一路颠簸,天色将晚的时候才回到清水沟大队。
他没顾上回家,直奔大队长赵志坚家里。
赵志坚还没回家,他又冲到大队部去。
大队部,赵志坚等几个大队干部们正在商量事儿,见赵大山风尘仆仆地进来,诧异得很。
他们知道赵大山这两天是去了纺织厂见姜海棠的。
“大山?你不是送你媳妇去城里照顾海棠了?这是回来了?这么着急是不是海棠出什么事了?”
赵志坚急切地站起来,问赵大山。
姜海棠可是他们大队的希望,千万不能有任何事。
“大队长,是好事!大好事!海棠有个天大的好事要带着咱们大队干呢!”
赵志坚几个人听到赵大山说这个话,一个个都欢喜了起来,甚至,他们的眼睛都亮了起来。
“我就知道,海棠是咱们大队的福星,大山,你说说,具体咋回事?”
赵大山把姜海棠的计划详详细细说了一遍,特别强调了是按件计酬,绣一个五分钱,熟手一天能挣一块多。
赵志坚在屋里来回踱步,激动地搓手:“这可是给妇女们找的好门路啊!不耽误做饭带孩子,还能挣活钱!”
“你们几个有什么想法,觉得这事儿能成不?”
大队长忽然想到,这事儿也不能他一个人说了算,得和其他大队干部商量。
其他几个干部被突如其来的好消息震惊了,一时之间没有反应过来,听到赵志坚问他们,这才忙表态。
自然,这件事他们差不多都是同意的,不过,觉得还是应该慎重一点。
记分员王有才听完这些,眉头却皱紧了:“大队长,这确实是好事儿,可是,要是被外面人知道了,这……这不成了搞资本主义了吗?万一上头给咱们找麻烦咋办?”
“怎么能是资本主义呢?”赵志坚心里基本上是将这件事定下来了,他立即说道:“这是集体副业!就跟其他大队养蜂、编筐一样,是正经的社会主义集体经济!”
左右,他一口咬定就对了。
赵有才摸着下巴思索:“话是这么说……可绣花这玩意儿,以前可没搞过,咱们大队里这些婆娘们,粗手粗脚的,真的能干这事儿?”
“这事儿,我问过我婆娘了,她说,大队里好些妇女同志们都会绣花,他们女人的事儿,我们不了解,他们自己肯定清楚。”
“等回去了,你们都和自家婆娘问问,咱们大队哪些人会绣花,凑出十来八个会绣花的,应该问题不大。”
听大队长这么说,众人知道,大队长是动心了,原本想反驳的也都歇了心思。
第292章 赵志坚的反思
事情定下,又商量了一下具体的章程,大家一致认为,最好是请大队长去一趟城里,和纺织厂那边详细商量一下。
“那最好不过了。大队长,我就是传个话,具体章程得您去定。”赵大山也急忙说道。
赵大山的话说得客气,可是连同大队长在内,大家都知道,这事,要是没有赵大山两口子,还真是干不成。
整个大队,姜海棠和赵大山两口子关系最好。
姜海棠能念着大队里的香火情,大部分都是因为早些年,赵大山和蔡婶子两口子对姜海棠的照顾。
“大山啊,谢谢你们两口子,要是没有你们两口子,海棠这娃,未必能这样念着咱们大队。”赵志坚对赵大山诚挚地说道。
“大队长,您可别这么说,都是海棠这孩子心善,可不是我的功劳,我就是传个话,跑个腿,啥都没干。”
赵志坚是个雷厉风行的人,既然决定了要干,就一刻也不耽误。
第二天天还没亮,他就揣着大队的介绍信和干粮,搭上头班车进了城。
到了纺织厂姜海棠家时,已经是下午时分。
姜海棠不在家里,蔡婶子给说了,姜海棠去上班了。赵志坚甚至都顾不得歇一歇,直接找到姜海棠办公室里去了。
“大队长?”姜海棠看到大队长的时候,还挺意外的。
“这不是得了消息,我立即就来了,没打扰你上班吧?海棠!”
人虽然来了,可是赵志坚这时候突然就有些不自信了。
“没事,咱们回家去谈。”姜海棠看看时间,距离下班时间还有一会儿,索性请了假,带着赵志坚回到家里。
蔡婶子正在做饭,闻声也从厨房出来。
赵志坚打量着整洁的小院和窗明几净的屋子,心里感慨万千。
当年那个在李家的瘦弱的小丫头,如今真是出息了,不仅自己在城里站稳脚跟,还能拉拔乡亲们。
是他对不起这丫头,当初想着,这孩子毕竟不是自己大队里的,难免管得少了些。
赵志坚顾不上其他,急切地问起绣活的事。
姜海棠把自己的设想又说了一遍,两个人正说话,陆良辰回来了。
大队长客客气气和他商量起来,陆良辰对大队长虽然说不上亲近,但也没有刻意为难,只是补充了一些关于合同和管理的建议。
“最重要的是质量把关。”姜海棠强调,“外贸订单要求高,绣坏一个不仅赚不到钱,还得赔料子钱,这个得事先说清楚。”
赵志坚连连点头:“这个自然。我已经想好了,先找五个手艺好的试试,要是成了再扩大。人选我都初步定了,都是咱大队公认的巧手。”
姜海棠和蔡婶子对视一眼,笑道:“蔡婶子推荐王五家的,说她人公道,手艺也好。”
“王五家的?”赵志坚想了想,“确实是个妥当人。她绣的牡丹花能引来真蝴蝶呢!就这么定了!我回去就召集她们开会。”
事情谈得顺利,赵志坚心里一块石头落了地,这时候,才想起来,中午就没吃饭,这会儿肚子都咕咕叫起来了。
蔡婶子听到大队长肚子响了,但她不是主人,并没有开口说话。
好哦在,姜海棠也听到了,招呼大队长一起吃饭。
晚饭是蔡婶子蒸的二合面馒头,炒了个土豆丝,还有一道鸡蛋汤,姜海棠额外有一碗鸡汤。
大队长饿了,吃得格外香甜。
等吃完了,才想起来,自己只顾着冒冒失失上门,连一份礼物都没带,当下觉得自己做得不对,也理解了赵老祖为啥总说他不光为人怯懦,还考虑事情不周全了。
他想着,等回去之后,还是要和赵老祖等人多多请教一下才行。
他有一种预感,以后,这种事情会越来越多,他需要面临的场面也会越来越大,像他现在这样可不行。
天色已晚,赵志坚只能在招待所里住了一个晚上。
第二日一大早,赵志坚就来找姜海棠辞行。
临走时,姜海棠把厂里提供的绣样和丝线交给赵志坚:“志坚叔,这些先拿去让大伙儿试绣。咱们这边先报项目走程序,您那边负责让大家试绣,等修好了再劳烦您把样品带过来,要是样品验收没问题,咱们就签合同。”
赵志坚像捧着宝贝似的接过来:“你放心,一准儿办好!”
蔡婶子拿着一份已经绣好的样子给大队长说道:“大队长,这是我试着绣的一份,您可以带回去给他们参考参考。”
赵志坚连声道谢,这才急匆匆地返回。
清水沟大队。
消息不知怎么走漏了风声,不到半天,整个清水沟大队都在议论这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