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好歹是个人才,不能浪费!
第34章 小儿疑惑
赵元溪没多说什么,把地浇完后,便招呼着两个小家伙回去。
“淳于先生早点回去把东西收拾收拾吧!”
“诺。”淳于越拱手应声,抬头便见太后拎着那条大鱼离开的背影,心情十分复杂。
淳于越刚来雍城,行李收拾起来简单,不到一个时辰他便又来到了澧阳宫。
章邯已经在门口等着他了,“淳于博士,太后让我等带你们过去。”
“劳烦了。”
章邯在前面领路,边笑边解释,“沧浪阁原是先王给诸位王孙用来读书习字的地方,只不过这么些年过去此处荒废不少,幸得先生来了,这里才能见往日的模样。”
沧浪阁不比鸿文馆小,甚至因为是给秦国王孙学习的地方,里面的设备一应俱全,讲堂的面积甚至比咸阳宫的还大一些。
淳于越注意到沧浪阁旁边还有一个院子,里面似乎住了不少人。
章邯看出了他的疑惑,“这些学子都是大王送过来的,先生与他们一起过来没见到他们吗?他们之中甚至有不少儒学的学生,听闻先生要住进沧浪阁,都高兴得不行。”
淳于越这才记起来雍城的车队里,除了他和扶苏的人,的确还有一群他不曾见过的面孔。
他愈发疑惑,“大王为何送这些学子来?”
“那当然是我们太后娘娘厉害,大王赏的。”章邯与有荣焉,十分自得。
淳于越沉默,怀疑自己是不是听错了,大王不是对太后不喜,已经将她软禁了吗?
虽说淳于越已经对太后有所改观,但从前赵太后的所作所为,他都还未曾忘记,太后究竟做了什么,让大王能抛下往日恩怨?
“到了,前面这排房间是主讲堂,后面是您住的地方,宫人已经将房间打扫干净。”
淳于越诚心致谢,“多谢。”
“您客气了。”章邯推开门,屋内布设简单,但胜在干净宽敞。
“若还有什么需要,您尽可吩咐我,尤其是笔墨纸砚,您需要多少,下官都会替你备齐。”
笔墨砚淳于越都知道是什么,可这纸?
淳于越的视线落在案几上的那抹白色上,“这为何物?”
章邯自从被科普纸的用处后,对太后的崇拜之情便如滔滔江水,他忍不住炫耀,“这是太后娘娘研制的纸,可以代替竹简和绢帛,今后无论是扶苏公子的功课,还是您的教案,都可以写在纸上。”
“这——这是用什么做的?”淳于越拿起一张纸,轻飘飘的,如丝绢一般,却比丝绢更坚韧,惊诧不已。
“是用树皮、苎麻之类的东西制成,造价比竹简更低,只是制作繁琐了些。”看到淳于越的失态,章邯心中不免感到自豪。
“当真!”淳于越又惊又喜,拿着纸的手似乎都在抖,“我,我要见太后!”
儒家推崇有教无类,主张教育普及化,但读书的成本实在太高了,不是普通人能承受的,光是一车又一车的竹简,就让人望尘莫及。
若是将这纸推广至全国,那必然能有更多的人能读得起书。
淳于越如何不激动。
“且慢,若是淳于博士是要问纸的事,太后娘娘已经有打算,您不必操心。”章邯赶忙制止。
“是了,是了!”淳于越冷静下来,太后既能造出这纸,如何不懂它的妙用。
是他痴了!
“柚女使,你怎么来了?”章邯的声音打断了淳于越的思绪。
他循声望去,便见一女使缓步走来。
柚手里拎着食盒,温婉地笑着,“太后说今日这条鱼同淳于博士有缘,见者有份,吩咐奴婢给您送来尝尝。”
淳于越想起之前的经历,脸上微微有些发热。
“替我多谢太后。”
柚微微欠身,“您请慢用,奴婢告退。”
章邯见状连忙同淳于越告别,也跟上去。
人都离开了,只留下的食盒还在散发着香味。
食盒打开,里面的鱼还冒着热气,鱼皮被煎得微焦,浓稠的赤色酱汁裹满鱼身,上面点缀着一些葱花和紫苏叶,看着便让人食欲大开。
良久,淳于越忽得轻叹,望着不远处的澧阳宫,似有所感。
赵元溪同两个孩子美美吃了一顿鱼。
吃完饭,洗完澡,两个小孩正围在一起下五子棋。
子婴一开始还兴致勃勃,后面便打起了哈欠,直到再也撑不住,靠在赵元溪怀里打起了瞌睡。
赵元溪见他窝在自己怀里,眼皮微微下垂,只露出半个小脑袋的样子,忍不住唇角上扬。
扶苏也看到了,手中的棋子安静放下。
赵元溪将子婴抱到床榻上休息,小家伙迷迷糊糊地睁开眼睛,抓着她衣服有些不安。
“睡吧!”赵元溪拍了拍他的背,子婴这才彻底放心地睡了过去。
“扶苏要在这和子婴一起睡吗?”赵元溪扭过头轻声问。
扶苏紧张地摇头,并非他不喜欢子婴,他只是不习惯。
赵元溪也不勉强,替子婴盖好被子,便牵着扶苏的手温声开口,“那我送你回去。”
扶苏任由大母牵着自己。
周围一片漆黑,只有拿着灯的大母身上是亮的。
扶苏悄悄离赵远溪贴近了一些,便心满意足般,微微扬唇,露出两个可爱的酒窝。
等赵元溪替他盖好被子,扶苏的眼睛依旧明亮。
“还不困么?”赵元溪揉了揉他头发。
扶苏微微点头,问出心中疑问,“大母,老师今天说的是错的吗?”
赵元溪笑道,“怎么还在想白天的事!”
她坐在床榻边,慢慢解释,“你老师说的其实也不全错,种地的人负责种地,治理国家的人去治理国家,人各司其职,国家才能安定。”
“但没有哪条规定士人就不能种地,种地的就不能当士人,几百年前秦国的君主还是替周王养马的,难道现在赢氏子弟还在养马吗?”
“孟子亦说,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这些人都生于微末,可见这世间并不是非得按出生地位,去规定人应该干什么,而是应该能者居其位,让适合种地的人去种地,让能治理国家的人去治理国家。”
第35章 幼儿启蒙
扶苏眨着眼睛,“大母的意思是说要知人善用,招纳人才不应拘泥于他们出身。”
赵元溪眉眼一弯,“扶苏真聪明。”
扶苏害羞地抿着嘴笑,手偷偷揪着他的被子。
“你老师的想法是这个时代士人的普遍想法,但你要记着,这个世界上庶民才是绝大多数,秦国五百万人,能称为士的不过万余,庶民才是这个国家的根基。”
扶苏迷迷糊糊点头。
赵元溪轻笑,“时间不早了,你该睡觉了!有什么问题,我们以后再聊,好不好?”
“大母,谢谢您。”扶苏眨着眼睛,小声道。
赵元溪心都化了,忍不住亲了亲扶苏的额头,“不客气,我是你大母呀!好了!睡吧!”
扶苏羞得半张脸埋在被子里,耳朵红红的,瓮声瓮气地应声,“嗯。”
第二天一早赵元溪才洗漱好,淳于越便上门求见。
“让他进来吧!”
再次登门,淳于越眼中已没了之前的轻视,神情郑重,“太后娘娘,您昨日吩咐我做的教案,我已经写好了,还请太后娘娘一观。”
这么快?
哪怕赵元溪瞧他不得劲,也不得不佩服这位先生的工作效率。
赵元溪接过那沓纸,才看了几页,眉头已皱成一团。
淳于越见状心跟着沉了下去,直言道,“若是有问题,太后只管说便是。”
赵元溪摸了摸鼻子,有些不好意思。
倒不是他写的不好,问题出在她自己身上,之前需要用字的地方不多,赵元溪凭着赵姬的那点记忆,日常生活没有什么影响。
可对上专业的文学大家写的文章,她肚子里的墨水显然就不够了。
好歹她现代也是个农学博士,结果搁这成半个文盲!
赵元溪心中不免哀叹,只能看向长今,“你来读给我听听。”
长今上前几步,接过赵元溪手中的教案,眼中闪过一丝笑,缓缓开始读起来。
她的声音很好听,如雪山融化的水,流淌在山中青草之间,冷冽中带着几分勃勃生机。
赵元溪鲜少听见她说话,很多时候都是她说什么,长今便去做什么。
今日有机会细品这声音,赵元溪有种自己是昏君的既视感。
扶苏的教案读完,赵元溪听着没什么大问题,便直接让长今读子婴的那本。
才刚开始,赵元溪神情陡然变得严肃起来,她拿回教案,仔细阅读。
良久后,她才缓缓开口,“你这些东西很好,但并不是我想要的,我说过子婴不识几个字,教案应从幼儿启蒙开始,从学习字音、字形、书写一步一步来,秦国文字约有万余,常用的字不到三千,我希望先生能先从简单的字开始教,而不要一开始就研习那些圣贤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