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这元溪学院就很适合作为宣传,毕竟这些学子就是她的活招牌。
赵元溪拍了拍张良的肩,对其给予厚望,“那此事就交给你了,我再改天给学院写个大招牌,你再找个地方挂着。”
虽然她字之前不咋样,但这么久了,人不可能没有半点进步,赵元溪已经对自己的字有了几分自信。
既然是她的学院,自然应该挂上她亲手写的字迹。
张良狐疑地看了一眼赵元溪,对她莫名的自信,产生了几分怀疑。
他可十分清楚,赵太后平日里的书信,都是由长今女使代笔的,他至今为止未曾见过赵太后写的字!
不过,这只是无伤大雅的东西,张良自然不会自讨没趣去质疑这种事情。
赵元溪秉着来都来了的想法,准备在这里逛一逛,看看有什么东西需要添置的,张良则随行在侧。
赵元溪有什么问题,他都对答如流。
赵元溪心中越发满意,不愧是汉初第一谋士,果然好用啊!
她暗戳戳地想,若是哪天张良跑了,那即便追到天涯海角也得把他给逮回来,至于让他给刘邦干活,那更不可能了!
赵元溪眼珠子一转,坚定了要将张良留在秦国的心。
两人走到书室,屋里堆放的都是从沧浪阁里摘抄过来的书,还有些人正在抄录。
“这些都是你们手抄的”赵元溪随手翻看了一本,忽而想起自己还没有干的事。
当初想着要搞印刷,但因为需要她抄写的地方不多,这事也就暂时搁置了,现在这学院都已经开了起来,那这活字印刷就迫在眉睫了。
成百上千名的学生,他们需要的教材,若是要一点点抄写的话,也不知要花费多少人力物力。
张良见太后如此发问,便知她心里头估计又在打算做什么东西了。
“太后想做什么?”张良直接问。
赵元溪古怪地看了他一眼,不要说得他们俩好像很熟的样子,她在想什么,他怎么知道?
张良浑然不觉自己这话有什么奇怪的地方,只好奇地看着她,等着她的回答。
赵元溪微不可查地叹了口气,又问,“现在那些学生人人都拿到书了么?”
“自然不是,书籍珍贵。”张良顿了顿,“虽然雍纸充足,但要人人都有书那显然还做不到,那些书都需要孩子们自己去抄录。”
果然如此,赵元溪听到这个答案,并不觉得奇怪,能有足够的雍纸提供给他们,那已经是很多人想都不敢想的事了。
赵元溪道:“我这里有个法子,可以省去让人抄录的过程,你将隔壁房间腾出来,过段时间我让人将东西送过来,到时候你就知道怎么回事了!”
她先卖了个关子。
活字印刷术原理其实非常简单,只需要用黏土做些小方块,在方块上刻上反体字,然后将这些小方块烧制成小陶块,将这些陶块排列好后就可以进行印刷。
黏土赵元溪不缺,她那个青瓷作坊有各种各样的土,连烧制的容器都一应俱全,只要让陶工忙一阵子,就能捣鼓出来。
不过这些字数量还是有些多了,打底得需要刻一万个不同字块,估计得做个十来万个才够用,这得花不少的时间。
张良见赵太后自信满满,不再追问,反正赵太后拿出的东西,总是那么奇怪,若真有能不用抄录就能成书,也不是不可能。
他甚至隐隐有些期待了。
元溪学院张良打理得很好,即便赵元溪想故意找点茬,也没找到什么问题。
“这些天,辛苦了!”赵元溪转头对张良道,她这可是发自真心的感谢。
即便她自己亲自过来,估计也做不到这么好,甚至她没有想到的问题,张良都能一并解决。
如今他不过才十七岁而已。
雇佣童工,还不给钱,赵元溪感觉自己简直是太黑心了!
但没办法,她手底下能干这些活的人真不多。
淳于越倒是可以,可他毕竟是大儒,又有官职在身,平日里还得给扶苏和子婴他们上课,让他处理学院的事几乎不可能。
至于儒家其他的学生,倒也有几个能用的,但让他们教书或许还行,管理学院还得再多练练。
至于法家的那些人——
还是算了吧!
赵元溪担心他们会吓坏这群孩子。
张良闻言,眼中闪着光,努力按压住自己上扬的嘴角,“不算辛苦,这里的人都挺听话的。”
除了琐事太多,其他人都十分配合自己,还有那些孩子,也许都是吃过苦的人,能有这么个容身的地方,他们都格外得珍惜。
第108章 往韩魏的商路
话虽如此,赵元溪还是明白这其中的不易,不然好好的叛逆少年怎么会突然变得内敛。
“听说你阿母和弟弟都在新郑,过几天我有商队会途经此处,你可有什么话需要我让人代为转达吗?”
张良微怔,这些天藏在心中的思念如潮水般倾泄而出,他已经来秦国快三个月了,入秦之后他和老师与韩国的人就断了联系。
甚至离开之前,他都没同阿母道别。
张良低下头,眼眶有些湿润,艰难开口,“可否让良写封书信回去。”
赵元溪浅笑道:“当然可以,你有三天的时间,若是有什么东西想送回去的话,也可以准备好。”
张良行了个大礼,郑重朝她道谢。
“对了,如果你愿意的话,也可以请他们过来玩。”赵元溪似是随口提醒。
有些事情不需要说得太明白,张良知晓其中的意思。
秦国攻占韩国只是时间问题,等到城破那日,谁也救不了谁了,即便张家是韩国的大家族,在秦军的铁骑之下,也同那千千万万的黔首无异,生死只在秦军手中。
赵太后这是在给张家人一条生路。
张良从未想过若要护着自己的家人,竟有一天需要靠敌国太后的帮助。
他忍不住自嘲一笑,“良知道了。”
赵元溪倒是想安慰他几句,但她担心自己开口就是韩国要亡,那这孩子估计立马就要心碎了。
有些事,还是得靠他自己克服。
“你母亲喜欢什么?”赵元溪突然问。
张良回过神,表情还有些呆呆的,显然还没反应过来这话是什么意思。
赵元溪白了他一眼,“你不会连你母亲平日里喜欢什么都不知道吧?”
“不是。”张良抿了抿唇,又问,“您打听这个做什么?”
赵元溪理直气壮,“我想认识认识令堂,既然能教出你这么个聪明孩子,那她定也是世间难得的聪明人,我也想给她准备一份礼物,不可以吗?”
张良哑然,不知该高兴赵太后夸自己聪明,还是该无奈自家阿母竟也被她给盯上。
“即便您想借此机会,说服他们入秦,那也是不可能的。”张良平静道。
张家的根基在韩国,断没有举家逃亡秦国的道理,哪怕韩国国灭,那张家也会与它共存亡。
“你就不能想得单纯一点,我就想送个礼,别啰哩吧嗦的,你要是不愿意说,那我只能按我自己的喜欢准备了。”
赵元溪其实还真没想那么多,她只是觉得人家孩子在她这里工作,那她多多少少该表示一下,至少得让人家放心不是。
张良被怼得无话可说,眼神竟带着几分幽怨,刚刚是谁说要请他母亲和弟弟来秦国的,这怎么成他想太多了?
“阿母喜欢看书。”张良只能吐出几个字。
闻言,赵元溪心思一动,开始盘算起自己那里的宝贝书。
或许是她笑得太过灿烂,张良表情微滞,立马打断了她的思考,涨红着脸道,“太后不可给我阿母送那些书!”
???
啥书?赵元溪不明所以,见张良红着脸,这才想起了什么,小声嘟囔,“那些书也没那么不堪吧!”
她就挺喜欢看的,闲时拿来逗乐,不是挺有意思的么。
果然,即便是千年前的年轻人,那也是个小老古板,迂腐!
“我像是那种不知礼数的人么?”赵元溪没好气道。
张良不说话,只静静地看着她,那眼神把赵元溪都瞧着有些心虚。
她姑且算是不太守规矩,但那是在自己人面前,平日里她还是很正经的,这太后她做得不是也有模有样的么!
“还有,我要送什么东西,你也管不了!”赵元溪又补了一句。
气得张良忍不住瞪了她一眼。
瞪她有什么用,赵元溪轻哼,她就是给张良他妈送个男人,他都阻止不了。
赵元溪神色得意地离开。
张良感觉自己的头又开始痛了,对上赵太后,他总是觉得自己年纪轻轻就一把年纪了!
三天后,张良带着他写好的信来寻赵太后。
商队的人除了赵元溪雇佣的,还有昌平君派来的一些人。
这次他们主要是将雍纸和青瓷运往韩国新郑,再前往魏国,给魏王的宠臣献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