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零零总总,竟装了满满十几辆车,瞧着竟一眼望不到头。
  高昇清点好东西后,将账簿交给赵元溪查看。
  赵元溪早就看过这些了,扫了一眼后,便合上了账簿,“这次要打通通往韩魏的商路,你们估计得几个月才能回来,切记要多加保重,这些东西虽然贵重,但都比不得人贵重,若是有什么危险,务必要记得保人为先。”
  高昇心中涌起一丝暖流,“太后娘娘放心吧!奴才定然怎么将人带出去的,也会把他们给带回来,这些东西也会护好的。”
  七国争斗不休,各国四处遍布匪盗,那些匪盗最喜的就是打劫行商,在这个时代做生意,尤其是做跨国生意,那是得冒着生命危险的。
  行商为了安全,会雇佣一些护卫,高昇瞅了一眼自己带的人自信满满,更何况有秦国的旗帜,普通的匪盗根本不敢对他们动手。
  张良这时候过来,见如此庞大的车队,不禁有些吃惊。
  “你来了?你再不来,我的这些人就要走了!”赵元溪笑道。
  张良朝她行礼,“是良来迟了,这里是给家母的信,劳烦太后了。”
  他双手呈递过去,赵元溪见只有一封信,微微挑眉,笑着接过来,也没打算打开看一眼,径直交给高昇。
  “这就是我要交托你的另一件事了!你将这封信件交给新郑张相爷府邸的老夫人,只说是她儿子送来的书信即可,还有这箱子,是我要送给她的东西。”
  “诺!”
  高昇将那封信收入怀中,视线在张良身上扫过,眼眸闪过一丝危险的精光。
  张良似有所感,与他对视,却只看见一双带笑的眸子。
  “劳烦这位公公了。”张良忽略掉心头的那点异样,郑重朝高昇道谢。
  高昇笑道:“客气,您是太后的人,能替您办事,那是奴才的荣幸。”
  第109章 活字印刷术
  明明他在笑,可张良就是感觉对方身上那若有似无的恶意。
  张良不解,自己什么时候得罪过他吗?
  直到高昇领着车队出发了,张良这才收回视线。
  “放心吧!高昇虽然平日里滑头了些,但做事还是很靠谱的,不会将你的信给弄丢。”赵元溪肯定道。
  张良并未解释自己心头的那点异样,只跟着点了点头。
  赵元溪笑眯眯地道:“你不想问问我给你母亲送了什么吗?”
  张良抬起头,看着赵元溪,神色平静,“太后自有分寸,不是么?”
  哼,没意思!
  她还以为能看到张良眼巴巴的表情呢!哪怕是气恼的样子,那也是很有趣的!
  “行吧!我还是告诉你好了,不然万一某人晚上睡不着觉,那就耽误事了。”
  “那箱子里放的是淳于先生编的书,我还特地让人换成了韩国的文字,你弟弟应该正是启蒙的时候,或许能有点用!还有我收集的一些古卷复刻本,她定然会喜欢。”
  赵元溪没等到张良追问,自己就一股脑地把事情给抖落清楚了。
  “多谢。”张良朝她作揖。
  赵元溪其实还有一件事情没有说,那就是她也写了一封信,信里大部分都是张良到这里之后发生的各种事。
  她觉得孩子他娘会想看到这些的。
  “别谢了,上次跟你说的东西,已经做好了大半!想不想先去看看?”赵元溪笑道。
  没给张良拒绝的机会,就拉着他去了瓷器作坊。
  本来不会这么快做好的,可她手底下有不少的能人,直接做到了1+1大于2的效果。
  若是靠陶工一个一个捏泥块确实费时,但若有木匠帮忙,先在木板之上刻出文字,覆上网格,再用黏土进行拓印,那些小字块要多少个都能做多少个,每一个都十分标准。
  张良看着堆成小山高的小字块,一个一个如同小小的印章,感觉自己大脑又被什么奇怪的东西给侵占。
  这种东西如果推广开来,书本的造价将会降低多少,再搭配上雍纸——
  张良不敢再想。
  赵元溪取来排版用的木框,从一旁的架子上取下自己要的字块,固定在木框里,用刷子将墨水涂上去,覆上纸张,再将其揭下,一张字迹清晰的三字经就印好了。
  “如何?”赵元溪有些得意。
  张良沉默良久,才缓缓开口,“上利国家,下便黎庶,实乃大功德。”
  “眼光不错!”赵元溪唇角微翘,眸中亮如星河,“那这些东西就交给你了,拓印那些书本的活,你可以让那些孩子一起参与。”
  她可没打算养一批只会读书,却不事生产的小呆瓜,学院的各种生产建设他们也应该参与进来。
  若是他们能从中学到一技之长,那便有了谋生之道。
  字块装了满满的一马车,张良直接被挤到角落里,瞧着可怜又可爱。
  赵元溪忍不住笑出声来,“慢走不送了。”
  张良被赵太后的小眼神弄得有些不自在,干脆自己驾车回去,只留下一个孤傲的身影。
  “还挺在乎形象的?”赵元溪小声道,脸上的笑容愈发的灿烂。
  半个月后,雍城突然流行了一种名为报纸的东西,长约一尺半,宽一尺,字迹工整,内容多样。
  报纸头版通常都是些法家或者儒家的思想,两方之间的观点互相辩论,极为激烈,另外还参杂着许多其他不错的诗歌,秦风楚辞,倒也让人赏心悦目。
  最为精彩的是,报纸的角落里还会有各种小故事,引人入胜,十分精彩,有些不在乎法儒思想的人,为了能看一看这些故事,也会选择买一份。
  报纸最底下,还有一行字,“此报纸内容由为元溪学院审定,欢迎诸君能各抒己见,来文探讨,采纳后重金酬谢。”
  地址:秦国内史郡雍县雍城宁安街元溪学院。
  一纸报纸直接将雍城里的人给震得七荤八素。
  雍纸他们都已经用过了,但在这纸上写上这些“乱七八糟”的文章,还这样兜售出去,着实让他们不理解。
  一开始他们单纯只是好奇,可买了之后,仔细查看上面的内容,只觉醍醐灌顶,言之有物。
  每篇文章之后都会署上那人的姓名。
  雍城的那些有识之人,但凡家中在咸阳混出些名堂的,哪个不知道淳于越和韩非。
  一儒一法,两方大家,不在秦国的学宫辩论,竟将自己的思想写在这纸上,让所有人观看。
  知识是不可衡量的财富,世家贵族为何能长久不衰,就是因为他们将这些知识进行了垄断。
  他们皆以自家的藏书为傲,断不会将这些东西分享给世人。
  可如今这些千金难买的东西,就这么摆放在他们面前。
  即便那些世家贵族自觉身份尊贵,拉不下脸去学习这些已经成为“低贱”的知识,还是盖不住淳于越和韩非思想的诱惑。
  不明目张胆的买,那也会派人偷偷地买上几份。
  不过当下能买得起报纸的人,依旧还是少数,首先认字这个门槛就已经筛选掉了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愿意买报纸的人还必须家中富裕。
  赵元溪元不急,饭总得一口一口的吃,只要她不亏本就行,活着撑下来,撑到大家都能买得起报纸不就行了?
  让她感到意外的是,一开始报纸的出售的确艰难,用户太少,一天能卖个百份,就已经难得,报纸内容的产量也不太够,淳于越和韩非他们虽然有大才,但也不是每天都能写出经典文章出来。
  为了能提高报纸的质量,赵元溪先是将一天一更的内容,换成了一周一更,这样产出也就稳定下来了。
  可后面来问报纸的人越来越多,之前出售的报纸甚至被炒出了天价。
  这就让赵元溪不乐意了,明明是她该赚的钱,咋就进别人口袋了?
  她干脆在元溪学院旁边新开了一家报社,专门经营报纸的业务,加大了产量,足以保证满足大多数人的需求,往期的报纸更是重印了好几次,哪怕她提价也有人愿意出钱。
  第110章 准备过年
  不仅是雍城的人在争相竞求,周边郡县的人也纷纷求购。
  利用淳于越和韩非的名气,赵元溪将报社的名声给打了出去,陆陆续续也真的收到了一些人送来的投稿。
  只不过那些文章质量参差不齐,必须有人来审阅,赵元溪思来想去,决定让张苍暂代这主编的位置。
  虽然张苍现在阅历还不够,但他的文化素养毋庸置疑,另外他还有别人都没有的优势,他虽是儒家人,却与韩非和李斯一样师从荀子,两边皆有涉猎,这样不容易出错。
  这件事情显然也瞒不过嬴政。
  他让人将那几期的报纸都买了过来,花了好几个时辰才将它们读完。
  抛开那些奇怪的故事,这上面的内容的确能让这一张纸价值千金。
  尤其是,嬴政的指尖划过那张薄薄的纸,落在角落里的那两个字上,眸子忽明忽暗,藏着让人看不懂的情绪。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