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才看了几眼,赵元溪忍不住哈哈大笑。
  张良离韩并未提前告知魏夫人,通篇下来魏夫人不带脏话地把张良痛骂了一顿,就差说要将他父亲从坟里扒拉出来,让他去教训张良。
  看到熊孩子被家长教育,那可真是太让人开心了。
  赵元溪笑得眼泪都快出来,揉着笑累的腮帮子,“柚,你将这信送去给张良——算了,你叫他过来!”
  柚见太后一脸看好戏的模样,都忍不住有些同情张小郎君了。
  张良彼时刚从外面回来,便收到消息太后要召见自己。
  他思忖着自己近些日子没干什么不该干的事,太后能有什么事找他呢?
  赵元溪一看见他,就忍不住笑,笑得张良后背发凉。
  “高昇已经回来了,他带了你阿母的回信。”
  张良接过那张丝帛,并没直接查看,而是抬手将其准备塞入袖中。
  “你不现在看看么!”赵元溪赶紧打住。
  张良手一顿,忽而明白了赵太后的意思,有些哭笑不得,看完信后,他更是笑不出来了。
  “她让你留在秦国甭回去!好像不打算要你了欸!”赵元溪看热闹不嫌事大。
  张良微垂着眉,默默将信收入怀中,“她只是在为我着想。”
  自古臣不事二君,虽说张良如今并非秦臣,但已经被秦国的太后收入麾下,即便他不想承认,那也改变不了这个事实。
  秦国不会让他回去,韩国也不会留下他。
  魏夫人此举,只是想断了张良的念想。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啊!”赵元溪感叹道。
  张良心里说不出是什么滋味,临别之时,他忍不住回头,“太后娘娘,若是在下说服阿母,您还愿意收留他们吗?”
  赵元溪眉梢微挑,飒然一笑,“当然,我向来说话算话。”
  “多谢!”张良郑重朝她行礼。
  张良离开后,一旁的长今忍不住问,“太后为何如此看重此人。”
  秦国有才学之人众多,也未见太后对哪一个人如此重视。
  “大概因为他长得好看?”赵元溪眨眨眼,满脸真诚。
  长今无奈一笑,若说好看,他们大王也不逊色于他,怎么不见太后对大王如此上心。
  是的!长今早就发现了,太后对大王并不太关心,一开始她以为是祈年宫叛乱那次,大王杀了太后的两个孩子,太后还在迁怒大王。
  可她现在发现太后对大王并不是迁怒,反倒像是不在意。
  “太后娘娘刚刚说,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那娘娘为大王所谋划的又是什么呢?”
  赵元溪略有些心虚,怎么还戳人痛脚!
  更何况嬴政那头倔驴,难道还需要她来帮他做什么?
  当初想普及一下基础教育,她辛辛苦苦把书给送上去,也没见他搭理一下啊!
  反正问题绝对不会出在她身上,要怪就怪嬴政太自大了!
  话虽如此,赵元溪为了维护自己的形象,该说的好话也是一句不少,“那是当然,你看那青瓷给秦国赚了多少的钱,还有那雍纸、农业器械,都是利国利民的好事,国家安定富足,平民吃饱穿暖,政儿才能坐稳这天下!”
  长今十分认可地点头,“太后娘娘远见!”
  她跟着赵太后这么久,亲眼看着太后将这些东西给弄出来,给秦国带来了多大的便宜。
  赵元溪不好意思地摸了摸鼻子。
  她也忍不住反思了一下,自己是不是真的对嬴政太不关心了?好歹自己也成了他名义上的母亲,这么看着他走进死胡同好像确实不太厚道。
  他虽脾气算不上太好,但也不是没有优点——
  优点,他有什么优点呢?
  赵元溪琢磨半天,终于想出了嬴政最大的优点,大方!只要听他的话,替他办事,那是真的要啥给啥。
  这一点很有她的风范!赵元溪有些自恋地想。
  可惜,她不懂政治,只会种种地,也帮不了他太多。
  秦国最后的崩溃除了苛政严法,各方的斗争也极其复杂,赵元溪觉得这就是一堆烂摊子,她根本找不到解决的办法。
  外行指导内行是为大忌,赵元溪不想干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
  算啦!这种事让嬴政自己愁去!
  第121章 点兵点将
  三月初五,惊蛰乍暖,万物复苏。
  关中地区空气依旧严寒,土壤在太阳的照射下,开始解冻,涓涓细流从土中渗透出来,化作小溪后汇聚成河,流入江水之中。
  赵元溪盯着院中树梢之上冒出的那点绿色,笑得明媚灿烂。
  农人们已经蓄势待发,为今年的耕种行动起来。
  赵元溪也没歇着,治粟内史送来的那些人短短一个月的时间,已经进步飞快。
  赵元溪需要大范围的对玉米种子进行实验,了解秦国的哪些地方适合种植这个品种的玉米。
  这些人将代替她,前往秦国各个郡县,将这些种子分发下去,指导那些农户如何种植。
  嬴政早就收到了消息,让治粟内史协助她一起做这件事。
  赵元溪又见到了治粟内史孙离,深深地看了他一眼,对于他给自己差点挖了个大坑的事,她还记着呢!
  孙离不知为何太后要这般瞧自己,难道是因为今日他打扮得太精神,被她发现了?
  还是说她送来的人,让太后很满意?
  孙离笑得满脸褶子,满含期望地道,“太后娘娘,人都在这了,您还有什么吩咐。”
  赵元溪扯了扯嘴角,干脆选择忽视他,朝着底下的农人道,“诸位,你们学习了这么久,这会终于到了发挥你们才智的机会,这些种子将给与这片土地上的人新的希望,你们就是将这希望播撒出去的人.......”
  陈河此前并不敢抬头看太后,可太后说的话实在动人心,他想知道赵太后到底是长什么样。
  人群之中,他偷偷抬眼,终于看清楚了她的模样。
  年逾四十的妇人,不能说有多么漂亮,但她眉眼间蓬勃的生机,使人忽略了她年纪,让人不禁想追随着她。
  不仅仅是他这样,其他人也忍不住抬头看一眼。
  只那一眼,仿佛命中注定一般,他们便觉抓住了什么东西,带着他们向前。
  赵元溪注意到了他们的目光,回之一笑。
  众人当即激动地红了脸。
  他们不是在做梦吧!
  一个多月前,他们还只是在乡野之中种地的农人,如今竟出现在这里,听太后这些鼓励的话。
  他们都是至少服过两年兵役的人,对于这种类似于战前动员的事理应习惯,可听太后一番话,他们只觉自己身负重任。
  太后是将军,他们则是太后手里的兵卒。
  只不过这次他们并非是要和别的国家的士兵厮杀,而是将自己的力气献给他们赖以为生的土地,生出更多的粮食,让大家伙能吃饱。
  赵元溪说了一大堆,终于能歇息一会,抿了抿自己有些发干的唇,见他们眼睛仿佛都在发光,又忍不住笑了。
  大部分人的想法都很简单,只求吃饱就好。
  孙离擦了擦额角的汗,他感觉自己好像错估了太后的想法,或者他弄错了大王的指示。
  太后哪里仅仅是想要些农家人给她种地,这是打算将秦国的地都按她的规矩种!
  他感觉自己在这里似乎有些多余,甚至太后说的那些东西,他有些都听不懂。
  堂堂治粟内史,居然连普通的耕种技巧他都不懂。
  孙离感觉自己头上的这顶帽子好像有点戴不稳了。
  “孙内史,接下来要你来决定一下他们的去处。”赵元溪并不太清楚秦国的土地分布情况,这些人要去哪,还得看孙离。
  秦国如今有巴郡和蜀郡、汉中郡、陇西郡与北地郡、上郡、河东郡、南郡、三川郡、太原郡、东郡,不同地方气候条件,以及种植条件都不一样。
  终于有了自己发挥的余地,孙离整理了一下自己的衣物,清了清嗓子,将自己早就已经拟定的人员安排名单宣读。
  这里总共有八人,孙离将他们分成了四组,分别派到其他郡县。
  陈河被分到了南郡。
  南郡原先就是楚国的一部分,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率兵攻打楚国的城池,拿下了如今的南郡。
  陈河本就是楚人,他的家就在南郡内,如今回去倒算是为老家做贡献了。
  跟他一起的还有涂,两人本是同乡,现在分到了一起。
  孙离如此安排,也是对他们的来历都了解了一番,与其让他们去不熟悉的地方,那自然还是离家越近越好。
  赵元溪对此没有意见。
  八人一同拜别,带着赵元溪分给他们的种子,跟着官吏们一起出发了。
  许义望着他们的背影,久久没有回神。
  赵元溪笑道:“在担心他们吗?”
  “是!他们毕竟才学了那些东西没多久,小人担心他们可能会解决不了那些问题。”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