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因为怕误了农时,许义这些天几乎都是和他们吃住在一起,将自己会的东西如数交给了他们。
  他已经尽力做到最好,可还是有些不放心。
  不是不相信他们的实力,而是担心他们即将面对的困难,这些人毕竟出身贫寒,到陌生的地方去监督耕种,定然会面对不同人的压力。
  当初赵太后就曾跟他分享过在侣葛坞的经历,一国太后都要面对这样的质疑,更何况他们呢?
  若是遇到豪强乡绅,也不知他们能不能应付的来。
  许义将他的担忧如数说出来。
  “你应该相信自己,相信他们,也要相信秦国。”赵元溪笑道。
  困难的确会有,但不至于处理不了,赵元溪之所以把治粟内史给拉过来,就是要他给这些人撑腰。
  治粟内史下发的指令,代表着是秦王的意志,但凡识趣一点的都不会选择为难他们。
  那些种子若是能顺利长成,甚至还能让在官吏的功劳簿上记上一笔。
  许义明白了太后的意思,拱手致歉,“是小人多虑了。”
  “你多虑一些,我要想的事情就少一些。”赵元溪朝许义眨了眨眼,“他们的事情算是告一段落,咱们要做的事情还多着呢!”
  许义失笑,他们要做的事情的确还有很多。
  不到一个月的时间,许义陆续收到了那些人传回来的信息,看到他们进展都颇为顺利,他也松了口气,发自内心的笑了出来。
  第122章 伐赵
  春耕才过去没多久,赵元溪便收到消息,秦国突然对赵国发兵了。
  “秦赵积怨已久,秦国对赵国动兵是早晚的事,只是赵国国力不弱,恐怕没那么简单。”赵元溪躲在太阳底下,打着扇子,与昌平君闲聊,顺手给他倒了杯茶水。
  秦赵之间动兵,那和赵国之间的瓷器买卖就做不了了。
  昌平君来此是与太后商量将原本售往赵国的瓷器,卖到更远的楚国。
  芈启自信满满,“如今赵燕大战,正是攻打赵国的好时候,大王派了桓齮、王翦两位大将共同伐赵,更有三十多万的大军,如何不能拿下那赵国。”
  赵元溪历史不太好,但她清楚得记得秦灭六国的顺序是韩赵魏楚燕齐,想来这次伐赵没能拿下赵国。
  “要不咱赌一赌!”赵元溪挑眉。
  芈启有些笑不出来了。
  他听说了太后和大王打赌的事,太后愿意同人打赌,那必然是胜券在握。
  “太后娘娘这般不信任我秦军?”芈启神色凝重,有些不解。
  赵元溪见他这般谨慎,没意思地躺回了摇椅上,打着扇子慢悠悠地道,“秦军的确强,可赵军也不弱啊!”
  赵国的李牧,那可是战国四大名将之一,北御匈奴,南抗强秦,到现代也是活跃在各个游戏里。
  芈启道:“可赵王迁昏庸无能,那些赵军不过是一盘散沙。”
  “兔子逼急了还咬人呢!更何况一国的国君,赵国并非无人,只要赵王愿意重用贤才,秦国真有大胜的把握吗?”
  “太后指的赵国贤才是谁?”
  赵元溪立马住嘴,眼中闪过一丝懊恼,不会因为她这番话,李牧被提前整死吧!
  芈启见太后眉目间带有郁色,小心翼翼地问,“难不成此人是太后的故人?”
  赵太后出身赵国,与赵国的官吏相识并不奇怪,但能得太后如此盛赞的,芈启想不出,他也不敢细想。
  赵元溪见他畏畏缩缩的模样,就知道他脑瓜子里又在想什么不干净的东西。
  她轻哼一声。
  赵姬和李牧那根本是八竿子打不着的关系,虽两人见过几次,但并未交谈过,倒是秦庄襄王子楚在赵国时与他关系不错。
  不过当时一个是秦国的质子,一个是赵国声名不显的将领,两人之间能有多少真情还真说不一定。
  更何况子楚心机颇深,赵元溪觉得他完全是诓着李牧玩的。
  赵元溪凉凉地瞥了一眼芈启,“我的故人多着呢,你想问的是哪个?”
  “臣不敢!”芈启吓得一哆嗦。
  赵元溪表面上虽然是云淡风轻的模样,心里却纠结了千百遍,若不告知嬴政,秦国溃败,秦军必然损失惨重,若告诉他,那死的便是千千万万的赵人。
  还有李牧,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赵元溪难以接受因为自己的一句话,而害死一个名垂青史的大将军。
  哪怕他的命运注定如此,可不该由她去推动。
  赵元溪没心情再和芈启聊下去了,“青瓷的事,你同高昇商议便好,我累了,你先退下吧!”
  芈启离开后,赵元溪烦躁地将扇子盖在脸上,果然是事不到自己身上,就不会觉得难受。
  当初学秦灭六国的历史时,只觉得老祖宗真厉害,可真的要面对这么多条人命的逝去,她实在有些接受不了。
  一整天下来,赵元溪情绪都不高,连扶苏和子婴都看出了她的不对劲。
  扶苏小手摸了摸赵元溪的额头,担心地问,“大母不舒服吗?为何今日用的膳食如此少?”
  赵元溪勉强笑着将扶苏的小手放下来,“我没事,只是有件事不知该如何解决,所以有些发愁而已。”
  “什么事是大母都解决不了的?”子婴眨着那双大眼睛,满脸困惑。
  赵元溪乐了,捏捏子婴小脸蛋,“大母又不是神仙,当然会有许多事情是解决不了的。”
  “那大母可以跟我们说说,我和大兄也可以给你出主意。”
  因面对的是两个孩子,赵元溪并没有完全隐瞒,假设道,“如果你们手上有一把刀,不用的话,那自己会受伤,如果挥出去,会伤到旁人。”
  “你们说这该怎么办?”
  扶苏歪头问,“不可以把刀丢掉,这样所有人都不会受伤了。”
  “不行,丢掉它那就代表着不用它,自己可能会陷入险境。”
  扶苏似乎理解了,皱着小眉毛,语重心长地道,“那保护自己才是更重要,这是大母曾教我们的,怎么到自己身上,你就忘记了呢?”
  子婴趴在赵元溪膝盖处,仰着脑袋,软乎乎地道,“大母笨!”
  赵元溪恍然,拍了拍子婴的屁股,“你也学着教训我了?”
  子婴撅着嘴,不满道,“大母不在意自己,反而在乎别人,不就是笨么!”
  “我这是比喻!比喻!懂不懂?”赵元溪气得火冒三丈。
  子婴哒哒地躲到扶苏身后,朝她做了个鬼脸。
  赵元溪嗤笑,一下子就把他给捞了回来,狠狠揉了揉子婴的脑袋,“你这小短腿,跳起来也只能打到我膝盖,又能跑哪去?”
  “今天大母就再给你上一课,在没有绝对的实力前,挑衅对方是自寻死路。”
  子婴哇哇地求饶。
  被他这么一打岔,赵元溪心情好了不少。
  她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全,留住所有人的性命,能做的只有将损失降到最低。
  嬴政送走桓齮和王翦后,太后的来信便到了他面前。
  对于赵太后说攻赵不易,需要谨慎行事,对于赵国的那些良将需要多加防范的事,嬴政嗤之以鼻。
  赵国的大军如今在与燕国对峙,秦国直奔秦赵边境,赵国腹背受敌,赵国即便不亡国,这次也必将受到重创。
  他虽不信有人能挡住秦军,但为了以防万一,嬴政还是加派了兵马攻打赵国。
  他的想法并没有错,事实也的确如此。
  王翦攻打阏与和撩阳十分顺利,桓齮带着杨端和也很快拿下了赵国的邺城、安阳。
  捷报频传,嬴政大喜,对于太后此前的质疑,更是忍不住写信过去炫耀,凡是拿下一座城池,都给她讲得清清楚楚。
  赵元溪被他整得都快没脾气了。
  第123章 五十二万件的衣服
  他就嘚瑟吧!
  赵元溪只觉得自己之前的担心完全就是多余,实际上嬴政压根不在意。
  秦国大败赵国,秦人皆为之振奋。
  赵元溪最近也很高兴,不是因为秦国的胜利,而是她也取得了新的胜利。
  去年秋季种下的冬小麦终于迎来了丰收。
  这批冬小麦产量虽比不上现代集约化管理种植下的小麦,但也比如今秦国常种的冬小麦已经高产了许多,亩产已经到了25石,涨了快两倍的产量。
  麦粒将雍城的粮仓都快填满了。
  当初玉米只是小范围的实验,知晓的人只有侣葛坞的农人,以及赵元溪身边的那些人,雍城其他人并不知晓这玉米的妙处。
  可这冬小麦,那是所有人都知道的东西,更何况这次赵元溪种了至少有万亩之多,自然引得多方关注,有人听到风声,派人过来打听此事。
  嬴政动作是最快的那一个,在这冬小麦丰收的时候,就派孙离前往雍城接洽此事。
  让治粟内史亲自处理此事,可见秦王对这批良种的重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