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在样本足够多的情况下,可以根据流云笠水母伞盖的直径推算出触手的长度,从而避开危险。
  虫族也不例外,具体的计算工作被它们在回到巢穴后抛给了对数据格外敏感的建筑者。
  越是接近水域,附近的情况越是多变。
  载着同伴们的战车考虑到自己又要保持平衡,又要辨认方向,只觉得脑子不够用。于是,它干脆将行动路线的指挥权交给了自己同伴,不再分出额外的精力担忧其他。
  一时间,团队内部相互协作,竟使它们的行动比昨天更加顺利。
  顺着水流而下消耗的体力并没有逆流而上那么多,所以战车自认为留有余力。
  除了不时被水草缠住足肢以外,没有遇到太大的问题。
  当然,坐在战车后背上的虫族没有忘记为它清理杂物,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虫族们很愿意为自己的同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
  被打捞上来的水草虫族们也叫不出名字,出于谨慎,它们也没有把它立刻扔掉。
  这些水草看起来倒是最正常不过的绿色,只是在茎叶末端有着不自然的膨大,上方还挂着几片枯黄的花瓣。
  水草上膨大的部分格外脆弱,一戳即破,许许多多细小的白色种子倾泻而出,顺着战车背甲的弧度一路滚进水里。
  这样看来,眼前的水草大概常见于沼泽区的深处,虫族们在昨天完全没有见过它。
  种子掉落的速度实在是太快了,虫族们根本来不及把它们全部收回,只得任由这些水草的种子四散开来。
  它们在水中晃荡了几下缓缓沉底,很快便消失不见。
  突然,原本匀速移动的战车猛地蹬了一下最后一对足肢,像是有什么东西蹭到了它,引起些许不适。
  随着战车的动作,几片细小又闪着微光的东西混在在水花里被抛入空中。
  有眼疾手快的虫族趁机把这些东西捞上来,摊开一看竟然是几片银白的鱼鳞。
  谁能想到被水草种子吸引而来的某种鱼类在极短的时间内聚集成群,它们与战车间隔一段距离缓缓游着,眼中满是对果实的渴望。
  这下麻烦大了,聚集而来的鱼群让战车的行动难度再度提升。
  也不知道它们的到来是福还是祸,事情的结果还是要亲眼见分晓。
  第37章
  在第二次进入沼泽区之前, 虫族们为了在淤泥中行动轻松一点,主动卸去了部分负担,像甲胄和食物补给首先被留在了营地当中。
  能被它们随身携带的,都是必要的东西。例如与甲胄配套的长矛, 没有谁能够保证百分百不会遇到任何突发状况, 有备无患总不是错的。
  现在, 携带的长矛刚好排上了用场, 蹲在战车后背上的虫族们准备利用手中的矛去捕鱼。
  一只胆大的士兵悄悄瞄准了鱼影,然后趁鱼转弯的同时挥出手中的长矛。挥动长矛所施加的力在水面上溅出大量水花,在瞬息之间大幅降低了水中的能见度。
  原本聚集的鱼群四散开来,在翻腾的水面中,隐约能够看见几条泛着银光的鱼尾。
  随后,它提起了长矛。
  然而,与这只兵虫预想的并不一样, 它的矛尖上空空如也, 连片鱼鳞都没能捞上。
  大概是对于水环境过于陌生的缘故, 虫族与鱼群的初次交锋没有占到任何便宜。随着潮水的流动,附近再度恢复平静。
  这只二阶士兵感到非常纳闷。
  刚才自己明明对准了鱼的头部发起攻击,但不知为何它瞄准的方向空无一物, 且矛间对准的位置距离鱼的实际坐标差了一小段。
  其他虫族眼看自己闲着也是闲着,干脆按照它们的思路继续尝试。
  有了失败的案例,虫族们打算调整叉鱼的角度。
  在简单的讨论之后, 虫族们首先争取了战车的同意,再决定利用未知水草的种子尝试吸引一次鱼群。
  至于水草,附近到处都是,随便捞捞就是一大把。只是带着果实的水草较为罕见,不太容易获取。
  但就算再难获取, 只要飘来的水草够多,总能攒够。
  等虫族们凑够水草种子后,战车下意识放缓了游动的速度。与此同时,几捧花生米大小的白色种子被抛入水中,并在重力的作用下缓缓下沉。
  当然,虫族们也没有一次性将种子抛完,而是按照一定频率间隔一端时间撒上一点。
  渐渐的,远去的游鱼似乎是嗅到了食物的气息,在犹豫片刻后,缓缓向战车身旁靠拢。
  战车的左右两侧都有一个水草种子打的窝,随着时间的推移,吸引来了小规模的鱼群。
  等时机成熟后,虫族们调整角度,再度向水中刺下长矛,它们在鱼的头部斜上方和头部斜下方分别发动攻击。
  但与上一次不同的是,有虫族成功捕获了鱼。
  成功的是向鱼的头部斜下方刺下长矛的几只虫族。
  它们并不知道,光的折射使得鱼在水中的实际位置与肉眼所见的略有差别。虫族们恰巧在误打误撞间摸清了某种规则,并侥幸收获了新的食物。
  只是,关于叉鱼的技巧还需要反复练习。一次成功只是偶然,成功率至少要达到百分之八十才勉强算得上稳妥。
  被抓到的鱼很快便被提到了虫族们的眼前。
  这是一条长约三十厘米的小鱼,体态狭长,周身覆有银白色的鳞片。它的体侧额外多出了一条淡青色的纹路,使这种鱼看起来较之其他鱼类有了明显的区分特征。
  此外,这种鱼的鳞片表面附有粘液,触感滑腻,且鳞片极其容易脱落。
  它的鱼鳞极其容易反光,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让接近它的生物因为突然接触到强光而短暂致盲,从而获得逃生的机会。
  乍一看,叉到的鱼体表光滑,没有锋锐的鳍,也没有其他具有攻击性的器官。
  就连它的牙齿都非常细碎,别提防御力最强的战车,就连最脆弱的兵虫都能够轻易抵挡这种小鱼的撕咬。
  显然,被捕获的新奇鱼类是素食性的。
  知识面最广的斥候眯起眼辨认了一番,发现这是一条青线鲦鱼。
  该鱼种无毒,喜群居,体长通常小于四十厘米,生命周期为三年,恰好在这颗星球上走过一轮四季。雄性身侧的青色条纹蔓延至尾部,雌性的中断至腰部。
  旱季差不多是青线鲦鱼最肥美的时候。
  骤然下降的水位使得许多鱼类直面天敌的概率大幅增加,完全丧失活动空间。
  与其被动防守,不如主动改变局面。
  青线鲦鱼在最艰难的时刻选择洄游,它们将会顺着潮水来到出生地生活一段时间,并将宝贵的卵留在这里。
  已知青线鲦鱼的卵可以在干燥的环境中存活长达十年之久,等到来年雨季来临之时,便会从卵中孵化,重复种族的生命轮回。
  所以从河边挖的淤泥泡水后莫名其妙多出活物也很正常,没必要大惊小怪。
  在水域中,想必存在大量刚才见过的水草。青线鲦鱼的牙齿无法撕开水草果实坚硬的表皮,只能等到果实自然腐化以后,再去抢夺其中的种子。
  这也正是它们被吸引来的原因。
  在青线鲦鱼的概念中,有免费的劳动力帮它们剥种子,不来白不来。
  难以获得的食物肯定比那些容易获得的更有吸引力。
  成功捕获青线鲦鱼这件事让虫族们看到了除被动等待以外的其他目标。
  它们眼看今天是无法摸清涨潮和退潮的具体时间点了,干脆留下来捕鱼,然后将它们带回巢穴。收集的渔获在熏制成鱼干后也能够保存一段时间,不至于立刻变质。
  至于熏制鱼干的任务,自然是交给留在原地修整的伤员了。
  有了想法后,虫族们立刻投入实践。有部分虫族坚持叉鱼,还有部分虫族无师自通了另一种全新的捕鱼方式——钓鱼。
  只见它们往随身携带的物资中摸索片刻,掏出了一卷由某种剑麻纤维制成的线。这种线较于苎麻纤维制成的线更加粗糙,但是相对而言比较结实,不易断裂。
  经过加热、拉伸、浸泡几重简单的工序,便能够大幅提升麻绳的结实程度。
  比起晒干的藤蔓,麻绳更能适配虫族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各项需求。于是,自从采集者发现剑麻和苎麻并带回巢穴后,虫族很快便接受了它们制成的新工具。
  其实一开始虫族使用的是苎麻,它生长在山谷林地和平原地带的草坡上,属多年生草本植物,相对容易获取。
  但很快,虫族们便发现由苎麻纤维纺成的线虽然触感细腻柔软,但是不太结实。
  于是,采集者们只得在纺线的过程中额外添加一些其他草木的纤维进去。在这一过程中,采集者们意外发现了剑麻的存在。
  剑麻的长相和苎麻有着明显区别,乍一看绝对不会把它们认作同一物种。它主要生长的林地中海拔相对较高的地带,较之苎麻更加难以获取。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