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陈宫的心在那一刻沉到了谷底。他以为自己终究是功亏一篑。
然而没有刀锋,没有喊叫。他只觉得耳边一阵温热,一个无比熟悉的声音响起:“公台先生,是我!”是陷阵营的一名队率。
被拖入庙中的瞬间,外界的喧嚣仿佛被隔绝了。陈宫靠着冰冷的墙壁,剧烈地喘息着,看着从黑暗中缓步走出的高顺。
高顺上前,在陈宫面前半跪下来,替他拢了拢早已散乱的衣襟。
“公台,随我回家。”
简单的六个字,让陈宫那双看透了世间炎凉的眼睛瞬间红了。他重重地点了点头,被高顺一把搀起。
他们沿着原路,从故渎返回城外,又在北门佯攻部队的接应下,成功摆脱了城中追兵的纠缠。一行人不敢停歇,一路向北,直奔淮水渡口。那里有他们预先备好的船只。
小舟在风雪弥漫的淮水上,如同一叶扁舟,奋力划向对岸。身后,是逐渐远去的寿春城,是袁术那即将崩塌的虚假帝国;而前方,是生路,是下邳,是家。船上的每一个人都暂时松懈了下来。陈宫靠着船舷,贪婪地呼吸着冰冷却自由的空气。
终于,小舟靠上了北岸。
众人疲惫地踏上坚实的土地,心中充满了逃出生天后的庆幸。然而就在他们准备钻入岸边的密林时,林中却悄无声息地走出了一队兵马。他们军容严整,甲胄精良,与袁术的部队判若云泥。
风雪中,一面大旗缓缓展开,上面只有一个斗大的字——“关”。
旗帜之下,一人骑着青骢战马缓缓而出。他身长九尺,面若重枣,一双丹凤眼半开半阖,不怒自威。手中提着一柄长刀,刀身在风雪中泛着令人心悸的青光。
高顺与他麾下的陷阵营将士,瞬间握紧了手中的兵器,全身的肌肉都绷紧了。
淮水是界,身后是追兵四起的炼狱,他们以为对岸是生路,却不知那只是另一重绝境的门坎。
第57章 青龙偃月寒
风雪似乎在这一刻静止了。
天地间,只剩下那面“关”字大旗在寒风中猎猎作响,如同招魂幡上的敕令。毛色如青缎的战马在雪地里不安地刨着蹄子,喷出的白气仿佛龙息。
马上之人只是那么静静地坐着,他那半开半阖的丹凤眼,目光缓缓扫过岸边这一行狼狈不堪的人。,像是在审视一群无关紧要的蝼蚁。当他的目光最终落在为首的高顺,以及被高顺搀扶着、几乎无法站立的陈宫身上时,那双眼睛里才终于闪过了一丝毫不掩饰的轻蔑与厌恶。
“哼,”一声冷哼,像是从胸腔的深处发出,带着金石般的共鸣,在空旷的雪原上震荡,“我道是何方鼠辈,行此鬼祟之事。原来是吕奉先的爪牙。”
他甚至懒得问话便已道破了所有人的身份,那份洞悉一切的傲慢,让刚刚逃出生天的陷阵营将士们心中那点微弱的庆幸瞬间化得粉碎。那柄斜倚在身侧的青龙偃月刀,刀身在雪光的映衬下反射出幽暗的青芒,仿佛不是凡铁,而是从九幽之下取出的玄冰所铸,看上一眼,都觉得那寒气能顺着目光,一直刺入骨髓。
陷阵营的士卒们在一瞬间绷紧了身体。他们本已是强弩之末,但在那人如山岳般的威压之下,还是下意识地握紧了兵器,重新列成了紧密的防御阵型。
高顺将已经站立不稳的陈宫交给身后的部卒,仔细地替他紧了紧衣领,自己则提剑,向前走了几步。他浑身泥污,形容狼狈,面甲下的脸庞看不清表情,但那挺拔的脊梁却如同一杆不倒的标枪,硬生生顶住了对面千军万马带来的无形压力。
“关将军,别来无恙。”高顺的声音透过面甲传出,显得有些沉闷,但语气平静得听不出一丝波澜,仿佛眼前之人不是声威远扬的绝世猛将,只是一个在路上偶遇的故人。
关羽轻抚长髯,丹凤眼微微眯起,目光如刀,从高顺身上刮过,最终落在了陈宫脸上,“陈公台,昔日小沛城下,尔等背盟偷袭,致使我兄长基业毁于一旦,只能寄人篱下。此等国贼家贼行径,关某至今刻骨铭心。今日你二人既已落魄至此,莫非是来向我兄长摇尾乞降的么?”
陈宫推开了搀扶他的士卒,寒风灌入他破烂的儒袍,让他不受控制地打了个冷战。他步履蹒跚地走上前来,每一步都像踩在刀尖上,但他最终还是站稳了,对着关羽遥遥拱手,深施一礼。“云长公,昔日之事,成王败寇,各为其主,今日再论,已是无益。”陈宫坦然地迎着他的目光,声音因虚弱而有些沙哑,却字字清晰,“宫今日,只想请教云长公一事。”
“讲。”关羽惜字如金。
“敢问云长公,此番渡淮,所为何来?”
“自然是奉天子诏,讨伐僭越称帝之国贼袁术。”关羽回答得义正辞严,声音在雪原上滚滚传开。
“好一个‘讨伐国贼’!”陈宫的音量陡然提高,精神也为之一振,“那宫再问,我等陷阵之士,深入敌后,焚其合肥船坞,断其南下之路;袭其固始武库,毁其粮草兵甲;更在寿春城下,以七百之众,佯攻北门,将袁术主力尽数牵制。此等作为,算不算是在‘讨伐国贼’?”
关羽闻言,浓眉下的丹凤眼微微一凝,一时语塞。这些消息他亦有所耳闻,斥候来报,说淮南腹地有一支鬼军,神出鬼没,搅得天翻地覆。他本以为是哪路黄巾余孽,却不想竟是眼前这支不足千人的残兵所为。
陈宫的语速陡然加快,如同连珠炮一般,不给对方任何思考的余地:“我等以区区七百疲敝之师,在袁术腹心之地,搅得他寝食难安,为的便是削其羽翼,弱其根本,为天下讨贼大军,创造良机!如今,我等功成身退,历经九死一生,方才逃出。云长公身为伐贼先锋,不思我等之功,反要在此刀兵相向,以盟友之血,来祭自己的战旗么?若今日我等血溅于此,消息传出,天下人会如何看待刘使君?是会赞他大义灭亲,还是会笑他兔死狗烹,连为他开路的友军都不放过?若我军与将军在此两败俱伤,让那袁公路得了喘息之机,最高兴的又是何人?”
他强撑着病体,向前又走出一步,寒风吹起他散乱的白发,他直视着关羽那双威严的眼睛,一字一顿地说道:“云长公素以‘义’字当先,闻名天下。今日,若以逸待劳,挟数倍之众,攻击我这七百残兵,胜,亦非光彩之事。此为不义!若因私怨,而废讨贼公义,使国贼得利,此为不忠!云长公,是要陷令兄于不义,陷自己于不忠么?”
一番话如同一柄柄无形的利剑,绕开了所有的私人恩怨,句句都刺在了关羽最在意、也最引以为傲的“忠”与“义”之上。
天地间再次陷入了那死一般的寂静,只剩下风雪的呼啸声。
关羽身后的兵士皆屏息凝神,大气也不敢出,等待着他们主将的决断。他们从未见过,有人敢在他们这位神一般的主将面前如此寸步不让,侃侃而谈。高顺也沉默地看着陈宫的背影,那单薄的身影此刻却仿佛比自己更加坚实。
关羽久久不语。他那张枣红色的脸在风雪的映衬下看不出喜怒。他只是缓缓地用他那双大手,一下又一下地抚着胸前那一部美髯。他心中确实在天人交战。他生平最看不起的,便是吕布那等反复无常之人。小沛之败,徐州之失,更是他心中之耻。若论私心,他恨不得此刻便将眼前这两人斩于刀下。
但陈宫的话,却又让他无法反驳。他关云长行事,平生最重一个“义”字。这个“义”,不仅仅是兄弟之义,更是匡扶汉室、讨伐国贼的春秋大义。若今日当真在此地剿灭了这支同样在攻打袁术的疲惫之师,传扬出去确实有损他与兄长刘备的声名。以众凌寡,以逸待劳,胜之不武,非丈夫所为。
良久,他终于睁开了那双半阖的丹凤眼,眼中精光一闪而逝,仿佛能将飘落的雪花都劈开。
“你,说得有理。”
他一挥手,那柄令人心悸的青龙偃月刀被他轻轻提起,指向了侧方,刀锋在空中划过一道优雅而致命的弧线。随着他的动作,他身后那如同铁壁一般的军阵发出了甲胄摩擦的沉闷声响,缓缓向两侧分开,让出了一条足够一辆马车通过的通路。
“今日,关某不杀你们。”他的声音依旧冰冷,带着一股居高临下的傲慢,仿佛这是一种恩赐,“你回去告诉吕布,我兄长奉诏讨贼,行的是堂堂正正之道,不屑于行此趁人之危之事。但今日之情,不代表昔日之怨已消。下次沙场再见,关某刀下绝不容情。”
陈宫再次长揖及地,这一次,他的身体晃了晃,几乎要倒下,却被身后的士卒及时扶住。“多谢云长公。”
高顺也对着关羽,遥遥抱拳,算是行了礼。而后,他没有多说一个字,只是一挥手,下达了命令。
“走。”
陷阵营的士卒,迈着整齐而沉重的步伐,从那条由敌人让出的通道中,缓缓穿过。他们目不斜视,仿佛从不存在两旁那些虎视眈眈的敌人。关羽身后的兵士皆默然注视着这支从地狱归来的军队,眼神中除了敌意,还多了一丝难以言喻的敬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