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搬文阁>书库>综合其它>穿越两个时代的医生> 穿越两个时代的医生 第222节

穿越两个时代的医生 第222节

  100人同时忙活,大家都训练有素,不到1小时,所有病人都喝到了汤药,效果好的,烧已经开始在快速下降。
  林三七却还有事情要忙活,还有一群小病人等着呢。
  “小朋友们,大家注意了,现在开始按体重分组,体重在20斤以下的,去4号帐篷;20~50斤的,去5号帐篷;50斤以上的,去6号帐篷。”
  成人是根据症状不同来区分,但儿童情况比较特殊,林三七是简单根据体重来划分。
  一来是儿童用药更严谨,不同体重儿童用药剂量不同。
  另外一个原因则是儿童的病情变化更大,哪怕确诊是流感,林三七也准备将抗生素先用上去,提前预防肺炎和肺炎。
  得肺炎林三还有把握治疗,如果是脑炎,林三七觉得自己大概率救不回来了,所以不如一开始就上抗生素。
  等小病人们进入帐篷后,100个工作人员又立马行动。
  第一轮,泰诺林/美林退烧药上。
  第二轮,奥司他韦颗粒上。
  第三轮,头孢克洛组上。
  中医院全院开始行动起来,包括沈院长、纪副院长等所有中层干部全部都在帐篷里进行指挥。
  原本一上午20个门诊医生顶多只能看500个病人,结果今天上午经过林三七的“赶鸭子式”疗法,一共接治了2000个病人,效率提高了4倍。
  甚至一度抢了协和医院的风头。
  毕竟中医院这边虽然收费不低,但是承诺是一次收费、包治包好、无效退款,这句广告语还是非常有诱惑力的。
  所有人都在拭目以待,想看看林三七的“瞎胡闹”到底有没有效。
  如果治疗无效,不仅林三七要吃挂落,恐怕连沈院长也会被上级处分。
  一家国家级医院陪着一个小孩玩“过家家”,拿疫情开玩笑,这是严重的政z和思想问题,不重视上级交给的任务。
  但如果证实林三七的治疗方案有效,那么他发明的“赶鸭子”模式完全可能成为一种紧急医疗状态下的创造式发明,推广开去。
  没太监
  被关小黑屋了,修改了几遍等待通过,汗。
  第279章 需要你上交秘方
  第二天,一大早。
  卫生局的朱局长、协和医院的屠院长和叶副院长背着手,在中医院搭建的几个临时帐篷里进进出出,观察着里面或坐或躺的病人。
  不同于昨天愁眉不展,病痛呻吟的样子,今天帐篷里的病人几乎都有了明显的好转。
  要么坐在那儿互相聊天,要么躺在临时病床上呼呼大睡,甚至还有不少人已经开始在蹦哒了。
  如果不是屠院长和叶副院长亲眼看他们昨天入院时病怏怏的样子,几乎就看不出像是生过一场大病的样子。
  屠院长忍不住了,对着旁边正鼻孔朝天的沈院长问道:
  “老沈,这些人都是昨天入院的?你是不是弄了一批假病人忽悠我们?”
  朱局长笑而不语,因为他和卫生部门的工作人员一直在现场帮忙,可以肯定这批病人并没有在夜间调包。
  沈院长这时候哪里还有之前抓狂的样子?又恢复笑咪咪人畜无害的样子了:
  “啊呀,老屠人,我看你说的是什么话,我愿意演戏,那些病人还不愿意配合演戏呢,你说我找七八十来个群众演员有可能,这上千个病人可能配合我演戏吗?”
  叶副院长同样是一脸沉重地问道:
  “老沈,你们昨天一样接诊多少病人?到现在为止退烧的病人占了多少?死亡率是多少?”
  西医专业的人是相信临床数据的,不喜欢大概估计一下。
  沈院长有心想让林三七出出风头,于是左右看了一下:
  “林三七同志在不在?来,做为前线指挥部的副组长,你来回答一下叶院长的问题。噢对了,我重点提一下,这个前线指挥部,是我亲自兼任组长,
  另外我们医院各个科室的骨干医生兼任组员的临时工作组,用最好的药材,不惜一切代表救治病人,体现了我们中医院对于疫情的重视性。”
  朱院长一听连连点头:
  “中医院这个做法是正确的,也说明了中医院对于抗击yi情,保卫shou都的重视性和前瞻性,值得我们所有医院学习啊。”
  林三七心想,咱们医院什么时候成立过这个所谓的抗疫前线指挥部?
  知道这是沈院长又在同行面前吹牛了,林三七也没有戳破,笑着回答道:
  “昨天一天,我们一共接诊病人2080人次,其中成人820人,儿童1260人,经过一天一夜的治疗,目前监测体温正常人数是1600人,死亡暂时为零。
  另外还有480人发烧病人当中,全部没有生命危险,且其中大多数体温都有明显好转。
  所以我们中医院为了加快病人流转率,让更多的病人得到救治,决定体温正常或者不超过38c的病人全部配药后自行回家,空出床位方便我们继续接诊下一批病人。”
  林三七这个数据报出来,在场所有人都是倒吸了一口冷气。
  外行可能觉得这个数据也就那样,这不是还有几百个人在发烧嘛。只有内行才知道,这个数据有多夸张。
  一场热症为主的瘟疫,你能让大多数病人一天内就退烧回家,这绝对称得上一个医学奇迹了。
  如果换了往年,一场瘟疫下来不知道要死多多少人。
  1940年北平同样爆发的一场一模一样的瘟疫,死亡人数达到了3万多,在医生们眼里,这才是正常的瘟疫,瘟疫怎么会不死人呢?
  屠院长听到这个数据,心跳都加速了几分,同时质疑道:
  “林三七同志,我不知道你们用了什么药,我也相信你们一天之内可以让大多数病人退烧。但疾病都是有规律的,容易反复的,你就这么肯定这些病人后面不会重新发烧?”
  林三七对甲流这种传染病还是有一定了解的。
  甲型流感对药物的敏感度有点极端
  要么是对玛巴洛沙韦和奥司他韦等抗病毒药物一点效果都没有,吃了白吃,持续高烧,最后等自己痊愈。
  要么就是一吃就灵,马上见效,且不会反复发烧。
  所以林三七才敢这么笃定地让已经退烧的病人回家去了,因为他自信这批病人病情不会反复,至于人虚,这就需要粮食去调理了,不管医院的事情。
  其实理论上这些病人集中起来管理更好,可以防止他们回家去扩散病毒。
  可惜1960年不是2023年,这个时代的国家没有财力和能力去建仓方仓医院,别说药物了,光是供几千几万人吃饭就是一个巨大的难题。
  当然林三七也防了一手,每个回家的病人都给了几包退烧药粉。
  屠院长突然挽住了沈院长的肩膀:
  “老沈,来,说说你们用了什么药?明明之前你们的中医治疗疗效不是很明显,怎么一夜之间突然开窍了?我十分好奇。”
  沈院长得意扬扬地反问道:“怎么样?现在你承认你们西医不如我们中医了吧?”
  林三七心想:老大你别吹牛了,咱们其实用的还是西药……
  屠院长也光棍,没有作任何狡辩:
  “医学一就是一,二就是二,有效就是有效,这个我不否认,只是我奇怪你们中医找到什么法宝了?还是说哪味中药材对这次瘟疫有奇效?”
  沈院长轻咳了一声:
  “你想知道我也不能告诉你,这是林家祖传的独家秘方,林家人肯及时出手已经是对我们工作最大的帮助,咱也不能要求太多不是?”
  现在整个中医院的人都知道,给病人服用的汤药,基药就是一味简单的金银花。
  至于林家人用了什么秘方谁也不知道,毕竟林家人是关起门来添加秘药。
  秘方具体是什么成份组成,也有不少医生私底下在研究,研究来研究去,别说大概啥成份了,连一味药材都品尝不出来。
  叶副院长听了有点可惜:
  “啊呀,这可是好宝贝呀,这秘方不但疗效好,而且还可以批量使用,简直就是抗击瘟疫的不二选择啊。”
  这时候卫生局这边的平水龙冷不丁插话道:
  “既然是对瘟疫有如此重要的意义,那么这种秘方就应该上交,下次再有类似疫情就可以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开去,这样就可以挽救回多多少国人的性命啊。”
  这话音一落,引起了不少人的共鸣,显然大多数人都同意这个说法,包括协和医院的医务人员。
  但中医院这边的人可就脸色各异了。
  中医和西医不同,西医不存在秘方这个说法,顶多就是“特效药”的说法。
  而且西药的成份是需要公开的,如果不是专利法保护,复制一只西药其实是很简单的事情,看看印度阿三做的事情就知道了。
  但中医是有“祖传秘方”这个说法的,你可以说中医狭隘,不够博爱,但中医行内的规矩,就是祖传的秘方概不外泄,绝不公开。
  所有人的目光都看向了现场唯一的林家人,林三七。
  林三七准备装死,假装没听到。
  废话,他这个所谓的秘方压根就不是中医,而是来自后世的黑科技。
  一只药物的诞生,涉及到化学、药剂学、生药学、药物分析学、微生物与生物技术学、药理学、临床药学等等多个学科。
  就凭1960年国内的科技和药物提炼技术,根本就没办法造出玛巴洛沙韦和奥司他韦。
  西药生产还是工业产业链里面的一环,需要多个工厂共同配合才能制作出来,中间的复杂程度,根本不是一个原始人能想像的。
  否则为啥沪海制药三厂的青霉素原料还要向国外进口?因为他们连原料都造不出来。
  聪明人看到林三七不吭声,就知道这已经是林三七用沉默来拒绝了。
  可是平水龙显然并不满意林三七的态度:
  “林三七同志,你做为一名干部,接受了……那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是……。”
  林三七和沈院长对视了一眼,沈院长微微摇头,其实是示意林三七不要说话,继续装死。
  林三七又看向了朱局长,结果朱局长两眼看向天空,仿佛天空上有ufo飞过一样。
  ……
  ……
  ……
  ……
  事情结束了,林三七刚要离开,被屠院长和叶副院长叫住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