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两个时代的医生 第262节
   
         
   
   
     如果说到祖制,那我要反问一句,什么叫“祖”?
  我们中国原来只是黄河流域的一个小部落,后来地盘就是河南一个省那么大,再后来一直变成一朵海棠花,到最后的大公鸡。
  这说明什么?说明我们国家的疆土是一直在扩大的,多民族融合的结果。
  所谓的“祖训”又是什么?你说黄帝是祖宗?那人家蒙古人还说是他们的祖先是淳维,满族人也会说他们的祖先是函普呢。
  如果硬要扯祖宗,我们的中医的祖宗应该是回到神农氏时代了,有人生病了,一群野人围着篝火跳大神,然后随便弄点草药直接放嘴巴里还是嚼着吃,那你现在要不要效仿神农尝百草治病?
  第305章 林三七被迫收徒
  林三七看着现场众多老前辈,认真说道:
  “所以不要动不动说什么老祖宗,老祖宗太多了,咱们多民族国家认不过来。中医是几千年来不断修改,不断积累,不断进步的,不是抱着一个老祖宗的墓碑原地踏步的。”
  有一名中层干部不服气了,反驳道:
  “中医有中医的一套规矩,西医有西医的一套方法,小林科长,你如果要把中西医结合起来治病,最终会沦落到不中不洋,不伦不类,不西不中,你不觉得很可笑吗?”
  林三七挠挠头,尴尬地笑道:
  “为什么可笑?我觉得中西医结合这个提议非常好啊,将中医和西医的优势发挥出来,结合起来,这样对疾病绝对是全方向打击,中西医结合疗效更好啊。”
  说到这里,林三七心想,某感冒药生产厂家应该给他代言费。
  又有一名中层干部不服气了:
  “小林同志,你还年轻,你以为你是谁啊?哪怕要改革中医也轮不到你来改,你这样很容易让我们首都中医院陷入尴尬,被全国中医界同仁臭骂的。”
  一部二十四史,只要是改革派人物都没有好下场,所以这也极大限制了改革人物的产生。(由此可见我国第二代核心的伟大和勇敢)
  林三七清了清嗓子:
  “咳咳,我可是施今墨、萧友龙、丁仲英、韩帮绪等12位老爷子的亲传弟子,我想我这辈份比你们都高一辈,放眼国内谁能比我更高?师承12门派,你们还觉得我不够资格代表中医?”
  这话一出,现场的人有一个算一个,全部都要吐血了。
  真要这么算起来,林三七绝对是目前国内中医界“师叔辈”的存在。
  因为12位老国宝代表的是目前主流的12个中医流派,徒子徒孙遍布全国各地,老国宝们是“师祖辈”的话,林三七那就是全国大多数中医师的师叔。
  纪副院长摆了摆手:
  “行了行了,大家都别吵了,咱们这个肺痨科目前只是搞搞试点,还不知道会不会成功呢。如果林三七同志治病失败了,那万事休矣。
  如果林三七真能治愈肺痨,我们中医院那就能一飞冲天,到时在场的每一位都是有功劳的。大不了我们对外宣称的时候,就说是中医的胜利,这样我们首都中医院的里子面子都有了嘛。”
  大伙儿一听到功劳,眼睛都亮了。
  只要有功劳,只要有好处,只要能在未来官职提一提,那什么中医西医的,去他娘的。
  不得不说,纪副院长做为官场老油条,还是精准掌握了众人的小心思,这个主义那个主义,全是他娘的一肚子生意。
  “那,我们中医院就试试?”
  “行,那就按小林科长的意思来,不过没出成绩前先保密!”
  “我赞同肺痨科的变革。”
  纪副院长和林三七相视一眼,都无奈地苦笑起来。
  ……
  ……
  “首都中医院肺痨科”的牌子放在一边。
  施今墨老爷子正在用毛笔认真书写第二个匾额:首都中医院结核病防治中心。
  而在另一个桌子上面,放着一份中医院抬头的红头文件,上面写着:
  “兹任命林三七同志为肺痨科科主任(代),试用期一年。”
  沈院长在旁边咂着嘴不解地问道:
  “小七,你说肺痨科这个名称咱都能理解,也体现了我们中医院特色,但你为什么一定要挂上一块结核病防治中心的牌子?这不伦不类的,也没有红头文件承认。”
  林三七在一边嘿嘿一笑,心想就是因为上头不承认,自己才以写了中医院抬头,否则按他的野心,应该写“国家结核病防治中心”,这样说出去才够威。
  “院长,你这就不懂了吧,这叫先抢占先机。肺痨是我们中医传统的称呼,如果我们将来总结经验,要全国、全世界推广,必须要亮出肺结核的名称。
  所以与其这名称将来被别人抢了先,还不如我们先占了‘结核病防治中心’的牌子,要不是咱们还不够格,我都想挂‘中华结核病医院’呢。”
  林三七的野心还不止于此,如果可以,结核病专科将来完全可以独立成院,那他也能捞个院长当当不是?
  如果更进一步,结核病医院还可以晋升为“传染病医院”,或者“胸科医院”、“肺科医院”等等。
  真到了独立建院的那一天,也算是林三七为国家医疗事业做出的一份贡献吧?
  关键是有利益呀,林三七当院长了,那进什么中药材,多少种类多少数量那还不是他一个人说了算?到时岂不是可以上下其手,源源不断搞药材了。
  施老爷子最后一笔写完,林三七在一边已经狂拍马屁了:
  “好,师父你的字妙啊,典雅秀丽,富有古意,这独特的用笔、用墨的技巧,完全超过了董其昌啊。”
  施老爷子呵呵一笑,显然心情很好:
  “你个马屁精,不用如此小心翼翼,对于你采用洋为中用,中西结合,把西医的检查方式融入到中医诊疗过程中,我们几个老家伙是乐观其成的。
  外国有好东西,我们为啥不用?我们几个思想还不至于如此迂腐。
  就像写字,钢笔就是比毛笔方便呀,随时可以书写;汽车也比马车更快更便捷;甚至当年我去曰本坐的大轮船,总比我们的木头帆船好吧,又不是郑和下西洋时代了。
  关键不在于是中医还是西医,关键是咱们做大夫的一定记住:为医者,须绝驰骛利名之心,专博施救援之志。”
  林三七低眉顺眼,老老实实回道:
  “记住了师父,你放心吧,我林三七不爱钱。你看看我一个普通小老百姓给咱们医院搞来了新的x光机,还搞来了全套检测设备,沈院长可一分钱没掏给我呢。”
  沈院长听到后非但没有脸红,反而哼哼冷笑起来:
  “你小子别装高尚,你这肺痨科还没开呢,先把未来媳妇给弄进医院成为正式职工了,你还说你没私心?你是不爱钱,但你爱美人啊!”
  沈院长说完,屋里众人都大笑起来,只有林三七闹了个大红脸。
  潘晔6月份刚毕业,就被中医院特招成了“正式工”,这在以精减人员为主的1960年非常不容易,还是沈院长亲自跑到卫生局才特批下来的。
  相反的,肺痨科新招的其他6个大学毕业生最终只能走“临时工”,顶多就是工资参照正式工来,户口也暂时挂在昌平分院集体户头。
  这已经是沈院长能争取到的最好条件了。
  否则按国家的大政策,今年的大中专毕业生绝大多数都要分配去基层,还要去外地,不能留在首都。
  再过些年,别说大学生了,就连中学生都要开始去外地农村种地了。
  所以任何一项政策都不是突然出台的,之前肯定是有预兆的。
  就比如大学生工作都安排不了,城市已经无法容纳更多居民了,那么只能清一色去外地,去基层。
  如果连外地都安排不了工作了,怎么办?还有广大农村天地嘛,这就是后来上山下乡的由来。
  从国家的层面来讲,大量学生去农村,帮助农村建设,提高农村人材层次,对农业生产是有利的。
  但从个人的角度来讲,太惨了,具体怎么惨可以参考知青回忆录。
  纪副院长这时候也从屋外走了进来,将一份名单交给了林三七:
  “小七,给,这24人都是我们中医院的子弟兵,按你的要求,全部都有中学学历,以后可都是你的小徒弟了。”
  在屋里的几位老爷子全部都喷茶了。
  韩帮绪老爷子有点不相信自己耳朵:
  “谁?给林三七当徒弟?我滴妈呀,他自己当徒弟还没学明白呢,就准备当师父了?我说小林,你小子也不怕误人子弟?”
  林三七同样有些尴尬,心想自己还是一个事实上的“实习医生”,开后门的研究生在读,几斤几两心里有数。
  但没办法,当听说林三七准备新开一个“肺痨科”,还招了7名大学生后,中医院内部的职工反对意见很大。
  一个是林三七准备引起西医的一套,本来就有一些传统中医师看不顺眼。
  另外昌平分院(中医院农场)本来就是妥协产物,并没有解决职工子女的就学就业难题,导致职工子女都找不到工作。
  虽然中医院为了照顾他们,让这些小年轻种田种地来换取粮食。
  但解决了温饱问题后的职工们又开始不安份了,觉得自己子女荒废了,于是吵着要中医院解决子女就业问题。
  刚巧林三七的肺痨科一开,需要一批医生护士。
  林三七是想国家成立一套肺结核诊疗规范,方便以后全国推广的,所以想招一些素质更高的大学生。
  这下好了,捅了马蜂窝了,职工们认为林科长宁可要外人,也不要自己人,是吃里扒外。
  最后还是沈院长拍板,让林三七在职工子弟中招一批“徒弟”,这才递上来这24人名单。
  这让林三七在暗中感叹,在这个国家想做点事情太难了,人情社会尽是人情……
  看到韩老爷子的调侃,林三七反将道:
  “老爷子,这些年轻人以后是我的徒弟,那不就是你的徒孙嘛,你可不能藏私呀,有什么看家的本领都得使出来,帮着我带徒弟呀。”
  韩老爷子一挥手打断掉:
  “别介,我们几个老头都说了,你和小晔子是关门弟子,那就是最后两个了,其他人我们绝不再教。你当我们的医术是大白菜啊,随便来个人我们都收。”
  老头心想,要不是我们得靠着你林三七吃饭,就你这个不学无术的小家伙我们都不愿意收呢。
  林三七听了也无所谓,反正他这次收徒弟是准备全程西医化教学了。
  他手上有现成的教科书,拿出来,让7名大学生,以及24名中医院职工子女学习。
  医学这东西你想学精学深很难,但如果暂时不需要你掌握太多理论知识,只要你会“做”就行,其实难度也不是太高。
  经验医学这玩意儿,只要你多看多听多学多做,自然而然你就掌握了。
  具体可以参考一代神书《赤脚医生手册》。
  这本小册子根本就不教你理论化的东西,教的全部是干货,就是得了什么病,你怎么诊断,然后用什么药怎么治疗,就这么简单。
  林三七都怀疑如果让《赤脚医生手册》的主编来写,那肯定不像烤饺这样的作者,一点不会水,全部都是剧情,绝对快节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