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两个时代的医生 第264节
   
         
   
   
     1960年的国内西医界,都是重临床,轻实验室检测,一个是条件不允许,第二个是时间不允许。
  就比如肺结核的痰培养时间往往需要2~8周,病人来看病,你让他2个月以后再来?这显然也不可能。
  于是有一位外院医生站起来反问道:
  “林主任,据我所知,痰培养的准确率也不是百分百的,有些病人是无法自主咳痰,有些痰液的标本容易受到污染,所以这时候把痰培养做为诊断金标准是不是不够精确?”
  林三七面对质疑也不恼,理越辩越明,有质疑是正常现象,不要动不动给人禁言。
  “这个问题问得好,痰培养的准确率大约是80%~90%吧,的确不是百分百的。但从逻辑上来讲,我们只要在痰中找到结核杆菌,就一定能确诊,对不对?
  至于说肺组织检查,这又是动刀子,又是扎针子,一般人都接受不了,也是我们绝大多数医生不会操作的,那么这时候应该怎么办呢?”
  协和医院的冯新民医生半真半假喊道:
  “那这时候就需要x光片来诊断呀,可问题是,你们中医院哪来的x光机啊?”
  “就是,中医院就是诊个脉看个舌苔,既然痰培养都不一定正确,那中医又是怎么确诊的?”
  “来来来,林主任,让我们见识一下你们的创新诊疗方案。”
  “呵呵呵~~~”
  1960年的首都中医院,中医这块实力绝对是全国第一,这个同行都知道。
  但大家也知道中医院走的是传统医学路线,没有现代医院的一套检测设备和仪器,所以几个外院院长开始趁机打趣道。
  算不上嘲笑。
  气不过是真的,谁让中医院的粮食多,甚至还新建了一个农场,看着已经半人高的玉米地,大家都羡慕得面目全非。
  结果大家笑了半天,发现沈院长、纪副院长、林三七等中医院这边的人都没有羞愧、憋屈、生气的表情,反而一个个都很淡定。
  于是众人都不淡定了。
  屠院长想到中医院既然敢在全国第一个提出办“肺结核专科”,再想想以往林三七的神奇之处,于是倒吸一口冷气:
  “卧糟,老沈,你们买到x光机了?”
  沈院长抬抬下巴:“当然了,而且我们的x光机是最先进的750毫安机,更清晰,拍出来的效果不要太好哦。”
  外院的同行们一听,一个个都咪起了眼睛。
  沈院长瞄了他们一眼,呵呵一笑,继续刺激道:
  “要不是场地太小,我们还准备装个七、八、十来台x光机呢,现在只安装了2台,也不知道够不够用。”
  “2台?你们这里有2台750毫安x光机?”
  无论是屠院长、刘院长、戴院长,还是其他各大医院科主任们一个个都激动地站了起来,一个个脸色肉眼可见变红了。
  当然眼睛更红。
  数字医院的刘胜利院长指着沈院长反问道:
  “老沈,你们这个肺痨科现在有几个病人?”
  沈院长眨眨眼,无辜地说道:
  “目前暂时收了两位病人,闹,两位艺术家都在呢,另外还有8位病人是我们本院职工,暂时不算正式病人。”
  刘胜利一挥手:“得得得,就把这8个都算上,你们一共是10病人,对吧?”
  “对啊,怎么滴?”
  “卧糟,沈国明,你要死啊,你们10个病人你就敢配2台x光机?你这是小母牛坐飞机,牛逼上天了?”
  协和医院的屠斌院长也骂骂咧咧的:
  “老沈啊老沈,你知道我们协和医院1500张床位,每年门诊人次几十万,才多少台x光机?1台,我们就一台400毫安的x光机。你他娘的10个病人就敢用2台750毫安x光机?”
  友谊医院的戴幼忠院长也直摇头:
  “太过份了,太过份了,上级太偏心了,怎么有好东西尽往中医院扒拉?”
  卫生局的朱局长赶紧跳出来澄清:
  “冤枉,这下吃冤枉了,中医院这2台x光机怎么来的,花了多少钱,我们卫生局也是一无所知,我跟你们一样也才知道。老沈,你可是放卫星了!!!”
  刘胜利越想越气,眼睛越来越红,突然看到正在往角落缩的林三七,于是跑过去一把拎住了他的脖子:
  “好小子,往哪里跑!说,这x光机是不是你搞来的?你狗日的是不是忘了自己也是数字医院的一份子?你还是我的采购科副科长呢!”
  林三七吃痛,赶紧求饶:“别别别,老刘,给我留点面子。”
  潘晔也吓得眼泪都要掉出来了,赶紧上前喊道:“刘院长,要掐死了,要掐死了。”
  刘胜利这时候在气头上,听到林三七的求饶哼哼了一下:
  “给你留面子?警卫员,把我的配枪拿过来,老子今天先毙了这小子,再抢了x光机,老子的一片苦心都喂狗了。”
  1960年,国内最先进的是400毫安x光机,750毫安属于欧美国家刚刚装备的主力机型。
  国内一直要等到八十年代初才开始大量引起750毫安机,一直等到八十年代末,1250毫安的x光机才开始在国内登场。
  这也是几位院长一听中医院有750毫安x光机开始发飙的原因,先进机器谁不想要?
  眼看着几位院长已经开始要武装抢x光机了,林三七赶紧喊道:
  “老刘,你这话我就不爱听了,我当了你们数字医院的采购科副科长,你给我过发过工资吗?你给我分配住房了吗?就给我一本工作证你就想空手套白狼?”
  刘胜利一听思索了一下,奇怪地反问道:“我忘了给你发工资?”
  “对,没发,你一个月工资都没给我发过,我连你们采购科大门朝哪开都不知道,还好意思说我是自己人?”
  沈院长这时候也跟着讽刺道:
  “要用人了人朝前,不用人了人朝后,你们数字医院这算盘打得可真精呀。”
  刘胜利知道自己理亏,但嘴上可不肯认输:
  “那我现在用不还来得及?林三七,我命令你明天马上去数字医院报到,我也给你专门成立一家肺结核专科。”
  林三七挺无语的,今天可是教学门诊,这么多学生看着呢,结果院长们先打成一团了:
  “停停停,你们这些院长怎么回事?现场还有马老师,赵老师在呢,还有这么多新职工,实习医生看着,你们就这么闹起来了?说好的养气功夫呢?怎么给晚辈竖立榜样?”
  马连良赶紧摆摆手,表示自己啥也没看到。
  赵燕侠则是一脸无所谓,这是位奇女子,花木兰式人物,笑看风云。
  刘院长是军人,军人个个是大直男,这时候已经一甩手:
  “我不管,你们中医院用不了两台x光机,一会儿我打包带走一台,多少钱你们说个数,我给。”
  沈院长也急了:“你敢,这是我们中医院的地盘,我们职工和家属加起来几千人,动下我们的x光机试试。”
  “试试就试试!”
  “乃要死再,错恩多娘咱老温没比,你阿是吃人参啦?”沈院长急得家乡话都飚出来了,听得现场的人一愣一愣的。
  林三七赶紧劝阻道:
  “大家别急别急,750毫安的x光机我手头还有,这样,我给你们友情价,成本价,跳楼价,一台15万,你们拿15万的人参麝香牛黄等珍贵药材跟我来换。”
  刘院长屠院长几人一听林三七手里还有x光机,心里一喜,结果一听又要中药材就有点为难了。
  数字医院还好些,因为他们有中医科,而且这家医院手眼通天,想要搞到什么药材都比较轻松。
  而协和医院是纯西医综合医院,医院里没有中药材,社会上也没有相应的进货渠道,这下屠院长有些发愁了。
  就在屠院长发愁的时候,旁边的叶副院长有主意了:
  “老屠,咱们不是马上要去北韩访问嘛,那边产人参,大不了问他们买一些,弄台x光机也不需要多少量。”
  屠院长一听,眼睛一亮,重重点头。
  “小林同志,行,那我们协和要两台x光,30万的人参下个月我想办法给你弄来,在这之前,这x光机你一定要给我留着。”
  刘院长则是数出手指来:
  “小子,我代表的不是我们数字医院一家,你也知道我们军医系统还有不少兄弟单位,这样,我要10台x光机。你可以去准备机器了,15万一台,我们几家医院凑凑应该问题不大。”
  随后,其他几家医院也上前要求采购x光机,剩下的十多台x光机转眼就销售出去了。
  中医院及时雨林三七的大名现在已经传遍卫生系统了,谁都知道中医院出了这么一位能人,能搞到别人搞不到的东西,从粮食到先进仪器都有。
  所以对于林三七能提供x光机大家丝毫没有怀疑,既然上级都是默许的,他们自然不会畏手畏脚。
  国外的先进仪器到了国内,国内无论如何都不可能吃亏,没有理由阻止。
  这就跟小男孩小女孩谈恋爱一样,真要发生些什么不测,男的总不吃亏的,所以怕啥?
  只能说这几家医院不亏,但林三七却是血赚,2024年10万元一台的成本,1960年换15万的药材,考虑到通货膨胀,林三七简直就要赚疯了。
  一场闹剧结束,林三七继续给马连良和赵燕侠看病。
  林三七亲自操作着x光机,给两位京剧演员各拍了一张正侧位片,随后马上安排学生洗出来。
  对比一下之前协和医院的x光片,中医院的片子明显在清晰度上更胜几筹。
  但正是这一瞧就瞧出问题了,只见马连良的x光片上,两肺可以看到大大小小,分布不是很均匀的许多白点。
  林三七皱了皱眉,其他医院的院长主任们一瞧,已经知晓问题所在,但现场大多数人却是一头雾水。
  就连马连良本人都有些紧张,坐在那儿拳头都握得紧紧的。
  有个大学生忍不住问道:“林主任,马老师这片子怎么样解读?这似乎与您之前讲的粟粒型肺结核类似呀。”
  林三七回头看了一眼,发现是自己新招收的樊自立,于是欣慰点点头:
  “樊同学听课很仔细,要表扬,你们大家都看明白了吗?这个片子就是典型的慢性粟粒型肺结核。
  我再解释一下,急性粟粒型肺结核是由于大量的结核杆菌一次侵入机体,沿血液循环进入肺内而形成,肺内表现为许多大小一致的粟粒状致密阴影。
  最典型的急性粟粒型肺结核呈现三均匀征象,即:粟粒状阴影大小均匀、肺野分布均匀、阴影密度均匀,也有人称之为三均匀综合征。
  但像马老师x光片上这种不均匀的白点现象,一般表明结核病已经转变成慢性粟粒型,我们一般形容为“三不均匀”。
  为什么会出现三不均匀呢?那是因为通过一些时间,有些结核结节自己好了,有些结节融合在一起,变大了,所以才会呈现出大小不同的白点。”
  樊自立继续问道:“那林主任,如果我们在临床上看到三不均匀片子预示着什么?”
  林三七看了一眼马连良,知道这种教学门诊不能打马虎眼,于是直言道:
  “提示病情严重,马老师之前说,发病初期他有低热咳嗽等症状,那么5年下来,发展到今天,应该经常会出现高热、呼吸困难等全身中毒症状。这也是马老师现在不能登台的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