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搬文阁>书库>综合其它>穿越两个时代的医生> 穿越两个时代的医生 第647节

穿越两个时代的医生 第647节

  没办法,现在内地生产的药物想出口到国外,中间有个意识形态在作怪,所以只能是披上一层“港药”的皮。
  另外一个,我比较担心国内的将来不会太平,不能一心一意发展经济,做为内地唯一的对外窗口,我们需要在香江占领一个区域,做为走私的中转基地。”
  林苦参赞同儿子这个思路,无论是为公还是为私,占一块地盘肯定没错。
  华国人有强烈的土地情节,只要是买地就会支持。
  “七仔,这里面有两个问题,一个是你要买下这么大片山林,还要迁走几个村庄,需要的钱可不是在少数,换算成港币肯定要个几亿了,我们岭南堂现在拿不出这么多钱来。”
  林三七嘿嘿一笑,将两个存折放到了茶几上。
  “老豆,钱我已经准备好了,这本存折里面有3000万美元,换算成港币2亿多了,这钱你当作收购资金。
  这本存折是花旗银行的一个保险柜,我在里面放了40吨黄金。”
  这话音一落,客厅里所有人都是倒吸一口冷气。
  哪怕是林苦参这样的老江湖,这时候也突然坐直了身体,惊讶看向了小儿子:
  “七仔,你,你哪来这么多黄金?”
  林三七老实说道:
  “这黄金来历清白的,是国内刚刚给我的飞机款项。这笔钱,属于我们林家私有,这也是我们林家的底蕴所在。
  我现在拿出来,就是想告诉五叔六叔,大哥二哥,包括我岳父和潘仁,我们不缺钱。所以以后我们做事情没必要钻进钱眼里。
  这些钱和黄金不仅仅是给我们林家安全感,如果将来有必要,国内有需求,这批黄金也可以拿出来用,甚至捐献一部分也是可以的。
  我们林家将来要成为香江十大富豪,甚至是四大富豪,我们难道靠港鹰政府?那不成了汉贱了嘛。
  我们肯定要靠祖国大陆,我们林家的利益注定要和祖国注定是要捆绑在一起的。”
  林三七没说的心里话,其实还有一个。
  万一他的穿越功能失效了,没办法双穿了,再也来不到这个时代了。
  那这40吨黄金就是他留给这个时代父母、妻儿最后的保障,至少可以让他们衣食无忧。
  如果香江实在待不下去,回内地去也是一个好选择,就凭他为国内弄了这么多飞机,这份功劳也能保他家人一生平安了。
  大不了在京城什刹海边买个四合院,隐居起来。
  第764章 买下香江沙头角
  1963年、农历腊月
  林三七跟父亲林苦参、五叔林红参一起坐着汽车,在新界边境区东的海岸边公路上巡逻。
  是的,字面意义上的巡逻,巡视自己领地的意思。
  林苦参在给自己的儿子介绍着近期家族的动作:
  “现在以汀角路为分界线,汀角路的东边所有山林,包括后鹏湾上的几个海岛,像吉澳洲岛,往湾洲岛、娥眉洲岛等,都属于我们林家。
  连同海岛上的渔民,包括大峒山半岛,一共花钱迁走了2000多村民。
  不过我没有按你的想法把他们赶走,而是在粉岭这边买了个刚建成的住宅小区,给每家每户都分了一套住宅。
  这些村民听到可以进城住楼屋,都很高兴,没有发生什么流血冲突,全部都主动搬迁了。虽然多花了点钱,但至少我们没有作孽。”
  林三七听了有点脸红。
  他对香江人没啥好感,所以对使用暴力拆迁手段并没有什么愧疚之心。
  但林苦参不同,学中医的人几乎都信道教,信教的人一般不愿意手上沾染鲜血,那就是沾染了因果。
  所以林大夫更愿意用温和的方式将土地拿到手,无非是多花点钱,现在有了40吨黄金,他信心十足。
  “对了老豆,我们购买这么大片的山林,港鹰政府没有怀疑吗?”
  “怀疑什么?咱们买了这么多山林,几乎都是无人区,而且地底下没有矿产,海边也没有现代化码头,在资本和政府眼里这就是一块死地。
  当我向政府提出购买大峒山半岛山林的时候,包括政府官员在内,大家都把我们林家当傻子。
  我也顺势推舟,没说我们要建药厂什么的,就说我们准备大力发展农业和旅游业,反正山木和土地到手,我们爱建什么就建什么。”
  林三七也笑了,心想到底才六十年代,还能捡漏。
  六十年代香江的发展集中在港岛和九龙,新界理论上是租借的,当局并不愿意发展,只是当做一个战略缓冲地带。
  所以新界很穷,人口很少,正宗的香江人也几乎不到新界去,觉得那边就是乡下山里头。
  这个地方哪怕到了2015年,还有不少村庄被迫搬迁或废弃,因为没钱修公路到村里,可见新界的落后。
  后来随着经济的发展,港岛和九龙的人口开始外溢,新界才慢慢开始有人气,不过也仅仅发展了大埔、元朗、屯门西部一带。
  连接深圳这边的边界区,还是一穷二白状态,甚至还想在这里建全港最大的火葬场。
  如果等几十年后,林三七想买下香江100平方公里的山地,那几乎就是白日做梦了。
  “对了老豆,这次购买土地一共花了多少钱?”
  林苦参笑道:
  “你给的三千万美元全部花完了,另外我还拿出了5吨黄金。租跟买不一样,买的话价格还是比较贵的。当然这钱也包括了上下打点的红包。”
  林三七又问道:“那沙头角呢?有没有全部拿下?”
  这时候林五叔接话道:
  “沙头角也拿下了,自从49年以后,香江这边的沙头角也被划为了半禁区,需要通行证才能到达。
  所以沙头角村的年轻人,或者有钱有权的村民都搬走了,只留下一个空村,剩下200多人口。
  这次我们把沙头角所有的市民都搬到粉岭后,又用我们的退伍兵填充了进去,冒充当地居民,什么杂货铺呀、早餐店呀重新开了起来,就是演戏给外人看的。”
  沙头角在这个年代属于香江最偏僻的地方了,远离城市。
  49年之前,大陆和香江的市民可以自由来往,所以沙头角这边也形成了一个小集市,规模不大。
  49年以后,沙头角村被一分为二,一半归内地,一半归香江,中英街就这个时代形成的。
  后来随着自然灾害在内地肆虐,内地这一边沙头角的村民们纷纷跨过中英街,前往香江讨生活。
  所以这时候开始,两边的沙头角进入严管,内地这边的沙头角村直接就被删除了,建起了一个药物生产基地。
  香江这边的沙头角也好不到哪里去,穷到了底,这才被林家轻易收购。
  林苦参这时候对着开车的司机黄晓吉说道:
  “小黄,现在还有时间,我们去沙头角瞧瞧。”
  黄晓吉也是退伍兵,在部队就会开车,于是笑呵呵道:
  “没问题,老板们坐稳喽。”
  汽车在沿海公路上开了大半个小时,这才到达了沙头角。
  本来去沙头角是要通行证的,但林三七他们坐的是虎头奔,这种高级汽车在香江皇家警察眼里那是惹不起的存在。
  当然最主要的是,林家现在就是新界北警署的大金主,大水喉,警方自然要给面子。
  果然,等汽车接近的时候,就被几个懒洋洋的香江皇家警察给拦了下来:
  “先生,去前面要通行证的,没有通行证请回。”
  林五叔笑呵呵道:“阿sir,我们是岭南堂药厂的,已经在沙头角开药厂的,今晚还要跟你们的麦迪逊署长吃饭。”
  另一个年纪大点的警察走了过来,对着年轻警察说了几句,年轻警察秒懂:
  “原来是岭南堂的林生,可以通过,不好意思我们也是例行公事。”
  林五叔笑呵呵道:“没事,理解理解,对了,这里有两条万宝路,兄弟们拿去抽。”
  年轻警察接过香烟,点头哈腰地放行了,虎头奔朝沙头角镇子里开去。
  汽车刚开走,年纪大的警察就迫不及待将香烟拆开了,里面放着一千港币。
  现场刚好是5个警察,一人分了200港币,外加4包香烟,个个都高兴极了。
  加入香江警队,如果被分配到新界北区,那已经是够惨的了。
  如果被分到沙头角、红花岭这种鸟不拉屎的地方,那简直是惨到了极点。
  因为这些地方没有人,没有商业,没有夜总会,没有赌坊,也就意味着没有油水可涝,每个月只能靠300元死工资过日子。
  林三七回头看了一眼这几个懒洋洋的香江警察问道:
  “老豆,五叔,警队的关系都打通了吧?”
  林苦参点点头:
  “我有个老朋友古先生现在已经是议员了,在他的引见下,我已经跟新界北区警署的麦迪逊署长,以及卫生署的署长约好。今晚在大埔一家餐厅吃饭。”
  “行,晚上一起去。”
  要想走私药品顺利,警队是关键一环,这也是林家除了买地以外最大的一笔开支。
  到了沙头角村中后,林三七3人一起下了车。
  林三七以前站在边境线另一头,内地方向朝这边,用望远镜远远看过,现在是第一次站在香江沙头角朝内地看去。
  这种感觉很奇妙,明明是同一片天空,却是两个世界一般。
  三人开始漫步在沙头角村庄中。
  说是村庄,其实应该用集镇来形容,可以看出这里原来是一个小的商业集散地,路两边虽然都是木制小楼,一楼开的都是店面。
  而且这些商店里面都有人在做生意,有些店铺摆着一些日用百货,有些放着几个水果,还有一些饭店服务员在打瞌睡。
  林三七看着这一个个熟悉的面孔嘴角直抽抽。
  心想怎么没有煎饼果子摊位?配上一个手艺稀巴烂的老板。
  两边店铺的“工作人员”看到林家父子过来,一个个都微笑着点头,有些在店里直接就是拱手打招呼。
  林三七也假装是游客,微笑着点点头。
  林苦参则在一边暗暗介绍道:
  “沙头角原来两百多村民搬走后,咱们的人以亲戚的名义都住了进来,还是按原来的生活节奏进行。沙头角这边的警点我们打点好了,现在都是自己人。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