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许晟更难以接受,他儿子都被打成那样了,陛下竟只让相互道歉便算完,难不成这世间独他季侯家的孩子千娇百贵,旁人家的都贱若草芥?
  “陛下。”
  “陛下!”
  二人同时开口。
  皇帝长眉一挑,呵呵笑道:“年轻人气盛,有口角是常事,两位爱卿,不会连朕的面子都不给吧?”
  气氛骤然一沉。
  张骢冷汗都下来了,却见两位平时心思最活络的大人竟都一言不发!
  张骢口内发苦,本来他以为陛下知道许敬恩那个惨状,定然会责罚季承宁,然而陛下却连申饬两句的意思都无,事没办好,他升官非但没指望了,还被卷进了神仙打架里。
  他正坐立难安,忽听一阵脚步声。
  他如闻梵音,希冀地看过去。
  秦悯道:“陛下,封御史求见,说有要事要禀报。”
  “传他进来。”
  不多时,御史封溶大步入内。
  他刚要见礼,皇帝摆摆手,沉声道:“免礼,封卿说有大事,是什么大事?”
  封溶道:“回陛下,臣今日是发现了有贼人冒充朝廷官员,事情紧急,不得已面圣奏明。”
  皇帝眯眼,“哦?”
  许晟忽地生出了不好的预感。
  果不其然,下一刻他便听封溶继续道:“说来也是阴差阳错,昨日花朝节臣的弟弟被小厮领到闲云坊玩,有狂徒纵马,臣的弟弟险些被马踩死,幸而季小侯爷所救。”说着,他躬身,朝季琳深深地见了一礼。
  季琳拱手回礼。
  季承宁救的竟然是封溶的弟弟的?
  要知道这些御史都是清流出身,最是傲气不过,自恃监察百官,目无下尘,平日里就算没有错处都要寻出三分错处,何况这回他们亲手将把柄送到了封溶手上!
  许晟面沉如水,“封御史来,不会是为季小侯爷表功的吧?”
  封溶疑惑地看了他一眼,“当然不是,臣听闻那狂徒自称是朝廷命官,陛下的亲信,”皇帝原本倚着凭靠的身体微微向前,“但小侯爷说那人不是朝廷命官,要他证明,那狂徒支支吾吾拿不出凭证,当时闲云坊游人如织,皆可证明臣所言不虚。臣今日来,便是为了请陛下降旨,找出那冒充朝廷命官,损伤陛下清名的逆贼!”
  帝王表情看不出喜怒,只向许晟的方向看了一眼。
  许晟倏地下拜。
  张骢见势不好,忙也跪下了。
  皇帝话音淡淡,“你养出来的好儿郎。”
  若非季承宁聪慧,咬死了许敬恩冒充官员,现在关于君上宠信奸佞小人的风言风语就要传遍洛京了!
  许晟重重叩首,“陛下,是臣教子无方,请陛下万勿为此动怒,若是伤及玉体,臣等百死难赎!”
  封溶愕然地看着许晟,好像才明白过来,他怒气上涌,一时口不择言,“竟然是许司长所为?!”
  “司长?”皇帝声音骤厉,“像许敬恩这样草菅人命,无事生非之人也配做官,来人,”皇帝信手一指,“跟许晟回去,将许敬恩的鱼符官印都收回来!”
  “陛下……”
  皇帝冷冷打断,“下去。”
  许晟额头重重叩地,“是。”
  他很清楚此事,再无回转余地了。
  在未涉及到帝王本身之前,皇帝并不介意对自己宠信的臣子多几分优容,可若损害了帝王在民间的威信、清名,则另当别论。
  许晟起身而去。
  张骢脸色已是一片灰败,“臣,臣告退。”
  皇帝瞥了他一眼,张骢只觉双膝发软,慌乱地见过礼退下。
  皇帝向封溶招了招手。
  封溶上前。
  皇帝叹息了声,“封卿,你弟弟受惊了,此事朕亦有过。”
  封溶立刻道:“臣本职便是为了监察百官,此事臣亦有责任,陛下这样说,令臣愈发无地自容了。”
  皇帝拍了拍封溶的手臂,偏头对秦悯道:“传太医令去封府给封小郎君诊治,一应所用俱从宫中出。”
  封溶感恩戴德,“陛下深恩,臣虽结草衔环难报万一。”
  皇帝唇角露出点笑,“下去吧。”
  “是。”
  书房瞬间空了大半。
  只剩季琳在,皇帝的姿势一下就放松了不少,他语带不满,“许晟为臣多年,办事也算敬心,朕本以为他是小心谨慎,老成谋国之人,不想,居然教出如此不成器的儿子。”
  季琳劝慰,“子未必肖父,许大人公务繁忙,对许公子疏于管教,大家公子,娇生惯养,耳濡目染了些放纵习气也是有的。”
  皇帝听他状若为许晟辩解,实则字字都在指责许晟家教不严,持身不正,不由得微微笑了下。
  他起身。
  暖阁中温度正好,殿内花团锦簇,妖艳张扬的芍药影子映在琉璃鱼缸上。
  蓬松宽大的鱼尾摇曳,拖拽出一条曼丽的弧度。
  光影粼粼。
  皇帝眼角溢几缕笑纹,“这跃金鲤还是承宁去琬州游学时巴巴地拿快船送回来的。”
  锦鲤并不稀奇,稀罕得是这条锦鲤生得浑身赤金巨鳞,身形大而流畅,不显臃肿,鱼头顶隐隐能看出两块向外凸起的骨刺,竟如龙角一般。
  皇帝祥瑞见得多了,可这锦鲤长得漂亮,寓意好,还是由他最喜欢的小辈送来的,心意最难得。
  季琳则道:“他是孩子心性,不稳重,又被臣一家娇纵坏了,行事难脱稚气。”
  “你啊,太苛责了。”皇帝不赞同地说,旋即话锋一转,“轻吕卫乃是拱卫皇城中禁军的一支,虽算不得位高权重,但在京城巡视,非朕至亲至信之人不可为。”
  季琳压在膝头的手猝然攥紧,他语气却依旧平静,“陛下,承宁从未做过官,于庶务一窍不通,恐怕会辜负陛下期望。”
  “谁人生下来就会理事?我记得你刚到刑部时,一桩卷宗看不明白,把自己关书房里三日,吓得我们都以为出了什么大事。少年人嘛,多历练历练,不就老成了。”
  季琳:“陛下,承宁太不稳重,今日因不慎伤了许大人家的公子就闹到您面前,若承宁做了轻吕卫的司长,陛下每日不知要给他料理多少官司。”
  皇帝不为所动,“京中风气愈发差了,我就要个年少轻狂,不知天高地厚的小子来整治整治。我知道你一直想让承宁做个文官,焚膏继晷终此一生,可以承宁的性子,哪是治得了学的。”
  季琳垂首道:“陛下为其考虑深远,是臣等所不及。”
  他嘴上恭顺,语气里却没有丁点喜意。
  皇帝似笑非笑,“怎么?戒得,你百般推辞,是怕你的小侄子得罪人,日后不得好死?”
  不得好死这话说得太重,季琳面色惊变。
  他强压下心悸,毕恭毕敬地回答:“臣不敢,臣一家蒙君上天高地厚之恩,虽百死难报,岂会惜身?”
  皇帝本微笑着,下一刻,声音陡地发冷,“朕看你已经会了!”
  季琳一撩衣袍,跪到皇帝面前,“臣失言,请陛下降罪。”
  他越是波澜不惊,皇帝就越觉得心口如被炭灼。
  “朕先前给承宁和定阳赐婚你不肯,现在朕授他官爵,你也百般推拒,我知道你这么多年为了琛哥儿的死一直在怨我,连带着承宁你都不愿意让我亲近,可承宁是我看着长大的,我岂会害他!”
  季琳面色雪白。
  鱼尾灵动的波光落在毫无人色的脸上。
  他的声音哑得好像是从喉咙深处被磨碎了挤出来的,“臣,不敢。”
  季琳性情持重,为人淡漠得几乎刻薄,然而皇帝却记得,十六年前长阳关的惨状奏报传到京城时,尚是刑部郎官的季琳急急入宫。
  大雨倾盆,紫雷映于阴云间,狰狞若黑龙,雷光大作,映得跪在宫门口的季琳面色惨白。
  他见到皇帝如见救命稻草,踉跄着膝行上前,“陛下,臣……”
  皇帝站在雨中,只静静地看着他。
  一点晶莹充盈在帝王的眼眶,他什么都没说,却,不啻于什么都说了。
  季琳不可置信地望着他,哑声道:“陛下。”
  一如今日。
  皇帝胸口激烈地起伏。
  秦悯忙上前给皇帝顺气。
  皇帝挥手推开他,再开口,神情平静了不少,也,萎靡了不少,“罢了,罢了。”他叹息,“这事先放一放,阿琅昨日还说想承宁了,待他大好,让他来宫中见他姑姑。”
  季琳答:“是。”
  “朕乏了,你退下吧。”
  “……是。”
  眼见季琳转身而去,皇帝盯着季琳的背影,半晌,才又叹道:“他们家人的性子,真是如出一辙的倔。”
  秦悯赔笑道:“陛下御下宽宏,方有季尚书这般刚烈的风骨。”
  皇帝唔了声,既没说对,也没说不对,只吩咐了句,“取朱笔来。”
  ……
  “这么晚了,二爷怎么还没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