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搬文阁>书库>历史军事>大明话事人> 大明话事人 第674节

大明话事人 第674节

  最近首辅正在连清流党和林党一起打,不是开玩笑的,是真在压着打。
  林党所提名的人选,频频被首辅阻挠破坏,焉能不让别人心生警惕?
  故而和林泰来走的太近,很可能立刻就会倒霉,彻底失去当前良机,那就更谈不上什么未来了。
  林泰来虽然可能代表着未来,但未来实在太远了,还是先顾着当下再说。
  不管怎样,日子还是要过的,文坛大会也是要开的,虽然越看越像草台班子。
  但凡不敢来的,都是有资格害怕被申首辅针对的。而能来敢来的三十多人,都是根本不配被首辅惦记的角色,人员质量可想而知。
  在会上,面对三十多个菜鸡,王老盟主一直笑容可掬、挥洒自如,第一副盟主却全程黑着脸。
  参会人员不得不赞叹,盟主就是盟主,果然是雅量非常。
  王老盟主对第一副盟主提醒说:「你不要这样,拿出点专业素质来。」
  第一副盟主低声说:「石星真该死!这样寒酸草陋的场合,简直拉低我们的档次,你不觉得尴尬和耻辱吗?」
  没有文坛大佬,没有足够分量的官员,这文坛大会不就成了自不量力的山寨大会么?
  王老盟主便想道,这才到哪?人啊不经历一番挫折教育不行。
  这林泰来真是顺风顺水惯了,完全没经受过挫折,缺乏逆商。
  哪像自己,近几年来什么尴尬场面没见过?今天这样的情况只能算洒洒水了。
  而后王老盟主语重心长的说:「对于我们这些做文坛领袖的,就算是身处再寒酸的场合,也要假装当成光芒万丈的舞台。
  以后文坛事业还要靠你支撑,如果连自己都忽悠不了,又何以忽悠别人?
  今天主题是凯歌,别人还要献诗。你这功臣不表现的高兴一些,对得住今天的主题吗?」
  第一副盟主像是被迫营业了,渐渐露出了假笑。
  随即别人开始献上诗词,林泰来看着看着,笑容越来越僵。
  诗句的质量都是什么「坐策西羌终瓦解,全师横槊凯歌还」、「可是闻风先破胆,论功谁复羡天山」、「共诧投鞭空穴兔,不须长矢殪天狼」这种的。
  看到这种句子,林泰来作为被吹捧的当事人,除了尴尬还是尴尬,大写的尴尬。
  他每每想到,自己的大功只能与这样的诗词关联起来,就浑身难受。
  最后林泰来忍无可忍的站了起来,宣布道「我在回师的路上,曾作有《西北凯歌十二首》,与诸位共赏!」
  菜鸡们一片哗然,早听说过林第一副盟主喜欢发表组诗,诗词经常都是一组一组的出,但一口气十二首还是很罕见。
  「新开麟阁赏元功,颇牧重看出禁中。此去西人须破胆,监军昨日下崆峒。」
  「天上黄河万里来,巨灵高掌抱云台。遥看丞相行营过,日射榆关四扇开。」
  「衮衣照路有辉光,班剑威仪似尚方。大将骄兵迎道左,万人鼓吹入平凉。」
  「重开幕府试雕戈,七战功成献凯歌。借问凌烟谁第一,汉家剑履赐萧何。」
  「丹青图画上麒麟,赏赐俄惊宠命新。未许熊罴归禁苑,且悬三印第一人。」
  参会的菜鸡们面面相觑,这第一副盟主自我吹捧起来,怎么如此放得开?
  莫非第一副盟主是嫌弃刚才他们吹捧的不够劲道,所以才会亲自下场?
  可是你自己都吹完了,别
  人还怎么吹?
  王老盟主率先反应过来,带头鼓了几下掌,热情洋溢的讲话说:
  「林九元的凯歌,掀起了本次文坛大会的第一个高潮!为本次文坛大会的胜利结束奠定了基础!
  我在此提出倡议,以林泰来的《凯歌十二首》为底版,再综合诸位的精华诗句,合成新的铙歌,用在即将举行的献俘典礼上。你们的名字,将被留念在朝廷礼乐里!」
  「好!」院中顿时欢声雷动,三十多人硬是喊出了三百多人的效果。
  林泰来不得不承认,王老盟主是会搞气氛的,前提是没有强人捣乱。
  文坛大会结束时,王老盟主笑眯眯的把三十多人的联名***书递给了林泰来。
  「别管过程怎么样,只要能达到你设想的目的不就行了?
  这是众人联名向朝廷***,更换献俘礼的铙歌——你要办文坛大会的目的不就是这个?」
  林泰来有点轻视的说:「就这三十多人?」
  王老盟主答道:「你别管人数多少,也别管水平高低,就说是不是代表了文坛大会?往大里说,还可以是代表了新文盟!
  所以表面上是三十多个小角色签名,但他们是在文坛大会上行动的,那么名头上就是我们文坛联名向朝廷***。」
  林泰来稍微想了想,感觉也有道理,只要能包装为文坛***就够用了。
  第二天,林泰来出门上班,第一站就去了礼部,但他没有进主客司,反而直奔尚书所在的正堂。
  因为没有请示汇报的习惯,所以林泰来很少踏足这里。
  「真是稀客。」礼部尚书于慎行看到林泰来后,忍不住讽刺了一句。
  你林泰来这个主客司郎中,居然还知道礼部正堂在哪里?
  林泰来假装没听出来讽刺,答话说:「下官并不热衷于逢迎上司,所以是稀客也没错。」
  于尚书很想把话说明白,无视上司和不逢迎上司是两回事!
  林泰来不想在细枝末节上纠缠,赶紧说起正事:「昨日文坛大会上全部参会人员联名,以文坛大会名义,向朝廷请求更换铙歌。」
  说着的同时,林泰来将***书递给了于尚书。
  关于典礼的预备,礼部尚书就是外朝的最高负责人。
  于慎行简单的扫了几眼***书上面的一堆署名,差点笑出声,「你们怕不是在自娱自乐?」
  这都什么歪瓜裂枣在签名,自己听都没听过,不会是林泰来拉了群演来
  凑数吧?
  林泰来责问说:「大宗伯高高在上久了,就这么看不起底层读书人?」
  于慎行不接话,有点不耐烦的说:「献俘礼已经准备差不多了,还折腾什么?」
  林泰来反驳说:「这怎能叫折腾?这分明叫精益求精。」
  于尚书很反感的说:「你不要把那些糊弄三岁小孩的说辞,在我这里说了。」
  林泰来就说:「大宗伯!你只知道你为什么在礼部尚书位置上坐不安稳吗?
  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你这个人太不折腾事情了。
  既然你不折腾事情,那么别人就要折腾你了!」
  于尚书:「……」
  虽然林泰来是个王八蛋,但说出的话经常很精妙。
  就像自己这礼部尚书,什么都不干,国本问题就「咣咣咣」的往自己头上砸!
  还不如折腾点事情,吵闹一番,说不定还能冲淡「国本问题」。
  林泰来也劝道:「大宗伯你确实需要做点特别的事情,制造出新话题了。
  在这方面,你我完全可以精诚合作,我林泰来号今布,布就是一诺千金的季布。」
  于尚书才不信这种「一诺千金」,「对于翰林院的陈学士?太仆寺赵卿?你的承诺又在哪里?」
  林泰来反问道:「大宗伯!你也不想让别人知道,你私下里编造过十几年前皇帝最欣赏你书法、还赐字给你的事情吧?」
  于尚书愕然,又有点不知所措。
  坏菜!自己喝多了吹个牛,怎么让林泰来知道了?
  回过神来后,于尚书又问:「你刚才说,精诚合作?」
  林泰来回应说:「那是刚才,现在就不是合作了。」
  免费阅读。
  ------------
  第六百二十章 一言不发的名单(求月票!)
  虽然朝廷人心浮动,四品以上官员无不在琢磨着如何更上一层楼,但各项工作也不能荒废,还是要继续推进的。
  献俘典礼即将进行,由礼部尚书拍板,进行了最后两项改动。
  一是把演奏铙歌更换成了文坛联合创作的新版;二是改由林泰来向皇帝进行奏报,原本计划是由兵部尚书王一鹗奏报。
  在朝廷充满着许多重大利益需要去争夺的背景下,其他朝廷大佬们已经没有更多心思为了献俘典礼的程序问题较劲了。
  在吏部,今天又要召开部议,朝廷高层空缺如此之多,吏部不开会才奇怪。
  刚办完了文坛大会的王天官,终于能够把全部精力投入到工作当中了。
  在部议之前,王天官单独和林泰来碰了下头,再次劝道:
  「若无办法就跪吧,跪首辅并不丢人,也许首辅要的只是一个态度而已。」
  林泰来忍不住质问道:「你这么软弱,怎么能当好吏部尚书?
  不敢与首辅对着干的天官,就不是好天官!」
  在大明历史上,那么多不服内阁的吏部尚书,你王世贞怎么就如此之怂?
  王天官连忙叫苦的答道:「我三十年不在京师,去年才入朝,在朝廷根基薄弱。
  而申首辅入阁十多年,当首辅也当了八年,在朝廷威望远胜于我。
  从这次文坛大会就看得出来,原定要参加的李春、石星、衷贞吉、齐保山等人纷纷消失,又是为什么?
  因为他们都觉得,在首辅和我之间,是要优先顾忌首辅的情绪。
  官场争斗终究不是请客吃饭、吟诗作词,我拿什么和首辅角力?」
  林泰来顿生烂泥糊不上墙之感,但谁让这是自己选的吏部尚书?
  文艺小资的软弱性,在王天官身上真是一览无余。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