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搬文阁>书库>综合其它>独占高枝> 第132章

第132章

  烛光摇曳,将两人的身影投在墙壁上,孟令窈随口问道:“听说昨夜宫中出事了?”
  裴序点点头,三言两语说出昨夜的真相。
  孟令窈听罢,沉默了片刻,忽而抬眼看他,烛光在她眸中跳跃,“我以为你会亲自出手。”
  救驾之功,何等荣耀。
  裴序神情淡淡,夹了一筷猪肝放到她碗里,“我不宜过深地牵涉其中。”此事由军中之人处置最为妥当,大表哥便是极佳的人选。
  孟令窈看着碗里那块猪肝,嫌弃地用筷子戳了戳,还是乖乖吃了下去。朝堂上的明争暗斗她着实不关心,只知道这次的事情让自己外祖家得了利,倒算件好事。
  三皇子的丧仪办得极为简陋,连庆王夫妇当年的规格都不如。庆王府中,素馨县主听到这个消息后,又哭又笑,状若癫狂,嘴里反复念叨着“报应,都是报应”,吓得侍立的丫鬟都不敢上前。
  作为三皇子的遗孀,赵如萱本应前往雁门守制,但皇帝念在她年轻守寡,特许她留在京城。
  这日,孟令窈终于被太医允许可以离开房门到院中走动。她正在花圃边观察几株新移栽的奇花异草长势如何,菘蓝来报说赵小姐求见。
  不多时,赵如萱走进院中。她身着素服,神色平静,身后跟着几名女护卫。
  “这几个人还给你。”赵如萱开门见山,指了指身后的护卫,“多谢你相助,若非有她们,我怕是要随齐景一道去了。”
  孟令窈不解地看向她,“怎么回事?”
  “齐景在宫中出事后,他的那几个幕僚冲到我房中,说要杀了我为主子殉葬。”赵如萱语气平静,仿佛在说别人的事,“还好有她们护着,不然……”
  孟令窈无言。三皇子行事愈发疯狂,他的那些幕僚恐怕也脱不了干系,最终落得这般下场,也不算冤枉。
  她看着赵如萱,恍惚间觉得眼前这个女子既熟悉又陌生。她与记忆中的那个赵如萱几乎判若两人。
  眉眼间多了冷静与锐利,曾经那种无忧无虑养出的天真烂漫完全消失了。她一时也说不清,这样的改变,是福是祸。
  “往后有什么打算?”孟令窈轻声问道,示意她在石凳上坐下。
  赵如萱牵了牵唇角,那笑容里带着几分自嘲,几分释然,“我若是寻常人家,或许还能和离改嫁。就像嫂子、不,是方夫人,或是卓夫人一般。可既然嫁入皇家,这一生就注定是皇家的人了。”
  “也没什么不好,顶着三皇子遗孀的名头,至少一生衣食无忧,还有一府的奴才伺候,已经胜过许多人了。”
  她望向远方的天空,眼神有些飘忽,声音轻得像是在自言自语,“等风波平息,我想请旨去泰山祈福,或者去北疆看看。我痴长这些年岁,还从未出过京城。”
  孟令窈轻轻点头,阳光透过枝叶的缝隙洒在她们身上,斑驳陆离,“愿你往后一切顺遂。”
  春去夏来,宫中终于传来了期盼已久的喜讯——静妃娘娘诞下一子!
  皇帝大喜,颁布恩诏,减免各地税赋三成,大赦天下,以示皇恩浩荡。京城上下一片欢腾,茶楼酒肆里都在议论这位小皇子的降生。
  孟令窈身体也大致康复了,挑了个天朗气清的日子,带着贺礼进宫探望静妃。
  静妃见到她十分欢喜,拉着她的手细细端详,“瞧着你气色好多了,本宫就放心了。”她目光温柔,体贴地避而不提皇子的事,生怕触及孟令窈的伤心事。
  “娘娘,不知可否有幸见见小皇子?”孟令窈主动提起,神色坦然。
  静妃微微一愣,随即笑着让乳母将孩子抱来。
  小家伙裹在明黄色的襁褓中,白白嫩嫩,眉眼像极了静妃,十分俊俏。孟令窈看着他挥舞的小手,心中某个地方柔软了下来。初生的小生命,宛如树梢新发出的嫩芽,总是叫人心生欢喜。
  待乳母将皇子抱走,孟令窈让菘蓝奉上一个精致的锦盒,“这是我照着古方调的祛斑香膏,找几位有孕的夫人试过,有些效用。只是各人体质不同,未必人人都有效,娘娘若不嫌弃,可以试试。”
  静妃又惊又喜,接过锦盒轻轻打开,一股清雅的香气扑面而来,“你病中还惦记着这个,叫本宫如何过意得去?”
  “研究这些于我而言是一种乐趣,不觉辛苦。”孟令窈含笑答道,眼神明亮。
  静妃命贴身宫女仔细收好锦盒,正要说什么,却见孟令窈神色蓦地严肃起来,她的婢女手中另捧着一本形似账册的物件。
  “娘娘,臣妇还有一事相商。”孟令窈轻声道。
  静妃会意,立即屏退左右,只留下最信任的大宫女。
  第117章 过客归人(正文完) 裴序按……
  “令窈, ”静妃声音温和,眸中已凝起寒霜,“你方才说, 三皇子妃告知你, 三皇子与宫中女眷有往来。”
  “正是。”
  孟令窈双手奉上账册, 神色诚恳, “娘娘见谅, 臣妇胆子小,做的又是涂脂抹粉的买卖, 深知这些东西都是用在身上、涂在脸上的,半点马虎不得。若是碰上贵人们采买东西, 都会在盒底刻下特殊印记, 详细登记在册。”
  她顿了顿,深深吐出一口气,声音愈发轻缓, “三皇子妃曾告知臣妇, 三皇子先前采购了一批胭脂水粉,却并未赠予她, 而是......送往了宫中。且行事极为隐秘, 可见那人并非他的生母柔嫔,而是另有其人。”
  静妃何等聪慧,一听此话就明白了其中深意。她接过账册, 仔细看去, 只见上面记得清清楚楚——日期、数量、样式、特殊印记,无一不详。每一盒胭脂水粉都有独特的标识,仿若铁证。
  她目光在那页纸上停驻良久,半晌道:“原来如此。”
  她握住孟令窈的手, 眼中既有感激,又有杀机,“令窈,你是本宫和孩子的恩人,这份恩情,本宫铭记于心。至于那胆敢对本宫孩子动手的人,无论是谁,本宫都要让她付出代价!”
  孟令窈连忙起身福礼,“娘娘言重了。臣妇与成玉相识多年,与净秋也是感情深厚,情同姐妹。娘娘于臣妇而言,与姐姐无异,这些都是理应做的。”
  静妃神色颇为动容,拉着她重新坐下,详细询问了账册来源和三皇子采买的细节。待一切问清,她让人将账册妥善收好,又赏赐了孟令窈许多宫中珍品。上好的燕窝、千年人参、各色绸缎,竟比她带来的贺礼还要丰厚数倍。
  回到府中,孟令窈笑着对裴序道:“这门生意倒是划算得很。”
  裴序轻轻伸手刮了刮她的鼻尖,“财迷。”
  孟令窈摇头,“希望财也为我所迷才好。”
  静妃眼下在宫中地位非比寻常,又有皇后相助,不出几日便查清了真相。内侍在文贵人宫中搜出了那几盒刻有特殊印记的胭脂水粉,与孟令窈账册上的记录分毫不差。
  文贵人还想狡辩,“娘娘明鉴!臣妾与三皇子妃是旧相识,这些胭脂水粉实是她借三皇子之手所赠,臣妾并不知情啊!”
  “文贵人无需多言,到底何人所赠,本宫一查便知。”
  静妃抬手,当即命人将她关押起来,
  裴序不声不响地呈上了一份新的证据。那小太监德顺的身世背景,他已查得一清二楚——他叔父一家曾受文贵人之父林尚书的恩惠。在德顺受刑处死后,林尚书府上又悄悄送去几十两银子给德顺叔父一家,名为抚恤。
  至此,那碗下了毒的血燕羹真相大白。德顺受林尚书所托,为他的独女文贵人办事。毒药的确来自三皇子之手,动手的却是文贵人指使的德顺。让他若是事发,便供出三皇子,绝不提文贵人半句。
  皇帝知晓此事后,连文贵人的面都没见,随口吩咐太监传旨,“赐贱妇毒酒一杯。”
  文贵人瘫坐在地牢冰冷的地上,面如死灰。她想求情,想申辩,却连见皇帝最后一面的机会都没有。那杯毒酒端上来时,她望着杯中暗红色的液体,忽而想起小时候父亲教她的话,“富贵险中求。”
  如今,所有荣华富贵,皆成了泡影。
  消息传入尚书府,林尚书还想为女儿求情,岂料大理寺揭发了他这些年贪污腐败的累累罪证。他自身也顷刻间沦为阶下囚,哪里还有为女儿求情的资格?
  菘蓝带来文贵人的死讯,孟令窈正在院中看书。她恍然,原来去年新春宫宴,她偶然在假山处听到的低语,是文贵人父女。彼时,林尚书还严词制止了女儿多言。可最后,还是贪欲占了上风。
  她什么也没说,只是缓缓饮下一杯茶。
  日子一天天热起来,盛夏时节更是酷热难耐。因着孟令窈身子虚弱不能受寒,纵是最热的时候,府中也不曾用冰。她自己热得浑身是汗,衣衫都要湿透,以为裴序也会如此。他素来像个暖炉,冬日里抱着极是舒服。
  她仿佛没骨头似的趴在案上,抬眼看向面前端坐批阅卷宗的裴序,手忍不住探过去碰了碰他的手臂。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