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
杨慕霖不好意思地说,自己想去吃麦当劳,单珩便驱车去了附近的一家店。
最近新出了联名套餐,杨慕霖很想要那个联名套餐送的摆件,点餐时才发现那个是双人餐的赠品,且只赠送一个。
他犹豫了一下,最终点了两份单人餐。
单珩看他点餐,忍不住问:“你不想要那个摆件吗?”
“想要啊。”杨慕霖迟疑了一秒,疑惑单珩怎么知道他想要那个摆件,“但是,我们不是两个人吗。”
单珩说:“没事的,我不在意这些,你选你喜欢的吧。”
杨慕霖说:“不是你想的原因,我才不和你客气呢。”
单珩疑惑。
杨慕霖给他看网上的图:“我只是觉得单人餐送的冰箱贴也很好看,想送你一个。你看,还是猫猫元素的呢,师兄你家不是还有小猫吗,它肯定喜欢。”
单珩“嗯”了声,嘴角微不可察地上扬了几分。
-----------------------
作者有话说:我来啦,这段时间开学比较忙,更新可能不太稳定,非常对不起大家orz[求你了],10号之后会恢复稳定的!请大家不要养肥我呀[让我康康]
小作者:请问某人在这章有几句话是真的?
单珩:(冷漠)我不说谎。
杨慕霖:(左看右看)谁在说谎?
单珩:(摸头)没有,明天再一起吃夜宵好不好?
杨慕霖:好啊,我要吃钵钵鸡臭豆腐炸鸡烧烤火鸡面关东煮鸡锁骨章鱼小丸子炸土豆……
单珩:(笑)嗯,一天吃一样吧。
杨慕霖:那得好多天才能吃完……
单珩:没关系。
第31章 可以不原谅
杨慕霖边吃薯条边问:“怎么突然想起来学游泳呢?”
单珩吃得很慢, 基本在喝饮料,面前的食物没动多少:“下个月底要去宁城开会,留了一天去海边玩。”
“宁城?怪不得呢,那边的海可有名, 据说海水特别蓝, 不像杭城,虽然也是沿海, 但是海水黄黄的很难看。”杨慕霖笑道, “你要想在海里游泳的话, 那我下节课可要对你加大强度了。”
单珩不紧不慢地抛出重磅消息:“你也一起去。”
“我?”这个消息有些猝不及防,杨慕霖惊讶道,“确定是我吗?”
“嗯。”单珩见他吃完了番茄酱,很自然地拿了包新的拆开挤在纸盒里, 放在杨慕霖的盘子上,“今天季老师刚打电话告诉我开会的事情,还让我带上实验室的小师弟, 去大会上学习学习,见见世面。”
“谢谢。”杨慕霖没想到单珩还挺细心的。
“那我需要准备什么吗?”
“不用,你就当公费出去玩, 顺便听讲座,认识一些老师。”单珩说完又补充了一句,“别有什么压力, 以后的会还有很多, 先熟悉一下。”
杨慕霖笑了:“你这是怂恿我摆烂吗师兄, 那我可就真的什么都不准备了。”
单珩一本正经:“嗯,可以。”
这个消息砸得杨慕霖有些晕乎乎的,半是向往半是紧张, 不过单珩的话让他对这次出差的期待压过了忐忑。
杨慕霖又问了好一些学术会议的相关问题,单珩都一一耐心回答,不知不觉杨慕霖把食物都消灭光了,看了眼单珩的餐盘,食物的几乎没怎么动。
他开玩笑道:“师兄,吃了半天,你这就受了点皮外伤,是不是不喜欢吃麦当劳啊,下次不用迁就我的。”
“没有迁就。”单珩顿了顿,“我就是聊忘了。”
杨慕霖闻言愧疚道:“哎呀都怪我,一直问东问西,打扰你吃东西,我不说话了,师兄你吃吧,不着急,慢慢来。”
因为是单珩提出要吃夜宵的,杨慕霖便理所当然地认为他肯定是肚子饿了才这么说的,现在因为和自己聊天,几乎没吃什么东西,不免心里过意不去。
在杨慕霖那双写满了“快吃吧我看着你呢”的殷切的目光下,单珩沉默了几秒。
他看了看餐盘里油腻腻的炸鸡,不明白高热量低营养的食物为什么会这么受欢迎,这显然不符合他平时的饮食习惯。
不过最终,他还是在杨慕霖期盼的目光中,拿起一块炸鸡,强忍着油腻,细细咀嚼。
吃了一半,单珩道:“时间不早了,我送你回家吧,剩下的我打包回去吃。”
要起身离开的时候,单珩提醒道:“冰箱贴。”
杨慕霖这才想起来,差点把冰箱贴落在桌上了,他不好意思地笑了笑。
加入单珩课题组后,生活变得忙碌充实了很多,被各种实验、文献、任务填满。一开始难免对繁重的任务有些措手不及,偶尔也会感到焦头烂额。熬过适应期,杨慕霖摸清节奏,逐渐得心应手,效率高了不少。
说来也神奇,当他不在意其他人的闲言碎语时,说闲话的声音反而少了。
其实大家都看在眼里,杨慕霖总是最早到实验室的那几个人,晚上也常常留到很晚,每天全身心扑在实验上,回到工位也是看文献处理数据。
这些实实在在的努力落在眼里,大家都逐渐对起初那个谣言的可信度产生了怀疑。
他不像是会投机取巧的关系户。
要真是有什么关系靠山,哪里需要这么努力。
季教授回国后,第一件事就是组织整个课题组的人一起开了场比较大的组会,让每个小的课题组分别汇报进度。
当时另一个课题组汇报完后,季教授皱着眉头:“数据挺全的,但你们的讲故事的逻辑有点不对。”
季教授问其他人:“你们有什么想法吗?”
一时间没有人出声,安静了片刻。
杨慕霖看着组图思索着:“或许可以换个切入点。”
“噢,小杨,你来说说。”
杨慕霖认真道:“潘师兄现在是以已有的研究切入,再推出他们的研究结论,看起来创新性有欠缺。我觉得或许可以调换一下顺序,前面不动,在讲到铁死亡和维生素k代谢的关系时,先从前面细胞自噬那张图引出,再讲我们怀疑细胞内还存在另一条通路影响该表型,这样叙述或许会更通顺,也更突出工作的亮点。”
季教授听完,微不可察地松了眉头,露出欣慰的表情,问那个课题组的负责人:“你觉得呢?”
那个负责人姓潘,是博二的师兄,杨慕霖和他的交际很少,之前对方总是不怎么搭理他。潘师兄翻动着组图,表情严肃,应该是在脑中捋了一遍思路。过了一会他才抬头,很干脆地承认道:“确实,这样调整会好很多”
季教授点头道:“研究做得好,故事也要讲好,你要让审稿人看出你的工作量和创新性,从一个现象一步步深入挖掘。很多时候,顶刊和普刊的最大区别,就在于你对一个问题的挖掘深度和讲述逻辑。”
会议进行得很快,季教授的风格就是追求高效,不废话,所以他对所有汇报的要求也是用最短的时间把近期进度讲清楚。
很快轮到单珩课题组的汇报。
大家看向单珩,等待着他上台讲话。
但出乎意料的是,抱着笔记本走上台的是坐在单珩身边的杨慕霖。
这是他第二次在大组会中发言,众人都还记得他第一回汇报时糟糕的表现,因此不免有些轻视,有人皱眉,有人跟身边的人小声低语,还有人分心地看起了手机。
和上一次汇报的场景仿佛重合,单珩坐在投影屏幕的对面,一支笔在修长的指尖灵活翻转,清俊的脸上没什么表情。
杨慕霖打开准备好的文档,他能感觉到自己的心跳有些快,目光略过下面的人时,发现单珩朝他投来了一个极淡的、却带着肯定意味的眼神时,杨慕霖忽然安心了不少。
汇报开始了,杨慕霖的声音清亮,不大不小,语言流畅,逻辑清晰,重点突出,令人不自觉地抬头跟着他的思路走。
他的叙述精简,并不繁杂,却将一个个实验数据串联成一个引人入胜的研究,每当他稍稍停顿时,不少人都不禁点头,等着他继续往后讲。
加之本身就环环相扣,设计精妙的实验设计,整个汇报几乎没有人走神。
当杨慕霖汇报结束,走下台时,会议室里安静了一瞬,随即响起了零零碎碎的掌声。
季教授脸上带着明显的赞许,点了点头:“讲得不错,小杨很努力啊。”
杨慕霖坐在位置上笑了笑,转头看向单珩,单珩也正眼含笑意看着他,两人对视一眼,充满默契。
事实上,当杨慕霖接到这个任务时非常犹豫,确定让他一个刚参加项目的新人来汇报吗?
然而单珩却执意让他来讲,给的解释是这能让他更熟悉整个项目,让他放心讲,说不好也没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