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5章

  等到晚上汤凤园回来做了见证人,夏景怡便踏踏实实地去招待所歇下了,姚卫华怕她一个人初来乍到的不安全,便在她隔壁也要了个房间。
  第二天两人便一起去了香港,手续什么的自然由姚卫华来操办,不用姚栀栀担心什么。
  安排好三哥的事情,姚栀栀也该返校了。
  临走的时候,屈瑶来看她,她便打了个电话给段成,问问他最近怎么样了。
  段成自打二次离婚之后,便绝了再婚的心思,加上他先后经历了父母离世的悲痛,如今的他,整个人都变得很沉默,很沉稳。
  即便是电话里头,话也不多。
  不过,姚栀栀介绍对象给他,他还是要给点面子的,便答应了在学校对面的新华书店见面。
  姚栀栀把时间地点告诉了屈瑶,便回学校去了。
  成年人的世界,不需要她处处保驾护航,只要做个桥梁,让他们认识了彼此,今后怎么发展就随缘吧。
  很快,大四的生活就剩半年了。
  暑假回来的时候,香港那边传来了三哥即将结婚的消息。
  姚栀栀还挺欣慰的,不容易啊,这都三十一岁了,可算是有老婆了。
  她特地打了个电话过去,唠唠叨叨的叮嘱了好多,什么人家女同志比你小,你要让着人家啦,什么人家女同志身边没有别的亲人只有你这个枕边人,你不要欺负人家啦。
  听得姚卫华哭笑不得,最后实在是受不了姚栀栀了,他便哎呦一声,装肚子痛挂了电话。
  姚栀栀回过神来,才意识到自己罗里吧嗦的,把三哥当小孩子了。
  真是哭笑不得。
  哎,遥记那天从外面回来,看到院门口倒着一个邋里邋遢的流浪汉。
  谁曾想,那便是自己至亲至近的一母同胞的哥哥。
  到如今,十几年过去了,她自己的孩子都老大不小了,三哥却刚刚准备结婚,想想真是过意不去。
  这些年三哥的青春都因为她耽误了,她总得为三哥做点什么,所以,思来想去,她还是买了火车票,带着两个孩子,跟祁长霄一起,去香港帮忙操办三哥的婚礼。
  这是作妹妹的应该做的,不是吗?
  抵达香港的那天,是个艳阳天,好像老天都在为这对即将步入婚姻殿堂的新人感到高兴。
  姚栀栀这次过来,并没有提前打招呼,所以当她一家四口直接上门拜访的时候,可把姚卫华激动坏了。
  他笑着让管家去准备下午茶,又亲自提下来一个保险箱:“里面都是我从胡家那里接手过来的产业,遗嘱是你弄过来的,所以这些产业应该都归你。至于我自己现在的生意,都是当初你硬塞给我的那批宝藏发的家,也有你的一半,别嫌少啊,都在这里了。”
  “不行啊三哥,遗嘱是我拿的,可是亲自过来收回欠款和产业的是你啊,我可以拿一点,但不能全拿。”姚栀栀义正言辞地拒绝了。
  姚卫华不同意:“不行,我跟大哥二姐都商量过了,这些年就属你吃的苦最多,所以这些产业我们都不要,都给你。”
  “那不行,我就这一家四口,要这么多钱这么多产业做什么?这样吧哥,你把这些产业尽可能的平均分成四份,咱们兄妹一人一份。”姚栀栀态度坚决,要不就听她的,要不她一分都不拿了。
  姚卫华无奈,只得给家里的老父老母打了个电话,让他们劝劝小妹。
  可惜姚栀栀决定的事情,十头牛也拉不回,最终还是在她的坚持下,把这些产业分成了四份,兄妹四个一视同仁,谁也别吃亏。
  “不过大哥跟二姐过不来。”姚卫华沉思片刻,有了,他提议道,“这样吧,等我去内地开公司的时候,把他们的这部分以他们的名义注资。”
  “好啊。”姚栀栀对于办公司的事情还是一知半解,正好跟三哥学习学习。
  于是这一个暑假,他们一家四口,便都在香港待着了,以至于错过了姚栀栀那部电影的首映,不过没关系,放映期好几个月呢,不着急。
  操办婚礼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大家并没有欺负夏景怡没有亲人在这里,反倒是准备了一场盛大又唯美的婚礼。
  当她挽着姚卫华的胳膊,从百合花的拱门下走过时,现场的亲友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和祝福。
  可惜,姚家的父母和大哥二姐他们暂时都没办法过来,只能等到去内地办酒的时候再补上了。
  婚礼过后,姚栀栀便跟着三哥出去做买卖了。
  一同跟着的,还有那个新婚燕尔的小嫂子,夏景怡。
  姚栀栀去了三哥的药材铺,看着认真核对账目的小老板娘,忍不住跟三哥吐槽:“哥,真看不出来,我这嫂子比你小九岁呢,办事却很老练,看来你娶了个好帮手啊。”
  “那当然了,人家可是正经的药剂士。”姚卫华一脸的骄傲。
  姚栀栀乐不可支,哥哥嫂子感情好,那真是再好不过了,说不定明年这时候,家里就要添人口了。
  八月下旬,兄妹俩便拖家带口地回了趟内地,在嶷城的八条胡同,简单又低调办了几桌酒,只请了自家人。
  至于夏家那边,并没有人通知他们,免得他们知道姚卫华是棵摇钱树,过来拼命的吸血。
  暑假过完,姚栀栀准备回学校的时候,屈瑶跟段成一起来了。
  顺带送上了结婚请柬。
  姚栀栀挺欣慰的,可惜她的时间不赶趟儿了,便随了一百块礼金,祝福他们,百年好合。
  新学期开学不久,便有一个严峻的问题等待着所有人——国家包分配,但是分配也不是盲人摸象地分配,而是由学校汇总分配方案后,让学生填写志愿,接着让单位来选拔,最后才发放派遣证。
  这里头可以操作的空间其实挺大的,比如有门道的人家,可以提前联系单位和学校,到时候分配个清闲又有油水的工作。
  而没有门道的,就只能捡那些别人不要的工作了。
  这是决定下半辈子生活质量的大问题,没有人敢马虎应对。
  于是拿到志愿表的那一刻,平日里嘻嘻哈哈哥俩好姐妹好的同学们,同一时间陷入了沉默。
  原来他们不仅仅是同学,也是竞争对手。
  看不见的刀光剑影,就这么在教室里露出了寒芒。
  姚栀栀倒是不紧张,她跟祁长霄的想法都是留校当老师,不过留不了也没关系,大不了自己办公司,反正不差钱。
  于是她就这么拿着志愿表,气定神闲地离开了教室。
  身后却响起了吕一泓酸不溜丢的声音:“看着吧,她肯定是回去让她老子显神通了,都别跟她争,争不过的。”
  第435章 毕业分配1
  朱明美最烦吕一泓了, 这人不光个人作风成问题,还总喜欢眼红别人,把人往坏了想。
  当初选他当副班长, 真是最大最大的错误。
  她黑着脸, 剜了吕一泓一眼:“装什么啊, 你自己不也有亲戚在部队吗?我就不信你没有让他们想办法?”
  吕一泓撇了撇嘴,酸道:“那能一样吗?一个是亲老子厉害,一个是舅舅厉害,远了一层了好吧?”
  “你也知道你老子不如人家老子厉害啊, 那你回去找你老子抱怨呗, 在这里叽歪什么啊?”朱明美翻了个白眼,拿起手里的志愿表, 准备跟程澈去食堂慢慢商量。
  他们是恢复高考后的第一届大学生, 毕业后包分配的,而且一旦走上工作岗位, 就会自动获得干部身份。
  不过同样是干部身份, 那区别还是很大的。
  影响因素有很多, 主要集中在一下几点——
  第一,生源地。比如同样是留在首都工作, 首都本地户口的学生一定会被用人单位优先考虑, 省会及一些大城市的次之,小城市和县郊的就不太有希望了,除非在学校的表现特别突出, 且有厉害人物愿意举荐。至于边远农村地区的,那真是……不说也罢。
  社会就是这么现实,谁也改变不了。
  第二,政治背景。比如有没有入党, 家里是不是有党员、军人等等,再比如如果家里有坐牢的,那估计只能去一些比较艰苦的地区,从事一些吃力不讨好的工作了。
  第三,学生可以动用的社会关系。这个很好理解,毕竟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是普罗大众都认可的社会法则。即便是在新时代,也有不少人可以通过各种关系网,获得自己能力之外的好处,规避自己犯错后本该承受的惩罚。这种事情,即便是几十年后的新世纪,也是屡见不鲜的。人性使然,杜绝不了,只能说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吧。至于日后的规章制度怎么避免任人唯亲,那就不是这些学生应该考虑的问题了。
  第四,个人成就。因为这届考生大多都是社会考生,不少人已经参加工作多年,所以很多人本身就是有工龄或者干部身份的,这也是分配工作时的重要参考因素。
  第五,个人作风。大多数学生没有这方面的问题,但是一旦有了乱搞男女关系的,那就大事不好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