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6章
第六,婚姻情况,一般而言,已婚已育的会优先分配回原籍,未婚未育的就比较自由一点,随便分配到哪里都行。
第七,才是学生在学校的成绩,毕竟能考上顶尖学府的,成绩再差也差不到哪里去,只要能拿到毕业证,具体成绩的影响微乎其微。
除此之外,还有极少数的特殊情况,比如来自某些少数民族地区,特殊政策地区的学生,需要遵从“社来社去”的原则,回到原来的公社参加工作,不过即便回到公社,也是干部身份,担任的一般都是公社干部或者学校教师之类的体面工作。
吕一泓不是本地生源,政治背景因为恋爱的事情,闹没了当党员的机会,虽然有舅舅在部队,但又不算直系亲属,所以他能利用的,只有第三条,即社会关系。
只要他舅舅出面,可以疏通一些问题,那么,想安排吕一泓去个好点的单位是不成问题的。
但是,还是那句话,他的个人作风影响太大,所以太好的单位比如中央、部委等机关他是去不了的。
而姚栀栀虽然也不是首都的生源,且没有入党,又是已婚已育的状态,很适合回到原籍或者籍贯所在地的省会城市去工作,但是姚栀栀有个重大加分项,那就是政治背景好。
她老子姚敬宗可是参加过抗美援朝的老战士,立下战功赫赫,家里的功勋章全部塞吕一泓怀里,估计他都兜不住那沉甸甸的重量。
更何况,姚栀栀的公公还是个烈士,婆婆是公安局局长,这政治背景真的羡煞旁人。
除此之外,姚栀栀本人有个非常耀眼的加分项——她是知名作家,又是嶷城出版社赫赫有名的姚主编,如今,她的首部小说改编的电影也在上映,电影院里到处可以看到她的名字,她是不折不扣的风云人物。
所以,只要姚栀栀愿意,只要姚敬宗也想,父女俩稍微努努力,就可以争取到最好一档的工作——去中央,去部委。
比如中.宣.部、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党史研究室,再比如教育部、文.化.部、外交部、国家出版局、广播电影电视部等等。
这些都是吕一泓咬碎牙齿也争取不来的好工作,他除了酸一酸,无计可施。
不过朱明美还是觉得他不配。
她从教室后面出来,斜了眼吕一泓,冷笑道:“知足吧你,能去新华社或者人民日报就算你祖上烧高香了,也不看看自己当初闹了多大的丑闻。”
吕一泓气死了,话是没错,这些是第一档里面仅次于中央、部委的好单位——国家级核心媒体与研究机构。
可是他最想去的,明明是最好的那一档,可恨他跟周晓晓分分合合不说,还牵扯进了其他人,闹得满城风雨,如今他舅舅要使劲浑身解数,才能把他塞进广播电台做个播音员,他真的很憋屈。
都怪姚栀栀多事,要不是她,他劈腿的事那会闹成那样?
要不是她,常素婵也不会到处说他坏话,让他成为过街老鼠那样的禽兽人渣。
要不是舆论包围了他,他也不用硬着头皮跟周晓晓复合。
总之,今天的一切,都是姚栀栀造成的,他恨死这个姚栀栀了。
他就是见不得她好!
他总想做点什么,坏了姚栀栀的好事才肯罢休。
于是他也翻了个白眼,冷笑道:“你在这里得意什么?人家姚栀栀有个厉害老子,怎么你也得意上了,难不成你也是她老子的女儿?”
这话实在是侮辱性太强了,不光把两家的长辈给骂了,还涉及到了一个军人的尊严和荣誉。
朱明美完全忍不了,一把揪住吕一泓的衣领子,喊道:“纪东琦,你可是团支书,你听到吕一泓放什么屁了吗?赶紧的,跟我走,咱们去教导处要个说法!”
吕一泓慌了,他只是心中愤懑,想找个人发泄一下而已,要是让他当着姚栀栀的面,他是万万不敢这么说的。
现在朱明美要闹到教导处,那就不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了。
只得硬着头皮找补:“我嘴瓢了不行吗?我是想说,难不成你老子也是个军官?”
可惜朱明美不买账,非要去找老师,里面的周晓晓听到动静,急了,赶紧出来护短,她一把握住朱明美的手,梨花带雨地哭了起来:“你干嘛呀,同学一场,非要把他逼死吗?好啊,那我先死吧!”
说着她用力把朱明美从吕一泓身边扯开,使劲浑身解数,把朱明美拽到了楼梯口,小声道:“朱明美,你要闹什么?我怀孕了,你要是把我逼急了,我就去跳楼。到时候一尸两命,学校领导也不会放过你的!想想你的孩子,不要多管闲事!”
朱明美简直要气炸了,这是什么绝世大脑残。
气得她抬手扇了周晓晓一个大嘴巴子,骂道:“你这种烂人,自己找个臭水沟发烂发臭好了,别出来恶心人,滚!”
周晓晓捂着嘴巴,忍了又忍,没有发作。
她也是没办法,她被吕一泓破了身子,又被邻居知道了这事,闲言碎语传得到处都是,她除了跟吕一泓结婚,别无选择。
所以,吕一泓的事就是她的事,她决不允许任何人影响吕一泓的工作分配。
她松开捂着嘴巴的手,理了理自己的头发,昂首挺胸,道:“朱明美,未来的事情谁说得准呢,指不定哪天你还要求我办事呢,你别忘了,你跟程澈都是已婚已育的,又是插队的知青,户籍都没有回城,你们大概率是要从哪儿来回哪儿去的。而我,却可以跟吕一泓一起留在首都,你就羡慕去吧!”
朱明美冷笑道:“我会羡慕你?开什么玩笑?我跟程澈就算回原籍,也会被省里直接截留,分配到省会去工作。而你,不过是拴在吕一泓裤腰带上的一个寄生虫,真可悲,我呸!”
骂完,朱明美便回到教室门口,拽着程澈,头也不回地离开了。
两口子走在校道上,朱明美感慨不已:“你说,咱们的志愿表怎么填?要争取一下吗?”
“不了吧,挤破头的事情,咱们就不要凑热闹了,去省会吧。”程澈一向比较理智,他知道自己虽然入了党,在学校的表现也算不错,可他既不是首都的生源,也没有党员之外的政治背景。
去省里是最合适的,运气好的话,去个宣传部,或者省政府办公厅做个秘书之类的工作,稍微次一点的,便是省里的文化教育部门,出版局以及广播电视台等等。再次一点,便是省级的社会科学院、省级重点大学、省级党报、文联、作协等机关。
这些都是比较有把握的,以他的条件,主动一点,积极一点,是有希望够一够省里最好的几个单位的。
所以,他宁愿回去,起码不用在首都看人的脸色。
朱明美也是这么想的,她只是惋惜:“只是这么一来,我就见不到小姚了,还挺难过的。”
“不急,我估计她这个性格,是没有耐心在机关听差办事的,她有可能会留校当老师,或者干脆回嶷城出版社干老本行,怎么都比在首都好。”毕竟,她爸爸已经退下来了,长江后浪推前浪,新生的力量远比退休的力量强大。
不如回地方上,做自己的主人。
到时候朱明美想见姚栀栀还是挺简单的,毕竟他们离嶷城也不算远。
朱明美想想也对,便不难受了,但她还是满怀期待:“虽然舍不得她,但我还是希望她和小祁都可以留校吧,这样他们就有很多时间陪孩子了。”
毕竟大学老师又不像小学中学的老师,天天那么忙。
总之,明天见了面再问问吧。
-----------------------
作者有话说:机构名字也能变成口口啊,要不是我看了眼前台,我都不知道,真是服了
第436章 毕业分配2
毕业后的去向, 是牵动所有学子的重大事件。
不过,姚栀栀并没有什么可担心的,她跟祁长霄的首选方案都是留校任教。
如果不能, 那真的不如回嶷城。
当然, 首都的单位都是挺好的, 尤其是中央、部委的那些机关,多少人挤破了头也进不去。
但,姚栀栀很有自知之明,她这种人, 一向比较自我, 不喜欢约束,让她从小职员开始听差办事地做起, 真的不如回嶷城, 自己做主。
当然,还有一个替代方案, 就是留在首都, 自己开公司。
不过, 她对经商的事情暂时还不是很在行,虽然今年暑假跟着三哥学了不少核对账目的精细功夫, 可是三哥那边的环境跟国内不一样。
简而言之, 那边是资本自由扩张的沃土,只要一个人拥有良好的可以流动的资本,拥有听话办事的团队, 又有独到的眼光,还能狠得下心来杀伐决断,那么这个人成功的可能性是很大的。
可是国内,暂时还不行。
别看现在已经改革开放了, 但是很多经济方面的政策都很保守,属于先开个口子试试看,不行就关上改换别的法子的阶段。
而她从事的出版行业,民营和个体老板插足的空间很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