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搬文阁>书库>都市言情>月行失序> 第71章

第71章

  陶念自从那夜有些失控后,便有些后悔,不想留着任何林知韫的印记,也不愿再和她有半分牵扯。
  于是就换了一款新的木质花香调的香水,不像之前的地中海花园那般独特和锋利,这款属于温温柔柔,人畜无害。
  可偏偏,又成为了同事,想躲都躲不掉。
  靠近的距离,刚好能嗅到彼此的味道。
  “消遣同事确实不算好习惯。”林知韫打开会议记录本,“但观察陶副科长修改方案时的微表情,比看教育年鉴有趣得多。”她不经意地笑了笑,指尖停留在陶念方案中“情感教育”四个字下方。
  第51章 林荫
  林知韫很快便适应了教育局的工作,局里大多数同事之前跟她有过接触,工作的对接、材料的整理上手也很快。虽跟二十一中的教务工作迥异,却延续了同样的铁律——加班。
  临近国庆假期,教育局三楼最后两盏灯还亮着。陶念敲完最后一行字,把u盘插进主机箱插口。
  “郑主任说迎检材料要盖章的原件。”林知韫推门进来,手里拎着两个袋子,飘出饭团的香味。
  陶念指了指打印机:“这个打印机今天卡纸三次了,林老师,麻烦帮忙看一下。”转身从抽屉拿出订书机,“找了后勤部,他们好像外出培训去了,一整天都不在。”
  林知韫放下手中的袋子,拿出一杯青苹果奶昔和饭团递给陶念。
  陶念愣了一下,接了过来,是她最喜欢的青苹果味。
  林知韫蹲下修打印机,裤脚蹭到了墨粉盒。
  陶念从纸抽盒抽出几张纸,蹲在她旁边,轻轻拭去裤脚的墨粉。
  林知韫一怔,下意识想撤回自己的右脚,却听见陶念说:“别乱动。”
  又乖乖地将重心移了回去。
  陶念的神色专注地盯着她的裤脚。
  那款陌生的、温柔的、橙花的香气的气息很近很近。
  林知韫的睫毛煽动好了几下。
  等她擦完,才将墨盒装了回去,“应该是打印文件封面用纸太厚导致的,下次一张一张印就好了。”
  “好的,谢谢林老师。”陶念嘴角微微上扬。
  “还有多少?你先吃点东西,我那边文件整理完了,用不用我帮你?”林知韫看见陶念又转身回到自己的工位上,便问道。
  “等把这些打印完,还差几个目录。”陶念按下打印键,安静的办公室里顿时响起打印机运作的声响。
  “好,你把模板发我,先趁热吃点东西。”林知韫打开手里袋子,坐在一边吃起了刚买的饭团。
  随后打开电脑,把剩下的几个目录做好,这时,已经晚八点了。
  天色暗下来,林知韫载着陶念,车停在了韵香华庭楼下。
  陶念解安全带时,林知韫对她说,“我现在离开了二十一中,其实你,也可以不用再叫我老师的。”
  陶念抬眼看着昏暗中的林知韫,“那叫你什么?知韫姐姐?阿韫?还是……”
  “呦呦?”
  呦呦是林知韫的小名。
  这个除了她妈妈没人会叫的小名,此刻被陶念含在唇齿间,带着几分调侃与亲昵,在车里轻轻回荡,也在林知韫心尖回荡。
  “……还是老师吧。”林知韫垂下眼帘,好像泄了气一般,有些气急败坏。
  陶念关上车门,踏着月色走向单元门。她脸上未褪的笑意,透过车窗,依然落入了林知韫的视线。
  林知韫的耳尖在车内昏暗中,悄悄红了。
  ***
  国庆节前的最后一天,各部门整理会议记录,做好下个月的工作计划,并且将省厅的迎检材料分类装订成册,就算工作暂时告一段落了。
  午餐的时候,于刚刚问一旁专心吃饭的陶念:“念姐,你十一去哪儿玩啊?”
  “回东青市。”陶念往油麦菜里扒拉米饭,“得坐飞机,返程的票只抢到了六号的。”
  “东青好啊!沿海城市,气候好,我都没去过东青市呢。我家在航城,姜姜家在拜西市,比我远点,大概四个小时。”于刚刚将辣子鸡丁夹进嘴里,“不过,我们决定早回来两天。”
  “你俩……有什么别的计划?”陶念侧着头看于刚刚。
  “是因为……”于刚刚压低了声音,“晋州郊区那边的采摘园开了,我们想去看看,姜姜说,提前回来,还能休息一天。”她忽然想到了什么似的,夹菜的手突然停下来,“正好!念姐六号下午就回来,要不要七号和我们一起去?”
  “好啊。”陶念欣然答应。
  “太好了!”于刚刚转头看向邻桌的林知韫,“林老师呢?”
  “我回青山镇,跟你们比应该是最近的,自驾不到一个小时,都没出晋州。”林知韫说。
  “那好啊,要不要跟我们一起去?”于刚刚发出邀请。
  “若是你们不嫌弃……”还未等林知韫说完,就听见于刚刚说,“林老师你别想这么多,在航城的时候,我们不也一起玩的吗?还拍了合照!”
  “那就谢谢你们,愿意带我这个老人家一起玩喽。”林知韫狭长的眉眼透着温和的笑意。
  ***
  陶念拖着行李,换好登机牌,刚过安检口,收到了林知韫发来的:【一路平安】。
  陶念没有回复,但是想了想,偷偷把林知韫的备注改成了“林呦呦”,嘴角随着不自觉地扬了起来。
  随后,将手机打开了飞行模式,戴上耳机听歌。
  三小时后,到达了东青市庆流机场。
  陶念的家,并不在东青市里,而是下辖的岚岛。
  十五年前,陶念的父亲陶平威从建筑工地转行做木材生意,在岚岛租下三百平米的厂房,专门加工建筑模板。
  随着房地产行业兴起,工厂在2013年扩建到两千平米,陶平威便把妻子李瑞荣和读高二的儿子陶源都接来同住。
  起初,李瑞荣还能东青和晋州两头跑,后来,木材厂的生意越来越好,又舍不得花钱多雇人,就只能常驻东青了。
  陶源读的是镇上职业高中,三年里挂科五门,毕业证还是好不容易才拿到。2014年木材厂引进第一台数控切割机时,陶源主动申请跟车送货,后来又在车间负责木材质检。
  陶念没有转学到东青市,而是一直留在了晋州上学。原因很简单,晋州市乃至潭江省人口密度低,升学率高。
  她也眼见着岚岛木材厂每月寄来的生活费,从只够在晋州维持基本开销,到每个月还有不少结余。
  陶念大二那年冬天,木材厂被环保局贴了封条。
  那天陶源红着眼圈给家里打电话,说省里要求三个月内整改除尘设备,光购置新机器就要四十万。
  陶平威连夜召集工人开会,他用沙哑的嗓音宣布:“暂时押三个月工资,等设备升级完立刻补发。”
  原来那年开春时,东青市林业局响应国家环保号召,下发通知,所有木材加工企业必须在半年内迁离限采区。
  岚岛到新原料产地的距离单程多了两百公里,每车木材运费涨了七成。陶源带着会计在仓库盘点了三天,最后把二十吨松木板抵给了供电所。
  到了深秋,再也撑不下去了。
  变卖资产那阵子,陶平威总在凌晨出现在厂区门口抽烟。
  直到抵押工厂和设备那天,李瑞荣才发现房产证早被丈夫偷偷拿去银行质押,他们连晋州老房子下水道改造的收据都没留下。
  陶念依然记得,接到母亲电话时,她正在图书馆准备六级考试。
  她挂断电话冲回宿舍,从河州火车站到岚岛的末班车上,她全程盯着车窗倒影,终于把脸埋进膝盖开始抽噎。
  命运好像从未偏爱过她。
  岚岛的老房子楼下那排杨树还在,只是树皮已经被虫蛀得不成样子。
  陶念站在生锈的铁门外,听见屋里父亲在和债主争吵:“设备款可以分期……利息能不能……”她转身拐进巷口便利店,买了瓶矿泉水插着吸管慢慢喝。
  她也只敢在没人认识自己的地方发泄,人前还是摆出一副无所谓的模样。
  临近春节的时候,李瑞荣突发心绞痛被邻居送进东青市人民医院。
  陶念请了半个月的假,小姨每隔三天就提着保温桶来医院,和陶念轮流守护李瑞荣。
  陶平威和陶源去了外地打工,他们却不敢回家,只能将攒下的钱一笔笔慢慢地还债。
  那些讨债的人,在屡次寻找陶家父子无果后,焦躁与怒气日益增长。他们见李瑞荣已重病住院,怕真闹出人命,便打听到了陶念的大学。
  那条林荫道上,陶念攥着课本快步走着,身后仿佛永远跟着看不见的影子。
  那些讨债的人像阴魂不散的幽灵,无论她换多少次电话、删掉多少社交账号,总能在一周内收到新的催债短信。
  “陶念!”同寝室的李敏远远看见她,下意识地往旁边躲了两步,脸上挂着尴尬的笑,“那个……我突然想起还有课……”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