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搬文阁>书库>都市言情>月行失序> 第72章

第72章

  陶念张了张嘴,最终只是点点头。
  她知道,自从上周讨债的人在教学楼下堵她,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大喊“父债女还”后,很多人看她的眼神都变了。
  食堂里,原本热闹的饭桌在她走近时会突然安静;图书馆里,邻座的同学会“恰好”收拾书包离开。
  甚至有一天在宿舍楼下,她亲眼看见班长把她的微信推给了讨债的人。
  “反正她家欠钱是事实”,这句话飘进了耳朵中,她的自尊心也一样慢慢地被风吹散。
  直到那个暴雨夜。
  陶念记得很清楚,那天她躲在自习室最角落的位置,窗外电闪雷鸣。讨债的人又来了,这次直接闯进了教学楼。她听见保安的呵斥声,听见鞋踩在水渍上的声音越来越近,听见自己的心跳声大得吓人。
  但脚步声最终停在了走廊尽头。
  第二天,校园里恢复了平静。那些总在校门口转悠的陌生面孔不见了,催债电话也不再响起。陶念路过保卫处时,听见保安队长正跟同事闲聊:“昨晚那个女老师真厉害,一个人就……”
  那时的陶念就像一尊被雨水泡发的泥菩萨,自身都难保,哪还有余力去追寻那道为她撑伞的身影。
  讨债的人突然消失后,校园恢复了平静,可她的生活依旧没什么起色。
  清晨五点就要赶去食堂兼职,中午匆匆扒几口饭就要跑去图书馆整理书架,晚上还要接家教到十点。
  母亲的病历单就压在枕头底下,每张纸都重若千钧。
  偶尔在校园里遇见熟悉的老师,她总是低着头快步走过。
  不是不懂感恩,而是连说一句“谢谢”的力气都被生活榨干了。
  那些欲言又止的目光,那些意味深长的叹息,她都懂,可她更懂医院催款单上的数字有多冰冷。
  那个寒假,陶念申请留校,每周一三五下午四点到七点带初二数学家教,每次两小时收费120块;周六全天托管三个小学生,按家长要求包午饭另算80块;晚上还要去便利店值夜班,从十点到早七点,时薪15块。
  她在手机备忘录里算了好几遍,扣除通勤和吃饭,这些收入加上之前的存款,勉强够覆盖下学期的学费和生活费。
  陶念站在校门口的atm机前,将假期打工攒下的三万二千元钱分成五笔转出。这是给母亲的医药费,家里的债务她可以不管,但母亲的病不能不治。
  多少次,她都想放弃学业去打工赚钱,可还是咬紧牙关坚持到了现在。
  三月八号中午,班长在班群里发补助名单截图。
  陶念反复刷新了好几次,始终找不到自己名字。
  公示栏前围着几个女生穿着新款aj,商量着拿到补助应该去哪儿请客。
  陶念的手紧紧握住了手里的贫困证明复印件,文件袋边缘被她捏出了褶皱。
  当晚她在食堂扒完最后半份免费汤,发现手机里有三条未读消息。
  短信提醒她话费已欠费、其中一个学生家长不再雇佣她当家教、还有班长发来的微信:“我帮你问过辅导员了,经核查,你去年十一月在便利店兼职超过20小时/周,不符合特困生认定标准。”
  陶念想放弃了,读书又有什么用呢,能改变命运吗。
  林知韫,你所谓的“世俗的成功”,是不是离我太遥远了。
  她深吸一口气,终于按下了那个默记于心的号码。听筒里传来等待音,每一声都敲在她的心上。
  电话接通了,那个熟悉的声音传来:“喂?你是……”
  在听到林知韫声音的瞬间,陶念猛地按下了挂断键。
  这些年来,为了躲避债务纠纷,她换过无数个手机号。但无论怎么换,通讯录里始终存着林知韫的号码。
  她也说不清为什么,只是隐隐觉得,只要这个号码还在,就好像这个世界上还有愿意对她好的人。
  她从未想过要林知韫为她做什么,更不愿因为自己的处境给林知韫带去任何困扰。
  她只是单纯地想听听那个熟悉的声音。哪怕只有一瞬间,也能让她想起曾经被温柔以待的时光。
  她拼命地努力着,不过是为了能在这个世界上继续生存下去。
  她想要的从来都不多。
  她只是,想活着。
  想好好活着。
  想有尊严地活着。
  可为什么这么难。
  直到某天选修课下课,外教玛丽安叫住了陶念。她推了推金丝眼镜,用不太熟练的中文解释说河州大学与大学生救助基金会合作的专项补助,专门针对大学贫困生中的特困个案。
  “你这种情况符合两项叠加政策,”她说,“教育学院额外补贴的两千块,上周刚批下来第三批。”
  陶念正在食堂排队打饭时,短信提示补助到账。
  手机屏幕显示着“跨行转入8720元”。她反复看着转账金额,甚至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直到看见发件方是省财政厅的官方号码,才意识到,自己终于不用再过拆了东墙补西墙的日子了。
  窗口队伍里有人撞到她后背,她慌忙扶住餐盘,酸辣土豆丝的汤汁溅到了裤子上都没有察觉。
  研二下学期,家里的债务终于还清,陶念在助学贷款结清确认书上按下手印。
  走廊尽头,外国文学的办公室传出《悲惨世界》的朗诵声。她回头看了看,身后那条走了好几年的林荫道。
  如今,河州的蓝花楹应该又开了。
  陶念才突然明白,原来在她最狼狈的岁月里,真的有人默默为她挡过风雨。
  只是那时的她连抬头看天的勇气都没有,又怎么会注意到头顶那片为她停留的云。
  第52章 海浪
  陶念每次回岚岛心情都有些复杂。
  台风季的湿气裹着海腥味扑面而来,客运站门口的旧衣服店换了好几任老板娘,货架上还挂着那件褪色的迷彩外套。
  海鲜市场飘来淡淡的腥味,电子秤上的红色数字清晰可见。那些数字在她眼前微微晃动,像被风吹皱的水面。
  巷尾的五金店不知何时搬到了二楼,楼下空着的铺面贴满招租广告。街角的快递驿站门口,三辆厢式货车并排停在榕树下。
  陶平威叼着烟蹲在路牙子上,手指夹着记号笔在货箱上写编号,工装裤裤脚处磨得发白。陶源踮脚往车厢里摞泡沫箱,牛仔外套后背洇出汗渍,李瑞荣正踮着脚够顶层货架,灰白头发随着动作在日光灯下晃。
  “妈!”陶念伸手截住李瑞荣往下坠的货单,她看见母亲右手虎口贴着创可贴。
  李瑞荣看清来人是谁的时候,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念念回来啦。”
  陶平威拍着裤子站起来,陶源从车顶探出头,帽子歪戴着,看见妹妹时咧开嘴笑出两颗虎牙:“不是说飞机晚点吗?”
  “让你们别揽夜班件。”陶念把货单按在玻璃门上,李瑞荣额边流淌着汗珠。
  自从三年前结清最后一笔债务,他们又攒了一些钱,跟陶源的几个朋友合伙兑下了一家快递驿站,虽然辛苦,但也日子也终于有了盼头。
  半年前新租了一个大点的房子,陶平威计划着,再过一年半载,差不多就能凑够首付了,到时候可以买下它。
  吃晚饭的时候,李瑞荣做了陶念最爱吃的鱼,陶念吃着正吃着那鱼肉时,“教育局食堂伙食好不好?”李瑞荣又舀了勺豆腐汤,似是不经意地提起,“上周王主任的媳妇都生了二胎……”
  陶念放下筷子,低着头说,“妈,我的想法没变,还是没有结婚的打算。”
  李瑞荣解开围裙,扔到橱柜台面上。她不明白,陶念年纪轻轻的,为什么不能像别人家的孩子一样,结婚生子,安安稳稳地生活。
  “孩子刚参加工作,肯定特别忙,哪有时间认识青年才俊。”陶平威看气氛不对,赶紧打圆场,往李瑞荣的碗里夹了一只虾,“念念,你妈妈只是担心你一个人在晋州……”
  “十五岁的时候,我也是一个人在晋州的……”陶念夹起虾尾,“我现在二十五岁了,更能照顾好自己,你们不用担心。”
  “你这是……在怨我们吗?我们当时也是没有办法啊!”李瑞荣眼里噙着泪花。
  陶念意识到自己刚才的话可能有些重了,李瑞荣身体不好,不能受刺激,于是又说,“妈,这件事情,先慢慢来吧……”
  “我们是怕,等你将来到了三十多岁,该后悔了……”李瑞荣叹了口气,剥了只虾放进了陶念的碗里。
  陶念心里是挂念他们的,可是所谓家庭,大概就是这样一个地方吧。
  我厌烦你那些固执的老观念,却在看到你疲惫的眼神时,把顶撞的话默默咽下;我心疼你这些年受的苦,常在深夜盘算着何时才能赚够钱,让你不必再为生活弯腰。
  傍晚时分,陶念去海边散步,踩着退潮后的沙滩。海水漫过脚踝时带起细沙,她脱下鞋拎在手里,赤足踩过几枚贝壳碎片。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