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搬文阁>书库>综合其它>水乡人家(种田)> 水乡人家(种田) 第400节

水乡人家(种田) 第400节

  此事要么是郭织女在玩弄手段,要么是这些人联手欺瞒他。
  不论是哪一种,都不可小觑。
  但他还是想,一定要慎重处置此案。
  织造衙门内琴声停止后,韩希夷也停止了吹箫。
  他呆立片刻,对韩嶂吩咐道:“你挑两个好手去探一探织造府,务必要打探到郭姑娘的境况,再留心保护她。”
  他觉得很不踏实。
  今夜,他别想睡了。
  韩嶂带人消逝在夜色中。
  韩希夷便伫立在院中,久久望着织造府。
  另一边,方初也站在星空下,穷尽脑力思索。
  夜,更寂静了。
  郭家也闪出两道人影,奔织造衙门去了。
  一个是张恒,一个是细腰。
  原来张恒向郭大全提出,要夜探织造府,沈寒秋便命令细腰同他一块去,又派了两名沈家护卫在外策应。
  这两拨人都在王大人下令更换亲卫后到达织造府。
  他们发现,东厢房重重守卫,比正堂守卫还严,根本靠不近。
  当听见外面侍卫低声议论,得知郭织女囚禁在东厢,张恒低声对细腰耳语道:“你回去报信。我在此守候。”
  他说话的气息喷在耳内,细腰很不习惯。
  她竭力后仰,咬牙道:“你去!我在这!”
  清哑被关,她最恼火,恨不能把她劫出来。
  张恒却不动,严厉道:“叫你去你就去!你有我身手好?”
  细腰听后气得半死,又没办法,因为她从来就不曾在这个大胡子渔夫手下占过一点上风,只得瞅了个空,飞快离开。
  张恒便闪身躲入西厢跨院的花丛中,双目如鹰隼盯着对面。
  细腰回到郭家,将探到的情形对郭大全和沈寒秋说了。
  沈寒秋沉吟一会,道:“看样子王大人也很重视郭姑娘安全。你且回去,不要打草惊蛇,只管在那盯着,以防有人暗害郭姑娘。”
  郭大全也道:“就怕有人晚上下手。你们就辛苦些。”
  细腰冷冰冰道:“知道了。”
  又看了沈寒秋一眼,才飞身走了。
  从此,她和张恒便每晚潜伏到织造衙门内保护清哑。
  从那日后,夏流星再未能进去清哑房内。
  ※
  卫晗和夏流星探望清哑后回家,卫昭还没睡。
  卫家上下近日都在为卫昭成亲忙碌,到处一片喜庆;卫昭自己更忙,似乎外面的动荡对卫家没有任何影响。
  卫晗前脚回房,一黑衣女子后脚赶去外书房,向卫昭回禀道:“姑娘和夏少爷晚上去织造衙门探望了郭织女。”
  卫昭问道:“你可听见他们说什么了?”
  黑衣女子摇头道:“我没能进去,里面守卫森严。”
  卫昭奇道:“那他们怎么进去的?”
  黑衣女子道:“直接就进去了。”
  卫昭皱眉想:“夏家被查封,他怎还有这样权利?”
  正觉疑惑,就听见那悲恸的琴音。
  他忙起身,走到书房外。
  听了一会,他不自觉也去了织造衙门。
  他隐在暗处,一面听琴,一面将那场闹剧看在眼里。
  等一切结束回来后,已经是三更了,他却匆匆向卫晗的住处走去。
  卫晗尚未入睡,她刚才也在听琴。
  见哥哥深夜前来,有些意外,又似乎了然。
  “我今日去见夏少爷了。”她坦白承认。
  “你的心思哥哥明白,所以一直以来,我都不曾阻拦你。可是,夏家才被查封,你不该这样公然去看他。”卫昭道。
  第455章 套现
  “多谢哥哥。我以后会尽量小心的。”卫晗没想到哥哥不但没责怪她,反而担心她,不禁又惭愧又感动。
  “刚才听见郭姑娘弹琴,琴音悲怆。我出去查看,发现郭家人和许多百姓都被她吸引了去,聚集在衙门外痛哭呢。她到底为何如此绝望?白天我见她还好好的,普渡驱逐了她的魂魄,她也没这样。”卫昭一面问卫晗,一面双目紧盯着她的眼睛。
  “这个……怕是她担心前途吧。”卫晗垂下眼睑,轻声道,一双手指却扭缠在一起,反复扭、反复搅。
  “不对!这事蹊跷的很。”卫昭很肯定道。
  “明日再打听吧。天不早了,该歇息了。哥哥就要成亲,诸事繁多,可要注意身子,别劳累了。”卫晗打断他道。
  “也好,我不打扰妹妹了。”卫昭沉默一会,向妹妹告辞。
  卫晗忙送他出去。
  卫昭走几步,又回头对妹妹道:“自从爹娘去后,你我兄妹相依为命。妹妹可千万要保重,别让哥哥担心才好。”
  卫晗强笑道:“哥哥放心,我一定好好的。”
  卫昭点头道:“那就好!”
  说完,转身大步离去。
  卫晗怔怔地看着他的背影融入夜色中,默然无语。
  卫昭走到垂花门前,迎面见卫晗身边的丫鬟小兰冲他施礼,“见过少爷。”他挥手让她起身,走近她,盯着她瞧。
  随着他靠近,男性气息扑面而来。
  小兰呼吸急促起来,身子僵住。
  他贴着她站住。仿佛这样才能看清她的神情。
  “你一直贴身伺候姑娘?”他问。
  “是的。”小兰回道。
  “好。用心些伺候。尤其是出门的时候,不能大意了,一定要紧跟姑娘。伺候好了,爷我定会赏你。”他凑在她耳边叮嘱,嘴唇都擦着她的耳垂了,激得她浑身一阵轻颤、发软。
  “是……大爷……”小兰声音飘忽。
  “站稳了。”卫昭伸出双手,扶住她双肩。
  等小兰站稳。他才松手。转身离去。
  小兰像个傻子一样,站在那,好半天还没回过神。
  次日。以霞照为中心,两湖之地的春茧价格暴涨。
  遭灾的蚕农们喜出望外,已经卖了的则顿足惋惜。
  昨日审问郭织女仿佛一场对决,夏织造和郭家都没得了好。但以周记为首的捐款锦商却跃跃欲试。想代替织锦世家的野心蓬勃生长。他们以为,郭织女必死无疑。夏织造就算获罪,也自有其他官员护住他们。所以,他们毫不退缩,全力和韩家沈家抢购春茧。
  严纪鹏和方瀚海等人没有参与。不屑哄抢。
  今年特殊,他们决定收缩经营,但也没闲着。
  次日起。不断有人向钦差大人提供证据,指控周记等商户背后有官员操纵推动。实则是官商勾结,谋取暴利。市面上谣言四起,说夏织造等一批贪官要被抄家,与他们勾结的锦商也要被牵连,家产全部都要没收充公,正好发卖了赈灾。
  纺织市场被搅得动荡不安!
  在韩希夷等人刻意打压下,哄抢蚕茧的捐款锦商不得不停手。
  他们一收手,韩家和沈家也立即停止收购。
  那时,市场上春茧都被抢空了,茧价迅速回落。
  王大人觉得蹊跷:那些小锦商哪有能力和织锦世家争抢蚕茧生丝?这个价格哄抬得吓人!
  他命人查证,搜集证据出奇顺利,证实他们背后确实有朝廷官员的支持;他们赈灾的银两也不是自己出的,来源直指夏织造。
  当证据越来越多时,王大人再不能不处置,因此案牵扯太广,他一时半刻还不能理清头绪,无法拘押相关官员,便查抄了五六家锦商,查抄出来的钱财直接充实赈银,其余产业公开发卖。
  对这产业感兴趣的不在少数。
  有锦商想买蚕茧。
  有锦商想买织工。
  还有的想添置一二台机器。
  大家目标不一,要求的质量也不一,价格更是五花八门。
  官府怎肯这样麻烦!
  王大人下令:若要买,须得一把吃下,所有房屋、机器、织工、库存的蚕茧和生丝,以及织出来的锦缎,债权债务,零碎物件全部折价捆绑在一起拍卖。
  如此一来,感兴趣的就没几家了。
  小锦商们是实力不够,吃不下。
  织锦世家不稀罕:嫌织机不够新、织工技艺不够精练;还嫌弃官府出的价太高,比如那蚕茧,市价已经回落了,他们居然还按哄抬起来的最高价计算,谁肯吃这个亏!
  王大人无奈,找了内行人折出合理价格。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