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0章
第238章
众人闻言大喜, 以为他们是寻到了倭人的落脚点,只是还不等他们问起,大柱却继续道:“不等来人回禀, 倭人便撤走, 倭人的船太快,我们没有追上。”
“之后我们上岛查探了一番, 发现那荒岛应是倭人的一处临时驻地。”大柱说了结论。
雁萧关接过铁珠,入手沉甸甸的,上面还沾着铁锈,“荒岛的位置在哪?”
大柱在地图上指出, “就在宣州东南方向的月牙湾, 那里有个隐蔽的海湾,正好能藏船。”
“倭人藏在这里,既方便突袭渔船, 又能随时撤离,”雁萧关盯着海图, 手指在月牙湾和宣州码头之间画了一条线, “看来,他们是早就打算要在宣州海域作乱, 居然能寻到这么好一处宝地。”
此言方落, 帐帘被人猛地掀开,一人大步走了进来。此人面色黑沉, 额角青筋隐现,满脸难掩的怒容,直到走到雁萧关身前,才勉强收了收情绪,躬身行礼道, “王爷。”
雁萧关冲他点点头,开口问道,“穆将军回来了,收获如何?”
来人正是宣州守备军统领穆之武,他闻言垂首,声音带着几分愧色,“末将带着人在近海巡查了大半日,翻遍了附近的小岛和暗礁,却完全没搜寻到倭人踪迹,让王爷失望了,实在惭愧。”
话音刚落,他忽然瞥见屋内士兵脸上的凝重,又想起方才进门时听到的只言片语,连忙抬头追问,“方才王爷……是已寻到倭人位置了吗?”
雁萧关示意大柱上前,大柱沉声道,“穆将军,属下带人去了商船失踪的海域,只寻到倭人留下的些许痕迹,至于他们的老巢在何处,现在还没摸清。”
穆之武眼中刚燃起的光亮瞬间暗了下去,脸上满是失望,拳头不自觉地攥紧,“又是只找到痕迹……这群倭贼,当真跟老鼠似的能藏。”
“别急。”雁萧关出声宽慰道,“大柱手下的兵还在继续探查,他们最擅长追踪隐匿,说不定顺着这些线索,能寻到倭人的落脚之处。”
“穆将军既然回来了,便让人把巡查的路线和没去过的区域标在海图上,咱们把已知的线索凑一凑,总能找出些规律。”他转头看向穆之武,“倭人总不能一直躲着,只要他们还想在宣州近海作乱,就总有露出马脚的时候。”
穆之武深吸一口气,压下心头的焦躁,拱手应道,“是,王爷,末将这就去整理巡查记录,把没搜到的荒岛、暗礁都标出来,绝不让一处遗漏。”
“属下已经让人盯着那些痕迹的方向,一旦有新发现,会第一时间传信回来。”大柱也跟着道,“另外,属下还让渔民们多留意各处动静,即使是在其他海域看到,也能及时报信。”
雁萧关点头,目光扫过屋内众人,“眼下最重要的就是耐心,既要查踪迹,也要防突袭。水师那边,宣郡守已经去传令巡逻了,穆将军稍候再派一队人去沿海村落,跟渔民们把消息对接好,多一双眼睛,就多一分找到倭人的可能。”
“末将领命。”穆之武和大柱齐声应下。
雁萧关则带着人继续研究月牙湾的地形,不多时,商会的人又来了,想催雁萧关尽快出兵,却被雁萧关以未摸清敌情再动手挡了回去。
“王爷,再不动手,商户们都要撑不住了。”商会会长急道,“咱们有赢州水师的战船,还有这么多士兵,难道还怕了那几艘倭人船?”
雁萧关瞥了他一眼,“你以为宣州水师的战船是怎么沉的?贸然出兵,只会让更多人送命。再等等,等摸清岛上的倭人位置、数量和火器分布,咱们再一击必中。”
商会会长还想再说,却被宣怀潮拉住了。
宣怀潮低声道,“王爷自有打算,咱们别添乱。”
日子一天天过去,大柱带着人沿海探查,穆之武也调遣守备军搜遍了附近荒岛暗礁,可倭人就像凭空消失了一般。
雁萧关依旧按兵不动,一边让水师加强近海巡逻,一边等赢州的消息,可他不动如山,却急坏了宣州城里的商户,尤其是靠海吃饭的海商们。
宣州的海商,靠的就是走”吃饭。往常年景,他们的船队载着丝绸、瓷器去番邦,再运回香料、宝石、西洋布料,一船来回就能赚得盆满钵满。可自倭人作乱后,近海成了鬼门关,商船不敢出港,货栈里堆着的丝绸都快生了霉,香料的价格翻着倍涨,连寻常渔民都不敢下海,海产供应亦跟着断了。
有家做番邦香料生意的海商,先前购了十船胡椒,本指望开春卖个好价钱,现在船困在港里,胡椒在船舱里受潮发霉,光是赔给番邦商人的违约金,就够他吐血三升。
还有做丝绸出口的,大梁的丝绸在番邦向来抢手,可这两个月没船出海,订单堆了厚厚一摞,再不交货定会取消合作,转向其他州府的商户,这要是真丢了客源,以后宣州的丝绸生意就没法做了。
更让海商们焦心的是银钱周转,海贸本就是重本钱的买卖,船只要保养、水手要开饷、货物要垫付,现在船不能动,钱收不回,再这么拖下去,只能变卖船坞,店铺,他们好不容易才才将家业扩大,哪肯轻易变卖家业,落个伤筋动骨的下场。
一群海商聚在商会会馆里,拍着桌子抱怨,“王爷到底在等什么?再这么耗着,咱们宣州的海贸就全完了。”
“可不是,就算没找到倭人老巢,也该派水师主动出击啊,总不能眼睁睁看着咱们等死。”
有人提议,“要不咱们联合起来,求王爷尽快出兵?”
可话刚说完,就有人泼冷水,“求?咱们以前把王爷当回事了吗?”
这话像一盆冷水,浇得众人哑口无言。
虽说宣州名义上是雁萧关的封地,可这些年,海商们可真没把这位王爷放在眼里。
雁萧关在赢州搞出的瓷器、肥皂、玻璃、烟花等确实让他们赚了不少,因此他们面上倒是和气,毕竟没人能拒绝好卖又挣钱的货。可除此之外,他们待雁萧关也只如寻常的生意对象。
雁萧关从不插手宣州的事,宣州自然乐见其成,甚至私下里觉得这位王爷知趣,不碍着他们做生意。
宣州历来是商为大,利益才是根本,城里的大商户把持着海贸航线,连官员都多是商户出身,渐渐将宣州把持在自己手中,数年前,他们甚至联合起来给朝廷施压,迫使朝廷放弃在宣州设刺史,只让各城郡守独掌大权。
郡守却是由城内大户们联合推举而出,自然与他们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久而久之,宣州早就习惯了自己说了算,连朝廷的话都敢阳奉阴违,更别提把雁萧关这个甩手掌柜一般的王爷放在眼里。
可眼下,倭人断了他们的财路,没了雁萧关的水师和改良战船,他们连反抗的力气都没有。
想联合起来施压,却连个由头都找不到,以前可是他们明里暗里盼望雁萧关不管事,现在总不能反过来怪他管得慢?
会馆里静了半晌,才有个年长的海商叹气道,“要不……还是派个人去求求王爷吧?好歹认个软,总比眼睁睁看着家底败光强。”
众人你看我、我看你,终究是没了往日的傲气,只能点头应下。
议事屋内,雁萧关正看着海图,指尖在宣州东侧的一片群岛上停留。大柱那边传来新线索,顺着倭人留下的痕迹,发现倭人似乎在往东侧群岛方向移动。
正思忖间,帐外的脚步声由远及近,还夹杂着细碎的交谈声,随后帐帘被人掀开,一群衣着光鲜的商户簇拥着一道青色官袍的身影走了进来。
青色身影正是宣州郡守宣怀潮,他身周商户们手里或多或少都提着礼盒,脸上堆着急切的笑。
唯独宣怀潮走在中间,神色有些不自在,双手拢在袖中,脚步都透着几分迟疑。他本不想来,可宣州各大家商户盘根错节,平日里一家两家他还能应付,这次所有人拧成一股绳施压,连他背后的家族都来劝,他这个靠商户推举才坐上郡守之位的人,根本没法硬抗。
“王爷,”没等宣怀潮开口,最急的胖脸商户就先往前凑了凑,脸上堆着小心翼翼的笑,语气带着几分试探,“殿下瞧这宣州近海,安生日子断了快月余了。咱们这些做海贸的,平日里就靠着海贸讨口饭吃,本不该来叨扰王爷,可实在是……实在是撑不住了。”
他眼神往雁萧关的方向瞟了瞟,像是在斟酌措辞,“栈里的货品堆了半座楼,再放着就要生虫,家里的伙计要开饷,船坞要保养,银钱像流水似的往外走,再这么耗着,明年怕是连船都修不起了。”
“王爷,我们也知道殿下在查倭人的踪迹,不敢催殿下出兵。”旁边的瘦高个商户赶紧接话,语气更软,“只是……只是能不能通融一下?若是暂时没法把倭人彻底除了,就让赢州的战船多辛苦几天,护着我们的商船跑一趟近海?就一趟,只去最近的渔汛港收些鱼货,顺便把压着的货物送出去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