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8章

  他信她不会在三军之中随意行事、将自己置身于险境。
  既如此,想来就来吧。
  在行军功爵制的秦国,身为储君,有军旅经验本就是加分项,虽说因着英灵阁与授勋之事,他家太子在军卒中的名声极好,但,只闻其名而未见其人,终究是比不得亲眼所见的。
  想来王上也是这样想的吧?
  老将军十分体贴地为他的王上找到了一个十分不错的理由。
  “王翁觉得蓟城需多久?”
  知韫支着下巴,随意地落下一颗白子,轻声道,“或许,这座燕王们经营数百年的坚固城池可以从内部攻破呢?”
  “哦?”
  王翦温声道,“愿闻其详。”
  “也没什么。”
  太子殿下轻哼了一声,才小声跟老将军嘀咕,“燕喜竟敢纵容燕丹那家伙派人来刺杀我与阿父诶,虽然未能成事,但也绝不可轻纵,总得让我出了这口气嘛!”
  “殿下意欲如何?”
  老将军神态和蔼地看着眉眼间流露出几分孩子气的太子殿下。
  “区区燕丹,死何足惜?”
  知韫挪了挪身子,半个身子支在案桌上,满是期待地问,“王翁以为,当日赵国旧事,在燕都复现,能行否?”
  王翦:“???”
  他迟疑着询问,“殿下的意思,是效仿当年武安君破楚鄢郢?”
  太子殿下连忙点头。
  王翦:“……”
  短暂的沉默之后,老将军迅速改口,“王上想来还不知道殿下往燕地来吧?还请殿下速回咸阳,若不然,臣可就要向王上王后告状了。”
  “王翁?”
  太子殿下简直不可置信,水汪汪的杏眸眨啊眨,期期艾艾。
  老将军铁石心肠,不为所动。
  虽然在沉稳谨慎的王老将军眼里,议论先昭襄王是一件十分不敬的事情,但是,他们太子殿下可是要做霁月光风、灿若朝阳的仁圣之君的,如何能沾染上那等焚烧王陵的恶名?
  倒也不必如此肖似先祖。
  (丑拒.jpg)
  “好嘛好嘛,我明天就走嘛。”
  眼见着王翦一副不容拒绝的模样,知韫鼓了鼓脸颊,到底没反驳他,只是道,“可是我已经派人去做了诶。”
  一回生、二回熟的悬星使已经顺利潜入燕都,伺机而动了。
  王翦一愣,“那殿下……”
  知韫轻轻拨弄着腰间的狼牙坠子,漫不经心道,“谁都知道这等名声不好听,我又如何能让王翁为我顶替?”
  她眨了眨眼,笑意盈盈,“所以王翁可千万要与悬星使配合好,别叫透了风声出去呀。”
  王翦张了张唇,又止住。
  只是,见惯了大风大浪、素来沉稳持重的老将军仍是没忍住使眼角沾染了一抹泪光。
  何其幸哉?
  秦王政二十年,秦军围蓟城,有燕国义士怨恨燕王喜与太子丹昏招频出致使燕国将亡,劫牢狱、驱刑徒,屠戮昏君奸臣、焚烧宗庙王陵。
  秦军趁乱攻破蓟城,平灭城内乱象,安抚受惊黎庶。
  至此,燕国灭。
  *
  #春枝暮 王翦:虽然昭襄王作为秦王十分优秀,但在有选择的情况下,还是更想要王上与殿下这样的主君呢!
  #春枝暮 嬴小米:(小丑.jpg/怒视.jpg)
  第891章 大秦(105)
  知韫险些没能在第二天离开。
  因为感动至极的王老将军准备当天就把她打包送走。
  知韫:“……”
  倒也不必如此着急。
  虽然她人已经来过了,早走晚走都一样,但是吧,现在都已经是半下午了,除非她快马加鞭,若不然,露宿野外的可能性还是比较大的。
  她又不傻。
  有大帐睡,当然是睡大帐啊!
  于是太子殿下摆事实、讲道理地说服了一时激动上头的王老将军,又在大营中逗留一日,次日出发前往洛阳,又在半途转道去了云中。
  ——庞煖病重了。
  自赵国灭亡之后,为避免残余的赵国死忠联系这两位投秦的将军,庞煖和李牧都随着一起前往咸阳暂居,顺便也和秦国的重臣们熟悉熟悉,等到知韫将赵地捯饬得差不多了,才让李牧重新回到代地、云中一带。
  庞煖则留在咸阳。
  毕竟是八十多岁的老人家,早年征战沙场时也留下不少暗伤,如今年纪上来了,身上多病痛折磨,秦国并不缺少年轻的将军,实在不必老人家继续为国戍守边疆。
  ——弄得跟虐待老人似的。
  或许是为了让秦国能放心地启用李牧,庞煖倒是安安稳稳地待在咸阳,偶尔闲不住的时候,则会前往咸阳学宫充当一下讲师,为学子们讲解兵权谋与纵横之道。
  只是今年,他请求回了云中。
  落叶归根。
  这是他戍守多年的城池,这里有他守护多年的黎庶,当生命即将走到尽头,他想回家。
  云中的春天要来得晚些。
  她到时,草木正吐露新芽,山峦刚染上青绿,伴着耕牛低沉的哞哞声,农人们迎着金灿灿的朝阳穿行在田垄之间,开垦土地、播种麦菽。
  庞煖就在不远处看着。
  他不喜欢在沉闷的屋子里等待死亡的感觉,不顾侍奉在身侧的子辈、孙辈的反对,让人在田边开阔处摆了一把躺椅,就这样晒着太阳、看着云中的春耕盛景。
  真好啊。
  今年应当是个丰收之年。
  知韫静静地站在他身后看了会儿,慢悠悠地走到他身边,庞煖听见动静想要起身,她轻轻按住他肩膀制止,而后随意地席地而坐,拔了根野草在手中编织成星星。
  “殿下去过燕地了?”
  庞煖慢吞吞道,“何必呢?”
  “想去,就去了。”
  她弯唇笑了笑,“突然觉得,名声这东西其实也不过是身外之物,实在不必太在意。”
  “此言差矣。”
  庞煖摇了摇头,“为虚名所困,自然不好,可殿下可曾为虚名所困过?再者,秦收赵地、韩地于秦,有殿下这样仁慈爱民的太子,两地的黎庶也能更安心些。”
  他顿了顿,轻声叹息,“有些事情,也是不得不做的。”
  “我知道。”
  知韫将编织好的绿色小星星放到庞煖手中,低声道,“阿父性子要强,又着眼天下,他想要做的事情太多了,步调难免就急切了些。”
  站得太高,看得太远。
  总想着由他来顶着骂名将所有需要做的事情都做好,再让她来施行仁政,受万民爱戴。
  “难道我是废物吗?”
  她垂眸,“让我的父亲如此放心不下?”
  “怎么会?”
  庞煖慢腾腾地坐直身子,见她忙起身来扶了一把,又轻轻地握着她手,“王上最爱重殿下,也最信任殿下。”
  他虽老迈,却也不曾老眼昏花,远的不说,眼前发生的事,他还是听过、见过的。
  秦国得韩赵后,休养生息两年多,再次露出它锋利的獠牙。
  王翦以燕使刺秦为由,兵出中山欲灭燕,王贲趁楚国王位交替、内部动荡之机,与南下的李牧相携掠地,再加上已经提上日程并拟定作战计划的灭魏,短短一两年,就要灭亡两个国家的国祚、侵吞蚕食一个国家的城池……
  秦国这台庞大的国家机器,在一刻不停歇地高速运转着。
  也因此,前年年末时,太子才会亲赴云中,与李牧一道计划了一场对匈奴的作战。
  她需要人。
  或者说,她需要奴隶。
  需要可以肆意压榨的奴隶去铺邮驿、修驰道,既满足秦国对关东统治和用兵的需求,又不会太伤损秦国的民力。
  庞煖能理解秦王的诏令。
  毕竟都是放在廷议上讨论过的,是秦王与重臣们都认可的。这一桩桩、一件件,都是必然要做的,即便将今日的秦国换成赵国,欲行一统天下之事,就必须这样做。
  他也能明白太子的悯恤。
  她是天下最尊贵的贵族,也是天下最愿意低头看黎庶的贵族,于是尽力寻找能周全大局与黎庶双方的平衡点。
  “殿下已经做得很好了。”
  老将军露出笑意,生疏地安慰他的太子,“咱们先将必须修的驰道修了,等到天下一统,再从四夷抓奴隶来把剩下的都修了,别担心,李牧还年轻呢,他啊,对战匈奴最拿手了。”
  其实他也很拿手。
  只是他等不到那一天了。
  知韫:“……”
  “哪有庞翁这样哄人的?”
  原本那点烦闷烟消云散,她没忍住噗嗤笑了一声,打趣道,“与其推李将军来,不如庞翁好好养身体,自己来?”
  于是庞煖也跟着笑。
  大概人到年老时,都喜欢跟后辈们谈论起年轻时豪情壮志吧,庞煖也没忍住啰嗦一回,与她“吹嘘”起来。
  知韫含笑听着,时不时应和。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