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儒家以孔子这面大旗为旗帜,皇帝们封赏孔子后裔自然就是最简单有效的安抚拉拢的办法。
于是有了传位千年的衍圣公。”
董仲舒慢慢有了不好的预感,后世皇帝这个操作他是理解的,但是……孔子是很了不起,他也很尊敬,但是孔子和孔子后裔是两码事吧?
“正因为特殊的地位,导致在朝代更替之际,孔子后裔往往需要选择坚持自己的立场,还是顺应新政权的要求以保持家族的地位和影响力。
许多孔子后裔选择了后者,频繁地向新政权表示恭贺和顺从,甚至在面对外族侵略时也不例外。”
白泽歪了歪头,看着董仲舒,含笑道:“人们憎恶这种行为,所以有了‘孔家世修降表’之说。”
“而说起来,孔家后裔能得到这样的尊崇,有一半的功劳在你啊,董仲舒。”
……
……
董仲舒破防了。
(啊这个……)
(杀人诛心不过如此啊!)
(破防了破防了哈哈哈。)
(我就是为了看见这一幕蹲守直播到现在的。)
(美名恶名都是你啊董仲舒,啧啧啧。)
(是谁笑了出来我不说。)
(论一句话让人破防系列。)
(有一半功劳在你啊董仲舒哈哈哈哈。)
刘彻呃了好几声,愣是说不出个所以然来。
然后他瞅了瞅董仲舒,特别想问,怎么样怎么样,什么感想啊?
第48章
董仲舒的脸皮不受控制的抽搐,情绪激烈,嘴唇蠕动好几下,想说什么却始终开不了口。
刘彻已经过了那波震惊,现在就很好奇始作俑者是什么感想。
至于他也是始作俑者之一什么的......啧,他又没有罢黜百家,他只是重用儒家,收收权利而已,不然还要继续靠道家无为之治那一套吗?
屁。
他拉一个打一个,是正常基操好吧。
有锅那也是所有用儒家思想的皇帝一起背的,不是他一个人的。
刘彻陛下压根没什么心理负担。
白泽贴心问道:“汝想说什么?”
董仲舒深呼吸一口气,然后杀气腾腾道:“难道后世没有大儒吗?让那些姓孔的胡作非为吗?”
孔子在儒生眼中自然地位很高,但是往前有周公,往后有孟子,哪怕是百年前的荀子,被儒家里面被堪称异端,可同样影响力非凡。
孔子哪怕是如今地位也很高,但是相比后世被推到神座上,那还是不能等同的。
董仲舒尊敬孔子,但是绝不盲从。
“大儒吗?当然是有的,可是天下读书人都读儒学,都尊孔子为万世师表。”
(所有读书人都是孔子的徒子徒孙,那么又能对孔子的后裔说什么呢?)
(孔子后裔大义在身呗。)
(谁敢欺师灭祖啊,笑.jpg)
(所以说任何事物都应该被制衡,没有制衡的东西终究会成为怪物,皇帝如此,学说也是如此。)
(楼上这么一说就想到那些年的老登们。)
(大逃杀啊……)
(还是不一样的啦。)
董仲舒抽了抽嘴角,他艰难道:“就算如此,那也应该是吉祥物之类的吧,总不能天下儒生都这样吧?”
“那自然不是,天下什么人都有,配得上儒字的人自然也不少,可是,在一言堂的世界里,平庸者才是多数,他们聚众成团,他们掌握话语权,于是他们就成为了‘真理’。”
“我想,他们很多操作你应该都很熟悉啊。”白泽玩味道。
董仲舒揉揉额角,忍不住也在心里骂了一声,诸子百家那么没用的吗?几百年来,各家互有占据上风的时候,谁不是趁机打压其他家,结果现在一个个倒的那么快?
就没一个能打的!
董仲舒自己都不敢想后世的儒家到底强到什么地步,额,总不能内部自己分裂了自己打自己吧?
哪怕都是儒学,但是也是分枝散叶的,各有各的侧重点。
而内部矛盾可以靠外部矛盾转移,但是没有外部矛盾呢?
董仲舒拧眉,冥思苦想。
刘彻摸着下巴,好奇的和白泽吃瓜,董仲舒只觉得世界怎么那么吵闹,看皇帝也格外不顺眼。
白泽突然有了点新的想法,
“问:魏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出现了三教合一的趋势,请问是哪三教?
1.儒法释。2.儒道法。3.儒道释。4.儒墨法。”
“什么三教合一,不是儒家一家独大吗?”刘彻好奇问道。
“儒家也不是一开始就一家独大的,那也是要时间的。”白泽道。
(儒学和儒教还是有点区别的吧?)
(不知道,不懂。)
(对我来说都一样。)
“释是什么?”董仲舒疑惑道,脑子高速旋转,却没有想出这是哪一个学派。
不可能,他学究百家,为了写出最合适最能让天子认可的新儒家思想,哪怕是最偏冷的学说也粗粗通读了一遍。
除非……是新的学说?
“释家又名佛教,东汉时期传入华夏的外来学说。”
“哈?”刘彻气笑了,“一个外来的教派还能混出个名堂来,后世的人在搞什么啊?”
教派和学说那还是不一样的,尤其是一个外来的。
刘彻真的无语了,怎么,难道诸子百家那么多家,还打不过一个外来的嘛?
董仲舒皱眉,道家法家墨家,无一不是显赫一时,都很有可能性,但如果是治国的话……墨家最不可能。
至于佛教,他压根没想过,直接排除了。
董仲舒怎么也是当世大儒,一手推动儒家成为大汉正统思想,虽然学说本该无国界之分,但是人却有国籍之分。
以他的骄傲,自然不能认同一个不知名的教派和儒家并列,甚至还三教合一,可笑。
三教合一他能理解,因为他本来就在做这种事情。
以儒学为根本,掺杂道家、法家、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在兼容与发展的同时,让儒学变得更好。
这里面诚然有妥协于君王的一部分,但是董仲舒扪心自问,他无愧。
为了推行儒学,一些牺牲和妥协都是有必要的。
他并非为了自己,而是为了儒家!
事实也证明他是对的,哪怕白泽说千年后儒家面目全非,可是王朝尚有末路,千年前还不一定有儒家,孔子也算不了几百年后的今天,那么他为什么要纠结千年后的事情呢?
换个角度来说,一种思想能推行千年,不就已经证明其可取性和成功性呢?
换一个,结果未必就更好。
董仲舒相信,这也是陛下为什么动摇了却还不没有改旗易帜的原因。
如今,白泽的透露的未来反而让他更加肯定一件事,那就是,只要皇帝制度还存在,那么就没有几个皇帝能拒绝他重新编写的儒家思想。
这是儒家的成功,是他的成功。
那么,董仲舒也就更不能接受在成功干掉诸子百家之后居然被外来教派可趁之机。
刘彻幽幽道:“还不如让道教上呢。”至少是他华夏本土孕育出来的。
董仲舒差点就点头了,可不是,好歹他们儒家和道家也打打闹闹那么多年,至少老熟人了,论起渊源来那就更深了,要知道老子也算孔子半个老师了。
(四舍五入,诸子百家都是沾亲带故的。)
(哈哈哈哈stm的沾亲带故。)
(被你们笑死了。)
(你们还真别说,不说孔子那些年寻之路为他解惑的半师们,往后儒家的荀子又教出了两个法家的大佬,啧啧诸子百家真的沾亲带故啊。)
(哈哈哈还真是,各家都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董仲舒能改编的那么丝滑没有道理的。)
董仲舒:......
他连忙摇头,不能这么想,差点被陛下带歪了。
董仲舒有点懊恼,本来是想来试探一下这神兽的深浅,让陛下坚持尊儒的,结果反而差点被带着走。
董仲舒心里暗暗警惕,这神兽还真是不能小看了。
“选吧。”白泽见他回过神,也无所谓,能拉过来就拉过来,拉不过来就算了。
有点遗憾,也不多。
唉,毕竟……一万人气值呢。
历史名人,有加成,而且很多,但是……一个时期能记载史册的又能有几人呢?
五五选择走群众路线。
“选2。”两人的答案在这一点上是一致的。
别管内部什么矛盾,但是外来的和尚别想在华夏的地界念经。
“错。”白泽冷酷无情道。
“那是儒墨法吗?”董仲舒不死心问道。
白泽看了他一眼,“错。”
刘彻纳闷了,“这佛教那么厉害吗?”
“唔……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你说呢?”